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1-26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1500字精选7篇。

下面的内容是课件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爱岗、敬业、肯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位,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1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而无私的母爱.

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外.还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情感培养,先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见.说的时候要着重抓住“我”和“母亲”的情绪做对比:“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砸东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母亲”不但不责怪“我”,反而等“我”情绪恢复平静后抚慰“我”,还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经过对比,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更体现出 “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学生说感受:“‘我’暴怒时.‘母亲’却偷偷的躲在一旁流泪,使我想到我平时也是那样对待我的妈妈的,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爱自己的亲人.不能等失去了他们后才去悔恨”;“当‘我’答应‘母亲’去公园看菊花时,她却突然晕倒送去医院,从此与‘我’诀别,临终时都没能和‘我’说上一句话。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表达‘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之情” 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我说:“又是一个深秋或清明节,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亲’的坟前,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演说,真情流露。最后一个举手的是平时很少发言的男生,我们都知道他父亲去年才去世。此时全班同学都把目光移向了他,我也给他投去温和和鼓励的眼神,他站起来沉默了约5秒钟后才说:“妈妈!我来看你了,是妹妹推着我来的。又是一个深秋,我带来了你喜爱的菊花,我终于明白你坚决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原因了,但晚了,还没出门,你就晕到被送去医院,我没想到你的病已经变成这样,谁知道这一去竟是诀别,连你临终的话语我也没能亲自听到,妈妈,可我清楚你要对我说什么,你是要告诉我要像菊花那样坚强的活着,好好的带着妹妹活着.........”说到这,他已泣不成声“我也想对我死去的爸爸说:爸爸,你放心吧!我和妈妈也会坚强的活着的........”同学们听到这已经是泪流满面。我也被深深的打动了。

本文情感深挚,辅导学生用心的读,用情地读,就会被“母亲”对“我”的爱所深深的打动,你会跟着“我”一起痛,一起哭,一起怀念,一起在爱的支持下,坚强地 面对人生。

作者透过一些细小的情节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从而也使我想起作者史铁生苦难的一生,“没有经过苦难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想感受那些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味到的人生况味和所获得的人生价值”这是宋秋雁在《走过苦难-----记我无比敬仰的作家史铁生》一文中的节选。使我想起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贯穿情感性教育和挫折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史铁生在《合欢树》一文写道:“我坐在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唤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唤她去了。”我似乎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穿过。”读着这些苍凉的文字,感受到他经历的磨难和痛苦是不可理喻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那样凝重悲壮的文字来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落的热流!

通过对《秋天的怀念》的阅读,让学生受到了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自读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2

笔者到泰国任教第十一册《汉语》科目已有三个多月了,教材是用的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版本。该教材第十四课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内容有删改。

这篇课文共分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用“北京”“伦敦”“热带”的“恶劣”,突显“济南真得算个宝地”。2—5自然段写出了济南山、水的温晴。最后一个自然段点题,用简短的句子收束全文,言简却情深。

本册共有三篇写景文章,在教学第八课《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时,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通过描写人物在景物中的活动写出景物的“动”“静”特点。《济南的冬天》是本册教材的第二篇写景文章,通篇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济南“温晴”的特点。鉴于学生在学习第八课时,已初步接触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他们也渐渐习惯了我的“高效”课堂,所以在执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把引导学生抓住修辞手法,赏析写景文章的优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梳理学生的发言,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锻炼他们“走进”文本的能力为本课主要教学方法。

当学生学习完本课生词,能比较熟练朗读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知济南是“宝地”后,我请他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作者主要抓住哪些景物特征来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结论的。同学们借助我的课件,很快归纳出老舍是通过“山”“水”的美丽,为“宝地”“代言”的。我再请他们进一步找出哪些自然段在写山,哪些地方在写水,他们也能很快搜寻到信息。写山的段落比较多,有2、3、4自然段,我就让他们选择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避免逐段讲解的枯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摸清学情,以便顺学而导;二来,我能掌握分段学习的合作小组实力“强”“弱”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出现能力搭配不合理的情况,那么“弱势”小组所选的段落就将成为我“扶一把”分析构词用句的“例子”。全班有部分同学选择学习第二自然段,有部分同学选择主研第四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没有同学选择,自然就成为“我的任务”。我采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带领他们体会比喻、拟人的妙处,用补充原文中的色彩词语的方法,让他们快速发现作者抓景物色彩的方式写出景物美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喜爱。然后,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组内合作,比如:谁负责组内成员纪律,记录员该抓关键词句进行记录,汇报员要注意声音清晰、响亮,姿态大方,汇报完毕询问组内、组外成员是否有补充或反驳等等,然后,我就放手让他们自主走进文本了。

近六分钟的讨论结束后,他们各组的代表上台汇报探究成果。老师将根据他们各组的发言质量、纪律、参与度等各方面进行评分。从整个小组学习过程看来,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气氛热烈,并能各抒己见。从汇报的效果来看,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抓住文本表达形式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分析第二自然的小组汇报:老舍把群山写成小摇篮,让人感觉济南很小、很安全;他们还从“群山妈妈”对“济南宝宝”说的话中,体会到,济南能暖和、舒适地睡觉是因为有群山的保护。分析第四自然段的小组代表说:“我觉得济南的山是一幅水墨画,很宁静。”我的心一下亮了,因为“水墨画”这个词对这些孩子来说并不十分熟悉,更何况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没有提起过“水墨”,他是从何解读的呢?有同学举手大声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济南的山是一幅水墨画”时,我的整个世界就灿烂了。因为那个汇报的孩子说:“济南的城里虽然狭窄,城外却很宽敞。那么广阔的地方,‘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轻松地‘卧’在大山的怀抱,可以看出山的宽广、舒适;我还从房顶上‘卧’着点儿雪,看出这儿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底下顿时掌声一片。

这是我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比较独立地分析文本。学期初,新接本班,孩子们的基础并不很好,前半期主要教会他们如何抓住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一特征,教会他们识字的能力,和纠正每字一顿的读法,采用“把意思紧密的词语或词组读在一起”的方式抓朗读,所以对于文章的分析,也只是挑选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作为教学内容,拓宽他们的视野,又可避免突增难度,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致。到后半期,因为孩子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方法已基本建立,师生的配合也逐渐默契,(我对他们的自学纪律和自学能力非常重视,在此,因为篇幅原因,不便多作介绍),所以就有相对足够的时间来探索文本表现形式。但老师提供的“梯子”少、仅由孩子合作完成的学习方式,这还是第一次。由这次的学习成果展示我想到了:

受印欧语系教学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都是以“词语”教学为主,汉字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序列性长期被忽视。这不仅无法排除汉字识记、书写方面的困难,而且对抓关键字词深入文本造成严重的阻碍。这种小不能顾及“字”,大不敢涉及“文”的教学,从言语能力培养上抽掉了“读”“写”之“薪”,甚至“听”“说”因为缺少“源头活水”而兴味寡淡,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不高,积极参与成长活动的情况难以出现。

《汉语》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在低、中段教学中,笔者更倾向于围绕“字本位”教学观,培养学说的听、说能力。到了高段,因为学生的识字、写字、用字能力较强,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明显提高,“语文一体”的教学观就应占主要地位,“读”“写”的内容放在首位,通过“读”“写”能力的发展推动“听”“说”能力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阅历,他们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时,会受到已有学习经验、方法的影响,教师应防止他们已有知识、习惯的负迁移,积极调动他们已经具有的资源进行正迁移。汉语教师切不可把他们当成在国内低几个年纪的孩子来对待。他们大部分人在生理和心理比较成熟,社会阅历丰富,只要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具有强大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对注重家庭语言环境熏陶的华侨子女,教师不能把教育内容窄化,要引进新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有“‘跳一跳’来摘桃”的愿望。

紧凑的教学内容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地指导让孩子明白怎样听课、怎样回答问题,特别是如何从同学的发言中获得信息和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思考结果,这一系列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为“高效”课堂提供必要的保证。笔者听了近三十堂汉语课,发现很多老师耗费在维持纪律和为不同学生解答相同问题,而只得将重要问题“搁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教师既是孩子成长的引领者又是督促者,只有当孩子有强烈的成长欲望和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他们就能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在实际的交谈中提升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发挥“1+1>2”的功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汉语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如果教师只管当知识的搬运工,让学生“坐等知识灌输”,学生学到的知识有限,且在被动学习中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没有相应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方法传授,“传授汉语言,传播汉文化”的使命将大打折扣。

汉语教师抓住学生在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中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问题,采用对比、联想、想象、推测等策略,引领孩子走进中华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从方法教授上“传”给孩子一把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切不可把内容限定在书本所呈现的少许字的字面意思上。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3

昨天在云龙中学上了《山市》一课,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各位同行的真诚让我感动,对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天上来上传资料时,看到毛宇老师写的《参加泸县“中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会议有感》一文,对我和张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的点评,我发现我的教学理念可能出了问题,于是想说出来探讨一下。

毛老师提的意见很好,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她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如果我们都能把她说的做好的话,那当然是我们心中想要的语文课堂了,所以,我们正在好好的,努力地学习。不过可能我们的教学理念有点不同,我有点点不同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感想吧。>一文是孩子们进入中学以来的第三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自读课文,这对孩子们以后的文言文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设计这堂课只有两个理念,一是实在,文言文来不得形式的`花哨,要的是知识的落实,比如:我设计填空也许是有些不妥,可是我想要是作者简介就一张幻灯片一晃而过,学生没有什么印象,对蒲松龄这样重要的作家来说,不能只是做做表演而已!如果在知识落实和课堂气氛中选择的话,我可能还是会选知识落实。我想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他们该学的,记他们该记的知识。又如在翻译环节,我并不是只走了形式,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提讲了重点的词和句,语法知识,词句理解的方法等。第二、方法观的渗透。文言文的教学,我还是想更多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虽然下载的范读有和原文不一致的地方,可是利用它让学生记住了两个关键的地方,不也是一个好办法吗?我觉得不是说这样的录音就不能用,而是如果用了没有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那才是失策。《湖心亭看雪》我也下了录音,但我没用,因为它错的不是我想要提醒孩子们的地方。至于节奏,只是想提醒孩子们关注,当然可能确实有显冗繁,我以后一定注意。

因为正在学习阶段,在这条路上我只是一个新手,所以,我就想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别人的产生碰撞,这样准能产生出新的火花,而这星星之火兴许能照亮我的语文之路。谢谢毛宇老师的坦诚!也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多给我意见。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4

根据语文工作室教研安排,我上了一节《景物描写》的作文指导课,让学生深深认识到在作文中运用描写的'重要作用。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几段有景物描写的话,让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然后让学生读几段景物描写有毛病的话并改正。如: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毛病: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不一致。修改:仰望天空,空中漂浮着淡淡的薄云,太阳的脸阴沉沉的;俯视山间,那些曾经快乐的竹子和杨树也都不声不响,忧郁的站在山坡上。

我又让学生给一段话添上几句恰当景物描写。如:第二天,我背着新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甬路边的行道树向我频频挥手,木棉花对我笑眯了眼,绿篱上的喇叭花也惊奇睁大了眼睛望着我。)“我有新书包了,我有名牌新书包了。”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一个风雪之夜,我感冒发了高烧。妈妈焦急地给在单位值班的爸爸打电话,可怎么也打不通。她想找街坊帮忙,可到了门口又回来了,她是怕打扰人家休息。昏迷中,我看见妈妈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就毅然的背起我,奔向医院,(

狂风卷着雪片,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摇鬃甩尾,张牙舞爪地向妈妈扑来,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着妈妈的头巾和衣服,抓挠妈妈的脸。)匆忙中,妈妈滑倒了,和妈妈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这时妈妈脱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费力地将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背着我,艰难地跑向医院。

再让学生欣赏《故乡》中的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让其体会其作用。接着给学生欣赏一段教室停电的场景描写:灯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变得一片黑暗。差不多与此同时,“啊—”,几十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喊叫。这喊声里有惊诧,有叹惋,也有愤怒。顿时教室里嚷成了一锅粥。“早不停,迟不停,偏要在这个时候停,真见鬼!”“距离中考只有418小时了!”“电老虎可真不长眼!”“同学们,安静点!”这是班主任王老师的声音。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你看外面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为什么不到外面去赏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呢!”被誉为“诗人”的张伟提议。“好!”很多人表示响应,一个一个走出了教室。这时,有人点燃了一支蜡烛,几个女同学开始聚在烛光下继续看书了。”在这段学习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描写中活画出学生们对停电的埋怨和对时间紧迫的无奈及忙中抽闲欣赏月色、放松心情的愉悦心情,描写真切、到位。

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堂上训练:1、自设情境,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2、自设情境,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某种情感。3、自设情境,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某种心理。

本节作文课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已让学生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5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个性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能够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用心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能够“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我安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用心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必须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情绪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明白该怎样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明白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这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潜力。而这些潜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能够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潜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潜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个性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透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就应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简单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用心。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6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或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或以挖掘本文的主题为重点,使学生感受人生的责任及亲情的可贵。

教学本课原本是这样设计的:一是理解文意;二是朗读课文;三是品味语言。后来一想,这样安排是不是太陈旧了、太呆板了些?于是我在想能不能“去繁存简,去难存易”呢?于是采用新的形式:由文学评论之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切入,让学生谈阅读感悟,放开条条框框;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结束课堂。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庞杂的文章,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篇幅虽短小,情节虽简单却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应该说,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让学生喜欢《散步》并不难,但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那么容易,想要将《散步》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更难得。因此,对于这节课,我希望将浅文深教,让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有品评、有分析、有静思、有聆听、有画面、有声响……所有的手段,都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铭刻在学生的心里。

首先确定文章的主旨,再认真解读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就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己、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在学习中,要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并学习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章通过“我”劝母亲去散步,以及母亲对儿子的依赖,我仿佛看到几十年前听话懂事的我,善良温和的母亲。如今,母亲老了,她信任、顺从自己的孩子,儿子也十分关心自己的母亲。几十年的生活使他们积淀了怎样的一份情。平常的一次散步,作者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用景的形式在文中告诉了我们,眼前的这一切,大块小块的新绿,密密的嫩芽,咕咕的冬水,无一不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严冬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新老交替是生命无法抗拒的规律,它让人们充满了期待,又充满了感慨。

在有了分歧时,作者一边是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一边是流着自己血液的孩子,他们在作者的心中都是沉甸甸的。作者尊重了年迈的母亲,而读者也更能理解他深情的选择。

中年人,正处于生命长河的中间,他们肩负的不仅是老人和孩子,还是过去和将来,他们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而一个“背”字,背出了责任,背出了使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年人肩上沉重的担子以及神圣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衰老的生命,还是幼小的生命,都需要用亲情去呵护,用责任来维护,这样,才能让生命之河源远流长!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我设计这节课以“情”贯穿全文,通过景与情的交融,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亲情的价值、生命的可贵。但情境是需要师生共同创造的,尤其是教师要引导,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去阅读、欣赏文章。

对文章的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而,我不想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指挥学生,不想让他们成为游离于“情”之外的观众,而是想让大家共同成为课堂这个小舞台中的一员,演绎出最真实、最精彩的一幕。所以,我注重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浓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学生生活体验,感受亲情。尊重语言教学规律,朗读贯穿了教学始终,由易而难,培养学生语感,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我们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课文内容不难,指导学生在理解深刻的内涵基础上拓展延伸,注重文本解读又不拘于文本,既完成了本课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训练。

当然,由于课时及师生能力的限制,在有些教学环节中不能品足“味道”;在朗读指导中缺乏做适当的示范朗读;学生对主旨的理解不明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到思想方面的引申这一环节不连贯;小组合作探究有些形式化。这都是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反思 篇7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在课堂讨论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

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我觉得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反思过后,发现自己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课件设计意图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节约时间,提高教育教学速度,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达到用时少,效率高的目的。

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集锦5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完善好自己的教育模式,优秀的教师总是会从教案工作做起,作为老师,通过使用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想要的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简短 辛勤付出育栋梁,播撒知识做贡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离不开教案的,教案能辅助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学。如何让教案写得更加全面呢?栏目小编特别编辑了“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模板 教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好的教案可以让学子更清楚理解老师教育的知识、教案设计数学程序和进度表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示!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在教案中清晰地展现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范例 成功需要不断的打磨和磨砺。教师的教案准备是教师的工作之一。编写教案能加深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反思,一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范例,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学习目标: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合集 文案写作是我们每个必备的基本功,因此我们需要阅读尽可能多的相关范文,借助范文可以让我们明确写作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你上一次写范文是什么时候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合集》,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古白话小说。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