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小学课件 > 导航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21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篇。

老师是学海中指路的灯塔,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老师有必要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形式的差异化反映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性,课件之家编辑用心挑选为您寻找一篇优秀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文章,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

1、留给学生较大的“时空”

修改后的案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一个钟面,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要让学生去欣赏、体会教学的美。如果这个钟面只是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说或被教师灌输理论,学生就没有那种兴奋,智慧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这不是一大遗憾吗?本案例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2、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人人享受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教师所需的答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本案例中,每位学生都仔细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时针、分针的独特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认识钟面的快乐。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索的境界中,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创造。本案例中,用课件显示了一个动态的钟面的情景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生活的境界中。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新颖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操作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行动开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提供动手时间的机会,让学生有意去学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避免了学生死板的记忆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并且牢固地记住一些概念。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2)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猜谜语。接着分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钟面模型让学生,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其次,在整时的练习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约几时的钟面,目的是: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2、教学大约几时。这个教学设计,很多学生一口说出“7时”,通过再次观察,发现是7时还没有到,应该读作“大约7时”,同时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让学生明白“7时不到一点或者7时过一点,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在大约几时的练习中,穿插了一个9时的钟面,看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钟面的学具,在他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以后,让他们动手拨拨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形象直观地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区别。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3)

Www.gSm600.CoM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

小编推荐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写教案对我们有哪些帮助?无私奉献讲台上,学子成名千百万,为了更好的教学质量准备一份教案是重中之重。教案有助于新手老师更有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文章将从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索和理解“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最后的公开课,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是对于教学常规方面的觉悟。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激情是整个课堂的总动力,因为激情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上课”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状态去迎接和面对。但是再好的观点也都有其适用范围,不是绝对正确的,我只看到了它闪闪发光的一面,却没有发现光亮背后的阴影。没错,激情却是能够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当习惯慢慢养成后,教师如果不适当的降低自己的“态数”,便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当有一天没有了教师的激情,学生可能就无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就对学习失去兴趣。适当的激情刺激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连续作用下的刺激,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抑制学生学习动力的可持续生成,同时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调动自己的激情,让课堂变得更活泼。同理可得教师音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高声调可以抓住学生的耳朵和思想,连续的高音调作用,会让彼此都觉得疲惫。我以后会学要慢慢的调度自己的音量,脱掉小蜜蜂。另外,要继续加强板书的练习。

其次,是教学语言艺术方面。可能是生活中的习惯,让我的话语总是不精简:一句话可以说的事情,我总是得说三五句。以至于把这个坏习惯也带入了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无疑在拖泥带水的同时还很浪费时间(怪不得,我的课总是上不完)。所以应该要从生活入手,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少说废话。同时,我还发现,在教学知识方面,教师的话越多,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如说此次教学中“认识钟面”的时候,我的“多嘴”总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而没有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式的发展,课是上得顺利了,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变“笨”,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越来越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明方向,但切不可把路变得太小,影响了孩子们对沿途风景的观赏。

再者,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1、缺少“合作交流”。

师生问答互动形式的教学比较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却是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认识整时”教学中,“3时”的钟面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这是几时”“分针时针的指向如何”,然后再请几组代表汇报。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诉说和倾听“3时”的情况,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时长超出预定时间,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认识整时”花费的力气过大。在7时这个整时讲透以后,可以适当的加快8时和3时的节奏,为后面的内容争取时间;在课间操强化3时、6时、9时、12时这四个常见的时刻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逐渐减少中间停顿的时间;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口头上说时间怎么宝贵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关键还是将其赋予到具体的事例中,所以“小明的一天”之前的关于“时间宝贵”的说辞可适当减少,将之渗入“小明的一天”中。

3、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

本节课不仅要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还要初步触及“一小时之前”、“再过一小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这样的知识点。对于前两者,本节课有所涉猎;但对于后两点却是丝毫没有提及。对于有些非重点的知识点,不一定要拎出来单独讲,这不仅会让知识点脱节,也会让教学显得零散。教师可以将之穿插在合适的位置,顺手带过,给学生留下印象后,等遇到具体的问题也就有据可依、顺理成章。比如将上面提及的后两个知识点放入学生拨钟环节,教师可收集不是整时的钟面质疑,比如“这是3时吗”,学生马上就会说“还不到3时”或“3时过了一点点”,此时教师就可顺手规范说辞“快3时了”或“3时过一点儿”。

在“小明的一天”中,教学“两个9时”的时候,可以结合钟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钟表转了一圈后晚上的9时,此时随即抛出“你知道钟表一天转几圈吗”这样的问题,可以马上在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记:钟表一天转2圈。

4、变化非本质的特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本质,在完成教学时针分针以后,可变化针的非本质特征,如针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

5、数学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一个公式化的过程,但同时也是程序化的过程。

关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在之前的上课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套用这句话完美的说出如何认钟表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解决不了“不容易”问题,我还可以扔掉这句话,换个角度,换个方式:看来我们要看整时必须得分两步,第一……第二……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

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爱学数学。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

整时是教学的重点,安排了一道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里多数题是整时。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也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经验,在交流中提升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在钟表上看时间的.经验。他们能分辨钟面上的长针和短针,但不知道这两根针叫分针和时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不习惯说成几时。这些既是教学资源,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告诉学生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并规范地说时间。教学方法是在交流中矫正,在练习中强化。即在学生发言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说,通过反复提醒,改变原来的习惯。第二个教学任务是体会整时时刻,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规律,知道钟面上有1时、2时12时共十二个整时。教学方法是利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举一反三,在说钟面上整时时刻的练习中获得经验。

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在7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让学生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7时;再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7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7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从而体会大约7时与7时的差别。

教材里还出现圆形、椭圆形、菱形的钟面,出现有指针的钟面和用数字表示时间的电子表面。让学生知道这些钟表虽然形状不同,表示时间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告诉人们时间。

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

想想做做里有说钟面上的时间(第2、3题)、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第4题)、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第5题)等练习。这三项活动对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看钟面说时间是最基本的,只要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就够了。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要把整时的分针、时针位置规律落实到某个具体时间上。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首先要识别钟面上已有的那根针是时针还是分针,才能确定另一根针以及它的位置。这些练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巩固数学知识是极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看钟面说时间,包括整时和接近整时两种情况。拨钟和画钟面只在整时范围内进行。

3.结合认识钟表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

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时间,还有尊敬国旗、按时用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教育内容。第1题交流早上起床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是培养生活习惯的教育机会。第6题左图中10时学生在上课,右图中10时学生在睡觉,让学生初步知道一天里有两个10时。有条件的学生还能联想到一天里有两个1时、2时12时。这些知识仅是渗透,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 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①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 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小方的一天》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5

1、留给学生较大的“时空”

修改后的案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一个钟面,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要让学生去欣赏、体会教学的美。如果这个钟面只是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说或被教师灌输理论,学生就没有那种兴奋,智慧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这不是一大遗憾吗?本案例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2、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人人享受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教师所需的答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本案例中,每位学生都仔细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时针、分针的独特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认识钟面的快乐。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索的境界中,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创造。本案例中,用课件显示了一个动态的钟面的情景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生活的境界中。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新颖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操作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行动开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提供动手时间的机会,让学生有意去学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避免了学生死板的记忆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并且牢固地记住一些概念。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8篇)


好的课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课件可以写得简略,但一定要抓住重点。你有过写课件的经历吗?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

1、留给学生较大的“时空”

修改后的案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一个钟面,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要让学生去欣赏、体会教学的美。如果这个钟面只是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说或被教师灌输理论,学生就没有那种兴奋,智慧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这不是一大遗憾吗?本案例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2、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人人享受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教师所需的答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本案例中,每位学生都仔细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时针、分针的独特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认识钟面的快乐。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索的境界中,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创造。本案例中,用课件显示了一个动态的钟面的情景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生活的境界中。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新颖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操作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行动开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提供动手时间的机会,让学生有意去学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避免了学生死板的记忆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并且牢固地记住一些概念。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2)

以前还在大学的时候出去听过一位老师的课,上的是关于梯形的一节课,全程是只用了一个梯子的例子,通过对这一个例子的不断挖掘变迁融汇了这节课的所有重难点。直至现在,我仍觉得这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的精彩。

一节课需要的例子并不需要多,更重要的是用得好。也是受这位老师的影响,我设计一节课时也不喜欢用很多的例子,感觉例子太多反而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而只对一个例子不断深究,学生的思维就一直处于连续状态,如果设计得好,学生甚至会对这个例子接下去的变化产生好奇。

王老师的点评中也谈到,一节课中各环节的设计不应该是分离的、碎片化的,如果能从一个点出发,不断深挖引出下一个点效果会更好。

我也是从王老师的话中想起了上面的那节课,也有了更新的理解。不是说例子用的越少越好,而是说例子用的少是为了让一节课的发展不会碎片化,能够成一条线,学生的思维也能像流水一样连续,水到渠成。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3)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教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学生纷纷说出)。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学生回答略)

(说明: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用手示意钟面)

生1:上面有1、2、3……这些数字。

生2:上面还有时针、分针。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

(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时针什么样?(说得慢一些,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半时。

师:钟表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你说的真棒!我们奖励你一枚小图标。(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2:小明上课的时间是8点。(有学生纠正:8时。)

生3: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我们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明出了两个时间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么?(出示钟面1)

生:3时。(师贴钟面,板书:3时)

师:这个呢?(出示钟面2)

生:5时。(师贴钟面,板书: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你更厉害了!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8时半。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出示钟面3)

生:3时半。(师贴钟面,板书:3时半)

师:最后一个。(出示钟面4)

生:6时半。(师贴钟面,板书:6时半)

师: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2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找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评。)再拨一个:2时半。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认识时间。

生2:我们要爱惜时间。

……

师:说得真好!

三、巩固练习

1、91页第2题。给钟面和时间“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小调查

师: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7日这天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你可以做个观察记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时间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画钟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说明: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做到练中有乐,乐中见效。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其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4)

有幸听了我校张老师的一节课《小明的一天》,这节课是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钟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的经验,在交流中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联系生活实际(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中,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用语言总结出几时.几时半的时针和分针指向,并适时的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全课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张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直观材料,创设生动的情景,为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体现在: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内心情感,建构学习平台。教学时,教师先不急于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钟表,钟表的作用大吗,然后诉说小明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与帮助别人的热情,建构起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本节课至始至终,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学习的机会,而且注意提供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人与人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张老师主要进行了三个步部分的教学。

1.认钟面

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自己在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从而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张老师把4幅整时的图片抽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认识,然后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

3、认识几时半

把2幅半时的图片抽出来让学生研究讨论,得出认识半时的方法。

对于有些老师来说,这样把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的方法也许不能在最后按照课本的顺序教学的时候少了一个分类的环节,但是可以在认识了整时和半时之后让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再总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这样也是不错的方法。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5)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6)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 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①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 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7)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8)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做好课前工作是每个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教案一定要写得仔细且明细,不然教学过程必然目标模糊。教案是老师教学的镜子。你知道怎么写教案才能收到表扬吗?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篇1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在小学数学阶段,认识钟表从一年级持续到三年级。本学期认识钟表的重点是知道钟表的组成,认读整时,学会珍惜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为了方便孩子们认识钟表,给孩子们布置制作钟表的先导作业。在孩子对钟表有了一定前概念认识后开展教学。根据整时的内容,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安排。第一个课时着重认识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认读,第二课时认识快几时,几时过一点儿,大约几时等不准确的时间概念,学生体会时间在生活中应用。

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并认识钟表,可以设计先导作业,学生预习课本,制作钟表,从学生预习情况开展学习,你了解到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钟表的学习。第一个课时比较简单,学生能说出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钟表的旋转方向,时间前后的不同。经过学生的学习与反馈,我发现多数孩子能认识钟面的构成,会读写整时,但是对一天时间的前后没有概念,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一方面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自身时间的使用不关注,不了解;另一方面,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字不敏感,对顺时针旋转方向不理解,出现前后时间颠倒。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上课下练习检查,课前三分钟进行听口令拨钟表的比赛,加强学生对钟表时间的认识,比如现在是9时,请你拨出三小时后的时间。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出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钟表一起拨一拨,说一说钟表是怎么走的。课下,布置了画一画的作业,学生画出自己的一天并标出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加强了对时间前后的认识。课下教师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给孩子出题,孩子拨一拨、说一说整时。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交流、质疑中加强对钟表的认识。

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用时间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一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钟表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建构,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或者利用数学绘本、数学故事,学生在故事中认识一天的时间,既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篇2

有幸听了我校张老师的一节课《小明的一天》,这节课是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钟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的经验,在交流中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联系生活实际(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中,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用语言总结出几时.几时半的时针和分针指向,并适时的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全课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张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直观材料,创设生动的情景,为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体现在: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内心情感,建构学习平台。教学时,教师先不急于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钟表,钟表的作用大吗,然后诉说小明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与帮助别人的热情,建构起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本节课至始至终,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学习的机会,而且注意提供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人与人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张老师主要进行了三个步部分的教学。

1.认钟面

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自己在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从而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张老师把4幅整时的图片抽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认识,然后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

3、认识几时半

把2幅半时的图片抽出来让学生研究讨论,得出认识半时的方法。

对于有些老师来说,这样把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的方法也许不能在最后按照课本的顺序教学的时候少了一个分类的环节,但是可以在认识了整时和半时之后让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再总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这样也是不错的方法。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篇3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教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学生纷纷说出)。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学生回答略)

(说明: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用手示意钟面)

生1:上面有1、2、3……这些数字。

生2:上面还有时针、分针。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

(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时针什么样?(说得慢一些,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半时。

师:钟表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你说的真棒!我们奖励你一枚小图标。(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2:小明上课的时间是8点。(有学生纠正:8时。)

生3: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我们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明出了两个时间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么?(出示钟面1)

生:3时。(师贴钟面,板书:3时)

师:这个呢?(出示钟面2)

生:5时。(师贴钟面,板书: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你更厉害了!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8时半。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出示钟面3)

生:3时半。(师贴钟面,板书:3时半)

师:最后一个。(出示钟面4)

生:6时半。(师贴钟面,板书:6时半)

师: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2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找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评。)再拨一个:2时半。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认识时间。

生2:我们要爱惜时间。

……

师:说得真好!

三、巩固练习

1、91页第2题。给钟面和时间“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小调查

师: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7日这天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你可以做个观察记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时间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画钟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说明: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做到练中有乐,乐中见效。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其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篇4

本节课的教学,我遵循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情境中引导、探究新知,情境延续、巩固新知,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几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为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我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表扬,奖小帖纸、同学互相鼓励等,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会了认识整时、半时的方法,并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钟表各部分名称比较简单,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发现钟表上的各个部分(指针、数字、针有长短)的特点,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开始我想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名称告诉学生的,后来我想,能否让学生先试着起名子,因为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让这些学生说一说,可以使孩子们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练习的设计还应更加有层次,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篇5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篇)


课件,是实现教材及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教师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课件的编写。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课件课件?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

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能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

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动画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在难点突破上没有做到位。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3)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4)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小方的一天》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5)

这一课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让学生来说一下时间,学生还是没有生活经验,本课时设计时,我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帮助他们学习。在学习中,认识整点和大约几时,效果还是比较好,认识几时半,还是有点糊涂。

课程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猜谜环节,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很顺利,接着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这个情境图的设置非常好,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图片,发现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个情境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拿出钟面模型,让孩子们认识几时半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比如,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8和9之间,这个时候应该是8时半,但是开始有好几个孩子说是9时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时针还没有走到9,也就是还不到9时,怎么能说是9时半呢?应该先到9时,才能接着到9时半。一部分孩子会了,可是,还有几个孩子比较迷糊,怎么给孩子解释,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理解,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而对于大约几时的认识,这个本应该是一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预设是,这是一个难点,在大约几时的认识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结果,孩子认识起来,效果却非常好,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又回到认识几时半上,结果因为没有预设到,自己也觉得不是很顺,我感觉孩子们也是有点绕晕了。

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对课程做充分的预设非常重要,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难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6)

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最后的公开课,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是对于教学常规方面的觉悟。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激情是整个课堂的总动力,因为激情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上课”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状态去迎接和面对。但是再好的观点也都有其适用范围,不是绝对正确的,我只看到了它闪闪发光的一面,却没有发现光亮背后的阴影。没错,激情却是能够不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当习惯慢慢养成后,教师如果不适当的降低自己的“态数”,便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当有一天没有了教师的激情,学生可能就无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就对学习失去兴趣。适当的激情刺激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连续作用下的刺激,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抑制学生学习动力的可持续生成,同时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调动自己的激情,让课堂变得更活泼。同理可得教师音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高声调可以抓住学生的耳朵和思想,连续的高音调作用,会让彼此都觉得疲惫。我以后会学要慢慢的调度自己的音量,脱掉小蜜蜂。另外,要继续加强板书的练习。

其次,是教学语言艺术方面。可能是生活中的习惯,让我的话语总是不精简:一句话可以说的事情,我总是得说三五句。以至于把这个坏习惯也带入了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无疑在拖泥带水的同时还很浪费时间(怪不得,我的课总是上不完)。所以应该要从生活入手,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少说废话。同时,我还发现,在教学知识方面,教师的话越多,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比如说此次教学中“认识钟面”的时候,我的“多嘴”总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而没有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式的发展,课是上得顺利了,但长此以往,学生会变“笨”,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越来越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明方向,但切不可把路变得太小,影响了孩子们对沿途风景的观赏。

再者,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1、缺少“合作交流”。

师生问答互动形式的教学比较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却是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认识整时”教学中,“3时”的钟面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这是几时”“分针时针的指向如何”,然后再请几组代表汇报。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诉说和倾听“3时”的情况,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时长超出预定时间,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认识整时”花费的力气过大。在7时这个整时讲透以后,可以适当的加快8时和3时的节奏,为后面的内容争取时间;在课间操强化3时、6时、9时、12时这四个常见的时刻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逐渐减少中间停顿的时间;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口头上说时间怎么宝贵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关键还是将其赋予到具体的事例中,所以“小明的一天”之前的关于“时间宝贵”的说辞可适当减少,将之渗入“小明的一天”中。

3、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

本节课不仅要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还要初步触及“一小时之前”、“再过一小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这样的知识点。对于前两者,本节课有所涉猎;但对于后两点却是丝毫没有提及。对于有些非重点的知识点,不一定要拎出来单独讲,这不仅会让知识点脱节,也会让教学显得零散。教师可以将之穿插在合适的位置,顺手带过,给学生留下印象后,等遇到具体的问题也就有据可依、顺理成章。比如将上面提及的后两个知识点放入学生拨钟环节,教师可收集不是整时的钟面质疑,比如“这是3时吗”,学生马上就会说“还不到3时”或“3时过了一点点”,此时教师就可顺手规范说辞“快3时了”或“3时过一点儿”。

在“小明的一天”中,教学“两个9时”的时候,可以结合钟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钟表转了一圈后晚上的9时,此时随即抛出“你知道钟表一天转几圈吗”这样的问题,可以马上在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记:钟表一天转2圈。

4、变化非本质的特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本质,在完成教学时针分针以后,可变化针的非本质特征,如针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

5、数学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一个公式化的过程,但同时也是程序化的过程。

关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在之前的上课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套用这句话完美的说出如何认钟表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解决不了“不容易”问题,我还可以扔掉这句话,换个角度,换个方式:看来我们要看整时必须得分两步,第一……第二……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7)

《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猜谜语。接着分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钟面模型让学生,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其次,在整时的练习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约几时的钟面,目的是: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2、教学大约几时。这个教学设计,很多学生一口说出“7时”,通过再次观察,发现是7时还没有到,应该读作“大约7时”,同时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让学生明白“7时不到一点或者7时过一点,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在大约几时的练习中,穿插了一个9时的钟面,看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钟面的学具,在他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以后,让他们动手拨拨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形象直观地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区别。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针的环节,虽然我给学生做了师范,但是在动手操作时,有些学生短短的分针画得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适时提醒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同时我故意将画错的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不同时刻时针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8)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

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爱学数学。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

整时是教学的重点,安排了一道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里多数题是整时。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也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经验,在交流中提升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在钟表上看时间的.经验。他们能分辨钟面上的长针和短针,但不知道这两根针叫分针和时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不习惯说成几时。这些既是教学资源,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告诉学生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并规范地说时间。教学方法是在交流中矫正,在练习中强化。即在学生发言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说,通过反复提醒,改变原来的习惯。第二个教学任务是体会整时时刻,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规律,知道钟面上有1时、2时12时共十二个整时。教学方法是利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举一反三,在说钟面上整时时刻的练习中获得经验。

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在7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让学生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7时;再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7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7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从而体会大约7时与7时的差别。

教材里还出现圆形、椭圆形、菱形的钟面,出现有指针的钟面和用数字表示时间的电子表面。让学生知道这些钟表虽然形状不同,表示时间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告诉人们时间。

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

想想做做里有说钟面上的时间(第2、3题)、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第4题)、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第5题)等练习。这三项活动对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看钟面说时间是最基本的,只要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就够了。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要把整时的分针、时针位置规律落实到某个具体时间上。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首先要识别钟面上已有的那根针是时针还是分针,才能确定另一根针以及它的位置。这些练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巩固数学知识是极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看钟面说时间,包括整时和接近整时两种情况。拨钟和画钟面只在整时范围内进行。

3.结合认识钟表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

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时间,还有尊敬国旗、按时用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教育内容。第1题交流早上起床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是培养生活习惯的教育机会。第6题左图中10时学生在上课,右图中10时学生在睡觉,让学生初步知道一天里有两个10时。有条件的学生还能联想到一天里有两个1时、2时12时。这些知识仅是渗透,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9)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教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学生纷纷说出)。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学生回答略)

(说明: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用手示意钟面)

生1:上面有1、2、3……这些数字。

生2:上面还有时针、分针。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

(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时针什么样?(说得慢一些,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半时。

师:钟表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你说的真棒!我们奖励你一枚小图标。(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2:小明上课的时间是8点。(有学生纠正:8时。)

生3: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我们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明出了两个时间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么?(出示钟面1)

生:3时。(师贴钟面,板书:3时)

师:这个呢?(出示钟面2)

生:5时。(师贴钟面,板书: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你更厉害了!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8时半。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出示钟面3)

生:3时半。(师贴钟面,板书:3时半)

师:最后一个。(出示钟面4)

生:6时半。(师贴钟面,板书:6时半)

师: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2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找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评。)再拨一个:2时半。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认识时间。

生2:我们要爱惜时间。

……

师:说得真好!

三、巩固练习

1、91页第2题。给钟面和时间“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小调查

师: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7日这天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你可以做个观察记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时间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画钟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说明: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做到练中有乐,乐中见效。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其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集锦


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是全天下从事着最光荣的事业,相信只要当过老师的人都对教案并不陌生。教案有利于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内容。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篇1)

以前还在大学的时候出去听过一位老师的课,上的是关于梯形的一节课,全程是只用了一个梯子的例子,通过对这一个例子的不断挖掘变迁融汇了这节课的所有重难点。直至现在,我仍觉得这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的精彩。

一节课需要的例子并不需要多,更重要的是用得好。也是受这位老师的影响,我设计一节课时也不喜欢用很多的例子,感觉例子太多反而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而只对一个例子不断深究,学生的思维就一直处于连续状态,如果设计得好,学生甚至会对这个例子接下去的变化产生好奇。

王老师的点评中也谈到,一节课中各环节的设计不应该是分离的、碎片化的,如果能从一个点出发,不断深挖引出下一个点效果会更好。

我也是从王老师的话中想起了上面的那节课,也有了更新的理解。不是说例子用的越少越好,而是说例子用的少是为了让一节课的发展不会碎片化,能够成一条线,学生的思维也能像流水一样连续,水到渠成。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篇2)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篇3)

,认识钟表中的整时讲完了,反思本课的教学,感觉钟表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大部分孩子平时很少关注时间,头脑中也没有时间概念。就如在课上,我问小朋友:你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睡觉?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小朋友认识了钟面的时间却说不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可见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是比较弱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在整时和半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创造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教学整时时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图:起床时间图、中午下学时间图、下午下学时间图。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在小组交流中,找出看整时的办法。接着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一人拨钟表大家说、开火车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是怎么认的。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巩固了本课的知识。但本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少数学生总是把几时说成是几点,我觉得这与我在课堂上强调不到位有关。当时这样处理“几点是对的,但在数学上几时才是规范的,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使用数学语言。”这样会不会好一点呢?

相关文章

  •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篇) 课件,是实现教材及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教师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课件的编写。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课件课件?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课前,我安排孩...
    时间:05-21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集锦 请你阅读我们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是全天下从事着最光荣的事业,相信只要当过老师的人都对教案并不陌生。教案有利于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内容。...
    时间:04-15 一年级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 课件中课程的整体安排和组织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每一位老师的课件都是根据自己的课堂整理出来的。如何写课件才能符合课程目的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动画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
    时间:05-07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1500字 教师是我们学习生活之中的组织者。教案逐渐与教师授课密不可分。优秀的教案可以为课堂提供养分和动力。怎样为自己的教案润色呢?课件之家的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时间:01-10 小学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集锦10篇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并且是模范。完成教案的编写,是老师们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书写教学方案的能力。那么你知道我们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吗?也许下面的“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正合你意!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02-22 一年级下册教案     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