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900字通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对对每一课堂负责,教案十分重要。教案可以使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在写教案时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方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1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教给他们词语“挨挨挤挤”,并让同桌用身体动作演示一下,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
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创设情境:我们和这些采莲姑娘们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莲,你们来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漂亮的荷叶、荷花下面,还躲着小鱼儿呢,它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2
《江南》这首古诗刚开学不久孩子就已背过,可诗中的有些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例如“戏”、“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如何把握好学生理解的“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把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江南水乡莲花满池的美丽景色,体会到鱼儿在池塘中嬉戏的快乐。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有几个孩子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我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就势引导学生想象水中的鱼儿在干些什么,它们之间会谈些什么……从而来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
学习了本课以后,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3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还记得我们秋游时去过哪儿吗?”小朋友们马上异口同声:“荷塘月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么?小朋友们众说纷纭,“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莲蓬!”“还看到了大大的荷叶!”“还有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我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学生问:“怎么去?”我便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充分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4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由于在开学初就让孩子们背诵了这首古诗,所以读准字音的时间就可以省去不少。不忍放弃这美轮美奂的《江南》,所以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调整为诵读。课后反思整堂课,有三处较为出彩的设计,对学生诵读、理解古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乐,入情入境。
“同学们,能背过《江南》吗?”“能——”“那你们想看看《江南》吗?”“想——”伴着优美的古典乐曲,一叶小舟驶入眼帘,秀美少女浅笑盈盈,乘舟徐徐穿过满池无边翠绿的莲叶,仔细采撷半睡的粉莲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似乎被这美景惊呆了。抓住这个时机,我播放了配乐的范读,短短几句小诗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声地跟着诵读起来。整个课堂似乎顷刻间移到了莲池边。
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三、品读美文,拓展深化。
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写莲的诗篇:(唐)王昌龄《采莲曲》,同样配画配乐让学生欣赏。可能他们对具体词句的理解并不准确、深刻,可是从孩子们饶有兴味的诵读中,看得出江南、莲池、古诗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
当然课堂中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我将本课的目标和重点定为诵读古诗,所以对识字的处理就比较简单,没有对生字做具体分析。如果将分析、识记生字和书写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课时进行,那么教学任务就比较紧,应在第一课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识记。
二、将理解难点“何田田”放入整句诗的叙述之中,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课后问“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个别孩子不能说出“莲叶很多很绿。”这说明课堂上的处理还不够,需在第二课时进行强化。
三、整堂课以诵读为主,识字处理简单,写字也没有设计到。若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江”“南”二字的识记和写字教学,既可以分散重难点,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多种技能。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5
《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采莲的风光。
教学《江南》一课时,我创设了一种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江南真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哇!”突然,船上的一个姑娘叫了起来。小朋友猜猜,采莲姑娘看见什么了?
生:(大声齐呼)好多小鱼!
师:小鱼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小鱼头饰给小朋友戴上),在这里(分别给好几个小朋友戴上)。
师:呀,这么多的小鱼,这下,荷塘里可热闹了!小鱼来到这美丽的荷塘,它们最想做什么呢?
生:小鱼们会说:“我们来做游戏吧!”
师:想做游戏的鱼儿请站出来吧。
学生争着走出来。
师:看,小鱼们在莲叶下欢快地做游戏呢,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孩子们合着我的节拍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师:小鱼们边做游戏边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生:小鱼说:“我玩得真开心!”
生:小鱼说:“这里真好,明天我还要来这玩捉迷藏的游戏!”
师:小鱼儿,你们玩得开心吗?
“开心”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喊着。
师:可天色不早了,采莲姑娘要回家了,小鱼儿也该回到妈妈那里去了。
孩子们纷纷识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和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震动,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通过读读、想象、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民主的教学。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音响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逐句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视觉感知荷塘的美丽,体会“莲叶何田田”的中莲叶的多与美。并经由播放动画“鱼戏莲叶间”,让孩子们在动态中感知鱼儿的自由自在与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准确记住诗中的四个方位词,我采用的方式是动作配合。每个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鱼状“游走”,经过多次的动作游戏练习,孩子们都能在教室内准确辨别和掌握各个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鱼儿们的快乐。总的来说,这是我自己上得比较生动的一课,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然而,当我听完师傅华老师的展示课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是有很多。
华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意境优美,充满着童真童趣。简笔绘画带出问题: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世界上最长的江是哪条?充分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出课题。手绘图片贴出意境:在孩子们读课文的同时,从莲叶到莲花,从莲花到莲藕再到小鱼,一幅美丽的鱼戏荷塘图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整个教室顿时鲜亮了起来!看着生动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孩子们韵味十足的朗读将每一位老师都带入了那热闹而美丽的荷塘深处。识字教学生动实用:长江里水多,“三点水”加“工”就快速地记住了“江”的字形;鱼儿的图片与生字“鱼”结合教学,让孩子在学习象形字“鱼”的同时,脑海中有了形象的记忆。游戏辨向、学以致用:请小朋友们做一回小鱼,快乐地游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游戏中体会鱼儿的欢快。
这种细致认真的备课精神,多种教学手法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基本功的扎实韧劲,我都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并努力从关注自我成长中走出,还给学生一个真正自主、完整的课堂。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7
《江南》是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下面就上《江南》这一课,谈谈我对课改的所思所感:
一、转变教学地位,要以学定教。
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是“文本”,没有想到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教师对给定的内容可以有自身的理解和改变,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这节课识字教学的重点没抓住,因为“鱼”、“西”、“北”三字学生在幼儿园已学过,字音、字形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掌握的,学前期写字较少,我应把书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三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节课给我一个启示,在理念上,教师应树立“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的新观念,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这一课,我也力图体现民主性、平等性,但由于陈旧观念影响缘故,在评价学生时,激励机制运用较少,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能激发。今后教学中,我要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出发点,给学生课堂学习带来积极影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做。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江南》一课中,我虽然有意识让学生自主识字,自己读书,但是由于指导不到位,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对一年级学生的信任,学生合作学习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使他们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尽量避免烦琐的讲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今后,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8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名师在介绍自己成功经验时曾经说过,课堂上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都是自己在家里就训练过无数次的,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舞姿一样,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大相信,觉得太夸张了。以前同事也有说过自己上课的时候语言和姿态需要改进,自己却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两次课,仔细揣摩自己上课时的言语,才觉得说出的话与当时的表情是那么的不自然。有那么几句刚说完就觉得特别的别扭。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不知所措后自己敷衍而过。教学形态暂且不提,语言缺少美感、贫乏、生硬是我对自己言语的评价。这些表现跟当时紧张情绪有些关系,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还是反映了自己平时上课的一种状态。《忆江南》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大板块,分别是“赏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诗的美景,通过准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借助优美的形态语言把美展、舞江南。”这三个环节对教师的形态或言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把自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带进了一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江南。上完了同样内容的两节课,我突然之间相信了,相信一个满意的表情和手势是需要训练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看来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改进自己在言语与形态这些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我们的每一个不经意对学生来说都是经意的。灵性的顿悟,思维的流转……课堂上我们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时,每一次不足,并形成新的起点;每一次磨练,开启课堂成功之门。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锻炼、反思、总结,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一年级江南教学反思 篇9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
优点之处:
1.导入美景美乐,入情入境。(部分学生预习已经会背诵)
“同学们,能背诵《江南》吗?”“能——”“那你们想看看《江南》吗?”“想——”伴着优美的古典乐曲,一叶小舟驶入眼帘,秀美少女浅笑盈盈,乘舟徐徐穿过满池无边翠绿的莲叶,仔细采撷半睡的粉莲……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似乎被这美景惊呆了。抓住这个时机,我播放了配乐的范读,短短几句小诗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声地跟着诵读起来。整个课堂似乎顷刻间移到了莲池边。
2.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不足之处:
1.我将本课的目标和重点定为诵读古诗,所以对识字的处理就比较简单,没有对生字做具体分析。如果将分析、识记生字和书写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课时进行,那么教学任务就比较紧,应在第一课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识记。
2.将理解难点“何田田”放入整句诗的叙述之中,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课后问“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个别孩子不能说出“莲叶很多很绿。”这说明课堂上的处理还不够,需在第二课时进行强化。
3.整堂课以诵读为主,识字处理简单,写字也没有设计到。若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江”“南”二字的.识记和写字教学,既可以分散重难点,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多种技能。
改进措施:
在导入前两句时应直接以图引导学生说出“多,绿”,这样的被称之为“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