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小学课件 > 导航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1-31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课件有助于老师课后总结和反思。作为教师需要早早地准备上课需要的课件。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课件课件?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绷私庵柿康ノ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比鲜豆ぞ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苯樯芴炱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蹦阒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碧致郏耗闳衔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狈肿榛疃: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倍懒⒆饕担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作文(篇三)


课件有助于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准备好一份优秀的课件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样的课件才是真正有用的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作文(篇三),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一课捐书活动

教材分析

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列出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然后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教材还提供了三个数连加的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教师要进行格式的指导。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正是在两个知识点基础上继续学习的。

2、大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

3、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及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数学经常要进行单元考试是不是,这些试卷都我们老师们轮流着自己出,自己印的哦,接下去的这个单元要轮到蓝老师去印试卷,我在想,试卷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一份的,可我不知道我们二年级到底有多少个小朋友,但我知道我们二年级有五个班,你觉得老师大概要印多少份试卷才够呢呢?

一、提供材料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一堆书)

师:这是什么,(书),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就举行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捐书活动,这是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级同学捐的课外书,你知道有多少本吗?(学生说)大家都说不出来吧,老师也估不出来,想知道大概有几本吗?那怎么办?蓝老师有办法啊?我去大队部去找一个人!

2、看看、说说:找出数学信息

结果啊,姜老师给我这样一个东西,(课件出示)出示统计表:航埠小学四、五、六年级捐书活动情况统计)。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

3、提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又该怎样列式?(同桌互相先说说)反馈:直接说出问题并同时列式,其它小朋友可要注意听了,如果回答对了,请你用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4、分类引出新问题

师:现在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也列了一些式子,观察这些式子,哪些式子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我们还没学过?

师:哦,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说法吗?那这些学过的算式你们都会做了吗?真的?好,那我们选取其中一个加法来算一下。算之前,老师要问一下,两个三位数相加,我们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反馈:反馈,拿一个小朋友的展示一下。

好,看来二个三位数相加,小朋友们真得会了,那我们就把它也擦了,剩下的这是三个数(连加)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老师记性不好,谁还记得这个式子是根据哪个问题列出来的吗?

板书问题:四、五、六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刚才一大堆书我们大家都估不出大概有多少,因为信息不够,现在,老师给了我们这张统计表,我们能不能估一下这三个年级一共大约捐了这么多的书吗?

可能估的结果会有:100+100+90=290

100+100+100=300

110+100+90=300

120+100+100=320

反馈:注意学生的讲法,并提问:根据刚才小朋友们的估算,你觉得哪些结果是少估的,哪些结果是多估的呢?

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我们知道,正确的结果肯定比290大,比小,也就是在290到320之间。

2、我们刚才估算了它的大概结果,那我们把它结果大概估出来有什么用呢?(有时,不要求准确结果的,我们也可以估一个大概结果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3、算一算:(学生独立演算)

但是,我们学校最终要把这些书捐到灾区去,那得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可不能是一笔糊涂帐是不是。

师:那你有办法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哦,这么多小朋友都会啊,那让我们在草稿本上试着来做一做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对有特点的进行收集)

如果已经有同学尝试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来看看你组里的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第一种:两个数相加

方法1、118+104+95118222

=222+95+104+95

=317(本)222317

师:根据题目的意思,118加104表示是四、五年级共捐书多少,再加95就表示(请学生回答),你的方法和这个一样吗?这种计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吗?看来,有时旧知识可用来解决新问题的是吗?

方法2、118

+104

222

+95

317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以前学过的吗?如果让它和刚才的那种方法比较一下,你觉得你的这处方法怎么样?

方法3、118

104

+95

317

师:和这个小朋友一样做法的举手,这种方法你以前学过了吗?哦,没学过也能想得到啊,还敢试一下,真了不起,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的这种尝试精神。但是,你怎么会想到有这种方法来计算呢?(两个数相加可以放一起,三个数也可以放一起的)

还有其它不同的做法吗?

方法4、

100+100+100=300

18+4-5=17

300+17=317

师:你是怎么想的?哦,小朋友们,把118看成100,你想到了什么?(估算)对,这其实是对估算的一种精确化,是一种口算的方法。先把这些数看成整十,整百地相加,然后把少估的加上去,多估的减去。它在计算时,能使数字变简单方便容易记忆。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5、对比估值与计算结果观察,写答语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317本,我们还要在横式写出答案,让我们和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是不是在我们的估算范围之内?那你觉得我们前面的估算有没有价值?(一种初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

师:由此,我们对估算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估算可以初步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到现在为止,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没有),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三、方法优化

1、教师:我们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捐了这么多的书,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该,于是我又问姜老师:姜老师啊,高年级的同学捐书这么积极,那低年级的小朋友怎么样啊?你猜姜老师怎么做的。她二话不说,又给了我一张(出示课件)

大家自己找一下数学信息好不好。

大家找好了,你估计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口答一下)

师:在动笔计算准确结果之前,我们要对这个式子的结果进行做什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必要吗?真聪明!那先估计一下结果在哪个范围之内,并和你同桌说说,完了之后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好吗!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

来全班汇报:刚才老师转了一下,找了几种不同算法的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实物投影展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的是一种凑十法,凑十法在我们数学里经常会用到,它能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优化计算的方法,引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巩固算法:

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加你觉得已经学会了吗?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去进行闯关活动。

第一关:

竖式计算:

475+263+149724+114+86

四、综合应用

第二关:

购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加,想不想到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课件出示)师:再过几天又是周末了,听说有个商场刚开张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呢!买1000送大礼包。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每样商品的价格?

师:先来看它的第一个问题:(课件)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台一块手表。你能帮妈妈估算大概要带多少钱?你是怎么估的?

反馈教师板书,之后问:生活中的数学要符合实际,看看以上几位小朋友估的结果,你觉得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可能不合理。同桌说说。

(感受数学用到生活中要符合生活实际)

课件出示:妈妈至少要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师:在这句话,我觉得有一个词在我们数学里面经常会出现的,也很重要的,(至少),说说是什么意思?怎样能用同样的钱买最少的东西呢?

(尽量买贵的商品,那么所得的件数就会更少)

师:可惜妈妈今天只带了500元,想买三样商品回家,你帮妈妈参谋一下,妈妈可以买哪三种商品?

你可以先跟你同桌商量商量,再算一算。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带的钱比较少,那就先把商品往便宜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三位数连加的知识,我们一般会有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你会比较喜欢哪些解法?平常计算时,你会进行选择吗?这节课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三个年级共捐书多少本?110+100+90=300

118+104+95=317(本)估:100+100+100=300

118120+100+100=320

104

+95

317

答:三个年级共捐书317本。

第二课运白菜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学内容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二节《运白菜》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教材通过运白菜的问题情境提出连减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情境,便于理解。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并且有一定与连减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积累,认知范围相对广泛,有一定的迁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中探索连减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过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七教学具准备

课件草稿纸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五一劳动节到了,淘气和笑笑也去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帮忙收白菜。

(出示主题图)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我们从图中都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一:一共收了白菜850棵。

预设二:第一次运走白菜288棵。

预设三:第二次运走白菜256棵。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我们能根据我们找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一:一共运走多少棵?

预设二:第一车运走之后,还剩多少棵?

预设三:运走两车之后,还剩下多少棵?

(预设一、预设二边回答边解决,预设三边说边板书)

师:同学们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只列式,不解答)(巡视全班,取代表)

板演:式子一:850-256-288式子二:850-(256+288)

师:那老师请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式子一)

预设:我是先求第一辆车运走之后剩余的白菜,在减去第二辆车运走的白菜。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式子又是怎么列的呢?(式子二)

预设:我是先求两辆车一共运走的白菜,再把总的棵树减去运走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师:下面我们来估一估,运走了两次之后,农田里还剩下多少棵呢?

预设:还剩300棵。

师:你是怎么估的呢?

预设:850不变,把256看成260,把288看成290,那么850-260-300=300(棵)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答案呢?

预设:大约还有290棵。

师:你又是怎么估的呢?

预设:850不变,把256看成260,把288看成300,那么850-260-300=290(棵)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菜园里到底还剩下多少棵白菜呢?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板演)

师:你是如何计算这第一个式子呢?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的呢?

预设:我是列竖式计算的850-256-288

=594-288

=306(棵)

师:那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够向前借一。

师:有谁是算第二个算式的呢?是怎么算的呢?

预设:我也是列竖式计算的850-(256+288)

=850-544

=306(棵)

师:列递等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么?

预设:等号对齐。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式子,你们有什么发现么?

预设:有两个减号,都是三位数。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减。

那老师再考考同学们,这样的式子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呢?

预设: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如果有括号呢?

预设:先算括号里的。

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两个式子,你们能发现什么异同点么?

预设:一个式子减号变成了加号,还多了一个括号。

师:也就是说,一个数连续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师:同学们非常棒,下面我们来做这几道题。

456-278-132930-(80+480)368-(168+70)

=178-132=930-560=368-168-70

=46=370=200-70

=130

二)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啊?你又学会了什么?生活中有很多连减的数学问题,就像今天研究的运白菜一样,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并且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运白菜

估一估运走两车后,还剩下多少棵?

850-260-290=300(棵)850-256-288850-(256+288)

850-250-290=310(棵)=594-288=850-544

=306(棵)=306(棵)

十教学反思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真诚的合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单元乘与除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

2、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

3、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内容

(一)小树有多少棵(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二)需要多少钱(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练习一

(四)参观科技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五)植树(一位数除两位数)

(六)练习二

四、单元预备课时:7-8课时

第一课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78=96=65=85=46=

2、70、100里面有多少个十?500、2000各有多少个百?4000里面有多少个千?

3、4个十、11个十是多少?5个百、13个百是多少?6个千是多少?

(复习数的组成,为口算乘法做准备。)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一共有几捆树,每捆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

(4)小组交流。

2、探索口算方法。

(1)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

(2)20+20+20=203=60(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3)3个20棵就是6个10棵,等于60棵。

(4)因为23=6,所以203=60。

(5)还可以理解成再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

3、小结:203表示的意义与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找规律。(发现了什么?)

23=6203=602003=600(2个百乘以3是6个百,是600)20003=6000(2个千乘以3是6个千,是6000)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些算式都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可以先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数和被乘数零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

思路:提出问题算法多样化建立数学模型摆学具讨论算式的表示方法类比推理。

三、试一试。

1、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2、304=508=9600=

四、练一练。

1、每箱草莓有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理解图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有几堆香蕉,每堆香蕉有几根,大象和小象每天各吃几根。

(2)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

方法一:603=180(根),再计算200-180=20(根),说明够吃一天。

方法二:603=180(根),再比较大小,因为180根比200根少,所以够吃一天。

(3)解决问题(2),先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

(4)解决问题(3),因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问题二: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每天吃多少根香蕉?

问题三:它们3天吃多少根香蕉?

五、数学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作业设计:书上第3页的第2题。

板书设计:

小数有多少棵

每捆20棵

有3捆20+20+20=60(棵)

203=60(棵)

课后记:

第二课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50360550002

2004500360055002

23+2334+3442+4231+31

二、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个游泳圈12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2、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123=

3、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讨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方法一: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方法二: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

方法三: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球是103=30(元),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23=6(元),一共要30+6=36(元)

方法四:可以把12看成43,这样123可以变成49=36(元)

方法五:123=623=6(23)=66=36(元)

方法六:学具操作

4、扩展:如果一个游泳圈120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203=

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

重点讨论两部分积的得出与求和

5、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53=

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

15+15+15=45(元)103=30(元),53=15(元),15+30=45(元)

6、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买了2卷胶卷,每卷18元,每卷36张。

小玲买了3卷胶卷,每卷13元,每卷24张。

1、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同样多)、

362=72(张)

243=72(张)

2、谁买的胶卷合算?

182=36(元)

133=39(元)

36小于39(每卷36张的胶卷合算)

四、作业。

作业设计:书上第5页的第1题。

思路是:提出问题学具操作重点讨论两部分积的得出与求和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

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

123=?

方法一12+12+12=36方法二103=3023=6。。。。。。

30+6=36

课后记:

第四课时植树p36、37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植树)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有36人植树,每组3人。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可以分成多少组?”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

(4)小组交流。“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1)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所以10+2=12

(3)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36根小棒有3捆(每捆10根)和6根,也就是36可以分成3个十和6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再分单根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结果。

3、读法。

36除以3等于12,或3除36等于12。

思路:从整十数引入模型比较异同讨论先分谁书写算式表示方法看算式说模型

二、试一试。

1、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比如603和663。其中603只要算十位即可,而663,先要算十位“603”再算个位“63”,最后将两个结果合起来得22。

2、有48个球,每盒4个,应该准备多少个盒子才能装完?

484=12(个)

答:应该准备12个盒子才能装完。

三、图文应用题。

1、一副手套7元,一双鞋子84元。

(1)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847=12

(2)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84-7=77(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买一双鞋子和5一副手套共多少元?

问题二:100元可以买几双鞋子和几副手套?

问题三:2双鞋子和3一副手套共多少元?

问题四:150元买一双鞋子后,还可以买几副手套?

2、铅笔盒每个5元,彩笔每盒6元,日记本每个4元,圆珠笔每枝2元,三角尺每个3元。王老师带100元钱给同学们买文具。

(1)如果只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

(2)如果买10本日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副三角尺?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困难,教师可以参与讨论或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作业。

作业设计:书上第37页的第1题。

板书设计:植树

共36人,每组3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363=12(组)

课后记: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填空。

801603204=

二、图文应用题。

1、每筐苹果60个,2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如果3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如果6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602=30(袋)603=20(袋)606=10(袋)

答:2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30袋。如果3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20袋。如果6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10袋。

2、一种树苗每捆3棵,共36元,另一种树苗每捆4棵,共40元,哪种树苗便宜些?

363=12(元)404=10(元)1210

答:右边的树苗便宜些。

3、李老师给售货员100元钱,买3个球,找回了4元,每个足球多少钱?

100-4=96(元)963=32(元)

答:每个足球32元钱。

三、在○里填上“”,“”或“=”。

484○8447208○7209

243○242262○262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再组织学生交流判断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来填符号,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四、填表。

被除数32064962800

除数842153257

商60043

五、生活实践题。

小丽借了一本故事书,共150页,她3天看了60页,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星期她能看完吗?如果不能按时看完,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方法一:可以先计算:603=20(页)

7天可以看:207=140(页)

140150,所以看不完。

方法二:她3天看了60页,照这样的速度,6天看120页,剩下30页一天看不完,所以一个星期她能看不完。

六、作业。

作业设计:第8题。

板书设计:练习三

被除数32064962800

除数842153257

商6004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每一位辛勤的老师,都甘充当学生进步的阶梯。教案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需要。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时有值得收集的优秀范文吗?也许"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就是你要找的,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2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开心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所发下来的记录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3、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4、数学内容生活化。我把例题都变成学生经历的事,这样更容易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3

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边数命名图形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学前已基本认识了这些图形,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在做题时,要求他们把四边形涂上颜色,他们把正方体也涂上了颜色。因此,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上我很注意这点,要求学生看清题分清图形。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有的时候学生在边数多的图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们在数边的时候多数或少数导致错误,我在布置练习前教授了在学生做题方法中提炼的一个好方法:

比如一个这个图形,我们事先不知道它是几边形,用个这好方法可以有准确又快,你想学吗?学生积极性很高。方法介绍:为了不多数每条边也为了不漏掉每条边,每数一条边的时候在它的边上画个小竖条,这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会犯重数或少数的错误了,也不会把图形认错了!

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用到了练习中,错误率大大减少。新方法掌握的都很快很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4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5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最后小结:物体表面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学生找出牙齿大的小约是1平方厘米、脸的大小、手掌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半个黑板的大、一个窗户的大小约是1平方米。然后教师引导:记住了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大小就是记住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在练习巩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很面积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课件可以使教师增强授课信心,对于新教师来说,写好课件的意义重大。那么,一份好的课件该怎么写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又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换算打好基础。教材例题首先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千米的'含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会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真正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随后的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能熟练地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运用千米来描述事物长度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组织学生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环节:实践体验,构建概念。

我打算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个层次:初步体验生活中的千米。通过媒体播放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你还在哪里听过或看过“千米”?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个层次: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设疑:1千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让学生体会100米的长度。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走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从而引导学生得出1千米=1000米。通过引导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第3个层次:感知、体会1千米。提出问题:学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设计练习:基础练习:第1、2、3、4题。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既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又巩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综合练习:第5、6题。通过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亲身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相关文章

  • [教案必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00字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编写教案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教无定案其有法,贵在倾心投入,常写常新。你是否清楚如何写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00字,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数,小数不同于整数,也不同于分数,对学生来...
  •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课件可以使教师增强授课信心,对于新教师来说,写好课件的意义重大。那么,一份好的课件该怎么写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
  •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爱生如爱己,教生如教子。优秀的老师都会为即将教学的内容编写教案。优秀的教案,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怎样才能让教案饶有趣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设计说明本节课涉及的集合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900字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他们所奋斗的场所。对于新手教师,提前编写教案是很重要的。教案可以使教师总结讲课内容,如何编写一份教育载体的教案?课件之家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时间:01-25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教师每天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案必不可少。教案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知本节课的内容。如何写出教案中的细节呢?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