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小学课件 > 导航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2-14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模板。

好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想让课堂生动有趣,就必须要做一份优秀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1

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中不断的反思,上课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势点,很关键。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习惯严重滞后。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随手在手边的书本上甚至是桌面上,这样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学习习惯需今后加以严格训练。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2

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虽然嘴尖会说话,越说越矮无下场。”大家猜猜是什么呢?

师:那大家愿意和我一起玩有关铅笔的游戏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

二、积极探索、体验过程

1.操作、数数

师:(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

生:(自由猜测)6,9,15,…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

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

生1:20枝。

生2:5枝。

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

生:肯定比15枝要多。

(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

师:我们再来猜。

(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

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

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

生2:20枝……

(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

师: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

生1:很麻烦。

生2:很累……

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枝2枝地数。

生2:5枝5枝地数。

生3:把10枝扎成一捆。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

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

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

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

10,20,30,…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2.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34。

师:你们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

师:(拿起3捆小棒)这是几个十?

生:3个十。

师:(再拿出4根小棒)几个一?

生:4个一。

师:(语速放慢)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板书:3个十和4个一)。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来说一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师:(出示5捆加8根)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

生:58。

师:为什么是58,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

生: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58。

师:(又出示7捆加2根)现在有几根?

生:72。

师:为什么是72?

生: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

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小棒都是怎样摆的呢?

生:先摆出几捆,旁边再摆几根。

师:对,先摆几捆,就是几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

生1:17。

师:好多同学都没看见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介绍一下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生3:我摆的是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

师:现在反过来,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摆的表示几。

生1:我摆的数由3个十、5个一组成,你知道我摆的是多少吗?

生2:35。

……

(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10,20,…,90(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

师: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

(学生又想到了扎成一捆的方法。)

师:为什么这样就是100了?

生: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0捆就是100。

师:对,真聪明,10个十就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

生:可以。(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操作。)

“44”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4个十4个一。

“54”

师:54在4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

生:再加一捆。

“67”“89”“100”

(生边摆边解释。)

师:接下来同学们拿出你的皮尺,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越怎样呢?

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75前一个数是几?

生:74。

师:比36多1是几?

生:37。

师:49比50少几?

生:少1。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子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呢?

(学生提问,其他人倾听、回答。)

师:好多同学还想提问题,那么我们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能否把尺子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呢?

师:63比64少几?89前一个数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学生抢答)

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师:23。

生:24,25,26,27,28。

师:真棒!56。

生:57,58,59,60,61。

师:77。

生:78,79,80,81,82。

师:同学们真能2.接力赛

师: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试试看。

师:34,36,38。

生:40,42,44。

(有学生说成39,40,41,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所给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

师:45,50,55。

生:60,65,70。

师:真能干!20,30,40。

生:50,60,70。

师:请同学们互相考考。

(同桌互相出题。)

3.排顺序

师:同学们,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10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有个数字,分别是24,36,30,42,75,63,50,21,19,38)。

师: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

生:号码。

师:有几位运动员呀?

生:10位。

师: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

生:很乱没有次序。

师:很乱,那怎么办呢?

生:给他们排队吧。

师:那你们说说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生1:按号码从小到大。

生2:按号码从大到小。

师: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

师:哪位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比如,我是几号,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同学们觉得介绍得好,就鼓掌表扬,好吗?

生1:我是19,是由1个十9个一组成的。

生2:我是21,是由2个十1个一组成的。

……

师: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比赛。当给出问题的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其余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鼓掌表扬,好吗?

(师生共同出题,如:比25少1是几?3个十和6个一是几?7个十和5个一是几?3个十是几?49的邻居是几?比18大1的数是几?)

师:同学们,你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我们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到本领。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100以内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生1:红绿灯的计时牌上。

生2:车牌号。

生3:电子钟。

……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00以内各数。

生2:我很喜欢猜数字。

……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以下几点。

1. 加强估算,重视数感的培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一开始通过猜铅笔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用数字将小棒的根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 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这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认知和创造具有激励作用,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之后进行的有关实践问题方面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操作)——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各种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两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测量各种长方形数据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二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之间关系。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迁移。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四、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先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再结合导入部分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再进行把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开放的练习。

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因此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时候,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并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4

为什么用课堂作业本呢?

因为,这项作业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许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很希望了解他们在课内的学习状况,也希望借此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这本课堂本已经做了37次作业,可以使学生们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最终才决定选用课堂作业。

学生们在写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感到最为难的是评什么,怎样评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写,我也这方面也稍做了指导。

评什么:评作业的正确率及书写态度;评作业中的优、缺点;以及为什么优或为什么是缺点;从纵向的角度评价这段时间的作业是进步了或是退步了,并写明原因;评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是那类题型,思考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正确率等。

怎样评:有的学生不愿找同桌评,他们想找自己的好朋友评。可我又担心班上有个别学生任何人都不愿意给他们评作业,那时他们的心灵肯定“很受伤”!所以,与学生最后达成协议,先同桌互评,如果你觉得他(她)评得不好,还可以再请好朋友评。

第一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学生两个人写信互相交流彼此对作业的看法等.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自身或他人进行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第二种方式通过自己写信进行自我描述,逐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第三种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家长写信互动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上进步,功课完成情况和自己的能力,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更好地配合教师工作,携手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5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特征”为题,主要阐述了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结构、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的特征以及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特征。其中我对第三部分即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特征进行了重点的阅读与批注。

书中以xxxx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发,总结概括了60余年的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论述中,我了解到了新的课程内容的组织的侧重点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关注数学科学自身的逻辑结构之外,开始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虽然如今我们已经使用上了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但是与之前相比,这一点也是相同的。而我国小学阶段新的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特征,也可以从3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

(1)从知识的领域切入。

我们经常提到的小学数学的四大领域,就是将数学课程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去划分的。与时俱进,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重新命名:“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从数学学习的目标切入看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照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看到这一划分,我一开始以为是与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相对应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当看到领域分类对应的特点和模块归属,我又感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

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将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数学活动,以6大类数学素养构成了数学课程内容。对比xxxx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发现了不同。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第5页: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阅读与对比,我们也可以将现今的xxxx版《数学课程标准》放在书中更高层次的课程结构发展中,这样能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改革与发展。了解了这些变化与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以之为依据,把握课程内容的切入方向,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梯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关知识,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探究特殊四边形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等腰梯形特征入相关规律进行系统探索、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推理的数学方法。其中数学的分类、转化思想都有所体现。

八年级上学期上这个阶段学生基础好,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两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这个学段的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由于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梯形,特别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并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学生对梯形并不陌生。但结等腰梯形特征及相关规律并没有进行系统探索、归纳和总结,因此本课教学采用“观察——猜想——操作——证明”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设计中,观察猜想表现的是学生的洞窗察力,操作的意义在于实验,它强化了对猜想的直觉,证明需要探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时行计算、推理。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过程,以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4.通过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的问题的经验。

5.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根据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主要是经课前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这设计理念。整堂课着重体现探究的主线,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猜想——操作——证明”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设计中,观察猜想表现的是学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义在于实验,它强化了对猜想的直觉,证明需经探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新思维。

本节课我对我的设计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难点是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添加辅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去解决。突破的过程中我做了应有的点拨和铺垫,让学生回顾证明两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时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解决的,使学生有了一个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无目的空泛的去凭空想象。

2.对于本节的习题设计我是本着为本节的重点、难点的服务的原则,所以习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辅助线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梯形辅助线的引法,并且一题多变,把梯形问题放到了平坐标系中,转换了一个情境,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没变,并和已有知识想连,让学生觉得知识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学会学以至用。

3.本节课我通过巧设问题情境,以开放、探究问题为引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持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展示机会,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造潜力是金矿,就看教师如何去开采,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冲突,让学生去讨论: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会回报你一个惊喜。

4.“梯形“是数学思想”传授的很好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地探讨,体会图形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观察、发现、验证、说理。整体的课堂安排应该在浓厚的探索气氛中进行。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7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相互间的变化与联系,并在这当中感受图形的美。在本课中,首先 以优美情境为切入点,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画,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学生跃跃欲试,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中,要想了解怎样制作鸟巢,就必须了解每个面。问题很自然的从这幅情境图中抽象出来。在师生的简单对话中,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这幅情境图起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学生观察这幅情境图能让他们受到要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又引发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数学思考。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积极探索图形的知识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导。其次,以动手操作实践环节为主,引导学生自主的合作与探究

课堂不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简单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去发现规律、总结知识的过程。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碰撞、交流,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动手操作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观察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去验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目标会更明确,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练习环节设计的给图形分组、填一填图形边长、在钉板上围图形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图行这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摒弃了教材中仅限于对折的教学设计。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开拓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应该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明确指导的重点,这是孩子第一次研究图形的特征,应该明确图形特征的研究技巧,就是从边和角两个角度来研究,让孩子掌握整体的方法。

2.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是这样测量的……”“我们小组的结论是……”,在强调语言完整性的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想。

3.图形的拼组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前老师应收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拼组图形展示课堂,将数学还原于生活,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8

1、基于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应该成长为反思型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举措在不断强烈,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成为研究者,指的是教师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去并成为研究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与专业理论研究者不同,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而不是为了建构宏观的教育理论。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研究者,认识到自己教学的思想基础、教学理念,认识到要把自己的教学变成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课堂。

2、基于课堂教学特点的考虑——加强课堂教学片段的反思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是鲜活的,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说得好:“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是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是教师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它可能有教师面对学生发问而回答不出的尴尬,它可能有学生面对问题所作出的“越轨”甚至“错误”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遗憾,这都是正常的。而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使之变得更美丽、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纵横交错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呈现,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组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师生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它随时可能遇到曲折和阻隔,但也随时可能发现美丽的通道和亮光,需要我们老师真正静下心来,不断加强实践和反思,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许我们无法让每一堂课完美无瑕,但一个又一个成功片段的演绎,恰恰支撑起课堂教学的精彩天空。

3、基于本校数学教研状况的考虑——重于反思,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审视我校传统的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主题并非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其研究的方式也相对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向交往互动的有效平台。传统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陈旧的且不合时宜的教研活动模式,力求以课题研究为校本教研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我校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从教学片断这一小处着眼,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共同反思与研讨,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9

一项调查表明:十有八九的人喜欢电脑都是认为电脑是有趣、好玩开始的。同理,要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就得让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所以吸引学生的关键尽量把课上有趣些!

怎样把数学课上有趣?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努力培养教师乐观、开朗的性格。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育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情感诉诸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教学中才能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2、挖掘教材内容中有趣的因素。

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有趣素材。苏教版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绝妙的有趣的材料。如在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9页《可能性》这一内容,课上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教材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活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变生动,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目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内涵。

3、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有趣色彩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选择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如在教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0页《测定方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旷野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借助指南针,在组内成员的互相配合下,饶有兴趣地完成测定任务,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是一般的说教和强化的练习所不能达到的。

4、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使用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例如,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常常需要进行组织教学,时时抓住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幽默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说几句幽默的话,做一个幽默的动作,可以让学生舒缓一下心理的疲劳,有利于学生下一个“注意”。

正是在数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非纯数学的教学,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笑”和“趣”的元素,才使得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笑声,才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可见,经常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来一点幽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必将有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幽默!需要风趣!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10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11

《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同学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想该怎样导课呢?是否应该创设情景来激发同学的兴趣呢?后来我还是决定让同学实际丈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长高了;二是让他们体会到丈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开始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们:“第一节课我们去丈量了身高,同学们丈量后都非常高兴,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发现自身长高了。”我随即板书课题,接着问:“你们究竟有多高呀?”“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后,给每个小组一根和教师身高等长的绳子“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厘米’为单位,在2分钟之内丈量出教师有多高?”小朋友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小组合作丈量起来。些谈话导入的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同学沉溺在自身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生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所以我觉得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汇报的结果是:有几个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丈量出来,只有1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同学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同学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厘米”为单位丈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容易出错。我趁机告诉大家:“你们丈量得慢是因为‘厘米’是一个小朋友,今天假如认识一个大朋友,你们就会很快很准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我这一节课比较胜利的一点。

整节课同学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缺乏的地方是:个别环节的处置不够细致,假如能更加紧凑一些,效果会更好。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范文 篇12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相关文章

  • 关于小学篮球课教案2000字模板 老师可以在很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兴趣。教案可以把学生从广泛的教材中解放出来,完成教案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那么当我们写教案时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急你所急,我们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小学篮球课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时间:12-26 篮球教案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模板1500字(系列12篇) 课件之家专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推荐内容。教育是一朵云撞击另一朵云,一颗心碰撞另一颗心。准备教案的过程有助于教师梳理上课内容。通过教案能确保教学工作整体上更为科学化,你是否明白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经过搜索整理,课件之家编辑为你呈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模板”,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模板 做一个幸福辛劳的园丁,浇灌满园芬芳。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教案时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很多新手老师对于编写教案都很头疼把?也许"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范文"就是你要找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时间:01-26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 《陋室铭》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模板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深刻影响自己的学生。教师往往在教学前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您知道怎样写一份精美的教案吗?课件之家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陋室铭》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时间:01-20 陋室铭教学反思    
  •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模板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常被要求在上课之前编写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有创意的教案到底要怎样写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赠刘景文教学反思范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01-25 刘景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