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故事精选:归乡人的年轮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乡

山路还是离开时的那条山路,没有变,变的是归乡人的心情;村庄还是原来的村庄,没有变,变的是归乡人的年轮。

多年没有回家了,岁月改变了人或物的记忆。这些年,漂泊迁徙的生活使他们错把异乡当故地,并强迫自己掩藏起说了大半生的方言,用心去学会另一种属于别人的话语词汇。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一直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像一只只不知疲倦的蚂蚁,爬行在城市的边沿角隅,搬运着憧憬和面包。有时,他们也会想家,想家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天空的月亮,或者面朝家的方向,嗅嗅从家乡吹刮而来的晚风,又抑或偷偷地躲进窝棚,抚摸自己指甲缝里夹带的故乡的泥土,潸然泪下。

现在,他们终于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腿脚就像复苏的春草,充满了劲道。田野、杂草、虫鸣似乎都还认得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向他们表示问候和致意。而他们无疑全都是喜悦和幸福的,他们在想,整个村庄的人应该都在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归来吧———毕竟,他们是去过大城市见过大世面的人———这是他们的父辈一辈子做梦也实现不了的事。尽管,他们至今还尚未弄明白什么是城市?什么叫时尚?咖啡是什么味道?又为什么被人叫做民工?

想象伴随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一边走,心里还在一边想,自己离开家的这些日子,村里该有哪些变化,谁家多了一个人,或者少了一个。儿子长高了,还是瘦了;父母是比以前精干了,还是头上增了白发,眼角多了皱纹……

大概是因了年关的原故,村庄明显比平常更加净朗、喜庆、鲜丽了。不知不觉,他们的耳朵已经听见了自家院墙外的狗吠声,狗是第一个迎接他们归家的“亲人”。狗熟悉他们的方言,宛如他们熟悉狗吠声所暗藏的语义。他们的声音是共同的一组韵母。

在狗吠声的热情招呼下,他们到家了。

爬上门楣的春讯

春天总是最先在农宅的门楣上露出征兆,它潜藏在那些具有传统文化内蕴,且刚正挺拔的方块汉字里。就像一个害羞的乡村姑娘躲在某扇窗棂的背后,闪动水灵大眼,探望着远处田野上草色的变化,聆听着窗外树枝上百灵鸟婉转的鸣唱。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屋后竹梅含瑞露,门前桃李笑春风”“幸福洪福家家福,新春长春处处春”……

每一个词汇都暗示着一种祈望,每一个句子都寄予着一次祝福。老年人从中看到了晚年流动的平安和康健;壮年人从中窥到了生活溢漾的蓬勃和愿望;少年人从中感到了骨节窜生的猛劲和力量。

春临人间,天降吉瑞,万物一派祥和。

是春的手指叩开了候春的大门,还是人们的心灵敞开了迎春的门扉?

祭祖

大红烛插于祭案,青烟缭绕。燃烧的纸钱是一种倾诉。心语心愿,复杂的泪珠在眼眶中澎湃。记忆复活,连接天堂的路上出现了多少先祖的背影。回归的人尚在回归的路上。

祈祷,鞠躬,磕头。女人站在男人的身后,小孩跟在大人的身后。时间慢下来,酒瓶里的酒倒出一杯又一杯。过年了,先祖们也应该喝个痛快。

祭祖的人心里默默絮叨着,好些话早就想说了,只因机缘不到,就一直没开口。这下好了,凭借年关的节庆,把想说的话都讲给先祖听听。他们讲得最多的自然是感谢,感谢在先祖的保佑下,自己才能把一个小家庭经营得煞是温馨。猪壮得像头牛。孩子整天活蹦乱跳,蚂蚱般天真。老妈妈坐在树下看云朵,手中的佛珠感念着晚年的福音。妻子呢,嘴馋得很,天天吵着吃肉,说鸡蛋吃多了烧心。

燃烧的纸钱渐渐熄灭了。先祖们忙着回去了。临走前,他们好似还说了点什么。大红烛闪跳的火光即是先祖们道别的语言。先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只有祭祖的人自己知道。他们乐滋滋地收拾起杯盘供果,回屋了。

祭祖的人相信,有了先祖在暗中保佑着自己,自己今后的人生就一定会过得如一块铁:亮铮铮,硬。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