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施耐庵闲暇无事,在虎丘游玩,遇见几个秀才在那里争论不休,只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从来杨花柳絮如飞雪,谁来见柳絮飞来片片红?真是木棒打水,不通,不通!原来,他们当中有个外地口音的小生,随口吟了柳絮飞来片片红这句诗,还没有等他说明原委,同伴便众口一词嘲笑起来。施耐庵听了忙问这个小生,此诗何解?小生说:有何难,这几个兄长实少见多怪耳!接着他一口气把全诗念了出来:玉带桥边袅袅风,牧童横笛过桥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道旁的人听了全诗,人人称赞,个个叫绝。

施耐庵觉得这个青年人文思还算敏捷,不知志向如何?就走上前去说:请以木棒打水为诗题,再作一首如何?小生看耐庵有长者之风,知非等闲之辈,立即回答说:愿聆教诲!接着略一思索,便吟诵了一首:

手持长竿杖碧波,声声击破楚红秋。

红蓼滩头惊宿雁,白萍江上起浮鸥。

当卷珠飞涛似涌,龙藏鱼遁水如吼。

尘世今朝何可钓,应悔文人笔下钩。

这首诗曲折地反映了元朝末年朝政昏暗,群雄四起,许多人有志救民、无处展才的愤慨之情,这深深地打动了施耐庵的心,施耐庵便欣然收他为弟子。这个青年人就是后来跟随施耐庵投身著书生涯的罗贯中。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