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0日,晨雾从法兰西的江河上向着葱郁的草地和鲜花盛开的果园弥漫开来,似乎正在预示着一个欢乐明媚的春日即将来临。然而就在这时,一场可怕的战争暴风雨席卷了大地。就在英国首相张伯伦令人宽慰地断言“希特勒已错过时机”之后五个星期,德国纳粹对西方发动了闪电进攻。

希特勒集中了136个训练有素的师,3000辆坦克的大量装甲车、重型轰炸机、战斗机等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英、法、比、荷等国家发起了猛攻。

兵贵神速。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数十万英、法军被压缩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样一个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敦刻尔克本身原是座古代城堡,1000年来一直用作港口,到1939年成了法国第三大港。它是一个宏伟的现代化港口,有7个适于停泊大船的大型船渠、四个船坞和五里长的码头,巨大的凸式码头和防波堤保护入口处不受英吉利海峡湍流急潮和北海涌来的洪波巨浪的冲击。

如果所有港口设备都能加以利用,并且出口处也未被封锁的话,那么远征军就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着全副装备逃出虎口。然而两个多星期以来,敦刻尔克一直遭到不断加剧的轰炸,船坞尽遭毁坏,码头被炸成一堆乱石,大半个城市已成为一片浓烟弥漫的废墟。只有一条1400码长的东堤可供救生船只停靠之用,可是这条堤道不过是座木桩木板搭起来的狭长建筑物,堤面的狭窄过道只能容三个人并排通过。堤道临海的一端有一块混凝土地基,支撑着一座低矮的灯塔。有一些木桩,在紧急时可用来系船,但是木桩周围水涌潮急,船只停靠时相当危险。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眼看数十万英法联军将束手就擒。美国驻英大使肯尼迪向华盛顿报告说:“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英国远征军免于全军覆没。”可是奇迹终于发生了。5月26日开始的撤退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英国海军部动用了870多艘船只,其中包括300艘法国船进行撤退工作。到6月3日深夜的短短数天之内,总共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4.6万名士兵,其中法军11.2万人。第二天清晨德军开进敦刻尔克时,剩下的几万法军被迫投降。

这一奇迹震惊了世人,英国首相邱吉尔得知这一消息时也不无激动地对议员们说:“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救援行动涂上一层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打赢的……”

这次大撤退被誉为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宏伟战绩,即所谓“敦刻尔克奇迹”。

战后查明,原来数十万英、法军队所以能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完全是由于希特勒亲自下令德国坦克师停止进军3天,故意放跑了英军的缘故。就在5月24日早晨这个关键时刻,希特勒来到夏尔维尔巡视龙德施泰特司令部,下令坦克师停驻原地3天。德国指挥官们认为这道命令极为荒唐,纷纷连珠炮地向上级抗议和质问,得到的答复是“元首亲自下的命令,不得违抗!”5月26日,坦克师刚要重新投入战斗时,又受命去执行其他任务,同时希特勒也不让纳粹空军发挥最大威力。希特勒的命令拯救了数十万英、法军队。

希特勒为什么会这样做呢?答案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二战以来一直到今天,史学界就把它作为热点来研究,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希特勒首先想同英国媾和,认为当时让英军撤走是在政治上最适宜的,这样就便于同英国政府进行谈判。并且考虑到当时法国中部和南部尚有66个法国师,194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法国最后一击,使之退出战争,随后调头对付苏联。也有人认为,希特勒对英国有着天然的好感。认为可从希特勒的部下描述希特勒当时巡视司令部时的神态中找到答案:

“希特勒出乎意外地用赞许的口吻谈到英国,说英国有必要存在下去,英国给世界带来了文明。他耸耸肩膀说,英国建成帝国往往使用残暴手段,但是‘刨木头总要得飞出刨花来’。他把英帝国比拟为天主教,说他们都是世界的要素……”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可以追溯到希特勒的青年时代。因为希特勒早年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也表示了对英国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感情。

总之,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中的奇迹。本来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每一个人站在滚滚逝去的历史长河面前都是微乎其微的。但具体到每一段历史时期,每个人所留下的痕迹又有轻有重。这就构成了集权者和普通人之别。集权者的一句话或一举动就有可能会左右某段历史的进程,或许根本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前因后果,以至留下很多难以解释的“历史之谜”。所以,人们遇到此类事件时颇有兴趣地争来议去就不足为怪了。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