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像

善于谋略的人,往往能在适当的时机,假借他人之手来清除自己前进路上可能的竞争对手和障碍,并且不留痕迹,此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谋略的君王。

公元前246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在相国兼仲父吕不韦的鼎力支持下,顺利登基,继承秦国大统。此时的嬴政尚年幼,还不具备处理国事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秦国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与秦始皇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人手中——嬴政的母亲赵太后和仲父吕不韦。

随着时间的流逝,嬴政一天天地长大了;王室里的尔虞我诈,群臣间的互相倾轧,以及流传在民间的关于他的王位来路不正的谣言,使这位少年天子迅速成熟起来。他渐渐地意识到,有一个人,已对他的王位产生了潜在的威胁。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比他年幼的弟弟长安君成。因为此时,在长安君的周围,已聚集了一批反对吕不韦和嬴政的人,这个集团的实力逐渐庞大,其代表人物是秦国大将樊於期。

年少的嬴政意识到了,比他年老几十岁,他的仲父,心思缜密、老奸巨猾的相国吕不韦当然也意识到了。

公元前239年,嬴政20岁。这一年,上党郡六城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秦派驻在那里的地方长官,并宣称上党自此脱离秦国的管辖。秦国派人调查后得知,此事系赵国在背后策划,愤怒的秦国臣民们纷纷要求报复赵国。精明的吕不韦察觉到,除去长安君成的大好时机到了。

在商讨如何处理此事的朝会上,吕不韦向秦皇嬴政提议,任命长安君成为统帅,率兵讨伐赵国。尽管有少数几个官员提出异议,但嬴政还是准许了吕不韦的提议,并当即做出决定,令长安君成统领十万精兵,前往伐赵,上党原有地方武装,也一并交由成指挥。

当时的长安君成只有17岁,年纪尚小,没有一点带兵的经验。将如此重任交给一个小孩,岂不是如同儿戏?明眼人都清楚,吕不韦提议让长安君带兵讨伐赵国——这一当时六国中军力最强的国家,无疑就是希望借上党叛军和强大的赵军之手,消灭掉这一潜在的威胁到嬴政王位的人。

随长安君一起出征的秦国大将樊於期,勇猛善战,而且极富谋略,深受长安君的倚重。但樊於期与相国吕不韦素来不和,他对吕不韦的独断专权、嬴政的放任不管极为不满,曾多次上书嬴政,结果却是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再加上近来广为流传的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的谣言,让他感到更加愤怒。

当长安君率军抵达秦、赵边境时,思考良久的樊於期来到中军帐内,面见长安君。他示意长安君自己有紧急军情回报,让其摒去左右。长安君依言从事,待帐内再无旁人之后,樊於期悄悄对长安君说道:“近来,天下百姓纷纷口耳相传,说当今的秦国已不再姓嬴,原因是秦王嬴政并非先王之子,实乃吕不韦与赵姬苟且所生。百姓们还说,正是他们几人狼狈为奸,窃取了本应属于公子的王位,不知公子可否知情?”

长安君大吃一惊,道:“将军也听说了吗?其实我早就有所耳闻,只是一直以来,不愿相信它是真的,想不到果真有此事。”

樊於期恨恨地道:“公子心地宽厚,却不料这次中了奸人之计。请公子仔细想想,这次令你带兵平叛,表面上看似乎是重用你,实则是暗藏祸心。目的却是想让你战死沙场。而且,如果此次公子出师不利,嬴政定会借此降罪于你,轻则贬为庶人,重则遭到诛杀。”

长安君闻听此言,惊慌道:“多亏将军提醒,不然我还蒙在鼓里,想不到吕不韦与嬴政竟如此狠毒!依将军看来,我该如何应对?”

樊於期道:“如今朝廷大将蒙骜统兵在外,无暇顾及,朝中其余大将均不足虑。公子现手握重兵,只要我们起正义之师,传檄文于天下,揭露吕不韦父子窃国事实,向黎民百姓证明您才是正统,我相信,天下臣民都会拥护公子的。”

长安君被樊於期劝动,愤然道:“大丈夫何所畏惧!此等祸国之人,我意必除之,希望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樊於期见已说服长安君,立即坚定地向长安君道:“请公子放心,为扶助公子建立大业,本将死不足惜!”

经过两人的一番谋划,长安君成和大将樊於期率领属下十万大军,停止前进,改变行军方向,直奔咸阳而去,一场旨在消灭秦王嬴政的叛乱发生了。

长安君率军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秦王嬴政错愕不已。他原本是想借赵军之手清除成,没想到他既未平叛,也未伐赵,倒先行叛乱了。很好!这样我就能名正言顺地杀了你,我的长安君。嬴政冷峻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残忍的笑意。

在秦王嬴政和相国吕不韦的任命下,忠心耿耿的大将王翦率领朝廷十万大军,前往讨伐长安君。此时长安君的中军驻扎在屯留城,其余的属下部队驻扎在长子、壶关等几座城池中。

王翦率军与樊於期一番激战之后,吃了不少亏。深谋远虑的王翦见樊於期骁勇善战,自知强攻不行,遂决定智取。

正巧在王翦的手下,有位名叫杨端和的将军,曾在长安君门下做过食客,与长安君熟识,通过杨端和,可以取得与长安君的联系。于是,在王翦的密令下,杨端和化装潜入屯留城,规劝长安君。

王翦兵分三路,自己亲自率领中军负责围攻樊於期和长安君驻扎所在地屯留城,另外两路分别攻打长子城和壶关城。长安君被困城中,见突围无望,心里很是担惊受怕。他焦急地问樊於期道:“要是王翦军队长期围困屯留不退,我们该怎么办?”

樊於期胸有成竹地对长安君说:“属下今日与王翦一战,已挫伤其军队锐气;明日我将率领全军出动,即可活捉王翦,然后直取咸阳。公子大可放心,登上王位指日可待。”

在与猛将樊於期的战争中,老辣的王翦采取围而不打的军事策略。他令士兵后退十里,深挖沟,筑高墙,还派兵守卫险要的地方,据守不战。为了攻下长子城、壶关这两座被叛军占领的城池,他再拨军两万增援。由于朝廷军以多打少,长子城、壶关城两地叛军顺利被消灭。樊於期本以为王翦怯阵,正商议派兵支援长子城、壶关城时,却不料传来两地失守的讯息。樊於期急忙将原本驻在城内的叛军调至城外,连夜部署防御,而长安君仍驻城内。

城内的长安君听到长子城、壶关城失守,急忙派人召见樊於期进城商议。樊於期见长安君吓得丢了魂儿,只好安慰他说:“只要我马上率大军与王翦决战,一旦胜利,则乘胜追击,如若不胜,我们则退走他国。”长安君无可奈何,也只好答应。

潜入城中的杨端和见秦军胜利在望,于是深夜来到长安君帐内,拜见长安君。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长安君投降。樊於期的节节败退令长安君惶惶不可终日。

樊於期自长安君处回到城外军营后不久,就亲自率领大军与王翦军队激战一场。尽管樊於期骁勇善战,但却无奈手下将士士气低落,斗志全无,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樊於期左冲右突,率领残余部下成功突围,终于逃得回来。

屯留城下,樊於期向守城士兵命令道道:“快开门!”

当时杨端和正陪同长安君在城楼上观战,恰巧看见这一幕。他知道,一旦樊於期进城,就将失去劝说长安君投降的机会,因此决不能放樊於期进城。

杨端和快速拔出随身佩戴的长剑,架在长安君的脖子上,向守城士兵命令道:“我乃朝廷的使者,长安君已经投降,谁要是敢大开城门,放叛贼樊於期进城,格杀勿论。”

守城众将士见败局已定,只好听命于杨端和,皆不动声色,没人敢去开城门,长安君也早已失去了主见。樊於期见状,长叹一声:“庶子不足与谋!”率身旁几名亲兵杀开一条血路,逃向了燕国。长安君见大势已去,在无奈与失望中自杀身亡。

成功平定长安君叛乱后,秦王嬴政下令,杀掉所有跟随长安君造反的士兵,将屯留全城的百姓迁徙到边境临洮;他还悬赏五城和万金,换取樊於期的人头。一场兵变就这样平息,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吕不韦建议秦王嬴政派年仅十七岁的长安君带兵伐赵,企图以借刀杀人之计将他除掉。善于谋略的嬴政则顺水推舟,借着吕不韦的计谋,一举除掉了对自己王位有潜在威胁的长安君,并将他的余党全部铲除,从而牢牢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