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西雅图之父”一共有50人,陈宜禧是这50人之一,“在西雅图与塔科马争夺美国西北最大城市的竞争中,这50个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60岁之前的陈宜禧,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的英雄;60岁之后的他,成为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

1860年,一艘越洋客船从广东直驶美国西海岸,在船上的数百名“淘金客”中,有一个名叫陈宜禧的16岁少年,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一万多公里外那闪闪发光的“金山”。

在这个时候的中国,当上层社会还在为“自强”的方式争执不休时,在北京之南2000公里外的广东沿海,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正在为生计远涉重洋。1848年,加州发现黄金的消息搅热了欧美,也搅热了珠三角的乡村,不久后,美国又开始铺设横跨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在这一进程中,数以万计的华工成为美国西部开发的“拓荒者”。

到了20世纪初,当一向颟顸的清廷也决心实施“新政”时,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现代都市已经崛起在曾经是一片荒原的美国西部,这个新生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明日之星”。

1904年,收回路权的热潮席卷全国,已满60岁的陈宜禧也在这一年选择了回到故乡台山,他要像美国修筑世界历史故事太平洋铁路那样,在家乡修筑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往北要连上粤汉铁路,把广袤的内地纳为腹地,往南要通达铜鼓湾,那里港口水深,可以建设为连通世界的超级港口。他的这些计划,曾得到孙中山的激赏,后者任命他为筹建铜鼓商港的专员,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完全是一个黑色的玩笑:1925年,孙中山北上与北京政府和谈,当年病逝于北京,留下“革命尚未成功”的遗言;4年后,陈宜禧因路事备受阻扰,竟至精神失常,在台山家乡抑郁而终。

到“金山”去

在赴美的客轮上,陈宜禧就学会了足够应付日常对话的英语,这可以帮助他在美国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在台山(时为新宁县)家乡,他只上过两年私塾,12岁起就随养父去为别人种地,并在农闲时挑上担子走街串巷四处叫卖日用杂货,期间也曾经随同乡到香港去做勤杂工,在这些工作上获得的微薄收入让他很难看到多少改变生活的希望。

当客船终于抵达美国的那一刻,像陈宜禧一样的华人淘金客有着怎样的心情呢?一名叫做徐勤的中国“淘金客”(1868年抵美)后来曾写了《回忆录》,他这样写道:“真的到了我们梦想中的‘金门’了!那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喜悦,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很怀疑,真的抵达天宫玉门的喜悦是否比得上我们到达‘金门’的心情。……一个讲我们家乡话的人高声叫了起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登上等待我们的马车。”

1848年,一个木匠在克罗玛山区修建锯木厂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极易开采的金矿。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们从世界各地赶往美国西海岸,其中也包括了来自中国珠三角的诸多乡民。1850年时,在美国西海岸的华工数量已超过3万名,而到了1876年,当清廷外交官李圭被派至费城参加世博会时,在美的华人数量已达16万,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其中60%来自台山,以至于使台山话成了美国华人社会的通行语言。


想看更多中国名人励志故事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查看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