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历史

为什么同一时期只有一个帝国(如果忽略短暂重叠)?为什么有些国家称为帝国,有些称王国,公国,大公国,甚至有的称为骑士团领地。这些称呼必然同宗教有一定联系,问题是该如何才能获得这些称号?是否某个国家控制了罗马,那么该国家元首就可以被加冕称帝?另补充一些信息:看到维基上法兰克王国的介绍:里面提到“路易决定不顾这个遗嘱而欲保存帝国的统一。817年他发布了一个法令来防止帝国的分割,他的理由是皇帝的名称是不可分的,他指定儿子洛泰尔为副皇帝。””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路易三世死于882年,卡洛曼死于884年,东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三世到888年还被看作是整个帝国的皇帝。直到20世纪法国与德国还互相将对方看作是“遗产对手”。

补充一个相关的问题,下面有更详细地回答:对英国君主的翻译为什么是「国王」或「女王」,而不是「皇帝」?-历史关于欧洲的帝国:

最早有个罗马帝国(更早的亚历山大帝国等不算),因为过于牛逼成了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之后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打烂,再之后日耳曼人查理曼大帝(经@Lightning指正,查理曼Charlemagne本身的意思就是“Charles大帝”之意zh.wikipedia.org/wiki/%E6%9F%A5%E7%90%86%E5%A4%A7%E5%B8%9D)统一了现在的法、德、意等地,建立了一个大国(“查理曼帝国”),之后帝国分裂成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还有一些小国。神圣罗马帝国一直以继承罗马帝国的正统而自居,所以自称帝国。其他国家都不能称帝国(除了东罗马,即拜占庭),此后帝国一直是比王国(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等)更牛逼的存在。对了,国家叫帝国与否主要是看君主是叫“国王”还是“皇帝”。此外,历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需要教皇来加冕,至少制度上是这样...再后来,神罗也悲剧了,各种国家纷纷称帝国,比如俄国(沙皇里面的“沙”字就是“凯撒”之意)、大不列颠(但是只在印度称帝,在国内还是叫王国,例如维多利亚女王的称号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和“印度女皇”)、奥地利(神罗被拿破仑解散所以只好当奥地利皇帝,顺便那会儿奥地利很牛逼)等。

拿破仑有多强不用说了吧。为了对抗腐朽的法国王朝,拿破仑也拿出了追忆过去那一套,把王国改称帝国,希望国家像罗马帝国一样强大。19世纪时,教皇已经不值钱了,拿破仑加冕都是从教皇手里抢皇冠的。

再后来皇这个称号也不值钱了,尤其是在拿破仑三世(加冕为皇帝)于普法战争被俘的时候。德国(在俾斯麦领导下统一的那个)本来就是古代神罗的地盘,再加上打败了前任帝国法兰西帝国,自然也就称帝国了。之后欧洲大陆也只有德国、奥匈和俄国称帝国,直到一战结束奥匈和俄国纷纷悲剧,而德国你懂的,第三帝国。再之后就不用说了吧。

至于同一时代是否只有“一个帝国”,实际上帝国也是“正统”的代名词,所有皇帝无不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包括俄国,所谓“第三罗马”),当然越往后越是忽悠百姓的噱头而已,就和三国时期魏蜀吴纷纷称帝差不多。

至于其他所谓“王国”“公国”等称呼,翻译其实是依据周朝的天子(皇帝)、齐桓公晋文公(公国)、齐宣王楚庄王(王国)这样的感觉。王国主要是英法等统一了一定数量领地的国家,君主自称“国王”而国家即为王国,是一国的最高统领者(实权上皇帝其实和国王没有区别)。而公国、伯国等则主要是国王的分封领地的诸侯国家。

鉴于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君主权力都没有足够集权,一直是封建制,即王国下属的公国都有自己的领地、军队、下属(比如伯国)等,在国王的王权低落时公国的强大也是必然的(例如百年战争中和英国一起打法国的勃艮第公国,以及神罗第一诸侯奥地利公国等)。而神罗相比其他王国更为松散,所以里面的公国、伯国等的争斗和吞并必然也更为激烈。大公国则是公国表示自己比其他公国更牛逼所以加个“大”(grand)...因为法理原因,像奥地利这种统领半个神罗的国家也只敢自称大公国而已。

骑士团国则很容易明白了,就是十字军东征后由骑士团建立的国家。着名的有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等。

公国帝国君主制pS:伏尔泰曾经说过,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既不神圣(教皇和皇帝向来不和,各种争权),也非罗马(神罗的领地从未到过罗马,罗马一直是教皇领地并受法国、阿拉贡等国家保护),更非帝国(所谓帝国应该是君主集中的独裁制,而神罗只是松散邦联制),充分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腐朽落后...不对,是欧洲帝国的可笑与无奈。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