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永宁街北,是南京老城改造区,一栋栋上了年纪的老屋在被喷上写有“拆”字印记后,居民便走的走搬的搬,让本来就破败的老城显得更加萧条。然而,在一条小巷的入口,一面拆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墙里,有一栋铁皮屋分外抢眼。铁皮屋一面靠墙,其它三面是用白色的卷帘门拉起,就连屋顶也是用白铁皮做成。铁皮屋四周挂满了白铁制成的水壶、漏斗、水桶、铁锅……

铁皮屋的主人叫夏依海,今年已经81岁高龄,在下关永宁街上,夏依海的铁皮人生已经持续了71年。

醉里抡锤打铁

夏依海做白铁皮的技艺极高,有图纸的不在话下,没有图纸的只要能说出形状,就能做得八九不离十。有的顾客跑来做东西,要做成什么样的都说不出,但只要能说出什么用途,要多大尺寸,夏大爷就能做出他想要的物件。

夏大爷年轻时喜欢到处闯荡,干过的行当多达几十种,在学得了一身本领后,他凭着自己的一身手艺,带着几十号人在外面包工程做项目,一时风光无限。但是无论做什么工种,身处何处,他打铁的手艺不但没有落下,反而能从其它行业中融会贯通。活动范围越广,干的行当越多,他打铁的技艺就越精进,声名也传播得更远,以至于无锡、苏州甚至上海、北京等地的客户直到现在都找他发订单。

因为厌倦了奔波,他在南京下关永宁街安顿下来。开出了自己的白铁铺。别人补锅打铁,扛着工具走街串巷,而夏依海却始终守望在自己的白铁铺里守株待兔。因为在他看来,打铁是项“为人民服务”的技术活,“当我去走街串巷去了,消费者需要我了,上哪找我去?再说了,只有技术不过关,得不到消费者认同的打铁匠才会走街串巷。今天做的水壶,明天就漏水了,消费者当然不满意了,消费者不高兴,你就活不下去了,当然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了。”

正是因为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当自己的开了几十年的白铁铺被拆迁掉后,他顽强地在废墟上用三面卷帘门,几张白铁皮,靠着一面墙造出了一个袖珍的铁皮屋,继续“为人民服务”。

狭小的铁皮屋里除了琳琅满目的工具,就只能放下两张椅子。一张供他休息,另一张是为夏奶奶准备的。每天清晨7点多,夏大爷就从家里出发,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晃晃悠悠来铁皮屋上班。通常上午都没什么顾客,但夏大爷却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中午时,夏奶奶会把做好的饭送过来,两碟小菜,一碗米饭,一壶小酒。然而吃饭的点时,是顾客最多的时候,街坊邻居们回家时,会光顾夏大爷的铁皮屋。补锅的、配钥匙的、取水壶的,吃一顿中饭要被打断好几次,再加上夏大爷会品品酒,所以这一顿午饭往往要吃两个小时。

古时侠客醉里挑灯看剑,是为了让酒兴增添豪情;如今夏大爷醉里抡锤打铁,酒不醉人人自醉。

收徒是一种奢望

夏大爷一天的工作,是从吃完中午饭后开始的。吃完午饭,乘着酒兴,夏大爷把铁皮铺在铁皮屋外的工作台上,沉思片刻后,弯腰用手在铁皮上草草地画了两笔,就开始“打铁”了。他把一根长长的铁丝放在白铁皮边沿上,左手拿着钳子把白铁皮的边沿卷起,右手抡起铁锤敲打卷起的铁皮边沿,这样铁皮就把铁丝包裹起来。然后把铁皮慢慢卷起,铁皮接缝处再用铁锤敲紧,一个铁桶的轮廓就已经成型。

“以前,这些简单的工作,都是交给徒弟们去做的,我只负责解决客人提出的‘疑难杂症’,但是近些年,因为塑料制品越来越多,订做白铁的人越来越少了,愿意学白铁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带的最后一个徒弟出师都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徒弟来学打铁了。以前,我一个星期要去采购一次白铁皮还抢不到。现在生产厂家送货上门了,送一次货我几个月都用不完。”夏大爷的语气虽然和缓,但是却有无尽的感伤。

10岁当学徒,18岁带徒弟,几十年来,夏大爷带的徒弟不下百人,徒弟最多时,两桌都坐不下来,那时徒弟拜师时要交学费,但如今给学徒开工钱都无人问津。收徒对于夏大爷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

一个人的坚守

家里人都劝他回家享清福:做一个桶十几块,做一个壶也不过二十,再加上补锅底、配钥匙,一个月的收入不过一千来块,有必要这么辛苦么?

听到这话,一向好脾气的夏大爷大动肝火:“有必要!如果想让我享福,那就让我打我的白铁皮,我不但现在要打,我还要打到90岁,我还要收徒弟,男女不限,老少皆可,我不能把一身手艺带进棺材里!”

虽然知道塑料制品已经成为大趋势,机械代替手工已成为潮流,但是夏大爷却始终坚信白铁皮还有生命力。“你看,这一块小小的白铁皮,不仅可以造出传统的水壶,还能与时俱进,做空调通风管道,还能当抽油烟机外壳,谁说白铁皮落伍了,他们不知道咱白铁匠人的厉害罢了……”

夏奶奶说,同一辈的白铁匠人死去了,夏大爷虽然感叹但却并不伤心,但听到亲手教出的那些徒弟纷纷改行时,夏大爷开始是暴跳如雷,后来平静下来了,边打铁边抹泪。

打白铁,即使在其最繁盛时,在普通人看来,也只是一种卑微的工作。但对以夏大爷为代表的白铁匠人来说,打白铁是领略“造物”快乐的神圣职业。既然自己亲手教出的徒弟都离开了这一行,让这行当存在下去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人生将白铁进行到底。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