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3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模板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出于您的需要,小编为您提供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2、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 投影仪 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 胶水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3、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4、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1、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2) 课本第59 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一练第4题)。

1、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2、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苏州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其中的一些物体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播放录像:苏州乐园中小火车、缆车、观缆车、青蛙跳等游乐项目的动态画面。

谈话:(同时出示4个静态的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谈话: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交流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理由)

2.揭示课题。

讲解:像缆车、小火车和青蛙跳等三个游乐项目,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像观缆车这一游乐项目,运动方式称为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和)。

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再问: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学生交流。(略)

二、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是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分别播放3段录音)

第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谈话: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学生的意见可能三种情况都有。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这里的房子图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同上图),在左边的房子图上任意找一个点,再到右边的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看你找的这个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反馈:你找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向右平移了几格?

再问:还有谁和他找的点不一样?(指定三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追问: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谈话: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

电脑演示:小房子图向右平移的动态画面。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边说边完成下面的板书)

板书:点

平移几格

图形

(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先在书上填一填,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并用电脑进行动态演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平移后的线段。

提问: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画出下面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谈话:这是一条线段,你能按要求画出这条线段平移后的图形吗?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画,再画一画。

学生先尝试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

(2)画平移后的三角形。

出示: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比较。

提问:刚才画三角形平移时,与前面画线段的平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归纳:画平移后的线段和画平移后的三角形,都是先找到图形的端点或顶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平移后的点画出图形。

(4)练一练。

出示: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谈话: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很多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一画。

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设计的路线?(提示学生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再问:有不同的走法吗?

提问: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汇报。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设计说明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平移和旋转的含义,难点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但对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及其特征尚未清晰了解。

教材在编排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材料做了适当重构。以苏州地区学生十分喜欢的苏州乐园的游乐项目为背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教材的编排思想,在教材方格图的基础上重构学习情境。通过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三只小兔的争论,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图上小房子的某个点进行描画、数数、验证,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平移的距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通过这个课例,笔者体会到,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理解编排意图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培养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

3.揭示面积概念。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6.认识面积单位。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请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想想在你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下图的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下列哪句话是对的?

(1)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2)甲和乙的面积相等。(3)甲的周长比乙的周长短。(4)甲和乙的周长相等。

四、课堂小结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4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6

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人教板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

本册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学习口算除法是为今后学习笔算除法打基础的。

根据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技能的要求,我先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前的背景,我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先让学生难看主题图,从整体入手,使学生了解主题图的要求,再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是技能目标。先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先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二是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用分小棒的过程说自己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说计算过程和分小棒的过程,体验口算除法的过程,从而达到计算的准确性与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顺利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口算过程的同时又用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本课的教学设计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流程是探索新知。

第三流程是巩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应用。

在第一流程创设情景中,我用课件出示情景图,三个猴子分桃子,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再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其次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和第(3)个问题。

在第二流程探索新知中,让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第三流程巩固新知中,我给学生出示口算提,让学生熟练地计算,进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掌握。

在第四流程深化应用中,编排许多闯关练习题,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强了学生口算除法的计算技巧,为今后的笔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的十位退一,到个位当10的道理。

2、掌握计算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正确计算。

教具、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2-416-9

15-718-9

13-917-8

14-611-6

19-912-6

从2、4、6、8、9数字中挑出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看谁写得多。

(1)49-726-464-6

64-292-476-9

(2)把算式分成二类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26-464-6

49-742-9

(3)试一试,计算下面各题

30+(15-8)40+(11-7)

学习例1

1、出图。问: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木块?32减5呢?

2、想一想,怎么办?说一说怎么算。

3、用算式说明退位过程:

32-5=口32-5

20+(12-5)

=20+7

=27

4、提问:2减5不够减怎么办?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差的十位的数比被减数少1?

5、比较13-8与43-8

1)13-8竖式怎样写?得数写在什么位置十位上的1还要写吗?为什么?

2)43-8这道题会算吗?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是3?

3)明确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的数拿出一个作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所以十位上的数就比原来少1。

4)填一填:

43=30+口95=口+15

43-7=口+(13-7)95-8=口+(15-8)

三、学习例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10-3=712-7=5

40-3=3732-7=25

70-3=口62-7=口

90-3=口82-7=口

1)观察讨论:相同点和不同点?

2)按照第一组题的特点,计算第二组题。

3)总结;观察差的十位和被减数的十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差的十位比被减数十位少1)(因为被个位数不够减减数,再从十位退一,所以差的十位比被减数十位少1。)

四、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填空:

34-5=20+(14-口)

65-5=50+(口-口)

73-7=口+(口-口)

3、判断差的十位数字是几?

4、口算

5、对比计算

43-943+9

6、笔算:

13-812-514-715-8

43-872-554-765-8

五、总结:退位减法计算法则,个位不够十位找,十位退一当作十。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同P979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

2、动画引入:

蓝猫三千问,xx年什么大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蓝猫:这两个场地的面积有多大?

师:有哪些办法?

生1:用面积单位去摆。

生2:可以计算。用长乘宽,我是预习的。

师: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主动探究

(1)提供生:透明方格纸、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块、尺子和一张印有六个图形的纸。

师:请自己选择材料和工具,想办法求出六个图形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作业纸:

长度单位:厘米

1号图(横放):长5宽32号图(竖放):长4宽2

3号图:正方形边长24号图:正方形边长3

5号图(横放):长4宽16号图(横放):长6宽4

(2)学生个体活动,然后小组交流。

师:每人在组内交流你选择了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得到了面积。小组内选择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汇报:

第1组:用透明小正方形纸覆盖在2号图形上,2号图形是长4宽2,有8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再覆盖在6号图形上,6号图形是长6宽4,有24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同时另一生记录在黑板上。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很简单。

师:也是这样做的举手,有不同的吗?

第2组:用小正方形摆在第1个图形上,横着摆一排5个,竖着摆了3个,一共要摆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同样方法摆第4个图形。

师:(指图1)为什么只摆7个?

生:因为一排5个,竖着摆3排就行了。

第3组:用尺子画图1格子,长是5画5格,宽是3画3行,一共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师小结:刚才用透明小方格去量,用尺子画格子、用小正方形去摆,知道了这些图形的面积。

(3)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数方格的。

师小结:长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宽是几,就有几排这样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4)长方形面积单位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能结合操作中的数据,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号图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有3个5是15平方厘米。2号图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米。3号图形长是3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都说明了?

生: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

师: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

请生闭眼想象,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多少平方厘米?长8米,宽5米,面积多少平方米?

师:长方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长乘宽(师板书)

师:正方形面积怎样算?

生: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你怎么想的?正方形面积为什么等于边长乘边长?

生: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师: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面积也可以用长乘宽,也就是边长乘边长(板书)

集体朗读公式。

3、生活中的应用

(1)计算长方形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正方形面积呢?

图:举重场、田径场(无数据)

师: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边长

图:两块场地出现数据。田径场:长50米,宽30米举重场:边长8米

生计算。汇报:

生1:举重场面积64平方米,8乘8=64

生2:50乘30=1500平方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蓝球场P995求面积。

长28米,宽15米

生汇报。

(3)奖品:蓝猫书签

师:书签是什么形状?估计面积大约多少平方厘米?

生1:大约是48平方厘米。

生2:这个书签大约是45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想的?

生:长9厘米,宽是5厘米。

师:你为什么先估计它的长和宽?

生:知道长和宽,就能估出面积。

请生测量书签长和宽,计算面积。

汇报;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12乘4=48平方厘米

(4)主席台背景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2米。算背景图面积。

生1:将小正方形下移得到长,左移得到宽。

生2:画出长方形长和宽的格子。

4、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课件显示知识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判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习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要些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请你帮冬冬算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请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平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能直接找到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判断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知识好比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相关文章

  • 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系列 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应当从准备工作开始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准备教案是老师上岗之前就要学会的技能。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时间:04-22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小学体育三年级教案(通用9篇)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都会先写一个教案。好的教学方案可以带领学生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经过收集,编辑整理了小学体育三年级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时间:01-08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1000字模板9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告诉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整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是撰写教案的前提与基础,教案是教师课前准备的计划,怎样才能更好发挥的指导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1000字模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课前思考:在新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发现学生接受能力有...
    时间:02-08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下册教案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系列11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课件之家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精选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教师课前必须做好教案并熟记教学内容,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您是否也在寻找教案范文?或许你需要"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时间:01-24 小学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