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9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如果我们是船,那老师就是帆,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向前,如果是新手教师,上课前一定会精心准备教案。教学方案的设定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那么正式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课件之家的编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法和学法

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层次是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这环节中落实乘号、乘法算式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算式意义,感受乘法计算比加法计算简便,突出加数相同情况下才能写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写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在练习时我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引导学生观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教师把问题强加于人,而是开放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着通过拍手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练习,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还剩下4个梨,再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

问:每盘是几个?(填空)

问:是不是每盘分得同样多?

每盘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归纳: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3.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认识除号.

加法里的运算符号叫加号,减法的运算符号叫减号,乘法的运算符号叫乘号。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做除号(板书:)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2)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①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这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总数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把8平均分成几份?(4份)平均分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2),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②教师指着84=2说明:这就是除法算式,读做8除以4等于2,(生跟读)

(3)8表示--,4表示--,2表示--,

整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学生互相说说63=2这个算式的意义.

三、尝试练习

看黑板上的图列算式,说意义。最后一题独立列出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除法算式63=2186=3102=5123=4读算式,说意义。

同桌或4人小组互说。

2、P76第三题看图写出算式,做在书本上。

3、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

(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小猴123=4

(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小猴123=4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机动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要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动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

(1)妈妈买来6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到几个?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学设计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进人角色.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

组织练习时,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102=5

把8平均分成□份,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二、教学准备:纸做的梨和盘子

三、教学过程

(一)动和操作,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1、让学生练习准备题第1题:把8个○分成品率份,有几种分法?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把学生分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1和7、2和6、3和5、4和4。提问:比一比,每次分得的个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把8个○分成2份,分成1和7、2和6、3和5,每份都不是同样多;分成4和4,第份是同样多。接着让学生练习准备题第2题,使学生感受同样多的意思。

2、教师小结

像这样把8个○分成2份,使每份分得同样多;把12根小棒分成4份,使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物体的方法,就叫做平均分。

3、让学生练习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为什么,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二)教学例1,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和算式。

1、出示例1:

把8个梨平均分放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几个?

教师边口述,边拿出8个梨和4只盘子,同时让学生也拿出8个实物(代表梨)。提问:8个梨平均放在4只盘子里,应该怎样放?先让每个学生自己操作,再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只要是平均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

2、教师小结

像上面这样把8个○平均分成2份,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都是殷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这种方法叫除法。(板书课题)

例1的算式可以定成:84=2

3、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一边介绍号,一边讲明写法。先画一横,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加两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8表示要分的总数,写在除号前面;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聊号写在两个数的中间;每份分得的数,写在等到号后面写时要从左到右依次书写。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4、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数,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写。

(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把物体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就叫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还学习了什么?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写和意义,这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通过观察,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方法学会的。

(四)质疑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再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2、练一练第3题,先说出图意,再填写算式,然后说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3、独立完成练一练第4、5题。

相关文章

  •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9篇 课件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二年级数学教案”等专题内容。课件之家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经过自己设计的教案,教学思路往往很清晰。...
  •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通用8篇)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教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案的帮助,怎样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 有关二年级数学认识直角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每位老师都应该致力于提升撰写教案的水平。编写教案可以提升老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们是否真的弄清楚教案该怎么写了吗?以下“有关二年级数学认识直角教案”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例3、例4,练习八第6...
    时间:01-16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成功偏爱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编写教案时,对于前人的优秀教案模版,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下面是课件之家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系列 站稳课堂是需要教师用一生时间去修炼的基本功。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备好一份教案。手写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梳理教学知识,我们要如何写出不落窠臼的教案?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