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5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9篇。

课件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二年级数学教案”等专题内容。

课件之家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经过自己设计的教案,教学思路往往很清晰。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7页例12、例13。

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投影片、圆形、三角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投影出示)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1)☆☆☆☆☆☆

(2)○○○○○○

2.动手操作:第一行摆2个0,第二行摆,摆出3个2。要求学生回答第一行是几个几,第二行是几个几。

[第1题复习了几个几,为学习倍的概念作准备,第2题主要渗透类比的思想,复习了几个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投影显示:一段黄带子和一段红带子。如图:

黄带子:

红带子:

2.问:同学们喜欢红带子还是黄带子?哪种带子长?

[此问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生注意。]

3.问题: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教师边提问边随手用复合片把红带子平均分成4份,如图:

红带子:

[这是以一种动态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带子有这样的4份。]

学生回答: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4份。并让全班学生说出这种关系。

4.教师指出: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

这里黄带子和红带子的长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倍的关系,倍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就来探讨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通过直观演示,由几份引入了几倍,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倍。]

三、探究新知-一建立倍的概念

1.理解倍的含义

追问:①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

②那么,我们就可以怎样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③为什么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呢?

组织小组讨论问题③,教师行间指导,进一步帮助理顺思路。然后进行集中发言,教师板书重点部分。

④让学生打开书第37页阅读例12

提问:如果把红带子的长截成2份、3份,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叙述呢?

[例12的教学,借助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这里先要求学生看事物说出是几倍,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层层推进,加深对倍的认识,并且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几倍就相当于有这样的几份。]

2.自学例13

(1)投影出示例13图:

(2)出示自学提纲:

①黄花有2朵,红花有几个几朵?

②如果把2朵黄花看作1份,那么红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

③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分组解答,集中发言。。

④如果黄花增加1朵,虹花不变,那么红花的朵数又是黄花的几倍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份数发生的变化,弄清以什么为标准,有几个标准数这样多。

(投影)黄花:

追问:为什么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呢?

⑤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要弄清几个问题:

a.以什么为标准b.有几个几c.就有几倍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上例由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圆形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倍的理解

1.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的0的小数是的2倍。

②第一行摆,摆几个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个数必须是的3倍,想想,怎样摆?

2.动手拍一拍

教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①师拍:。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4倍。

②师拍:。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3倍。

[这种游戏式的练习,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并且教师在短时间内能查明全班学生掌握情况,有效消quot;被遗忘的角落。]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4.动口说一说: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逛动物园,即用投影出示动物园-角的彩色画面:

1只长颈鹿6只小企鹅

2只小白兔3只小鸭子

4只小熊猫8只小鸟

看着这幅图,每个同学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老师示范说第一句:小鸟和小白兔比,白兔有2只,小鸟有4个2只,所以小鸟的只数是白兔的4倍。

学生发言后,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请全体学生起立,说出一句自己最想说的倍数关系句。

[1。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2。问题带有开放性,如动手摆一摆中,第一行摆a,摆几个由每个学生自己决定,把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但第二行摆的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

五、总结

①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②指图:3个3,也就是几的几倍?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采用教师重点谈话、讨论交流、看书指导等多种形式来突破难点的,使本节课重点更为突出,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2】

教学要求:

⒈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⒉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⒊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⒈创设情境:教师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图案--五角星、三角板图案,让学生亲自把它剪下来。

并用手摸一摸,通过触觉体验,五角星、三角板上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⒉前馈交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角已经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⒊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⒈演示观察,正确感知

教师在多媒体上动态演示角的形成过程(由实物状--抽象图)。

例如从剪刀、扇子、钟面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学生可以先想象出角的形状,再抽象形成几何图形--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⒉举例内化,丰富表象。

⑴指一指:你能指出下面物体表面中的角在哪里吗?并指出角的各个部分。

电脑出示图片,如:吊车、房屋坡面、游乐转盘、路灯架、滑滑梯、楼梯等。

⑵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自己身边、周围的物体(如,钟面、扇子、剪刀、桌面、书本、黑板等一些物体)表面上寻找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在哪里。

⒊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本质特征的、肯定的和非本质的、否定的图形,让学生在变式中观察比较、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有些图形并且是遮住一部分的,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⒈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⑴独立尝试。请学生合理选择自己身边的材料亲自做几个角。

⑵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要求小组内交流时说清楚是用的什么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

⑶展示成果。

学生汇报介绍本小组共同合作研讨出的方法,交流时教师要注意有效进行教学调控,动态生成,随机及时地针对错例加强反馈指导;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评价反思,相互启迪、共同发展。学生的方法可有:

①折纸张的方法: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

②搭小棒的方法: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

③拉牛筋的方法:在钉子板上用牛筋拉出一个角;

④搭铅笔的方法:用两枝铅笔搭在一起,可以做成大小不同的角;

⑤拉毛线的方法:用身边的一根软毛线拉紧为成一个角;等等;

⒉肢体动作,强化感知。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部位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组织交流欣赏评价。学生可能有用做广播操的动作、用腿部的运动、用手臂的动作等表示大小不同的角。

(三)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⒈动手操作,感悟体验。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来理解体验感悟角的大与小。通过做钉成的活动角、钟面上、剪刀上、扇子上形成的角的模型等操作活动感悟体验生活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角。

⒉引导观察,直接比较。

教师出示几个钟面上的角的形状,请学生直接观察、比较、判断,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⒊自主探索,诱发思考。

⑴创设冲突,引发争论。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两幅钟面图上形成的角,判断这两个角谁大谁小?

学生的意见可能不统一,会有争论。

⑵启迪思考、合作交流。

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够正确比出它们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学生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探索会用多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全班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在合作互动中促进交流、学会学习。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用活动角的模型重叠比、②用纸折出一个角去比划、③用三角板上的角去直接比、④或用数分针与时针之间占有小格的多少来比较,等等。

⒋实践比较,迁移内化。请学生用纸折出几个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三、综合应用拓展,迁移延伸。

⒈综合应用。

⑴课本上第75页的想想做做的第2题,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⑵第76页的第3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条边?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⒉拓展欣赏。

多媒体播放上海黄浦江上的一座斜拉桥--南浦大桥的画面,介绍上面的角。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至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谁愿意说说你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同学都喜欢做游戏,那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拼图游戏,好吗?

生:好。

师:拿4根小棒,想想看你能把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

生:正方形、菱形

师: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们围成什么图案呢?

生:三角形

师: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案吗?

生:不能

师:让学生将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样的图形。

(出示课件)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做角: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拼成了角,那现在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

生:想。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观察一下,这个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出示课件)

2、画角

师: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那你们想不想用你那灵巧的小手把角画下来呢?

现在就请你在本子上画出你心目中的角。

注意在画的时候要用上你的小尺子。

生:动手画。

(找生板书)

师:同学们画的可真漂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

学生演示:

首先画出顶点,然后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线组成了一个角。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画的好而且说的也好。

师:看到同学们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画了一个角,你们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画的?

(出示课件:画角)

3、分辨角: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知道了角的组成部分,根据你刚才所学的知识分辨一下屏幕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角的大小

师:现在你们看看屏幕上这三个角一样吗?

师:你们为什么说它们不一样呢?

师:对,角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比较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就拿出活动角和三角板来玩玩,然后观察一下,你能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习的劲头这么足,小淘气想和大家一起到游乐园去玩玩。

(出示课件)

咿,这是怎么回事,大门怎么是关着的呢?

原来只要数出这几个字母中一共有几个角,大门就会自动打开。同学们你们能数出来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这么热心肠,小淘气还有个问题想请教,走,我们一起看看去。

(出示课件)

师:你们真棒,帮助小淘气解决了这么多难题,为了表示谢意,他想和你们一起做个小游戏,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许多的小秘密,请你试着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角,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角最多。

四、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角,只要你细心的去观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课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把你听说过的见过的所有的角都记录下来。

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导入:猫捉老鼠。

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变曲为直。

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问: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

比较:拉紧后的线与原来的线有什么不同?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一手拉住线)问:这样能得到线段吗?怎样才能得到线段?

得出:用手捏住线的两头,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3)变式判断。

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建构线段模型。

(5)小结特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2.强化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①引导学生指出直尺上的线段。

②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到图形中找线段)。

3.操作实践。

(1)折线段。

组织学生折彩纸,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2)画线段。

引导学生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4.深化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理解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引导学生先猜想画成的是什么图形,再完成。

三、自主总结,课外延伸。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5】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略)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

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①老师和学生比高矮,让学生体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必须量一量。

②用喜欢的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用尺子来测量。

③指出: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学生尺。

2.出示学生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讨论)

①交流:尺上有数;有很多长短不一的线;有字母cm。

②讲解: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①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②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③提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在直尺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④小结:学生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对应的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有多长。

①仔细观察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②取出宽是1厘米的硬纸条,提问:用这张纸条的宽和1厘米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长)那么这根纸条的宽是多少呢?(1厘米)

要求:用拇指和食指把纸条轻轻夹住,再把纸条轻轻抽出,仔细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保持不动,再举起手来互相看一看。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用硬纸条插进去校正一下。

④举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小朋友已经找到了很多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也知道了1厘米就是尺上两个相邻数之间的长度。那么2厘米就是尺上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3厘米、5厘米、8厘米?

4.测量物体长度

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几厘米吗?(出示书上例2图)

提问:量的是什么?有多长?你怎么知道的?

②师:小朋友已经会看图说出物体的长度了,那么你们会用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

试着量一量刚才那根纸条的长是几厘米。

教师询问不同的答案,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逐一讲评。

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③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自己总结了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这个方法来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宽和一指的长。

5.用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提出要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交流画法,并明确:一般从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4。

③练一练: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画好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请你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一下黑板较长边的长度,你觉得怎么样?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3页的例1、例2落第64页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理解1时=60分。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大风车》节目画面。

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你们最喜欢看的什么节目来了?有谁知道这节目是在下午什么时候播放?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现时刻下午6:10,晚上7:00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有谁愿告诉老师你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电脑分别显示时刻)看来,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学习联系十分密切。而钟表可以告诉人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脑出示一个钟面)

(1)学生看书自学,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并填空。

①钟面上有针、针、针。

②钟面上有个数字,按从112顺时针方向排列(点击顺时针方向)。有

个大格、个小格,并演示时针分针的走动方向。

③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1圈是分。

④时针走1大格是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2、认识时、分

(1)认识分

①观察分针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②体会1分有多长。学生分别做口算题、写生字、拍皮球、踢毽子、跳绳。老师计时。

师:你用1分钟做些什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1分钟做的事。其实1分钟能干很多事情,老师让你们搜集资料的,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学生充分发言后,然后老师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银行点钞机每分钟点1500张人民币,汽车厂每分钟生产一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每分钟播180个字。

师:1分钟很短,充分用好它却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2)认识时,知道时、分的联系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①分针走1圈是60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1时,板书1时。

②1时和60分有什么联系?随着孩子们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③1时有多长

一节课分,课间休息分,再加分就是1小时。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比较各种动物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设计成动画形式,在屏幕上完成)

3、时刻的读写

(1)读写整时的

①让学生尝试说出下列钟面的时刻。(电脑出示)

②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读法、写法将时刻点击出来。

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整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学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9时、12时、6时。

(2)读写几时几分的(课件演示)

①从1:001:15,现在是1时还是1时多,为什么?(因为分针不在12上,)时针有什么变化?(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

②到底多多少分呢?(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格,算出多少分)

③老师拨出9时多,小组讨论:拨的是不是9时多?多多少?该怎么看?全班交流。

④说出下列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屏幕显示)主要练习几点差几分的和几点多几分的。

⑤师生共同归纳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⑥操作:老师报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有意练习几点多几分和几点差几分的

三、巩固练习

1、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旅游,抵达目的地的时间显示在课件的钟面上,请小朋友们分别读写出来。

2、游戏:小小邮递员

动物王国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可它们的时间安排各有千秋,下面请小朋友们拿着手上的时间的写法卡片,投递到相应的小动物的时间的读法卡片的信箱里里。小朋友们,谁最最棒,出发吧。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小朋友们,回家用一张硬纸壳、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时针、分针)、一个按扣作一个钟面模型。

要求:钟面美观、数字清晰,时针、分针可以活动,形状、颜色、自己设计。。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在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连加

1.在分类中初步感知。

出示:4+4+42+3+65+5+5

9+1+22+2+2+2

谈话: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跟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商量。

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分为两类:

4+4+42+3+6

5+5+59+1+2

2+2+2+2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追问:我们来看左边的这组算式,每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提问:你能再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

2.在观察中体会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很快地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吗?你是怎样数的?

再问: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2+2+2=63+3+3+3=12)

启发:这两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2相加4个3相加)

提问: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相同加数连加)

3.在操作中加深认识。

(1)按要求摆方块。

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方块,用加法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提问:每堆摆了几个,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2)同桌互动。

要求: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说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要求摆方块。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摆了几个几。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花片图(每行5个,3行)。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花片?怎样列式?(学生自主列式)

交流:你是怎样看图的?是几个几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53+3+3+3+3。

提问: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为什么?

[评析:几个几相加是乘法的生长点,学习乘法需从认识几个几相加入手。教者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从一组加法算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的实质。继而,通过观察归纳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的特点,用方块摆出几个几的操作,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几个几相加的算式的特点。这样,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对几个几相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创造了建立乘法概念的条件。]

二、在问题解决中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二个例题。

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再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提问:(将电脑图片增加到6个2)现在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很快地写出加法算式吗?(将电脑图片增加到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讲解:像这样(指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板书:42或24),42读作4乘2(板书:读作4乘2)。

师生齐读。

提问:那么24可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读作2乘4)

边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边板书。(略)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读写乘法算式,体会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能分别说出62和210各部分的名称吗?

追问: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列乘法算式比较方便)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再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不揭示乘法概念,但在强烈对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加法算太麻烦,用乘法算简便,感悟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算式的结构。]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说乘法算式。

2.画图比赛。

画△:每份画2个,画3份。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画了几个几?一共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画○:每份画3个,画4份。

提问:一个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3.改写算式。

出示课开始时让学生分类的连加算式。

提问: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有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4.出示玩具汽车图。(图略)

提问:一辆车有几个轮子?3辆呢?怎样列式?5辆呢?20辆呢?为什么不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评析:首先用游戏的形式,呈现用乘法算的现实情境,重温认识乘法的过程,巩固对乘法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课开始时的加法算式,判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在区别中加深对乘法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乘法来思考,促进学生对乘法含义的内化。这样设计,练习的层次更清楚,形式更活泼多样,题材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有序、有效。]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到了新的本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后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给大家听。

[评析:课堂总结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用学到的乘法概念去观察生活,既是对乘法概念回忆和加深认识的过程,又是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熏陶过程。]

相关文章

  •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成功偏爱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编写教案时,对于前人的优秀教案模版,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下面是课件之家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课件有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课件。如何才能将课件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反思半个学期的教学,结合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我班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如: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直接写出得数...
  • 有关二年级数学教案7篇 教师不仅教导学生好好读书,更是教导学生好好做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十分有必要进行教案准备工作的,教师实现教学成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教案作指导,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有关二年级数学教案7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学习内容:“分梨”的问题学习目标:1.调动学生学习数...
    时间:01-01 二年级数学教案    
  • 二年级数学教学思考范例 课件要随着课程的迭代而不停的优化,课件要符合教学过程将基于课本的知识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怎么把课堂节奏和课件节奏同步?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思考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题: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3、6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口述应用题...
  • [参考]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模板9篇) 课件之家专题“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准备一份教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能够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你知道教案怎样写才合适吗?下面是课件之家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