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09

热门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相处虽短,涌泉终生。授课有限,获益无穷。当老师即将教授新的知识点时,一般都会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能让青年教师更有自信心,写教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热门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经过收集,栏目小编整理了热门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gSm600.cOm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1、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公式探究。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

(30秒过后)

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学生进行探究,师相机指导。

4、生汇报。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第x组的同学最先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下面请第x组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展台展示)

组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并板书)

师: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拼摆方法?(让生在座位上说)

请你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组2: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组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哪个小组?请到前面展示一下。

组3:我们选择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腰对折,然后剪开,再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组4:我们组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这个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积=上底×高÷2,这个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积=下底×高÷2,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

(注:师在生汇报的过程中要让生到黑板上画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导生说明钝角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灯出示转化过程)

师:谁能根据老师展出的这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生口头叙述。

师:你真聪明!其实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探究。

师:好了,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样来表示?

生:s=(a+b)h÷2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由此看来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这三个因素有关,那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师:课件出示例题:

(这是我国长江三峡水电站大坝,它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师:让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师算了一下这道题的结果,等于10530平方米,同学们可利用课下时间验证一下老师算的到底对不对。

师:梯形的面积应用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另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幻灯出示)

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师:好,剩下的时间我们来解决其他问题。

1.算出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90页第3题

2.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3选择题

(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

A.45平方米B.25平方米C.25米

(2)一个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50B.25C.230

4.90页第3题

5、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转化的思想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将会利用这种方法来探究更多的有关图形的知识。相信你们今后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案2000字合集


教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很多教师授课都习惯于借助教案。编写教案能通过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确定教学目标。课件之家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五年级数学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方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无论是原《大纲》还是《数学课程标准》,方程的内容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大纲》提出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要求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内容是:(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虽然都是三条,但两者在具体的要求和内含上有所不同。首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主要是考虑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符号化的重要内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建模的重要过程。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不但使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渗透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其次,《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单纯要求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而是强调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突出了方程的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在用方程表示具体等量关系中理解方程的实际意义。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相等)的数学模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有关的概念和技能,如方程的等价性、方程解的讨论、方程的解法等。历来被看作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重视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机械的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更有甚者,把问题进行分类,并就某一类问题提供主要的等量关系和解题套路。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等,这样的教学缺乏探索性、研究性和挑战性,学生体会不到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更没有经历到数学建模的过程,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话。《数学课程标准》把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单列出来,就是要强调方程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方程和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第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而不是原《大纲》教材中的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作为解方程的依据,突出了方程的代数思想以及和初中知识的衔接。鉴于上面的变化,新教材与传统教材在知识建构思想和内容编排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一、教材安排和设计思路不同。传统教材中,方程的内容一般分三个小节(1.用字母表示数;2.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集中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先学解方程的方法,再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首先把式与方程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和和五年级下册(本单元)。另外,打破先学解方程的方法,再学列方程解决应用问题的教材体系,在学生认识、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后,把学习方程的解法和解决应用问题整合在一起。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如,手写字和电脑打字问题、猜数奥秘、向山区小朋友捐书等。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找到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学会求解方法。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呈现问题情境--数学模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尝试解答--互动学习。

第二、解方程的依据不同。传统教材中,把小学阶段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作为解方程的依据,初中则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这种小学、初中解方程思路和方法的不一致,使小学阶段的学习非但起不到打基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初中学习解方程的难度。新教材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初中解方程的依据和思路一样-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本套教材删去了a-x=b、ax=b的方程基本类型。

第三、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内容不同。传统教材中,列方程解决的应用问题都是学生以前用算术方法能够解答的问题。首先,因为两种解题方法的思路不同,加上学生长时间学习用算术方法解答,习惯于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所以学习用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时,往往受到算术方法解题思路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传统教材一般采取先鼓励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再讲用方程解答。而且,把用两种方法解答作为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要求。这样一来,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学习,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方面的混乱。新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降低应用题的难度,不安排用算术方法解逆思考的应用问题,不单设应用题单元,把解决应用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这些应用问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用基本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够解答的简单问题。用方程解应用问题时,则选择一些简单逆思考的或适合用方程解答的问题,强调用x表示具体的量,通过对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到等量关系,然后,利用等式的解决问题。这样的教材设计,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学习用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负担,避免了算术方法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干扰;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思维方法,有利于中、小学知识的衔接。

本单元共安排7课时。主要内容有:认识等式和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结合单元内容,在探索乐园中安排了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索活动。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1课时,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材选择了天平这个直观教具,呈现了六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物体质量关系的情境图(其中有两幅图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不同),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试一试给出了具体的式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练一练安排了三个练习题,第1题,用三幅括线图呈现了已知数量和用x表示的未知数量的关系,让学生尝试列出方程。第2题,说明用x表示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关系的文字叙述题,让学生列出方程。第3题,是把文字叙述的方程翻译成方程式的练习。教学时,有条件的可以用天平操作,或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写出式子,再通过比较和讨论等,认识等式和方程。做练一练的题目时,要帮助学生理解x表示的具体意义。如,一本书x元,3本的总价就是3x=3x元;一辆汽车的载重量5吨,用这辆汽车运x次,可以运40吨的次数,也就是说5x=40。

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仍然用天平设计了两个观察小实验活动,分别探索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和同时乘、除的规律。实验一,用六幅天平图呈现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算式,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规律。实验二,用两组天平图呈现了操作方法。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的同时,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这一规律。由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和依据,教学时,教师要给予特别重视,可以用课件进行演示,或用天平操作,给学生提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发现的空间,切实理解等式的性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分别安排了在○里填运算符号,在□中填数的模拟解方程练习。练习时,要让学生看懂题目的要求,特别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也就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的,为下面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做准备。

第3课时,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材首先用括线的方式呈现了一件上衣58元,一条裤子x元,一共92元的情境图,通过兔博士的话一条裤子多少元?把x和要求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然后,鼓励学生借助直观图列出方程,并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交流时,通过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的问题,启发学生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学会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另外,教师要注意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如:要先写解字,各行的等号要对齐等。接着,选择了王叔叔手写和用电脑打字的事例,以文字叙述和人物口述的方式呈现了王叔叔用电脑每分钟打120个字,电脑打字的速度是手写速度的3倍等信息,提出了王叔叔每分钟手写多少个字?的问题。这是一道关于倍数的逆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王叔叔每分钟打字速度和手写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列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如:先写解字,设未知数x等,引导学生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让学生尝试解方程,交流时,重点说一说为什么两边要除以3,依据是什么,掌握解方程的思路,即方程左边3x除以3等于x,要使方程两边结果不变,就要同时除以3,依据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4课时,列方程(axb=c)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说明了游戏的方式和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己想一个数,并进行把它乘2,再加上10,等于多少的运算,教师马上猜出学生想的数这个既神秘、又有挑战性的游戏,引起学生探求猜数奥秘的兴趣,接着,通过大头蛙的话老师是列方程求出来的引出列方程解答的问题。即:设学生想的数为x,根据游戏规则和学生算出的结果列出方程,然后,学习解axb=c方程的思路和方法。最后,介绍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教学时,首先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实际的猜数游戏,利用游戏中生成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学。不要简单地讲游戏或模仿教材上的师生对话。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后,选择了五年级(1)班同学献爱心向山区小朋友赠书的事情,以文字和对话的方式呈现了聪聪捐了34本书,比亮亮捐书本数的2倍少4本的信息和亮亮捐多少本书?的问题。这是传统教材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程是:2x-4=34.解这个方程的思路方法与前面的相似,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及其含义,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如比亮亮捐书本书的2倍少4本就是不到亮亮捐书本书的2倍,比2倍少4本。所以,亮亮捐书的2倍减去4就等于聪聪捐书的34本。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时,结合求出的方程的解,说明检验的必要性和方法,再由学生自行检验。

第5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教材以文字叙述加示意图的形式呈现了北京到上海的路程,乙车的速度,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后到相遇所用的时间,以及甲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个问题中有多组等量关系,所以提出了找出等量关系,试着列方程解答的要求。以学生进行算法交流的形式,呈现了两种思路不同的解法。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另外,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程的机会。如果学生列出:1463-7x=873的方程,首先要给与肯定,对解答正确的给与表扬。但不作要求。提示学生,尽量不要把带未知数的量作减数。试一试选择了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端开凿一条隧道的事例,以图文形式提供了隧道的长度、计划完成的时间、甲队计划每天完成的米数等信息,提出了乙队每天需要完成多少米?的问题。这是一道可以用相遇问题思路解决的工程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练一练中还安排用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解决的问题。

第6课时,列方程解决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问题。教材设计了英语书配磁带的现实问题,用文字呈现了一套英语读物和一套磁带共284元。其中磁带的价钱是英语读物价钱的3倍,这套书和磁带各多少钱?。这个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磁带的价钱是多少和英语读物的价钱是多少。解决问题时,需要把书的价钱设为x,把磁带的价钱用3x表示。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先求出书的价钱,再求磁带的价钱。教学时,可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磁带价钱与读物价钱之间的关系,用x和3x分别表示两个未知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解方程时,要帮助学生理解x+3x=4x,求出英语读物的价钱后,根据磁带和英语读物的关系,求出磁带的价钱。接着,教材给出了一个数的4倍比这个数多135,这个数是多少?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文字题。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叙述的含义,再让学生尝试列方程求解。试一试用两幅线段图,说明两组数量关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懂图,然后尝试列方程求解。

第7课时,探索乐园,这个探索乐园的主题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了解这一类特殊问题的解题方法。教材选择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以对话猜数的方式给出了鸡和兔一共有22个头,70条腿的信息,提出了鸡和兔各有几只?的问题,通过蓝灵鼠还是算一算吧!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材呈现出三种解答方法,即:假设法、列表法、用方程解答。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假设法和列方程解答。问题二,用文字叙述给出龟和鸭共23只,它们的腿有60条的信息,提出龟和鸭各有几只?的问题。这个问题与鸡兔问题解题思路的简单应用。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三,用信息图呈现出两种不同洗涤液的单价,提出用100元购买这两种洗涤液,可以有几种买法?各买几瓶?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于购买的瓶数是任意的,所以答案有多种。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让他们在了解数学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异分母分子不同分数的大小,初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在逐步探索通分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主动探索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很快找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求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27

2、把下面的分数按分母相同或不同进行分类:1/5、2/7、3/4、5/7、7/10

3、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谈话: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改写的?

(3)大组交流:哪一组来说说本组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补充。

(4)观察分析:这两种方法共同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2、理解通分的意义: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认识公分母: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该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4、想一想:

(1)通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2)通分后的分数与原来相应的分数比,大小怎样?(不变)

(3)观察例4的通分过程,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12,比较简便)

5、启发: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6、试一试:先找出1/6和4/9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填空,再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通分的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

7、练一练:通分。

一要提醒学生用每组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二要提醒学生规范地书写通分过程。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先根据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分别在相应的括号里写出分数,然后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并把通分的结果写下来,最后在图中画一画。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判断并口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练习时让学生把错的改正,把不够简单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4、发散训练:1/15()1/6

四、全课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4题。

教学后记

,并把通分的结果写下来,最后在图中画一画。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判断并口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练习时让学生把错的改正,把不够简单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4、发散训练:1/15()1/6

四、全课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4题。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的大小,会读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难点:理解容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盆、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设疑导入

师手拿两个杯子,提出问题:如果两个杯子都装满了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这里面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谁来猜一猜是什么?(让生自由猜)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齐读)

1、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我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内容,然后动手试一试,比一比,思考:

1、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2、你认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自学时,可以边看边动手做一做,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自学时间5分钟,看书-思考-动手-交流-汇报)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也可参与学生的活动中。

2、议一议(对子交流,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动手演示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指定题目进行汇报,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可以在期间举手示意要求汇报,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质疑补充。各组展示后,可以自评,他评或老师评价。对疑难地方师及时点评讲解。

4.小结归纳

生说,师生共同总结:容器中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四、学情展示。

1、课本第3页试一试。

2、练一练中的1题.

3、练一练中的第2题。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交流。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讨论、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每两组展示一题,预展速度快的组先展示,另外一组只展示不同之处,或质疑补充评价。由组长分工:展示题1可板演口答,展示题2可以边演示边说明理由,展示题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预展时间:2分钟)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5、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1、知识点(表格、知识树等)2、方法3、易混易错点4、疑惑5、学情。

六、巩固提升

1、在()内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乐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药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饮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发水的容量是200()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3、拓展: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行程问题)

学情分析:

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物体的简单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有关两个物体运行的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其中体现了“运动方向”“出发时间”“运动结果”等新的运动要素,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以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让学生认识“相遇及追及”的特征,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两个物体在一定距离中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所涉及到的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知道“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一般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两者相距的路程;知道“追击问题”的等量关系,一般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3、逐步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题目的方法。

教学重点:寻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得出应用题的解。

教学难点:认识相遇的过程中理解运用等量关系的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教学说明

一、复习引入

1、揭题

2、常见的相遇问题类型(手势演示)

(1)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2)一车先行,另一车再行,相向而行

(3)同时出发,途中一车暂停,相向而行

二、基础练习

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列车从A开出驶往B地,2小时后,乙列车从B地开出驶往A地,经过4小时与甲列车相遇,已知,甲列车比乙列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甲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2)找出等量关系

(3)列式

2、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候相遇,这时甲车比乙车多行99千米,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4倍,求甲乙两车各自的速度。

小结:(1)相加=总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75千米,一列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离两城中点3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小结:(3)到中点相等

4、小巧和小胖同时从学校出发去少年宫,小巧每分钟走80米,小胖每分钟走60米,小巧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且在距少年宫400米处与小胖相遇,求相遇的时间。

小结:(4)总路程相等

三、巩固提升

5、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由于上下车停靠几站后耽误了半小时,结果货车行了2小时后与客车相遇,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一辆摩托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去追赶先出发的汽车,已知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摩托车4小时后追上汽车,汽车比摩托车早出发几小时?

7、有甲乙两个人,甲每分钟走83米,乙每分钟走49米,如果乙先走6分钟后,甲从后面追乙,甲要追多少时间刚刚追到离乙40米?

8、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行了60千米后,一辆摩托车也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与汽车同时到达乙地,已知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5倍,求两车各自的速度。

四、思维训练

9、甲乙两人相隔若干米,若相向而行,1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甲5分钟能追上乙,乙的速度是60米/分,求甲的速度。

五、总结评价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3个最关键的量,所以在新知学习前先搞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遇问题”的概念较多,如“同时出发”、“相距”、“相遇”、“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等。怎样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感性地接触并且深刻地理解呢?我借助肢体语言让学生弄明白这些概念,通过生动有趣肢体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通过画线段图理解了两车行的路程与总路程的关系,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例题,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检验求证学生的做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

相遇问题(1)相加=总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到中点相等

(4)总路程相等

教学反思:

行程问题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行程问题复习,包含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教学重点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前的准备,上课的反思,我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深的理解。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很多收获:

1、合理组织安排教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首先复习“速度×时间=路程”这一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然后用动作语言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要素,这样学生观察起来直观、易懂,兴趣容易调动起来,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再通过例题让学生读题,说等量关系,画线段图等手段理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都属于行程问题,追及问题比相遇问题较难理解,避免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我在引入环节是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背景引入的。基础练习1,由学生画图独立完成,达到复习相遇问题的特征及相等关系;练习2的出现是对比追及的特征,引出本节课所复习的第二个内容,相遇和追击形成对比,区别不同。由于例题及变式练习是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内容又处在同一背景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和差异,使学生明白此类应用题的特征,进一步提炼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2、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审题,理解题意,找到相等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线段图中各量间的关系找到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在讲解例1时,安排学生读题画关键词语,动手演示理解题意,教师教给学生画线段图,运用线段图找到相等关系。在变式练习及例2教学中,由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寻找相等关系,学生能很快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使等量关系更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的空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课的过程中虽然有学生合作学习,动手画图找相等关系,但时间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会线段图的作用。学生认真画图后,我感到纯是模仿较多,不会借助线段图找相等关系。应该好好分析线段图的用途,是解决较复杂问题常见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使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备课时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设计好教学内容外,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分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在练习中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运用变式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题意,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理解题变意不变,方法也不变。拓展题的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思考,以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总之,让学生经过多层次的练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总之,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寻找各量的关系。我感到学生的困惑是读不懂题意,找不到各量间的关系,不会列方程。通过反思,我再讲应用题时,不要快,题目不要贪多,要精,有典型性,适时变式练习,抓各量之间的关系,尽量列出不同方程求解,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时刻伴随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分一般方法的概括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8和99和27

教师提问:求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法,除到两个商互质后,把各除数和商连乘.

(2)特殊的情况是:

①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2.填空.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通分的意义.

1.出示例3,比较和的大小.

2.小组讨论:怎样运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3.教师明确: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这个公分母应该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4.教学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教师板书:

5.教师明确: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二)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思考:通分时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1)(2)

2.启发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想?

(四)教学例5.

1.出示例5:把、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板书: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2.做一做把下面每组中的分数通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3.下面哪组分数的通分是对的?哪组不对?哪组不够简单?

(1)(2)(3)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六、板书设计

通分

比较的大小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思想。

3、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即(列数,行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师谈话引出问题。

不仅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看图时我们也要确定位置。这张动物园图很清楚地表示了每个场馆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个场馆分成了几行几列吗?(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的位置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出其它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大象馆(xx)猴山(xx)海洋馆(xx)。

(4)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出示飞禽馆(1,1),学生说明位置后,再在图上标出位置。

学生独立标出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订正。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数对,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3、适时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4、小结:想一想: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标上名称。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根据题目中所给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数对,在方格上标出各种动物的位置。

熊猫(2,1)、小兔(3,4)、小猫(2,4)、小狗(3,1)

2、完成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对照数对涂方格,涂描后教师展示学生的进行对照。

3、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理解国际象棋在棋盘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并会用数对确定棋子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谈谈今天你的收获?

教后思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7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4页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大胆探索问题,可以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所以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图形”这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问题,并总结出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分类、 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分类、 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经验。

四、 教学准备

魔方、正方体教具(教师)、正方体教具(学生)、学生小组探究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同学们玩过魔方吗?它是一个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有8个顶点、12条长度相等的棱、6个大小相等的面。

教师随机板书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体,不仅复习了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良好铺垫,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出示①②③组图,它们分别是由多少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吗?

生:图①2×2×2=8(块)

图②3×3×3=27(块)

图③4×4×4=64(块)

师:在它们的表面涂上颜色,那么这些小正方体都会被涂上颜色吗?

生:不是,有的会被涂上颜色,有的不会被涂上颜色。

师:涂色的面数有几种情况?

学生观察分类:3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

教师随机板书:3面 两面 一面 没有涂色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探究图形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面涂色的问题

师: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呢?

生观察回答:图①有8块、图②有8块、图③有8块。

师:怎么都是8块?分别在哪里?

生:都在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上。

师:那么棱长上有5个、6个或7个小正方体的图形呢?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生:也是8块。

师:这跟什么有关系?

生:跟正方体的顶点有关系,因为有8个顶点,顶点上的小正方体是三面涂色的。

教师随机板书:顶点

(二)探究两面涂色的问题

师: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又有多少块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四人小组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提示:

1、四人合作,利用学具探究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2、试着将发现的结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组探究卡的表格中

小组探究

小组汇报

生:一面有4块,6面一共有12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体块数非常多的话,用这种方法还方便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块剩下的一块就是两面涂色的,而正方体有12条棱,一共就有1×12=12块.

师:③号图形两面涂色的有多少块呢?你发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

生:在棱上。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块剩下的两块就是两面涂色的,而正方体有12条棱,一共就有2×12=24块.

师:那棱长是5块、6块的呢?怎样列式计算?

生:(5-2)×12=36块 (6-2)×12=48块

师:用字母n表示棱长上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怎样表示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

生:(n-2)×12

师板书:在棱上 (n-2)×12

(三)探究一面涂色的问题

师: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呢?试着借助刚才的经验进行探究并填表。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汇报(使用希沃软件同屏互传,让孩子边展示列式边解释方法)

生:②号图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一面有1个一面涂色的,6个面一共就有6块。③号一面有4个一面涂色的,6个面一共就有24块。

师:你是怎么知道一面有1块、4块一面涂色的呢?

生:数的

师:如果正方体的块数非常多的时候呢?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有局限性

师:是的,不具有一般化,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计算前提。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②号图形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块是一面涂色的这个正方形的棱长数,而这个小正方形的棱长数是(3-2)得到的,6个面就有(3-2)×(3-2)×6=6块。

生:③号图形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两块是一面涂色的这个正方形的棱长数,而这个小正方形的棱长数是(4-2)得到的,6个面就有(4-2)×(4-2)×6=24块。

师:看来你们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棱长是5块、6块的图形呢怎么计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

生:(5-2)×(5-2)×6=54块

(6-2)×(6-2)×6=96块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6=(n-2)2×6

(四)探究没有涂色的问题

师: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呢?怎么计算?

生:可以用小正方体的总块数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以及一面涂色的。

师:这也确实是个办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没有涂色的块数是不是还需要算出其他的情况呢?是不是有些麻烦?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呢?

生:在里面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

生:拆开看一看

师用教具给学生演示拆开的过程,观察里面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

师:现在你知道有多少块没有涂色了吗?

生:②号图形有一块没有涂色

③号图形有8块没有涂色的

师:可以用算式计算出来吗?结合刚才拆的过程我们再看一看动画演示过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计算出没有涂色的块数。

组织学生观看动画过程。

生:②号图形每条棱上有3块,去掉两块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块就是中间正方体的棱长数,因此中间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3-2)×(3-2)×(3-2)=1块。

生:③号图形每条棱上有4块,去掉两块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两块就是中间正方体的棱长数,因此中间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4-2)×(4-2)×(4-2)=8块。

师:真棒!你能试试棱长是5、6块的吗?

生:(5-2)×(5-2)×(5-2)=27块

(6-2)×(6-2)×(6-2)=64块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n-2)×(n-2)×(n-2)=(n-2)3

三、知识应用

出示棱长由1000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请问三面、两面、一面、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

学生计算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

五、版书设计

探索图形

顶点上 棱上 面上 中心

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 12条棱 6个面

三面 两面 一面 没有涂色

8 (n-2)×12 (n-2)2×6 (n-2)3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通过调查、观察、交流活动,了解数字信息的广泛应用,体会实际价值,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了解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板书课题:数字与信息

2、初步了解编码规则(可以以0开头,所编的同一组号码,所用数字个数相同。)

3、研究身份证号,体会通过数字编码可以表达信息

4、编码活动,初步掌握编码方法

5、例举,感受编码应用的广泛性,编码表示方法的多样性

6、为宾馆客房大楼编号,体会用编码表达信息的好处,提高对编码表达信息解读的能力。

7、全课总结

回顾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数--科学的语言。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3000字(模板8篇)


课件之家的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

各位评委老师早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上册Unit 3 My father is a teacher 的第一个课时lesson 13。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及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和大家谈一谈我的理解,分析和设计。

【说教材】一、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谈论有关家人职业的话题。话题具有真实性和生活化,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有话可说。本课是Tom的独白,他向我们介绍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情况。学生们通过这个语篇,学习如何介绍家庭成员。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纵观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本课的教学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整个单元的后续学习都是围绕第一课时的内容展开的,是本课话题的一个拓展和深入。再次,从整个小学英语来看,三四两个年级的教学中,有家人以及职业的学习。到了本课时,可以将以前的内容进行复现和运用,是以承前。到了六年级,将更深一步的学习家人的职业的表述,将用到第三人称的表述,本课时的学习,恰恰为后续的学习搭好了桥梁,是以启后。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们只有两年英语基础,英语水平不能说很好,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有持续的爱好和兴趣,能用简单的英语相互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因此我设计了符合他们水平的教学活动,并注意不断的在活动之间搭设台阶,给学生“拐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交流。

本课谈论有关家人职业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学生有一些相关的语言储备如三年级下册Uint 3 This is my father中学到的介绍自己的家人。经过四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y new friend的学习,已经能询问并回答家庭成员的组成以及职业。为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我又补充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描述人物外貌的说法,为最后的语言输出埋好伏笔。

【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二级目标的详细规定,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以表示职业的单词writersinger

2、能熟练掌握句型:Here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

This is my father. Hes a writer.

This is my mother, Shes a singer.

并能在不同情境中替换使用。

【能力目标】

1、能朗读并理解本语篇的内容。

2、能综合运用已知的句型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人的职业。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热爱家庭、善待家人的好品质。

2、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熟练掌握句型:This is my father. Hes a writer.

This is my mother,Shes a singer.

并能综合运用已学的句型谈论和介绍自己家人的职业。

难点:能够在真实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语言介绍家人的职业。我创设了一系列的真实语言情景,通过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操练活动层层递进实践语言,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语言的综合真实运用。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任务型学习和游戏的教学方式,始终围绕家人职业这一主题,由教师的家人、Tom的家人,学生的家人这一系列语言情景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获取重点信息,借助课件呈现新知,渗透阅读策略及习惯,创设情境,训练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力求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2. 学法:

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发展思维。在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根据听读,快读,细读,朗读等形式,完成任务,获取一定的阅读策略,内化习得的语言,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本课的卡片和ppt。

2、让学生准备全家福的照片。

【说教学过程】:

Teaching Steps:

1. Warming—up

(1) Sing a song:FATHER AND MOTHER

Then change words : Brother and sister

(2) Play a game:

Let Ss look at PowerPoint and guess WHAT ARE THEY?

【设计意图】(To arouse the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I choose singing and playing a game to attract the students.)

Step 2 : Presentations

(1) Look at the photo from my family and let the Ss ask questions about my family.

eg:Whatdoes your father / motherdo? How old are you?…

Thentheteacher will introduce her family. To learn two key sentences

This is my father , he’s a writer.This is my mother , she’s a singer.【设计意图】(This part joins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together with the daily-use situations .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read the text easily.)

(2)Show Tom’s family photo to the Ss and let them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his family. Then let the Ss answer questionsand put word cards on the blackboard.

eg:How old is Tom?What class is he in ?

Whatdoeshis father / mother do?… 【设计意图】(In this part, the students should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questions . It is a good way with func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good listening habit,which means,the students can try to get the point of the text between lines. With the teacher’s help,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text easily; meanwhile, they can gradually form the good habit of studying in anactive way. )

(3)Fill in the form

Listen and read again, let Ss fill in the form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设计意图】(In this part, the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groups. Team work will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passage.)

(4) Read the passage again

Let Ss read theword ca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peat the text.

【设计意图】(In this part, the students shall retell the text by joint theinformation-points together. This part canarouse the interests of language learning as well as consolidating the language points,they have just learnt.)

(5)Group work : Fill in the blank

Six Ss inone group. They will fill in the blankwith the words. Then let Ss read it.

【设计意图】(In this part, the students should work in groups to understand what is co-operation and help them keep the interests of language learning.)

(6)Read text

【设计意图】(The students will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learnt by reading it altogether.)

(7)Additional Activities

Six Ss will act asone family. One student will give orders, other Ss will act them.

【设计意图】(This part willarousethe studying interests by creating the real situation that the Ss know about.By doing this, the Ss will be encouraged to speak out. Then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peaking will be trained and enhanced.

(8) Emotional education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qualificationsand characteristicsof “loving your family, treating them well”.

Step 3 : Homework

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your friends.

【板书设计】Unit 3 My father is a teacher

Lesson13

Here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

This is my father . He’s a writer .

This is my mother . She’s a singer .

The key purpose of this lesson

The key purpose of this lesson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use the sentences of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ailor.”Also, help them use these sentences to talk about the jobs of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introduce their family members to other people.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of this lesson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of this lesson is how to joint the teaching points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I designed a series of real-life language use situation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 sentences step by step and acquire the use of these sentences in a natural way.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2

Unit1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解读

1.本单元重点学习描述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的语言,其中难点在于部分Read and write 中对话的口头以及书面表达。学生用书在Let's talk 活动中做了铺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复利用已学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型活动感知新的语言点,以减轻教与学的难度。

2.另外,本单元Let's try 的听力练习在教学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这是本学期新出现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一部分是Let's talk 中新句型的教学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完成这项听力练习自然引出新一轮的对话教学。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He's tall and strong.He's very funny.

(2)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r Carter.He's from Canada.What's he likeHe's tall and strong.

(3)能够听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Let's try部分。

2.知识目标

(1)理解Read and write中的会话,并根据提示填充句子或回答问题。

(2)听、说、读、写Let's learn和Read and write中的四会单词和句子。

(3)理解Let's start、Let's find out、Let's sing、Let's chant和Pair work等部分的内容。

(4)了解Pronunciation部分的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能熟练读出例词。

(5)了解Task time、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根据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大限度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更好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2)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效利用学生用书中设计的Pair work、Group work、Talk and draw以及Task time部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国家在称呼人名上的不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听、说、读、写Let’s learn 和Read and write 中的四会单词和句子.

3.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He’s tall and strong. He’s very funny.

4.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r. Carter .He’s from Canada. What’s he likeHe’s tall and strong.

5.理解A、B部分Read and write 中的会话,并根据提示填充句子或回答问题。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应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加以突破。

2、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加以运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3、利用学生用书中设计的Pair work 、Group work、Talk and draw 以及Task time部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更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更好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5、由于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采访,并用英语描述学校的教师。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3

1、 I need five workers!

开始上课时,我穿上工作服将自己装扮成超市老板。对学生说I am the boss of this supermarket! I need five workers! One day work, one day rest. And each day I pay you 0.并展示了一张手绘的钞票。在一个和平时教学环境完全不一样的教室里学生很容易就兴奋了起来,纷纷举手要求应聘。

我选了十个候选人,要求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货物放到相应的买场。并请其他学生帮我想问题怎么来面试。学生问了一些很有趣的问题,如

If your boss asks you to work 8 am to 9 pm,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a trouble woman,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don’t agree with your boss , what will you do?

Are you good at math? If so, can you count numbers 1 to 10000 in a few minutes?

2、 Do you want to have a VIP card?

经过挑选完员工后,开始学习新单词。我准备了实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并请员工将其放入正确的买场中。在整个过程中顾客并未看全所有的货物。在此我准备了个小游戏,借此复习7年级学过的There be 句型和所有学过的单词,给猜对的同学发VIP card能有20%折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用到了很多学过的单词,更用到了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自己又不会说的,如在复习询问价格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估卖的形式。如watermelon首先要员工估计重量和价格,顾客根据自己去市场的经验给个大概的价格和重量,和员工答案最接近者得。

3、 Open!

在学生最兴奋的时候,打开课件!在音乐的伴随下,超市的图片展现在顾客面前!我则和一个学生开始讨论即将到来的春游,为本次春游购买所需物品。边走边讨论,在每个买场前都与员工交谈!并讨论食物的健康与否!付款时还出示了自己的VIP card!整个过程轻松!给下面的学生小组活动做了个示范。

A: First, we must buy something to drink and something to eat!

B: I like milk best! Why not have a big box? How about this kind of fast noodles?

A: Fast noodles isn’t good for our health. How about this kind of bread!

B: Ok!

C: If you buy two bags ,you can get a bottle of milk! The milk is free!

A: It’s too hot! Why not buy a cup?

B: what color don you like best? How about white?

C: White is very popular this year!

A : Ok! But this one is a little small! Please show me a bigger one ?

B: Let’s buy some CDs!

A: Oh, I like Zhou Jielun !

C: How about this one ? It’s one of the best-sellers this month.

B : We can play football!

A: Yes!

C: Where are you going?

A: a place near the river!

C: You’d better not play football there! It is dangerous!

A: Thank you !

A: We have a VIP card! Here you are!

C: OK! Here is your change.

(A、 B为顾客C为营业员)

4、Work in groups!

情景给出后,学生们都很兴奋,没有了枯燥的机械训练,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每个同学都在如同身临其境,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句型互相询问,相互讨论、交谈并加上已学过的一些寒暄、问候的话语,自主地完成了比较精彩的小对话。

评析

本堂课师生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感受,我个人认为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 教学中运用新课标准的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了情景教学的原则。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学要以情景为基本原则,重点放在学习活动的成功开展上。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学会用英语交流,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不论是为春游做准备还是当上了营业员,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趣且很新奇的。当学生们用英语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时,心中又会有怎样的喜悦呢?

4、恰当的情景为学生拓展了充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在其中只起了引导作用,体现了了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5、教师教学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读并书写单词:station, train, up, hill, down, near, house.

2、 能使用介词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

Where’s the train 1?

It’s updown the XXXX.

It’s near the houses.

It’s at the station.

教学重点:

1、 能读并书写单词:station, train, up, hill, down, near, house.

2、 能掌握句型:问路并能准确指明方向

---Where ' s the … please?

---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

教具准备:

挂图、音机、录音带、有关词卡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 Greeting.ⅥⅦ

2、 Sing a song .

二、Review.

1、 Play a game: Do as I say: ---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

2、 Drill: 用学生自己想出的动作来表达所学单词的意思,如: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三、New concepts.

1、Induction: 学习单词:station, train, up, hill, down, near, house

2、 Drill: 用形象动作来组成词组:up the hill, down the hill, near the houses, at the station

3、 Play a game: Do as I say.与学生一起玩这个游戏操练本课新内容:up the hill, down the hill, near the houses, at the station

4. Listen to the tape: 放录音呈现SB UNIT2 活动1。学生对照书或看挂图听录音,熟悉故事内容和情节,然后再放录音,板书句型。

Where’s the train 1?

It’s updown the ---.

It’s near the houses.

It’s at the station.

5. Answer the questions: 再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

6. Do the exercises: 完成AB UNIT 2练习1、2、3、4。

四、Homework.

1、 Listen and read: 听读课文20分钟。

2、 Write the new words: 默写本课新单词每个两行。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分析:

第九模块主要话题是”Letters from Abord.”谈论大明收到两封国外来信。我所设计的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大明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件展开学习。在信中主要描述Amy , Sam, Lingling 去英国剧院看表演的经过,以过去时态为主。

该单元是本册中一般过去时态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前面学过的一般过去时态的再次呈现,不但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多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在第四册、第五册陆续学习了一般过去时态,因此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不陌生,而且本课讲述的内容比较有趣,学生学起来兴趣还是蛮高的。但由于汉语没有动词时态上的变化,学生要掌握好过去时态,特别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1、以兴趣为导向,开展丰富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课伊始的我设计了I say, You say 活动课前热身;课中创设各种不同情景,让学生在仿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课尾声我设计了给老师发E-mail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充满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仿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知。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根据教学实际制作了画面生动、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3、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暂时落后学生”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并且多表扬,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优生”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做老师的小助手,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4、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比如在交流时,我允许学生遇到不会表达的词可以用汉语代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还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5、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如学习课文时,为了降低课文难度,我采用分段教学,根据每一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自主探究学习,并提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后老师再加以点拨、讲解,这样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能较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New words: cook help plant flowers water go for a walk

2Drills:What does he like to do? He likes to…

二、重难点重点

掌握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的用法

熟读课文,流利会话

三、学习内容

1.填字母构成单词

w___ ___k w ___ ___k d___ct___r

h ___sp___t___l n___ ___se dr___ve

2.看例句完成句子

(1)医生在医院上班→A doctor works at a hospital.

( 2 )农夫在农场工作→

(3)教师在学校上班→

(4)我步行去上学→

(5)我爸爸开车去上班→

3.合作探究,归纳展示。英译汉

1.go for a walk 2.water flowers

3.plant flowers 4.go shopping

5.cook 6.help him

四、达标检测回答问题

1.What does your grandfather like to do?

2.What does your grandmother like to do?

3.What does your father like to do?

4.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to do?

5.What does aunt Meiping like to do?

6.What does uncle Dachao like to do?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7

Unit 3 What’s ur Favurite Fd ?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 能够提问并回答三餐所吃的食物,如:What d u have fr lunchtda/n Mndas……?We have tates, tfu and fish……

(2) 能够简单描述一些食物的味道,如:The apples are sweet……

(3) 能够提问并回答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如:What’sur favurite fd? I lie apples. The are sweet……

(4)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 d u have fr lunch?”和本单元的歌

谣。

2、知识目标

(1) 认读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 中的单词和句子,并掌握四会单词。

(2) 掌握四会句子,读懂对话内容,完成句子填空。

(3) 了解Let’s start Grup/pair wr Tas tie等部分的内容。

(4) 了解Prnunciatin中的字母组合w, a, fr, fl的发音规则,认读相关的单词。

(5) 了解Str tie Gd t n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合作学习。

(2) 了解中国表示美好愿望的传统美食,并介绍其他国家的代表性食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Let’s start Main scene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Grup wr

第二课时:A let’s tr Let’s tal Tal and atch C Gd t n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Grup wr C Let’s sing

第四课时:B Let’s tr Let’s tal Pair wr C Str tie

第五课时:B Let’s tr Let’s tal Pair wr C Tas tie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Grup wr C Prnunciatin Let’s chec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 tat, tfu, green beans,

fish, ptat, eggplant并认读者cabbage, uttn, pr三个单词及替换句型:Whatwuld u lie fr lunch? I’d lie ……

2、 能用本课时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单词。

3、 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tat, tfu, green beans, fish, ptat,eggplant。

难点:本课时词汇量大,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多。

三、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单词卡片、录音带、录音机、学生卡片和彩笔

四、 教学过程:

1、 热身

跟录音,跟唱歌曲,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

2、 预习

(1) 吟唱歌谣。

(2) Let’s start

出示Let’s start 部分的挂图,出谜语,请学生猜是什么食物。师:I’u t eat. I’ ellw and lng. I grw n the tree. M nae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bee”. What an I ?可让学生进行抢答,以此复习学过的有关食物的单词。

(3) 回答谜底,为教授四会单词tat做准备。

3、 新授:

Let’s learn

(1) 学生说出Let’s start 部分谜语的谜底后,自然引出四会单词tat,教师出示单词卡片tat。由于本词在四年级下册已出现,在此便可反重点放在该单词的拼读上。在学生拼读熟练后,教师引入ptat的学习,随后呈现三个新单词:uttn,

cabbage, pr,

领读,让学生快速记住读音,然后教师说出其中某种食品的特点,学生认读单词。再以不同方式教读其他新单词:tfu, fish,

eggplant, green beans 并拼读这些单词。

(2) 做游戏操练新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认读新单词:cabbage, tat, tfu,

eggplant, uttn, fish, ptat, green beans.

(4) 教师出示六个四会单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抢拼单词,拼读时小组成员可提供帮助。

Let’s chant

听懂、学唱本课时的歌谣,复习巩固新单词。

Grup wr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食物图片完成任务,以此来操练新单词和巩固已学句型。

4、巩固延伸:

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熟记单词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I have

eggplant……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 能听懂提示语,按照Let’s tr录音内容判断两张配图的正误。

3、 能够了解中国一些传统食物所蕴含的文化。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三餐所吃食物的句型。

难点:句子What wuld u lie fr lunch? What d u have frlunch tda? 的不同用法。

针对本课时文化背景的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介绍中国表示美好祝愿的传统美食,以及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 课前准备:

挂图、单词卡、录音机、录音带

四、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听歌曲,感知本课时的新语言。

(2) 进行师生对话。

2、预习

Let’s tr

播放Let’s tr 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3、新授

Let’s tal

(1) 通过校对Let’s tr 部分听力练习的答案进一步呈现新句

型。

(2) 用旧句型:“What wuld u lie fr lunch?”与新句型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新句式。

(3) 运用卡片练习新句式。

(4) 放Let’s tal 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句子。

学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单词替换关键词,形成多组对话。

Tal and atch

学生进行两人小组练习,完成说说连连活动。

Gd t nw

出示本部分的图片,为学生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

巩固延伸:

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听录音,读给家长、朋友听,熟悉单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并使用该句型完成问卷调查。

2、能够理解部分对话的含义并完成句子填空。

3、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为四会掌握句子,还需要解释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Let’s sing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复习巩固A部分主要句型。

(2) 日常口语练习。

2、 预习

复习有关星期的单词。

3、 新授

Read and write

(1) 针对预习部分的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齐声回答。教师接着问学生:

What d u have fr lunch n Mndas? 呈现一张Schl Menu说:Let’s seetgether,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2) 让学生就一日三餐的话题进行小组交流,并制作一张菜单。然后由两名代表以问答的形式在班内做汇报,适时引出句子:That sunds gd.

(3) 听Read and write 部分录音,指导学生在读懂对话的基础上完成

句子填空。教师重点指导四会句子的认读和书写。

(4)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食物单词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操练新句型。

Grup w

请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完成采访,并进行汇报。

巩固延伸

依照课文自编一段对话进行表演;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给家长朋友听;熟悉单词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fresh,,并认读单词health。

2、 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3、 能够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四会掌握的单词。

难点:单词health 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教师放本单元Let’s 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2) 参照上课时的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 预习

听歌曲“An Apple a Das ”,学生跟唱并做动作。

3、 新授

Let’s learn

(1) 教师接着预习部分的歌谣出示实物,根据以前学过的故事,引出单词fresh,领读单词。再通过歌词理解Health的含义,领读单词,注意th的发间。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水果或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在学生说出水果或蔬菜时,可自然引出tast一词并带读。出示盐、糖、醋,佯装品尝这三种调料,呈现不同表情,出示三个单词salt, sweet, sur,让学生认读新单词。在教学新单词的过程中,应反复使用句子:“It’sfavurite.”让学生多次感知新词favurite, 以减轻下一课时的负担。

(2) 以游戏的方式操练新单词。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三杯溶液,请某小组的一名学生品尝并呈现不同表情,让其他组的学生猜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让学生认读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fresh, health.

(4)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抢读抢拼单词,拼读时小组成员可提供帮助。

Let’s chant

让学生听懂、学唱本课时歌谣The apples are sweet……

巩固延伸:

收集有关食品的广告信息;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新单词给家长和朋友听;熟记单词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懂、会说:What’s ur favurite fd? I/We lie……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 能够听懂Let’s tr 的录音,为几张配图正确排序。

3、 能够根据Tas tie中所给的范例自编一则广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最爱吃什么食物的句型:What’s ur favurite fd?

I lie ……

难点:单词favurite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调查表、录音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播放歌曲“What Wuld u Lie?”,学生跟唱歌曲。

(2) 日常口语练习。

2、 预习

(1) 放录音,跟唱歌谣。

(2) Let’s tr

教师放Let’s tr部分的录音,请学生为几张配图正确排序。录音内容

如下:

① Girl: D u lie bananas?

B :es, the’re sweet.

② Girl: D u lie tates?

B: es, the’re fresh.

③ Girl: What’s u favurite fd?

B: Beef, it’s health.

④ B: D u lie ice-crea?

Girl: es, it’s tast.

3、新授

Let’s tal

(1) 教师出示三张食品的图片,对学生说:I lie chicen,

beef and fish.教师指着chicen说:I lie chicen.在旁边画上一张笑脸;接着指向beef说:Ilie beef better.并在旁边画上两张笑脸;再指向fish说:I lie fishbest.在旁边画上三张笑脸。最后表述:S, favurite fd is

fish.出示favurite的单词卡,再询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教读句子: What’s ur favurite fd?

(2) 两人小组用该句型编一小段对话进行操练,同时也

可引导学生用该句型编一小段对话进行操练,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用fruit and drin替换fd.

(3) 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学生可用不同的食物单

词做替换回答问句。

Pair wr

让学生拿出已发的调查表格,用所学句型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

并要求对方陈述原因。先组内汇报,再向全班汇报,汇报时要说出:I lie …… Mie lies…… Welie……教师看哪一小组表现好,适当给予奖励。

Tas tie

请学生拿出第一课时所做的谜语卡片,向全班展示。

巩固延伸:做配套练习,读对话给家长听,熟记单词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What’s ur favurite fruit?

I lie apples. The’re sweet. I dn’t lie grapes. The’resur.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能够在Grup wr中使用该句型完成调查。

2、 能够理解情景对话的含义并完成句子填空。

3、 能够理解Prnunciatin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读出相关的单词。

4、 能够完成Let’s chec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时的四会句子的掌握。

难点:单词favurite的拼写。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热身

(1) 放录音,跟唱歌曲。

(2) 日常口语对话,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预习

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两人一组向大家介绍。

3、新授

Read and write

(1)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图片,示意学生提问:What’s ur

favurite fruit? 教师回答:I lie apples. The are

sweet.另外出示带有哭脸的葡萄图片说:I dn’t lie grapes. The are Sur.

请学生模仿会话,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2) 看图,指着Z说:L! What’s Z’s favurite fd? Can he

have it? Wh? Let’s listen t the tape.

(3)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句子填空。

(4) 教师适当指导四会句子的书写,尤其要注意单词favurete 的拼写。

Grup wr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句型完成调查,找出小组中欢迎的食物。

Prnunciatin

先给出windw, ellw, snw 三个单词,让学生找出w的发音,再自己尝拼读单词grw。用这种方式总结fl, a,

fr的发音。每教授一个字母组合的发音后,请学生听例词和绕口令,鼓励学生说出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

Let’s chec

完成Let’s chec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每组句子的含义。录音内容如下:

① hn: What d u have fr lunch tda, Mie? Mie: I havecabbage, uttn and carrts. The’re tast.

② Waitress: What wuld u lie fr dinner? Sarah: I’d liegreen beans and fish. The’re health.

③ Wen1: What’s ur favurite fd? Wen2: Eggplant. It’stast. It’s favurite.

④ hn: Can I have se eggplant and tfu, please? I’hungr. M: Sure.

巩固延伸:做配套练习,练习发音,书写单词和句子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8

一、TeachingMaterial :

Unit 3 B Read and write ,Let’s Play ,Let’s check

二、Teaching objectives

1、To master the four skills sentences :

What’s the date ?June 9th.

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

2、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make sure the students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the dialogue and can write out the keys.

3、Make sure the students can play the game : Bingo.

4、To finish “Let’s check” .

三、Teaching points :

1、Main points : To master the four skills sentences.

What’s the date? June 9th. Is her birthday in June? Yes.

2、Difficult points : 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四、Vision aids :

1、The picture of “Read and write”.

2、Video tape, slides and some birthday cards.

五、Teaching procedures :

(一)、Warm-up

1、全班吟唱P26 Let’s chant , 说做结合,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听歌猜节日:教师放节日歌曲 :“Jingle Bell”、“Happy Teachers’ Day”、“Happy New Year” 每放一段歌曲,提问:What festival? What’s the date? 学生用英语回答。

(二)、Preview

1、Free talk: Talk about your birthday.

eg)T : When is your birthday?

S1 : My birthday is in June.

T : What’s the date?

S1 : It’s June 1st

2、Play game: Where’s my friend?

把十二个月份的完全形式和缩写形式写在卡片上,分别发给24位学生,然后进行游戏。

eg) S1 : I’m January. Where’s my friend?

S2 : Here. I’m your friend, I’m Jan .

(三)、Presentation

1、Read and write.

1、The teacher shows a birthday card and asks: What’s this?

The students answer in Chinese. Then the teacher asks:

What’s “生日卡片”in English? Listen to the tape, pleas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of “birthday card” several times, and repeat.

2、Show a slide.(一个女孩正在制作生日卡片)

问:What’s the girl doing? 帮助学生回答:She’s making a birthday card. 然后教师用卡纸做出制作生日卡片的动作,并说:Look! I’m making a birthday card, too.然后投影出示句子 “I’m making a birthday card.” 并带读句子。

问:Who has a birthday today?

一位学生回答:“I am”

教师拿着一张生日卡片对该学生说:“Happy birthday to you. It’s for you. Do you like it? 学生回答“Yes”。(在学生说“Yes”时,教师告诉学生,在接受别人礼物时,应先说“Thank you”)教师再说:Yes. I think everyone likes to get a birthday card. 投影出示:Everyone likes to get a birthday card. 并学说。再问全体学生:Is her /his birthday in April? (学生回答并学说句子)。

4、在画有birthday card 的幻灯上添上电脑边框,并说“Look! The card is in the computer. Oh , it’s an e-card.”(学说e-card 并解释)再出示一个小女孩在发送电子卡片的投影片,问:What is she doing? 帮助学生回答:“She is sending an e-card.” 投影出示答语并学说。

5、Watch the video of the dialogu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看录像后指名口头回答)

a、What is Zoom doing? Why?

b、Is Grandma’s birthday in June?

c、Does Grandma have a computer?

d、Can Grandma get the e-card?

e、Do they make a birthday card?

f、Does everyone like to get a birthday card?

6、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7、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8、To act out the dialogue (in group)

9、Group work: To make a birthday card.

2、Let’s play: Bingo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然后做游戏,并评奖。

3、Let’s check

教师放Let’s check 部分的录音,学生完成。

1、Boy: When is your birthday?

Girl: It’s Step 8th .

Woman: Circle the girl’s birthday.

2、Girl: When is Grandma’s birthday, mom?

Woman: It’s April 10th.

Woman: Circle grandma’s birthday.

4、Sum up:

1、How do we ask the date? We can ask like this: “What’s the date?” And answer like: “It’s June 1st .

2、To tell “What’s the date?” and “What day is it?”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To finish the Wb of part B:

2、To listen to the tape of “Read and write”, and read to your parents.

3、To recite and write the four skills words and sentences.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000字精选


课件之家专题“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2.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2.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问题:波波发现了什么?

彬彬认为茎里流出来的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二、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

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或课本图)。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

媒体: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视频。

归纳:茎能运输水分。

引申:你会做一枝两色花吗?回家试做一朵两色花。

三、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导入: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

讨论: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观察: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

归纳:茎还有支持作用。

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

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

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引申:莲藕的茎是哪个部分?长在地下的茎有什么作用呢?

四、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

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

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

五、小结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分析、总结,能够了解生物成长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并不了解甚至没有思考过生命的周期这个问题,兴趣也不会很浓,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

教学重点:

知道任何有生命个体的成长与变化,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生物的成长过程吗?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空当接龙

活动:空当接龙

(1)教师出示活动规则。

(2)学生看完后,开始游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游戏时间)

通过游戏,有什么发现?

全班进行交流。

二、课外拓展

整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释。

比如整理总结出蝴蝶一生经历的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卵)。

师做小结并出示生命周期或成长周期,师给生做相关的解释。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生物的生命周期呢?

小组内相互交流探究。

课外知识拓展科学自助餐(动物宝宝与父母的外形)

三、作业

做54页的试剑石。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

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树根2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

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

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七、小结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四、练习:

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

2、请你写岀其他食物链:

——————————

最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能力培养

1.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叶的作用,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初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

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

二、活动:观察叶片的排列情况

导入:出示课前拍摄的叶片排列照片。

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交流: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

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

三、拓展:绿叶的作用

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

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视频。

讨论: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阳光有什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

交流: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思考: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

四、小结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00字汇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对所有老师而言,只有写好教案,才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您了解优秀的教案都具备哪些内容呢?经过编辑精心整理,推出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一是积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会语言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知道”夸张”是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初步认识古文,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4.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并在平时阅读中运用.

5.用恰当的音量说话,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

6.学习的写法,让学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数: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

4.背诵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

(2)默读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读的习惯该如何养成?

2.教师补充默读的方法

二.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在学校图书室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两位同学在一旁高谈阔论.你正在看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荒岛生存记》

一.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三、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

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人物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

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

(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趣”。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家庭趣事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

《鞋匠的儿子》是人教版第九册一篇选读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让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抓住一个特定的场面,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卑微,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持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以精彩的演讲扞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如何通过感悟林肯的演讲辞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成了本文的重点。如何以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态度的变化反衬出林肯高大的人物形象则是难点。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我以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在设计时就抓住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开教学。以参议员心态变化作为切入点,以此为辅线,全面铺开,展开教学,然后抓住林肯说的三段话为主线,重点理解,逐步提升,让学生体会出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虽然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为伟大的总统,他被认为最伟大的特质正是他永远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引以为荣。

一、借助辅线,反衬人物。

我从课题着手,初步感知林肯生平后,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思考林肯在演讲前,演讲中,演讲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戏剧性的变化呢?从而导出由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这一心态变化的线索,然后置疑,林肯在演讲中究竟说了什么,具有这样神奇的魔力,一下子扭转了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激起学生探究人物的兴趣。在感悟第一处演讲辞后让学生揣摩参议员的内心,林肯普普通通的话语耐人寻味,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敲击在每个参议员的心上,此时他们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他们会感到羞愧难当,此时他们会感到无地自容,此时他们会感到自惭形秽,感受静默之中的张力,从第一层面上使林肯宽容大度,富有爱心,充满智慧,谦逊朴实,提倡平等的人物形象逐步清晰起来,不再显得单薄。接着,通过体会第二第三处演讲如何感动了参议员,感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从第二层面使林肯的人物形象高大起来丰厚起来。最后再通过三处演讲辞的品读,让学生在参议员经久不息的赞叹声中领悟林肯的演讲所具有的神奇的魔力不仅仅体现了他语言的魅力,更展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使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第三层面上使林肯的光辉形象在每个人心中树立起来。

二、把握主线,研读人物。

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我以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部化成赞叹的掌声。为教学的切入点,研读嘲笑、眼泪,感悟鞋匠。这嘲笑包含着什么?这眼泪又包含什么?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在教学第一处演讲辞时设计为什么在嘲笑声中说了这四句话,会使整个参议院陷入静默呢?你觉得四句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最让参议员笑不出来的是哪一句呢?引领学生关注文字背后的东西,紧紧抓住非常、一定、永远、那么几个关键词,尤其是三个永远,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适当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人人平等思想。在教学二三处演讲辞时更是层层深入,由那个愿为傲慢的参议员服务推及到每一个人,体现人与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博大胸怀。在教学第四处演讲辞时,让学生对林肯有更实质性的了解,体会他深深地爱着父亲,深深地爱着人民,深深地爱着国家,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把林肯的平民思想与人格魅力完美统一起来。

三、以题为眼,提升人物。

教学时始终紧扣鞋匠的儿子感悟课文,突现林肯的演讲魅力及人格魅力。一位傲慢的参议员的羞辱正是抛出了一个话题,对鞋匠的儿子的蔑视引发出一番精彩的演讲。林肯正是牢牢抓住鞋匠的儿子这一话题,以及对鞋匠的儿子的全新理解打动、感化、号召了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提倡平等。每一次的演讲都使鞋匠的儿子这一形象更加光辉,更加伟大。读完全文,对课题以鞋匠的儿子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悟意、悟境、悟神。通过初读,初步感知文字表面的大意,通过品读领悟文中蕴涵的情感。重点段落层层递进地反复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受到思想的启迪。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设计上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在感受参议员态度变化时圈划相关词语;自主收集资料,读出你心中的林肯,写感受等。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引领过多,自主不够,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特别注重环节的细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标: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标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了解叙述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探究活动

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

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4)

一、期末复习总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后《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150个生字。到本学期至,要求课内累计识字2600个,会写2000个汉字。

2、初步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4、复习掌握、积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日积月累”中的词语,能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部分词语还能在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

5、了解和掌握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品味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复习掌握句子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和按要求进行一些句式的变换。

7、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8、复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习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熟读28篇课文,特别是14篇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懂得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体会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方面的特点。

10、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课文片段。

1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2、复习《回顾·拓展》中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内容,巩固语言积累,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3、复习整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的收获,背诵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注意积累一些常见常用的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和名人名言。

14、能初步把握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5、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6、复习写真实的文章和写想象的文章,复习修改习作。

17、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复习内容及具体课时安排:

1、汉语拼音(二课时)

①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②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声母、音序、音节。

③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2、字、词(4课时)

①理解本册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②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选择适当的词语。

③会在口头和书面正确运用学过的词语,并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确搭配。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领会其感情色彩。

3、句子(4课时)

①能找出句子中用错的字词,并改正。

②能修改明显的病句。

③能用常用的语词和关联词造句。

④能把句子写具体。(扩句、缩句)并且能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写句子。

⑤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4、标点符号(一课时)

巩固、学习使用书名号、顿号、引号等用法。

5、课文与阅读(6课时)

①熟悉每课内容,按要求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②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默写并逐句解释。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能阅读短文,完成有关练习。

6、作文(2课时)

①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有具体内容,语句通顺。

②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改写。

③并能给作文写评语。

④学会修改作文。

7、综合练习和评讲习题。(相机安排)

三、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试卷和练习题。查漏补缺。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四、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4、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配合。加强监督、沟通。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敏捷镶嵌搽过油格外嬉戏歇凉

遮蔽榛子橡栗储藏缝隙树杈摇晃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

二、讲授新课: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指学生进行表达)

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

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继续按照主题单元进行编排,共编排了八个单元,八个主题,分别是:“热爱花鸟”、“我爱阅读”、“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文”、“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书山有路勤为径”。全册共安排课文26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6篇。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分析理解一些浅显的文章,会运用通顺的语句进行语言表达。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弱,书写、阅读,表达等当面比较欠缺,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生字认识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方法,会根据需要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读书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运用灵活地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3、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用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

[热门]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1500字通用7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有利于教师吃透教材内容,教案包含哪几个层次呢?下面的内容是课件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1】

今天我要说的这篇课文《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他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他能使孩子从落花生的品格中受到人格和价值观教育,使孩子终生受益。

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把这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2、认字8个,写字6个,理解“居然”、“收获”、“羡慕”、“体面”等词语。继续练习点画重点词句。

3、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有两方面: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这篇课文,我打算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里我说一个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2】

1、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作家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其做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表达颇具匠心,布局主次分明,寓理于物,以平实的笔触,借花生阐明了深刻而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难点:分清文章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3】

教例:人教版第八册《落花生》

(教法一)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像落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生:我觉得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师:(点头)这位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吗?

生:做人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但好看(外表),而且实用。

生:(议论)是啊!

生:相比之下,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好一点。

师:是吗?

生:不是。

师:不是吗?生不语。

师:(小结)同学们,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教法二)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生分成四人一小组,研究、讨论。

生: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外表不好看,可是很实用。

生: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漂亮实用。

师重新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

(甲:桃子、石榴、苹果派,乙:落花生派)

生展开第二轮研究、讨论。

生:像落花生,外表不好看,却很实用。

生:像桃子、石榴、苹果,不但外表好看,同时又很实用。

生:像落花生,把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用上,不放在外表上。

生:像桃子、石榴、苹果,学会包装自己,宣传自己,以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生:像落花生,做有真才实学而不图虚名的人。

生:像桃子、石榴、苹果,做风度翩翩的人才。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都有道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或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

(教法三)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生同桌讨论,气氛热烈。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

生:是,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生:这就是父亲所希望的。

生:我觉得做人应该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既朴实又华丽。

生:从外表看,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稍逊一筹。

师:从外表看,它们之间谁美呢?生:当然桃子、石榴、苹果好看啦!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花生也很漂亮。

生:你看,他的曲线多么柔美。

生:你看,他的衣装(颜色)多么雅致。

生争论激烈,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无论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先讲究实用,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一样,不注重外表。

生:我也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

师:对了,我们不必注重外表,更不能刻意追求外表,我们应该把一切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

生:是啊,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

生:嗯!华丽不华丽,这并不重要。

生:不错,我们千万不能只把心思、精力放在打扮外表上。

课文学完了,花生落下来了吗?很显然,第一种教法,在学生刚刚形成的积极探讨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学生们的思想火花还没来得及交锋、碰撞,便在教师是吗、不是吗的问话中做出了定论。就这样,在学生的盲从中,给学生灌输进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台词。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的服务者、配合者、支持者,再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得出结论。因而,花生未能真正落下来。

第二种教法,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出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他们加深对文本新的理解、体验,甚至有所感悟、思考。这一点应该是给予肯定的。可教师的小结语却引发出了我们对于文本价值取向的思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的特有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文本总会表达出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教师如何理解、把握,关系到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将汲取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既华丽又实用,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这并非是文本的价值取向,应该看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我们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诸如做像落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人,做像落花生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人文精神决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它自身的价值。因而,第二颗花生也没能落下来。

第三颗花生终于落下来了,落地铿锵有力。第一,教师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第二,教师注重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即:我们不必注重外表,更不能刻意追求外表,应该把一切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文本的自身价值(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第三,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本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成了课堂发展的主体。第四,教师的作用凸现出来。这不仅表现于课堂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积极引导下,每位学生都增强了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表现于教师的教学智慧。从外表看,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稍逊一筹。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就因为教师抓了外表这一字眼,从而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迸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可能是学生发展、成长的机会,智慧的火花也正是在这样的机会中生成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4】

有幸聆听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所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听后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体现了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了教育思想,强化和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孙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完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的权力,是这节课一个显著的特点。

1.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请看孙老师在上课伊始向学生作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说,三个人当中,肯定会有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超过我,那么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今天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希望你们能勇于做孙老师的老师,你们答不答应答应的请举手!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个个举起了手。可这时孙老师话锋一转,说:要想做孙老师的老师可不容易呀!坐在下面的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孙双金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陆续把手放了下去。紧接着孙老师又说:因为孙老师年龄毕竟比你们大,在知识和生活经验上也比你们丰富,所以你们要想做孙老师的老师就必须做到什么呢特别在这节课上。有学生老老实实地答道:上课必须认真听孙老师讲课。孙老师笑答:这样说来,你还是不能做孙老师的老师呀!这时另一个学生出其不意地回答:我们在这节课上一定专心听讲,如果能指出孙老师讲课的错误,提出孙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那我们就是孙老师的老师。(注:下面全体听课老师齐鼓掌)孙老师及时表扬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只要你们在这节课能提出孙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你们就是孙老师的老师。

你看,孙老师的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场白,通过暗示、鼓励等手段,一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将传统意义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置于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把老师当作自己人了,或者说已把老师当作朋友了。在这样的新关系下,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师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准确把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这样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

2.形式活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如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有学生提出居然为何意,孙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机智地答道:我也不懂'居然'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啊请告诉这位同学。有个别学生举手发言,但不太正确。孙老师立即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有关语句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来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出居然是出乎意料之意。可见,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自得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张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孙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采用了灵活开放的辩论会形式,引导学生说是做一个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和还是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分两派展开辩论。并且还让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站到讲台前,和坐在下面的第二种观点的同学进行面对面地交锋,并规定甲方如果说服乙方的某个同学,该同学要主动站到甲方队伍里,反之亦然。一时间,课堂上唇枪舌剑,高潮迭起,呈现出一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无拘无束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而孙老师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当学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时,孙老师就会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辩论向正确的轨道发展。如当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认为要像苹果、石榴那样,做一个讲体面的人,因为现代社会你要是衣着稍差的话,会让人瞧不起,而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学认为要像落花生那样,做一个外表不太张扬的人,因为现代社会靠的是实力时,孙老师及时引导:我们这次辩论会的议题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不是光谈外表问题。最终学生在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辩论,得出了人不要做一个只讲体面的人,而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的结论。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辩论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同学下位走到两派中央,孙老师问他何故,该同学出语惊人,他对两派的观点都同意,因为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你不讲体面,不会包装,根本就走不出去;同样你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没有实力也不行。此言一出,引起在场听课老师雷鸣般的掌声。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冲破了常规思维方式,不落俗套,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在这节课中,孙双金老师就很好地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这一堂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

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精心设计求异思维的情境,创造求异思维的气氛。这节课刚开始,孙老师就鼓励学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并告诉学生不要盲目迷信老师和书本,要勇于发现和指出老师和书本的错误,这样学问才能有长进。学生们听了个个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孙老师趁热打铁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了《落花生》一课,那你们知道落花生是怎样结果的吗一名学生答道:落花生的果实是落花生的花落了,钻进地里结出来的。孙老师接着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该同学回答:我是从课文预习提示看来的。紧接着孙老师不失时机地反问:那么你知道书上的这句话是错的吗该同学茫然地摇着头,而下面的同学纷纷交头接耳,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坐在笔者旁边的一名同学说:孙老师说错了吧,书上不可能错!另一名学生反驳道:这不一定,说不定是书上印错了!面对此情此景,孙老师立即用投影仪打出了一幅关于落花生的图像,画面详尽地描绘了落花生这种植物根部和叶部的发育情况,并讲解道:书上的这句话其实说错了,落花生的花怎么可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呢它的果实实际上是根部发育长成的,而它的花只是落到地上后给根部以营养。学生恍然大悟,意识到今后再也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了,而孙老师旨在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孙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比如在导入新课后,有学生问孙老师:课文里讲吃花生的时候,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呢对此,孙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因势利导:为什么呢老师也搞不懂,哪位同学能帮帮这位同学有学生答: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还有学生说: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还有学生大胆想像: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是地下党,只有晚上才能回家。

由此可见,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而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出示有关花生的谜语,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问:花生有什么样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播放花生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本文问题为“落花生”的原因。之后以作者笔名设疑,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篇课文。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1.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2.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带着问题去听和读,既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能力,又为理解本文作者想表明的道理做铺垫。

(那么又整体感知环节了解到本文着重描写的是议花生的部分,所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议花生的段落。)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提出的好的问题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标志;第二,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的线索,它是牵引,它是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2.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

(这两个问题设置,能够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并为下文体会做人的道理做铺垫。)

接下来我会自然的过渡说:课文读到这,同学们,父亲仅仅是在谈花生吗?哪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说说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体会做花生一样的人,领悟做人的道理)

为了回扣导入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会继续追问学生:少年许地山是否理解了父亲所说的话呢?哪句话能体现出来呢?此时学生们是否理解许地山为何要起这样一个笔名了?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许地山起“落花生”笔名的缘由。

并纵览全文发现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完成本堂课的教学难点部分。

(四)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提问学生本堂课都有哪些收获,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试着以你周围的一种事物来说明一种道理。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板书:花生)

2.花生又叫落花生,(图示花生生长过程)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板书:19.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给自己取的的笔名是落华生。这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一生做人的准则。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三、重点学习议花生

1、默读315自然段,看看一家几个人在一块谈论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父亲对花生是怎样评论的?(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4、齐读父亲的话。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5、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6、指导朗读。

7、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默默奉献、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

8、父亲这样谈花生的用意是什么?用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由花生的特点引申出去,进一步用花生来比喻怎样做人,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使意思更进一层。)

4、作者我对父亲的话是不是理解了?从哪看出来的?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外表好看引申为只讲体面,把没有实用引申为对别人没有好处,这说明作者不但理解了父亲的话,而且深有体会。说出了父亲没有说出的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篇7】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比较它们谁的用处大,而是重点在说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而不像桃子它们那样挂在枝头上,让一看就喜欢。

生2:我觉得课文中还是含有对桃子、石榴它们的批评。因为作者自己的笔名叫落花生,他一定很喜欢花生,所以也喜欢花生,把果实埋在地里,默默无闻,不喜欢桃子、石榴把果子挂在枝头炫耀自已。

生3:老师,我觉得桃子它们把果实高挂枝头不是炫耀,而是向大家展示,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就像班上有特长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已的才华,你能说是炫耀吗?

生4:我就比较喜欢苹果、桃子,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还富有营养。

生5:我出喜欢苹果、桃子、石榴。大家平常买东西都喜欢看广告,买牌子,它们外表美,挂在枝头为自已作广告,有什么不好呢?

生6:老师,大人们常说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它们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又一次热情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2023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思考


能使艰难之事变得容易的人是教育者。教案的复杂、一般性规律或定理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教案可以很好的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度,什么样的教案算是好教案?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2023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思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的编排突出在比较与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的容积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动手实验贯穿整个课堂,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处处有猜想,处处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由于体积与容积的教学知识点较为单一,但却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开展教学。

1、导入部分我紧紧抓住学生生活中有比较物体大小的习惯,出示两个大小对比鲜明的正方体,自然导入到物体大小的比较之中,使课的导入自然而顺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暗藏了物体的大小,是指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扣。

2、教学过程中由几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组成的,紧紧围绕着 “土豆和石块哪个占的空间大?”等问题来组织和展开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让学生充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体会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3、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数学。

4、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实验活动与科学学科的操作实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该课的学生操作是为学生充分理解“体积”与容积概念服务的,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充分的操作感悟,通过对比思考,经过思维提升,才能得出“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以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是有多有少的,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容器的容积”这些重要的数学知识概念。

5、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最后充分认识与理解的。学生最初对物体大小的比较并不一定准确,有的在比较物体的表面积,有的在比较物体的占地面积,有的在比较物体的重量,这些都是正常的,是学生已有知识对本课教学的影响,说明学生对体积与容积概念并没有纳入到学生的概念体系当中,只有充分理解了体积与容积的真正意义,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正确建立这些概念,而且要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这些概念,从而建立起概念网络体系。

本课亮点: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尊重学生,教学中顺势而导;学生在不断操作、比较、思考与交流中学习,学生思维提升过程得到彰显;静与动结合,学习与练结合,充分尝试了“30+10”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精神体现较充分。

相关文章

  •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壹篇 课件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如何写出具体详细的课件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壹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
  • 五年级数学教案2000字合集 教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很多教师授课都习惯于借助教案。编写教案能通过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确定教学目标。课件之家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五年级数学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时间:01-30 五年级数学教案    
  • 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3000字(模板8篇) 课件之家的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课件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编写课件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可以传授一些编写课件的心得吗?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的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系列5篇 课件之家主题阅读推荐:“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学得贵师,亦得贵友。写教案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让教育生动有趣呢?急你所急,课件之家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