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比例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03

比例的教案之五。

老师对于每一位学生倾注的爱和用心,学生都是可以感受到的。教案可以确保教师工作的正常进行。教案有利于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案你有好好写吗?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比例的教案之五,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以下内容是特地整理的“比例的教案之五 ”,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5-9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同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同学胜利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同学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使同学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设计思路:

担任了几年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在复习和整理,保守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出现,让同学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这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好,应该如何让同学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自身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的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同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同学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同学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课前准备:

1、把同学分成四大组,让同学给自身组取名(如精灵队、快乐队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例和化简比"、"比例尺"四大块,让每一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局部的知识包括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和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果,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考虑性。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2、教师准备地图一张、投影片、小黑板若干。

3、每一小组有一信封,信封内装有比和比例各局部知识名称和一张白纸。

编辑推荐

我喜欢的动物教案之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理解十二生肖动物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绘画。

2、引导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各种生肖的特征,大胆绘画。

活动准备:

1、课前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讨论自己的属相。

2、十二生肖图片、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每十二年循环一次。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讨论了自己的属相,请小朋友们说一说长辈们的属相是什么。

2、小朋友们说得真棒,那到底哪种动物在前哪种在后呢?

1、 幼儿讨论。

2、 教室讲述十二生肖由来的故事。

3、 今年是什么年?那所有今年出生的人都属什么?明年是什么年,教师根据图片让幼儿说出来:猴年过后是鸡年,鸡年过后是狗年然后是猪年,猪年过完之后又是鼠年,牛年,依次类推。

4、 那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中间的这些小动物都是仅仅的挨在一起的,但是鼠和猪却在两边,谁能想个办法,让猪和老鼠也挨在一起呢?(教师引导幼儿可以排成一个图形,但是中间的小动物却是不能随便改变顺序的)

5、 刚刚有的小朋友说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属相是一样的,他们俩一样大。可还有一个小朋友说到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属相是一样的,难道他和他爸爸妈妈一样大吗?为什么?(让幼儿明白十二生宵是十二年循环一次的。)

1、 小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你最喜欢谁的属相?为什么?

2、 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属相动物,并写出这是谁的属相。

3、 幼儿操作绘画,教师观察、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1、 利用小朋友的画为材料,共同制作生肖钟。

2、 教师将幼儿的画、生肖钟展示张贴供幼儿欣赏交流 。

《女娲造人》教案之五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写一篇好教案的关键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女娲造人》教案之五”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问: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明确:神)

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象)

教师板书,给女娲画上一对蝴蝶的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

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板书: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充在翅膀的两翼。

四、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象。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山海经》

《一千零一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运用大胆奇特且合情合理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和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大都耳熟能详,所以不必对情节过程进行分析;而当着重体会情节中渗透的丰富想象。

想象是神话的突出特点,也是本文学习应把握的重点。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对文本的阅读,分两步走:先进行比较阅读,初步感知想象的情节;再进行探究阅读,把握想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正确运用想象。从而,由浅入深,学以致用,争取一课一得。目标明确之后,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还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将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通过比较来感受、鉴别,体会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生动、具体、有趣。接下来品读课文中更具想象力的情节,以放声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来。进而在美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能生动地讲述部分情节。在讲述的过程中,抽象文字上升到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思维,体会想象的奇趣,并自觉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探究阅读中,从分析女娲形象入手,把握想象的特点、要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体会、明确。学生可随即将讨论结果明确在黑板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很鲜明地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女娲形象。板书有不少重复之处,这恰能体现女娲形象的鲜明,当予以充分肯定;答案的多元化,也能够证实女娲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完成“女娲是一个……”句式过程中,能够自然带出分歧,即女娲是人还是神,争论后得出:女娲是有人性的神。深入讨论,从女娲形象上去判断,想象的特点、要求。结合板书形象地展现,想象的两个要求:大胆奇特、合情合理。

带着对想象的理解,学以致用,扩写神话《夸父追日》。在实践中指导纠正,请几个同学读.写作的片段,其他同学共同评析。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想象的能力。最后引名言说明想象的可贵,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把对想象的体会延展到课外。

整体来说,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确实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对想象的认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效。此外蝴蝶形的板书设计,使得想象的作用、特点,形象化了,具体化了。

《纸桥》大班教案之五


教师是真正推动社会提高的精神巨匠。老师应该做好教案为上课打好基础,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编写教案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呢?或许你需要"《纸桥》大班教案之五"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制作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桥面。

2、感知体验纸桥的结构对其承重力的影响。

3、学习做简单的记录,愿意表达自己在小实验中的猜想与发现。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折纸经验,会折叠小扇子之类的东西。

物质准备:纸杯2个、彩色卡纸4张、积木块若干、关于各种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知道的桥

1、你看到过桥吗?你知道的有哪些桥?

2、(出示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木桥、竹桥、石拱桥、吊桥)

3、看了这么多的桥,那你知道桥有哪些部分组成(桥墩、桥面)

二、试验任务:我的猜想

(一)提出问题

1、今天我们就要用以下的操作材料来制作自己的小桥。我们需要取一张纸铺在桌面上,将两个纸杯分别倒立在这张纸的两条短边上,"桥墩"准备好了。接着取一张纸搭在"桥墩"上作为桥面,小桥就搭好了。

2、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取1块放在小桥的中间,试一试这座桥结实吗?注意哦,需要把积木放在桥面的中间位置,不要把积木放在桥墩上。

2、好,我们发现了什么?一块积木放上去这个桥面就怎么样了?那我要是再放一块积木这个桥面会不会塌了呢?

(二)、认识记录表

1、出示记录表。今天我们就要来验证三种不同桥面,找出哪种桥面最结实并可以承载最多的积木。

2、表格有三部分组成。第一栏是表示桥面的形状。直线表示桥面的纸张是平的,U形线表示桥面的纸张折成了U形,连续的折线,表示桥面的纸张是经过反复折叠的。第二栏是请你来猜一猜每个桥面能放几个积木块,我们可以用数字或圆点表示。第三栏是记录验证的结果。可把每个桥面实际能承载的积木数量记录在上面。

3、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吧。你觉得直线桥面能承载几块积木,把你的猜想数字写在纸上,交给我。幼儿填写上交,我们展示在黑板大记录表上。

三、操作改进:我的结果

1、我们对这三个桥面的承载性都进行了猜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你记住自己的猜想结果。我们现在动手来验证吧。

2、直线桥面我们知道是直接放一张纸上去的,那么U形桥面我们怎么制作呢。(教师师范)将长方形纸的两个长边向内翻折后立起来,然后搭在桥墩上。积木放在哪里?

连续的折线桥面就像扇子一样折叠。

3、幼儿操作: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一份材料,你可以把框放在地上,桌面上进行操作,同时将操作验证结果记录好拿到上面黑板上来。

4、幼儿动手操作,结果书写张贴在黑板上。

四、小结:

1、验证完的小朋友可以将材料整理好放在桌子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大家的验证结果。

2、我们今天搭了几个纸桥?哪种纸桥最不结实,哪种纸桥最结实?为什么?

3、你的猜想和试验结果一样吗?

4、今天的纸桥想要把它压变形所需要的力量同它的形状有关系的。一般来说,越长的物体、越长的纸越容易弄弯。我们把纸折叠了以后,折痕的改变分散或抵消一些外来的压力。所以纸也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承重能力即取决于材料,更取决于结构。

5、你看,要是用我手上这些纸来做桥面的话,你觉得承重会不会更大呢!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集锦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可以说老师上课是离不开教案的辅助的,教案在教学工作建立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您知道怎样写好教案了吗?急你所急,课件之家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CAI课件

学具:每小组两张合作学习内容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有没有兴趣试试呢?

二、复习准备

(一)师:先请你们解决两个问题

〔出示〕:

师:⑴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道理吗?

⑵还可以用别的形式表示吗?

师: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

1.5:3=2.5:5

师:能用比来表示吗?也能用=连起来吗?

3、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

8:5;120:75

师:老师也想用一个等号把它们连起来,行吗?为什么?

三、新授

(一)得出比例的意义

1.5:3=2.5:5

8:5=120:75

像这两个式子,我们都给它们一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认为什么是比例呢?

2、得出结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试一试

下面老师就请你来试一试

⑴请找出合适的比,组成比例

5:81.5:2.410:53:2

⑵10:5和3:2,为什么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⑶那么就请你想个办法给10:5找个朋友,组成比例。

⑷反馈:你能向大家都介绍一下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师:〔问全体〕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

想一想:这样的朋友可以找几个?

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师小结:所以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就是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⑴师:我们已经知道,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它们前项和后项。今天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我们看看课本62页是怎样给他们取名的?

⑵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了吗?老师就请你介绍一下

在8:5=120:75,1.5:3=2.5:5中,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2、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直接告诉我:8:5=120:75,这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多少?两个内项的积是多少?结果怎么样?

3、从这个比例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4、查一查你写的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呢?

5、今天这些比例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大家查出来了吗?我们把它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6、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游戏

(一)1、师: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这样:

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不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二生报数)

师:你们知道我的秘诀在哪儿吗?

2、现在轮到我考你:

4,3,6,85,6,4,7

师:你是怎么知道4、3、6、8可以组成比例的?

3、请你独立用4、3、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4、既然5、9、3、7不能组成比例,你能想个办法找个新数来组成比例吗?

⑴反馈

你是怎样找到这个新数的?

⑵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不知道是否行得通?

假如我把3改成新数x,这时就可以写个比例9:7=5:x。

只要求出x的值,就知道新的数是几了,比例也就写出来了。

⑶利用这四个数的数,你还能写个比例吗?

9:7=5:x9:5=x:7

⑷想办法把x的值写出来,大家都试一试

①全体练②二生板演③校对:说说第一步根据是什么?

9:7=5:x9:5=x:79x=7597=5x

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解比例,什么是解比例?课本63页已经告诉我们。

四、练习

师:老师讲个数学故事──不久前,马慧慧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马慧慧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慧慧姐,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马慧慧想了想,便跑回家拿了一根2米长的竹竿和一根卷尺,在地上量了起来。才一会儿,她就自信地告诉小明:铁塔有15米高!

铁塔高:?米影子长6米

竹竿长:2米影子长0.8米

1、同学们,如果你是马慧慧,你准备怎么办?小组交流讨论。2、马慧慧也确实先量出竹竿的影子长是0.8米,铁塔的影子长是6米,才算出铁塔的高度,同学们你知道马慧慧是怎么算的吗?

3、铁塔的高度是x米2:0.8=x:6

4、学生解比例,师问:这个塔是高15米吗?

师:看来比例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也不少的作用,马慧慧也正用了今天的新知识──比例意义和性质算出了这个塔的高度。

五、作业

1、用20的约数能写比例吗?2、用20的约数写比例。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2)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预设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向大家作简要的阐述。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我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说教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教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说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通过多媒体出示有关国旗的四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并找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并提示国旗的制作有特定的制作标准,然后让学生去思考,猜测。

二、探究新知主动参与

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

1、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面国旗,先写出长和宽的比,再求出比值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把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国旗都有)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发现他们的比值都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揭示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进行练习(p33的做一做)。判断几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回到四面国旗,让学生找比组成比例。(可以是国旗的长与宽的比,也可以是每两面国旗长之比,宽之比)在这里的时候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课本时,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说说比与比例的区别。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探讨写分数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3、揭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及时进行练习(p34的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基础练习

1、写两个比值是4的比,并组成比例;写出两个比值是1/4的比,并组成比例;这里先让学生写,然后请其他学生判断他写的比例对不对。(可以用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2、猜数游戏,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发展练习:

1、把乘积相等的式子改写成比例。(6×16=8×123×40=8×15)这个练习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意图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有学生可能只能改写一个,而有学生可能改写4个,还有学生可能改写8个。

2、如果5a=3b,那么a:b=():()这个练习意图是让学生在有未知数的方程中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说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明了的数学式子反应出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5:3=25:5;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1: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5:27=10:66:10=9:15

:=6:406:0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三环节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

基础练习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习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习: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 ): 6

(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7)

请下载附件: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32~34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请下载附件: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自学法。引导发现发。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概念复习:回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基本型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然后出示4个比让学生求比值。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12:163/4:1/85、4:2、710:6(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复习,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旧知的印象;通过求比值的练习,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教学比例的意义作了巧妙的铺垫。)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的三幅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都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必须尊重它)。(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创设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知识由实际问题产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变换成三面国旗的画面,并表上长和宽的尺寸,请同学们写出他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的学习比例用分数形式表示做好铺垫)。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师:接下来选取其中的两个比,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不能从中任选两个相同的比把它组成等式呢?”然后学生汇报。最后师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板书)(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观察、求比值等方式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3.辨析比和比例师:1:2是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辨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新知进一步理解的过程,通过1:2是比例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自主去辨析新知与旧知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问题的启动,使学生展开了更丰富的比例应用的想象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师: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这一环节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我们已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那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自学课本41页,并汇报交流说出黑板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2、进行验证,确定性质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之积和内项之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动手计算。汇报交流: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另选几个比例验证一下。(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将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内项与内项、外项与外项分别用箭头连接,使学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式中,如何计算两个内项及两个外项的积。)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师: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经过验证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是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第2题是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地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学到这里,你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使学生畅谈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更进一步理解新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大方,体现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展示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9)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

12∶16∶(板书)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32页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把图变换成四面国旗的画面,每面国旗标注了长和宽的尺寸。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60∶40或=(板书)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这个比的前项与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个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在比例式下板书如下,并说明: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最新]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


课件之家相关栏目推荐:“比例性质教案课件”。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告诉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老师的职业生涯中离不开教案,在在教学方案的确定上,需要有着巧妙构思和精心的安排。是否在寻找好的教案模板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体验,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在星期一上这节课。学生交流参加升旗仪式的感受。教师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教育。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充分,并在星期一来讲,选择时机恰当,引入课题自然,并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今天是星期一,老师刚才参加学校的升旗活动时,心中充满神圣感,谁给大家说一说,你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是怎样做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指名回答,必要的话,可请学生表演下升旗时的姿势。

师: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合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国旗的尊严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也就是保护自己的尊严。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

生: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自己谈一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学生自己读书。

2.让学生读读兔博士网站中的内容,然后,交流了解到的国旗知识。

师:从兔博士网站中,你了解到那些关于国旗的知识?

学生会,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二、认识比例

1.估计学校所挂国旗的规格。

师:我国《国旗法》中规定了的国旗,同学们估计一下咱们学校挂国旗是哪种规格的。

生:长144cm,宽96cm

学生估计不准,教师介绍

师:学校挂的国旗是第四种规格的,也就是长144cm,宽96cm。

板书:长144厘米,宽96厘米。

2.让学生计算学校所挂国旗长和宽的比,然后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这种规格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

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教师板书:144:96=3:2

3.引导学生由国旗长和宽的比类推宽和长的比。

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不计算,你能说出这面国旗宽和长的比吗?

生:这面国旗宽和长的比是2:3.

师:这么快就能说出结果啊,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长和宽最简比是3:2,反过来宽和长的比就是2:3了,因为它们只是前项、后项交换了。

4.认识比例

(1)让提出写出国旗长和宽的比的要求,让学生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的比值。店堂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师:真聪明。我们学校挂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那么,《国旗法》中规定的其他规格的国旗,它们长和宽的比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任选两种,分别写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并求比值。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2)交流学生选择的规格和计算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选择的机会。

教师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出新知识自然。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算完了。谁来说说你计算的结果?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长和宽的比:

(1)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

288:192=3:2

240:160=3:2

(2)选择第一种和第三种

288:192=3:2

192:128=3:2

(3)选择第一种和第五种

288:192=3:2

96:64=3:2

(4)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240:160=3:2

192:128=3:2

(5)选择第二种和第五种

240:160=3:2

96:64=3:2

(6)选择第三种和第五种

192:128=3:2

96:64=3:2

●宽和长的比

同样有六种情况。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板书。如:

(3)让学生观察大家计算出的比,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到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相等的,进而得出: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写成一个式子。

师: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各种规格的国旗的长、宽的比,那现在观察这些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长和宽的比都是3:2.

●宽和长的比都是2:3

●国旗的规格虽然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或都是3:2)。

●五种规格的国旗宽和长的比都相等。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它们长和宽的比是一定的,都是3:2.现在,我们任意选两个国旗长和宽的比,例如:240:160与96:64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写成这种形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

240:160=96:64

(4)教师介绍比例的概念、读法以及比例的项、外项、内项等,并让学生指分数形式去了解比中的内项和外项。

师:这个式子读作240比160等于96比64.在数学中,像这样师:这个式子读作240比16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

师:这组比例,我们也可以把它写成这种形式。

板书:

师:(指着比例)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谁能在中,指出比例内项和外项?

生:240和64是比的外项,160和96是比的内项。

(5)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国旗的长和宽或宽与长写出两种形式的比例,然后指名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国旗的长和宽或宽和长组成比例,并写成两种形式,并写成两种形式,指出比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自主写比例,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比例,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可能出现:

●我写的比例是128:192=64:96,128和96是这个比例中的外项,192和64是这个比例中的内项。

●我写的比例是,128和96是这个比例中的外项,192和64是这个比例中的内项。

三、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出:把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的要求,让学生用计算器计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比例,比利是我们教学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式子,它的内项和外项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现在我们以240:160=96:64这个比例为例,请大家借助计算器把它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看看情况怎么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计算的结果以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计算的结果是240乘64等于15360,160乘96也等于15360,我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你计算的结果和他的一样吗?

生:一样。

2.提出上面的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写出的比例验证。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出的比例也照上面的方法乘一下,看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计算的结果,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288乘64等于18432,192乘96也等于18432,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我用192乘64等于12288,128乘96也等于12288,它们的乘积也相等。

3.师生共同概括比例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形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师:通过计算,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到: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太规范,教师教后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两个内项相乘,两个外项相乘,实际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教师边说边画箭头。

四、练一练

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比例,又探索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们看18页第1题,判断一下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够组成比例。

学生自己完成,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第2题,让学生读书,弄清表格中数据的意思,在自己计算。

师:我们来看第2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说表格中的几组数是什么意思?

●10点钟,1米长的竹竿影长是0.5米,2米长的竹竿影长是1米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1)(2)小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3:5

前项后项

(2)课件出示: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21和6:9

1.4:2和5: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

①5:4②20:1

③1:20④5:1/4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

12:()=():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3)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4.5:2.710:6

二、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25

路程(千米)80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或=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8:3=3.2:1.21/3:1/6=16:8

(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性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总结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5:3=25:5;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1: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5:27=10:66:10=9:15

:=6:406:0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探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自学法。引导发现发。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教学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馈与巩固——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概念复习:回忆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的基本型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然后出示4个比让学生求比值。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12:163/4:1/85、4:2、710:6(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复习,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旧知的印象;通过求比值的练习,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教学比例的意义作了巧妙的铺垫。)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的三幅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都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必须尊重它)。(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创设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知识由实际问题产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变换成三面国旗的画面,并表上长和宽的尺寸,请同学们写出他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的学习比例用分数形式表示做好铺垫)。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师:接下来选取其中的两个比,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不能从中任选两个相同的比把它组成等式呢?”然后学生汇报。最后师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板书)(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观察、求比值等方式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3.辨析比和比例师:1:2是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辨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新知进一步理解的过程,通过1:2是比例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自主去辨析新知与旧知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问题的启动,使学生展开了更丰富的比例应用的想象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师: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这一环节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我们已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那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自学课本41页,并汇报交流说出黑板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2、进行验证,确定性质师: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之积和内项之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动手计算。汇报交流: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另选几个比例验证一下。(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将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内项与内项、外项与外项分别用箭头连接,使学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式中,如何计算两个内项及两个外项的积。)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师: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经过验证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意图: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是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第2题是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地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学到这里,你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比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使学生畅谈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更进一步理解新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大方,体现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展示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8)

请下载附件: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32~34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请下载附件: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链接:

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什么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4:1.6和60:40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4)试着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

两外项积是:2.4×40=96

两内项积是:1.6×60=96

2.4×40=1.6×60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

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现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0)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说明: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这节课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比例

二、整理比和比例的意义

(1)提问:什么叫做比?请举一个比的例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提问:什么叫做比例?请举一个比例的例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例如:3:4=12:16

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例如:3:4=9:12

49=312

2、练习

(1)下面每组里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1:2和2.5:5(2.5:5=1:2成比例)

1.2:0.3和6:1.5(1.2:0.3=4:16:1.5=4:1成比例)

3:1/3和2:1/2(不成比例)

小结:判断两组比是否成比例,我们可以分别求比值,比较比值是否相等;还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相等来判断。

3、解比例

75:16=25:XX/8=0.3/2X:5/12=60:103/4:1/10=X/12

小结:解整数和小数的比例,先约分再移项计算;解分数的比例先移项后约分

4、复习比例尺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尺?(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说说下面各比例尺的意义

1:40001/360

(2)求比例尺

在某城市的旅游图上,用1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0千米=60000000厘米15/6000000=1/400000

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细胞照片上量得一细胞长1.5厘米,已知该细胞实际长0.5毫米,求这幅照片的比例尺是多少?

1.5厘米=15毫米15:0.5=30:1

(5)比例尺是1:3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座大桥的长度是7厘米,这座大桥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米?

倍数解:73000=21000厘米=210米

解比例:7/X=1/3000X=2100021000厘米=210米(学生不讲可以不提)

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1/3000=21000厘米

(6)在比例尺200:1的手表图纸上,量得一个圆形零件的直径为3厘米,求该零件的实际直径是多少毫米?

3200/1=0.015厘米=0.15毫米

(7)从北京到上海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画在1:2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1050千米=105000000厘米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050000001/25000000=4.2厘米

用解比例:X/105000000=1/25000000X=4.2

(8)一手机实际长10厘米,在比例尺30:1的该手机海报上,手机长多少米?

1030/1=300厘米=3米

(9)一幅地图上比例尺如下:

①换成数值比例尺怎样表示?

②量得杭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0厘米,求杭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10150

③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该画多少厘米?1050150

三、巩固提高

(10)一块操场实际长200米,图上量得该操场长5厘米,宽3厘米,求该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这块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比例尺:1/4000

面积:31/4000=12000厘米=120米120xx0=24000平方米

(11)在比例尺1:1000的图上量得一座大桥长14厘米,那么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上该桥长多少厘米?

141/1000=14000厘米

140001/500=28厘米

四、完成复习第1题

五、作业

P552、3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1)

教学内容:补充有关比例意义和比例基本性质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措施: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前几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练习情况,加强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

教学准备:上传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1.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两部分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4.揭示课题: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判断。

(1)比例是一个等式。

(2)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2/3,如果甲、乙两个数同时扩大3.5倍,它们的比值还是2/3。

(3)比例的两个内项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4)任意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5)如果A╳9=B╳6(A、B均不为0),那么,A与B的比是3:2。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

2.根据下面的等式,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3╳40=8╳15

(1)现在已知的是一个等式,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分别是写出的比例中的什么?

(2)你能有序地写出所有的比例,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讲评:可以先把3和40作为比例的内项,写出四个比例;然后再把8和15作为内项写出另外四个比例。

3.判断四个数10.5、5/4、20/21、8能否组成比例?

(1)要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基本性质)

(2)你认为这里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3)指名学生交流后,学生写出比例。

小结:如果给我们四个数,要让我们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一般,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比较简便。基本方法是先将这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然后用最大数乘最小数,中间两数相乘,看看乘积是否相等,最后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写出不同的比例。

4.按要求组成比例。

(1)从2、10、4.5、9、5五个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2)从18的所有约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3)把8和9作两个外项,比值是1/2的一个比例。

(4)给5、8、0.4三个数分别配上一个不同的数,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

逐个出示题目,学生练习之前先要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12:0.5=12:()

0.3/4=()/327/9:()=1/2:3/5

()/12=3/18():4.5=0.4:9

先让学生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思考并求出括号中的数,然后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吗?

四、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前几天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有关知识,然后和同桌交流。在参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流利地说出这些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当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话,问题更大了。

整个的练习过程中,我都让学生先思考每一题练习的要求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练习第4题按要求写比例时,我一再强调要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思考。而在最后一题中,虽然题目的要求是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填空,但从每一题实际情况出发,其实有些题目从比例的意义来思考也比较简单,更有很多学生把分数形式的比例看做分数,然后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思考。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当然,本题的出发点是为下节课学习解比例打下基础。

火灾来了教案之五


优秀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负责。在每次上课前我们都要准备教案的,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思考课堂的可能性,写好教案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灾来了教案之五,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活动准备

录象:火灾现场及火灾发生后进行自救的场景。

“安全出口”“安全通道”等安全标志。

电话机一部,无毒喷雾器一台,湿毛巾若干条。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火灾自救方法。

2.通过认识安全标志,引导幼儿有序逃生。

3.初步培养幼儿遇事不慌张的心理品质。

活动过程

1.听火警铃声,激发幼儿兴趣。问:这是什么声音?

2.我们看一看哪里失火了?播放火灾现场录象。

师:这是小明家失火了,这时,消防员叔叔还没有来,我们帮小明想想办法,应该怎么办?

(1) 拨打火警电话“119”。

(2) 如果火势很大,有很多浓烟怎么办?为什么这样做?

(3) 如果火烧到门口,我们出不去怎么办?

(4) 如果火烧到衣服上怎么办?

3.师:我们说了那么多方法,看看录象上是怎么做的?观看录象。

小结:遇到失火我们不能慌,首先想到是如何逃生,并及时报警。如果烟很大,我们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弯着腰走会更安全。

4.如果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失火了,我们往什么地方逃生?

(1) 认识“安全出口”标记。

(2) 看幻灯片了解其他“安全出口”标记。

(3) 教室里有哪些安全标记。

5.逃生演习:火警铃响,烟雾弥漫。

老师组织幼儿沿安全通道有序逃生。

教案范本: 《快乐的小熊猫》教学反思之五


优秀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负责。每个老师都应该在上课前把教案准备好。教案就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案写作对你有什么帮助?以下“教案范本: 《快乐的小熊猫》教学反思之五”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本课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首欣赏曲,《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段。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一、聆听为主,激发想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发现、模仿、体验、创造。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信心地去进行音乐体验、探索,自行设计音乐动作,哪怕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导入时,我首先出现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故事。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在听赏时这样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后,想马上聆听乐曲。然后再让他们静静地聆听一遍《快乐的小熊猫》,指导学生抓住音乐开头所模仿的音响(鸟鸣声)展开想象,再一起讨论,比较音乐情绪前后的不同。最后教师在介绍音乐作品之后,指导学生边相象边复听作品。经过反复听赏乐曲《快乐的早晨》,学生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舞蹈体验,感受韵律

音乐和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作为表现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媒介,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合作精神。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舞蹈,与舞蹈交流,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与舞姿中体验韵律美。在欣赏《快乐的早晨》时,我不仅让学生听音乐,还组织学生用舞蹈来表演。学生在优美的舞姿和悠扬的音乐中感受到乐曲美舞姿美。在舞蹈中蕴含着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具有意境美。教学《快乐的早晨》时,我还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示范舞蹈,再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与舞蹈交流,在交流中体验音乐情感。

三、角色表演,体验乐趣

复听时,我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有的用语言、有的用动生与教材的互动来体验不同的角色。在音乐课中我首先启发学生跟着音乐即兴扮演树木、花草、小动物等不同角色,创设出美丽的早晨。学生边听音乐边通过教师语言的提示和自己的即兴表演来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来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但是有效的生生互动和教师的“穿针引线”密切相关。不同的乐曲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支持与引导,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孩子在有效互动中,发挥主体性,提高学习率。这节音乐课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去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生活本身是美的,有了音乐的生活会更美。我的职责就是要让一颗颗童稚的心灵感受到美,感受到美的力量、美的绚丽、美的纯净。让美妙的音乐成为他们一生的基石,将成为他们终身向上的源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借助于音乐,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条相印相通的桥。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关文章

  • 《女娲造人》教案之五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写一篇好教案的关键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女娲造人》教案之五”欢迎你阅读与收藏。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3、拓...
  • 《纸桥》大班教案之五 教师是真正推动社会提高的精神巨匠。老师应该做好教案为上课打好基础,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编写教案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呢?或许你需要"《纸桥》大班教案之五"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活动目标:1、探索用纸制作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桥面。2、感知体验纸桥的结构对其承...
  • [最新]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 课件之家相关栏目推荐:“比例性质教案课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告诉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老师的职业生涯中离不开教案,在在教学方案的确定上,需要有着巧妙构思和精心的安排。是否在寻找好的教案模板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时间:01-31 比例性质教案课件    
  •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集锦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可以说老师上课是离不开教案的辅助的,教案在教学工作建立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您知道怎样写好教案了吗?急你所急,课件之家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时间:01-19 比例性质教案课件    
  • 热搜课件: 父母的心说课稿之五 对于上班族来讲,经常都需要编写文章,我们不妨向范文寻求写作帮助,我们需要参考大量的范文写作,你是否正在搜寻相关的范文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热搜课件: 父母的心说课稿之五,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读法学法:互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