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故乡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8

[教案]故乡的教案推荐。

教师将我们送入了一个彩色天地。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都是很有必要的。教案可以增强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控力度,如何与教案合理的配合来掌握课堂节奏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教案]故乡的教案推荐”,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也许以下内容“[教案]故乡的教案推荐”合你需求,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实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课后小记:

小编推荐

温度的教案推荐


教师可以培育出祖国的花朵。教师们都会提前做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考虑教学方法。关于写教案你有哪些心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温度的教案推荐》,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教学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给定自变量X与因变量的y的关系式:y=2x2-4x+8.

填表:

2.假设圆柱的高是5厘米,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

(1)圆柱的体积如何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如果圆柱底面半径为r(厘米),圆柱的体积v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3)当r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v由_______变化到_________

(二)新课:

1、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如下图示: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呢?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高温度到最低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2、议一议: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你知道关于骆驼的一些趣事吗?例: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白天,随沙漠温度的骤升,骆驼的体温也升高,当体温达到40℃时,骆驼开始出汗,体温也开始下降.

夜间,沙漠的温度急剧降低,骆驼的体温也继续降低,大约在凌晨4时,骆驼的体温达到最低点.

3、如下图,是骆驼的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中,骆驼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它时刻呢?

(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三)完成随堂练习:题见P173

小结: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身为老师,应该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撰写教案。通过自己书写的教案,教学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你知道什么样的教案才能切实有效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是由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

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此种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进行评价。

师:哪个小组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我们组认为: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容易进行研究。)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通过学生的交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3、师启发谈话: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情况都进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

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测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大约是圆柱的一半。

生:……

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证我们的猜想,不过在实验前先阅读实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开始吧!

要求:1、实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

2、实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

(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交流)

师:1、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略

师: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齐读结论: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和课件演示的情况,也给圆锥的体积写一个公式?

(小组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到以下公式: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则v圆锥=sh÷3即v圆锥=1/3sh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得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请看课件)你能求出三种冰淇淋的体积?

(噢!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原来一样大)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本练习共有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一个圆柱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2)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s=25.12 h=2.5

r=4, h=6

2、变形练习

出示学校沙堆:我班数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了那堆沙子,

得到了以下信息:底面半径:2米,底面直径4米,底面周长12.56米,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1.2米,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

(2)、找一找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v锥=1/3sh

(3)、准备把这堆沙填在一个长3米,宽1、5米的沙坑里,请同学们算一算能填多深?

3、拓展练习

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活动五: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通过小结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使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宝宝的新衣教案推荐


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好的教案是讲好一节课的先提条件。借助教案能帮助青年教师掌控教学实践,规范的教案都有哪些优点?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宝宝的新衣教案推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圆形的物体(圆形的碟子等)来画太阳,知道圆形是头尾相连。

2、喜欢画画,体验活动的快乐,知道太阳会给大家带来温暖。

活动准备:

炫彩棒、勾线笔、圆形物体(碟子、双面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课题。

1、师:早上,我们一起去晒太阳,太阳公公晒在身上觉得怎么样?(暖暖的)

浦老师可喜欢太阳了,你们呢?你们说还有谁也喜欢太阳?

2、师:可是太阳公公今天不开心,不想出来了,到底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讨论)噢,原来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我们帮它穿衣服吧!

二、引导讨论,画太阳:

1、太阳公公的身体——我们用圆圆的东西来画出太阳公公的身体吧!(借助圆形物体)

2、穿新衣——太阳公公出来了,穿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呢?(红色)

3、太阳公公的光芒——还缺什么呢?太阳公公的头发可多了、可长了,有的弯来弯去。用什么来画呢?

4、太阳公公的宝宝也来了(出示太阳宝宝)我们小朋友那里也有太阳宝宝,帮太阳宝宝穿件新衣服吧!

三、激发创造,幼儿作画: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借助圆形物体来画圆形,并掌握勾线笔的使用。

2、注意个别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添画,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

3、提醒幼儿注意作画的常规和卫生习惯。

四、展示评价,引导欣赏: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太阳。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给太阳宝宝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喜欢哪个太阳宝宝,为什么呢?

2、游戏:与太阳宝宝捉迷藏。(师幼同乐)

师:太阳宝宝穿上了新衣服很开心,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


因为教师,所以莘莘学子才能成才当一堂新课即将开始的时候,老师是很有必要准备一份教案的,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是撰写教案的关键环节,如何完成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是由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

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此种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进行评价。

师:哪个小组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我们组认为: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容易进行研究。)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通过学生的交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3、师启发谈话: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情况都进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

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测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大约是圆柱的一半。

生:……

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证我们的猜想,不过在实验前先阅读实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开始吧!

要求:1、实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

2、实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

(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交流)

师:1、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略

师: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齐读结论: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和课件演示的情况,也给圆锥的体积写一个公式?

(小组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到以下公式: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则v圆锥=sh÷3即v圆锥=1/3sh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得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请看课件)你能求出三种冰淇淋的体积?

(噢!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原来一样大)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本练习共有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一个圆柱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2)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s=25.12 h=2.5

r=4, h=6

2、变形练习

出示学校沙堆:我班数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了那堆沙子,

得到了以下信息:底面半径:2米,底面直径4米,底面周长12.56米,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1.2米,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

(2)、找一找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v锥=1/3sh

(3)、准备把这堆沙填在一个长3米,宽1、5米的沙坑里,请同学们算一算能填多深?

3、拓展练习

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活动五: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通过小结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使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教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


教师的加法就是为孩子打开窗口、构建桥梁。教师需要准备教案也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没有了解过教案呢?或许你需要"教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这样的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老师可介绍方法并进行示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使用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介作者

季羡林(1911.8.6-)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特色。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第1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第2、3、4、5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第6、7、8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作者指出,对一个异乡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常常构成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思乡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有故乡可思,甜,思而不得,苦,正是这种复杂的滋味显示出乡思特有的情感色彩。

最后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文章的风格与一个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老年人的文章都写得古拙、质朴,所谓由绚丽而归于平淡。季羡林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四、通过评点,研读课文。

1.什么是评点?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比如《前方》中的“家”、“路”、“眼前与心中”,这些词语,有时是实指,有时又是比喻,有时又是在实指中寄托了另外一些涵义,如果不从全篇的立意出发,不从文章特定的语境出发,是很难搞清楚的。

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想北平》为例,由文章就会想到老舍,想到老舍与北平的关系,老舍为什么爱北平?为什么爱到了与爱母亲相提并论的地步?爱到了“说不出”的地步?这就是从文章过渡到作者了。还有,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只是你一个人的一己之见,而文章是不会只有一种看法的,因此,点评时应该会想到别人怎么看。这实际上就是在与文章的其他读者展开对话。

2.示例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开篇点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对比,为的是突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对故乡的思今是充满了惆怅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

3.学生进行评点,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五、小结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六、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2.预习。

相关文章

  • [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 因为教师,所以莘莘学子才能成才当一堂新课即将开始的时候,老师是很有必要准备一份教案的,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是撰写教案的关键环节,如何完成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圆锥的体积教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圆锥的体积教案是由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
  • 教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 教师的加法就是为孩子打开窗口、构建桥梁。教师需要准备教案也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没有了解过教案呢?或许你需要"教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精选"这样的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学习目标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
  • 最新课件: 《故乡》说课稿 写文章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动笔之前一般会搜集相关范文,借鉴优秀的范文可以发现自身的错误问题。你写过优秀的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最新课件: 《故乡》说课稿》,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故乡的芦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第六单元的...
    时间:01-29 故乡     故乡教案     故乡之春    
  • [推荐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 老师让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教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编写。教案可以体现教师自己独特的风格,也许写出优秀的教案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 圆锥的体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圆锥的体积教案是由小编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
  • 故乡教学设计壹篇 对于文章撰写,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写文档时需要借鉴范文作为示范,学好范文的成文技巧并应用到我们的文章里,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故乡教学设计壹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故乡教学设计壹篇》。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教学内容应当是被学生所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