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5篇)。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写各种文档,我们需要参考网上大量的范文。参考范文不是单纯抄范文,而是参考别人的写作思路,范文的文章怎样写?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5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内容显得略多,本着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亚热带气候类型为次重点的原则完成。
一、成功之处: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贯穿始终。学生活动内容紧扣课本基础知识,达到熟知的目的。自主完成在先,小组讨论在后,再组间合作,最后教师点拨,共同突破难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视听感觉,特别是显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共同总结特征,让学生加深了认识,自然景观图片的运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3、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相比较,便于学生识记,从而加深了对这几种气候类型的理解。
4、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练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知识的拓展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挖掘学生本身的内在潜力,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与新课改接轨。
6、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积极参与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二、不足之处:
1、由于相关图片资料很难在百度上搜寻到合适的,只有通过图片翻拍等方式来获取,对内容的解释显得略见单薄。
2、教师点拨过早。有时小组还没完全讨论出答案,就急于说出。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改进措施:
1、力求教学语言准确生动。
2、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精确把握知识答案。
3、课下及时与学生、同事沟通,找出不足。
4、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篇2】
www.Gsm600.Com
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2、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纹、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
依据四个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让学生观景雅典和上海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这两个同属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特征,这两种气候景观差异和对比
1、三种:伦敦、乌兰巴托和北京的气温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异同。
2、齐齐哈尔和巴黎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岸且唯独相当但温差很大,归纳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差异。
1、读图读出寒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地区。
2、读卡扎奇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代表的寒带苔原气候和特点。
3、东方主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所代表的寒带冰原气候。
(八)高原、水地气候,教师通过板书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关于气候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成因。
(九)教师对全文总结。
(十)作业:
3、欧洲西部温和多雨的气候受大西洋影响很大,据此可看出其影响因素是( )
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水地气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篇3】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北纬50°~65°之间,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极地冰原气候: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气候: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篇4】
1、认识热带景观的差异。
2、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掌握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
4、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简要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1、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提高阅读及分析能力。
1、扩展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1、了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播放热带气候的视频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3、制作本节课适用的学练一体案和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1、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2、教学中采用“学练一体案”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过程设计由情景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篇5】
成功之处:
1、认识气候必须抓住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全年高温型、夏季高温型、全年低温型。降水量的差异有五种情况: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各月均匀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直观反应了一个地方多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最低月的平均气温,反应某地冬季冷暖程度,决定的该地的气候种类。降水的季节变化决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温定类,以水定型”。
2、关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观察、读图、分析、概括结论等,注重引导、启迪学生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景观图片的引入、热带、亚热带的几种气候类型异同点的比较等,以多媒体形式出现效果更好、更节约用时。
2、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培养还很不够。
气候类型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而不是将枯燥的图表分析强加给学生。这节课,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百度视频搜索与观看,在很大程度让学生带着兴趣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课堂上再在教学课件中呈现学生已经熟悉的图片,认知效果比以前好得多。当然,课堂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
学习方法的掌握,将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对比分析是因为这两种气候类型差异显著,有助于学生理解,而将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则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两种气候的异同点,以便于更准确地把握其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将学生的活动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活动较多,没有进行“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归纳总结,有待下节课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