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反思

发表时间:2022-12-21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7篇。

作为一名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一般会被要求有写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更加的轻松。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下面是课件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早年支持范仲淹的革新主张,受到北宋朝廷内部旧势力的反对,被贬滁州。本文是他任滁州太守时所作。

欧阳修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受到排斥打击或被罢免、贬官,志向得不到实现,于是他寄情山水,纵酒遣愁,乐以忘忧。但总的说,他没有沉沦下去,仍能把地方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文中写他的“醉”,其实是表象,“乐”才是实质。因此,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阅读本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乐”字的?

二、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学生自由朗读:

1、生字:

伛偻佳肴蔌沟壑晦明觥筹交错

暝琅琊翳辄清洌

2、重要的词语:(检查预习)

诸峰:各个

林壑:山谷

峰回路转:回环、拐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

名之者谁:命名

得之心寓之酒:领会;寄托

林霏开:雾气;散

云归:聚拢

岩穴暝:昏暗

前者呼:呼唤

后者应:答应

临溪而渔:到;钓鱼

酿泉为酒:用泉水酿酒

酒洌:清

杂然:错杂的。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导朗读。

2、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3、分层次(二层)。

明确: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的得名并指出太守之乐。

4、讲析第一层的字词句:

⑴环滁皆山也──表判断语气。

⑵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其:代滁州城。

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表判断语气。而,表并列。

⑷山行六七里──沿山路走,或在山上走。

⑸峰回路转──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

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展翅欲飞的样子。在

5、作者是怎样有层次地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的?

明确:不是和盘托出,而只曲折道来,采用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步步取景,最后点出亭子的所在。

景点:

环滁皆山(鸟瞰,概写全貌)

西南诸峰

琅琊山

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酿泉)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远到近,逐步缩小)

6、小结:

作者先是引导读者远眺,后是近视,镜头逐步推进,景物愈来愈清晰,通过层层烘托,点明了它的位置,突出了它依山傍水的环境美,引人入胜。

7、分析第二层:

⑴醉翁亭是怎样得名的呢?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⑵为什么要给自己起“醉翁”二字呢?

“太守……醉翁也”

⑶用“自号”以命亭的用意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寓之酒也”(前句是成语,比喻别有用心。)

小结:

在说明醉翁亭命名的原委后,接着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寓之酒也”,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一个“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思想感情,并以“乐”为主线,把全文贯穿起来。

四、学习第二节(欣赏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

1、齐读。

2、这一段作者是怎样写出山间景色的?分几层?

明确:(乐)山间朝暮之景山间四时之景

直抒胸臆:乐亦无穷

3、“野芳……四时也”这句话按什么顺序写的?

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

四幅画面,选取了最富季节特点的景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水落石出(成语:……)

4、第三层:

写出了留连山中四时美景的无穷乐趣,直接抒发陶醉于其中的欢乐心情。

这一段写山水之乐,其“乐亦无穷”承上启下,既具体表明作者“山水之乐”的兴趣所在,又引起下文作者的更大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节

1、文章第一节写了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由来,突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节具体描写山水之乐,描绘了朝暮、四时的山间景色,突出“乐亦无穷也”。但作者的乐趣是不是仅仅停留在“山水之乐”呢?是不是还有更深的意思呢?学习三四小结。

2、朗读。

3、分几层?几个场面?

明确: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分析各场面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第一个场面──滁人游:

“歌”、“休”、“呼”、“应”、“往来不绝”,表现滁州人和平生活之乐,表面写“游”而未写“乐”,但我们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

这一层暗含着作者被贬滁州励精图治的政绩,于失意中可引以自慰。

6、第二个场面──太守宴(鱼肥酒洌)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前陈

就地取材,极其方便,充满超脱尘俗之乐。

如果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宴客之乐就不在食。

7、第三个场面──众宾欢(觥筹交错)

众宾欢,虽无丝竹之乐,只是行酒令,投壶下棋而已,然而,觥筹交错,起坐喧哗,人们无拘无束,体现了太守与僚属的平等、融洽的关系。

8、第四个场面──太守醉(颓然其间)

“苍颜白发”刻画太守年长形象,“颓然”写出太守的醉态。太守居中,众宾团围,一片欢愉。醉中之乐,令人神往。

这里体现了作者失意中求欢,愿与百姓同乐的复杂心情。太守与众宾客的宴游之乐就是“与民同乐”。

9、作者怎样由上文的景,写到人?

上段写山中佳景,其乐亦无穷,这段作者推进一层,写山中游人之多及亭中宴欢之乐。这比山中佳景更为可喜。所以写了滁州的各种游人,突出游人之多,在此基础上再写太守和宾客的宴欢之乐,这里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分析第四节

写太守醉归之乐,点出“乐其乐”的题旨。

1、朗读。

2、分层。

3、本段写法。

层暮归时的山景(引出)写景

层禽鸟之乐衬托相结合

推游人之乐抒

进太守之乐衬托情

4、这一段通过衬托层层推进,最后点出人所不知的太守之乐。为什么太守之乐是人所不知的呢?“乐其乐”又是乐什么呢?

明确:欧阳修被贬滁州政治失意,于是寄情山水,但并未沉沦,虽遭贬谪,却把滁州治理得“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整篇文章贯穿一个“乐”字(山了;年之乐、滁人和平生活之乐、众宾游宴之乐,无一不统摄于太守之乐)表面上毫无烦恼,但是人们只是从外在情绪知道太守之乐,而不能透过外在情趣进一步理解太守之乐。

那么太守“乐其乐”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明确:看到了自己的政绩之乐(游人安居乐业,正说明自己的政见正确,治理有方)个中之乐,自然不是随从的“宾客”们所能理解的。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背书难问题,教师试图通过的自己的示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然后通过对文章线索的梳理,帮助学生找到背书的方法,并最终背下文章。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文章,体会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2、品读、理解基础上背诵第一、二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一、二段写作顺序,背诵第一、二段。

教学难点

依行文顺序理解背诵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读时我们了解了画荻教子的故事,同时也熟悉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传世佳作《醉翁亭记》。

二、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99页,结合课下注解默读全文

三、教师示范背诵全文,学生注意一些字的读音

四、学生齐读全文,老师正音

峰回路转岩穴人影散乱若夫

五、讨论翻译第一二段,圈出解决不了的字词,投影展示重点词语的翻译

环(环绕)滁皆(都是)山也。其西南诸(众多、各个)峰,林壑(树林和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幽深秀丽)者,琅琊(山名)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飞泄)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泉水名)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临(靠近,坐落)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造)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用自己的名号)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就)醉,而年又最高,故(所以)自号(取别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至于那)日出而林霏(林中雾气)开,云归而岩穴暝(洞穴昏暗),晦明(明暗)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开)而幽香,佳木(美好的树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天高风清,霜色洁白。),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六、请学生翻译第一段、第二段

明确:

1、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言判断句)

联系学过的内容:

莲,花之君子者也。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古今意义的差别)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

3、辨析:“瞑、暝”两字的区别。

4、“暮”的演变过程。

七、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怎么才能尽快地把第一段背下来

理清第一段的写作线索、依线索背诵:

第一段: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又是如何写的?

醉翁亭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

滁州(整体)→(局部)西南诸峰→(一点)瑯琊山→(移步换景、未见先闻)酿泉→(路转亭现)醉翁亭(由远而近)

亭子命名的由来:

建亭者:山之僧智仙──命名者:醉翁──命名原因──醉翁自号的由来──醉翁之意

依顺序,快速背诵第一段。

提问学生背诵第一段。

八、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描写醉翁亭早晚四季景色的变化。

朝:(日出而林霏开)

暮:(云归而岩穴暝)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石出)

朝往暮归,乐无穷。

依顺序,快速背诵第二段。

提问学生背诵第二段。

九、按照线索背诵第一、二段

学生齐背第一、二段。

十、教师总结

大家都知道理解基础上才更容易背诵,其实我能背下全文并长久不忘,就是因为我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找到了文章的线索。相信大家理解了之后会背的更快。

十一、作业

背诵默写第一、第二段。

板书设计

主板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周围的环境、得名的原因

朝暮四时的美景、乐趣无穷

副板书: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言判断句

琅岈暝、瞑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设计思路

文言文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文言的字、词、句理解起来很困难,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想把课文读通顺都很困难,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言文没有兴趣。如何有效地开展文言文的教学呢?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搜集资料,只要是与欧阳修和醉翁亭有关的都可以。内容很广泛,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让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学习基础差的同学结成合作小组,把他们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最后形成本组独特的成果。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由欣赏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了学生阅读、讨论、欣赏的环节,加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量,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吸引人,从而使那些没有兴趣的同学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

品味文美、情美;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学习体会欧阳修在美景中寄寓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难点: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字词、解释词语(大屏幕展示)

二、导入课文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同时不论是在整体感知上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的撞击,与老师的撞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撞击,都是在思考中闪现的智慧的“火花”,体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作者借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这一点,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也体会到了。

本节课借助于网络资源及学生资源,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由欣赏的方式,使枯燥的文章变得有形、有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近了我们每一个人。在本节课,通过欣赏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促使他们更好的利用网络来学习。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掌握下列粗点字的读音:

2、理解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⑴晦明变化者:阴暗

⑵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⑶林壑尤美:山谷

⑷泉香而洌:酒清

⑸颓然于其间者: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⑹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⑺蔚然而深秀者;翼然临于泉上;伛偻提携;野芳发而幽香;山肴野蔌;觥筹交错;树林阴翳──见课文注释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而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⑵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的水流,那就是酿泉。

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⑷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像那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渐渐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昏暗起来,这明暗交替的景象,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而欢乐,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4、掌握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⑴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动词)

⑵环滁皆山也(环绕)

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

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

池非不深也(与“浅”相对)

⑷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的繁密的样子)

⑸太守自谓也(命名,称谓)

太守谓谁(为,是)

⑹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发于声(表达,说出来)

⑺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与君别意(感慨、感受)

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

为予群从所得(cóng,次于最亲的亲属,比自己小的)

⑼日出而林霏开(散开,散尽)

天门中断楚江开(通)

⑽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吾谁与归(归依)

⑾而乐亦无穷也(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欢乐,形容词)

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趣,动词)

⑿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却,可是)

5、掌握出自《醉翁亭记》中的几个成语: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⑵水落石出: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⑶觥筹交错: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

⑷山肴野蔌:指野味和蔬菜。

二、要点分析

1、《醉翁亭记》中写景的方式有哪些?文中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⑴文中的写景有自远而近的描写,也有从早到晚、自春至冬的描写,也有由外而内的描写,也有山间夕照的全景描写。

⑵文中的写景主要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也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也寄托了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醉翁亭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与《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⑴《醉翁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民同乐)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愁怀的复杂感情。

⑵《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方面:《醉翁亭记》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岳阳楼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思想。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两者的不同点是:《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的情怀。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学习目标

1、培养文言语感,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2、学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两篇以“记”为体裁的文章,《小石潭记》先借尤为清冽的潭水、参差披拂的青树、往来翕乎的游鱼,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又借四面环竹,空寂无人的环境道出了自己孤独无助、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岳阳楼记》借迁客骚人的忧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由此可见,“记”这一文体,明为“记”,实为“寄”也。它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题发挥,融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名篇佳作。下面我们学习《醉翁亭记》,且看作者欧阳修如何借题发挥吧!

二、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并注意语音停顿:

学生齐读、听录音读、个人读,理解重点字词句:

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⑷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⑹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特别提示:“也”字的用法,“而”的轻重读法。

三、课文理解,学生带问题朗读课文

问题设置:

1、结合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修饰语:

之琅琊;之酿泉;之醉翁亭;

2、“醉翁”及“醉翁亭”的来历是什么?醉翁的乐趣在不在酒?

3、作者在写醉翁亭之前写了哪些景物?它周围的景色如何?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朗读中讨论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四、他山之石

我初中时有一个老师性情豪爽,嗜酒如命,每餐无酒不食,每饮四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常常容光焕发,心乐之,口歌之,手舞之,足蹈之,且自号曰“醉翁”,他的宿舍被我们戏称为醉翁亭。那么他这个醉翁之意全在酒,或借酒浇愁,或借酒作乐,但教书功夫却很了得,对学生宽严有度,他是教数学的,文学功夫颇深,很得同学的敬重。不幸于上月死于脑溢血。我还特意写了一首挽诗给他:

恩师一朝乘鹤去,山愁水凄万里烟。三尺讲台润无声,一生桃李遍涯天。

从此不得聆面训,长恨华佗早千年。但愿蓬莱仙境在,青鸟殷勤为探看。

而本文的醉翁之意却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五、课文探究

1、作者写早晚之景和四时之景都抓住了的____________特点,从而写出了山间的无穷乐趣。

2、课文第三段写人物活动,作者设置了几个场景?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本文写了作者的哪些快乐之事?他的快乐仅仅是一己之乐吗?

六、小试牛刀

试结合课文注释以及你对课文的理解翻译课文。

七、小结

本文借对醉翁亭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通过人物活动场景的安排,表现了作者的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文为乐的豪迈情怀,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成为成语为世人所称道。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一定游历过不少的名山大川,请就其中的一处景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或感悟,500字左右。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6)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欧阳修。欧阳修写此只有39岁,一个不到40的人,怎么就以老翁自许了呢?对于这一点作者有两句自白可释我们疑团: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也就是说他年届四十,身强体壮并未衰老的感觉,不过是起个绰号开个玩笑罢了,是否是真的开个玩笑呢?读文知意。

一、配乐欣赏,整体感知

放录音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要求同学们随录音想象文中所描的画面,思考每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总结:欧阳修的文笔清新流畅,文辞委婉,雍容自如,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二、逐段分析,探究鉴赏

1、分析第一自然段:

齐读之后指导学生们思考: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结合抒情的?

总结: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分析第二自然段:

让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

总结: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分析第三自然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作者的眼里,他周围的景物无一不美,这也说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他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看课文分析:滁人游图中共写了哪几种人?太守宴图中有哪些佳肴?众宾欢图中,众宾的形为和神态如何?太守醉图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态怎样?

思考: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总结:这就应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4、分析第四段:

在第四段中,作者用两个相同的句式点出了四种乐即: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思考: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其乐的涵义有哪一些呢?(可先做提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政治生涯考虑)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方太守的作者,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这种带有“民胞物与”情调的宽广襟怀正是宋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理想的一种执著追求。但是这美好的人生境界毕竟只是在作者所治理的滁州局部一方闪现,而在作者曲折的政治生涯和所生活的忧患从生的北宋生活中再现的则是那种力不从心,年迈无力的感觉,这也正是他39岁便以翁自居的原因。

充满忧患的社会迫使作者在闲适生活中寻觅愉悦之境,而他所觅得的愉悦之境又难以摆脱整个社会忧患阴影的笼罩,故意做出来的平静毕竟掩饰不住政治失意所带来的凄凉心情,在冲淡纤禾农,疏野超诣的外在形式下,带有深深孤寂和凄苦、秀美的山水之间悄然流动的是一股若隐若现的忧郁和悲哀,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回顾全文,总结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可谓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面对艰难的国运,欧阳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且还以精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文笔,给我们留下了这篇宝贵的文化遗产,真可令人赞叹。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

2、整体感知课文。

3、把握课文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落实目标2、3。

教学用具

小黑板、幻灯。

教法计划

1、这篇课文语文优美,“句句是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情景交融,授课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2、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学法指导

1、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品味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

2、在识记一些重点词语的情况下,理解词句,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最后试译(复述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熟悉课文

听课文录音,初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师范读,指点对该文章的阅读方法。

1、首先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名称的来由及太守的情趣。

写山中早晚、四季的景色。

写滁人游山及太守宴请宾客的情景。

晚归及点明的思想感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2、根据以上层次内容,分段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3、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

4、明确课文的重点词语,并掌握它们:

山行:沿着山走。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自谓:用自己的名号来命名。

辄:就、则。

意:情趣。

得:领会。

寓:寄托。

开:散开。

归:聚拢。

暝:昏暗。

发:开。

伛偻:原指驼背,这里是指老人。

提携:原指大人拉着小孩的手,这里指代小孩。

杂然:杂乱的样子。

丝竹:丝原为弦乐器;竹原指管乐器,这里合指乐器。

射:一种游戏。

苍颜:苍老的脸色。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上下:原指树的上部和下部,这里指到处。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二、考查学生对以上词语的的掌握情况

三、教师明确以上词语的含义

四、朗读训练

五、布置预习

理解全文,找出难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并掌握重点句子。

2、阅读全文回答一些问题,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

教学重点

落实目标1、2。

教学用具

小黑板、幻灯。

教法计划

1、再次以读的方法落实目标1,读读、译译、讲讲。

2、以训练发形式,渗透知识,在训练中掌握知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文章内容。味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

2、积极开动脑筋,有针对性的理解、分析问题,注意领会关键词句,突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内容,重点复习重点词语

二、用幻灯显示目标,并强调重点难点

三、明确课文重点句子

1、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指出自己认为的难句或重点句。

2、教师明确如下:难句或重点句。

⑴山行六七里,……,酿泉也。

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寓之酒也。

⑷苍颜白发,……太守醉也。

⑸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学生试译这些句子

五、教师明确这些句子的含义

1、沿着山走六七里,渐渐的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而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的,就是酿泉。

2、有一座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那泉水(酿泉)之上的就是醉翁亭。

3、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而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

4、(那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之间的,就是喝醉了酒的太守。

5、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呢,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六、布置学生阅读全文,而后回答如下问题

1、找出介绍醉翁亭名号由来的句子。

2、太守的志趣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此句子,这句话从结构上来看起什么作用。

3、课文第三段,可以分成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层意是什么?

4、课文那些句子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景象?这种政治思想从课文的哪一句话可看出来?

5、找出文中抒情或议论的句子。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学生作业

1、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全文

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相关文章

  • 背影语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 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在开启教学任务之前,教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有请驻留片刻,课件之家的编辑为你推荐背影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时间:12-20 语文教学反思    
  • 花钟教学反思简短范文1000字(合集7篇) 《花钟》是我又一次执教。今天重新上这一课,我突然觉得课堂上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东西,或者课堂应该上得更实在些。于是我带着这种想法又重新上了一次《花钟》我感触较深有下几点:1、文中第一小节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一小节让学生用读、画、悟等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运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
    时间:12-20 花钟教学反思    
  • 关于锐角钝角教学反思900字7篇 课件之家内容专辑推荐:“锐角钝角教学反思”,敬请浏览。练习一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书写的教学文书。大部分教师的教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追求,写教案的格式要注意什么呢?课件之家的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锐角钝角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时间:12-20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    
  • 后抛实心球教学反思7篇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任何工作都要有高度的计划性,教案也不例外。只有遵循计划,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通过教案可帮助青年教师更快的掌握教学方法,你有收集过优秀的教案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后抛实心球教学反思,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时间:12-20 实心球教学反思    
  • 关于水教案反思通用7篇 课件之家相关栏目推荐:“教案反思”。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身为新老师,应该为自己的教案进行详细的规划。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达到立体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书写自己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课件之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教案反思”,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时间:12-20 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