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3-07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4篇。

课件之家相关栏目推荐:“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教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身上背负着艰巨而充满意义的使命,教案一定要体现扎实的基础知识类。教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文书更是教师的能力体现,下面我们为您呈上“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相关主题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篇1)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10厘米。”“小明的身高120米。”……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学习以前可能是从未听说过,这样学习起来学生确实有点困难。这样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对于这样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学生还是比较薄弱,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1、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展开。

量一量。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课桌的长,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量同一物体,而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相同的测量工具,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就是1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画一画。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的线段,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比一比。请每个学生拿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抽掉小正方体,左手手指不要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再比出1厘米,最后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体塞进去验证一下,比的长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估一估。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记一记。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可以安排下面的活动。

看一看。直观感受1米的长度。量一量。量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比一比。两手把米尺拉直,手的位置不动,把米尺放掉,看看1米的长度。再把眼睛闭起来想想1米的长度,最后睁开眼睛,用手再次比画出1米的长度。排一排。排1米长的队伍,每两人间保持一脚的距离,看看大约排几个人。走一走。自然、均匀地走1米长的一段路,数数大约要走几步。

这样教学,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新知的体验,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在估测中认识——形成概念

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肢体上的某些大约长是1厘米、1米的部位或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中的1厘米、1米来帮助记忆。如学生大拇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小指第二个关节的长大约是1厘米;二年级学生脚到胸口的距离大约是1米,记住这些“身体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或进行估测都大有益处。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估测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能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估测,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展示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不是信口胡说。因此,估测一条线段长几厘米,一般不要让学生随便报出几厘米,而是要求他们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方法可以帮助估测。比如,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手指尖到手腕的距离大约是10厘米来和这一条线段比较,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结果。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如身体上的其他部位或周围的其他物品进行估计、测量,增加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机会外,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要把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估测与实际测量的误差,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三、在应用中拓展——理解概念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应与实际测量紧密结合起来。测量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测量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可能会轻松顺利,但考虑到一些学生已经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交流、讨论,总结测量的方法。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对学生来说容易出现的错误有:从尺的一端开始量,而没有用直尺上的0刻度线与所量物体的一端(起点)对齐;不会灵活使用直尺,不知道直尺上任何一个刻度都可以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起点。另外,在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直尺的控制不够自如。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讲解,悉心指导,让学生切实掌握测量方法。把尺的边与物体的边靠近着平行摆放,而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边的一端。学生在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篇2)

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认识厘米和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些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去。

主要教学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首先设计了量课桌长度的活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还不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学生可能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量,也可能会选用铅笔、数学书等作为工具来量。这样,各人选择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力,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再出示米尺,说明: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同事要求学生看着米尺比划1米的长度,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然后通过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认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篇3)

教学片段】

师: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

生举例。

师请上一位同学:估计一下,他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生估计。

师:身高是指一个人身体的高度。人的腰一周的长度叫腰围(师示范)。同学们再猜猜看,他的腰围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计的结果很多:1米多、2米多、50多厘米、20多厘米、……

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腰围?

生:量一量就可以了。

师:请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做模特,其余同学先估计他的腰围,再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量出腰围,并量一量。

生小组活动并汇报:

生1:我们是用软尺量的。

生2:我们是用三角尺量的。量出腰的前面和左面,前后相等,左右也相等。把前后左右相加就可以了。

生3:我们没有软尺,就先用一根细绳绕他的腰一圈,量量绳长就得到他的腰围了。

生4:我们是用“拃”来拃的。(学生示范)。我“拃”他的腰是四拃,我同桌“拃”他的腰是三拃多。

……

【赏析】细细玩味这节课的课尾,的确有许多精妙之处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

首先,这位教师抛弃常用的课堂收尾方法:“同学们,请大家互相说说,本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到的?”而是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移向生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这样的处理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在生活的周围。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其次,紧紧抓住知识的有效生发点,创设估计测量腰围的情境,巧妙引导,将学生思维再次推向高潮。先是估计身高,这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下是不难解决的。但由估计身高转而估计腰围,由直变曲,对学生而言,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的估计结果相差很大,这正是教学的有效生长点。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估计与实际的差距,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活动与探索空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再次进入高潮,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测量腰围的方法。伴随积极思维的活动中才是最有效的,只求表面的热闹很难有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最后,生成源自预设,精彩来自匠心。这节课的结尾竟能精彩迭出,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活动,在合作中提出了多样化的测量腰围的方法,是执教者课前很难预料的。用软尺量和用绳绕属常规思维,而用三角尺和用拃拃,就属于创新思维了。学生的确是有富有创造性的,这些方法极具个性化和生活化,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就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学生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意外!文 章

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篇4)

认识厘米是在学生认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也是今后学习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曲子,那么情境的创设好比其中美妙的和弦。在导入环节,我选用了当下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背景作为教学材料,出示村长慢羊羊卡通形象,教学一拃的概念,并设计了看一看、学一学,看老师如何用自己的一拃测量手臂的长和课桌面的长,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也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为之后学生直尺测量一拃的长度做铺垫。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老师和学生测量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选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多种活动,通过实践加深认识。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在认识厘米之前,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当学生对直尺上的刻度线、刻度数和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在此基础上,再认识1厘米。

在认识1厘米时,我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1厘米有多长,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指一指:1厘米有多长?并且利用听录音的形式,侧重识记在尺子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然后利用反问的形式追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借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再认一认,在尺子上,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当学生有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再利用小棒,让学生用两根手指比划比划,1厘米有多长?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又让学生找一找、估一估,在我们身边或身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也是大约1厘米,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反复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厘米的表象。

如果说认识1厘米已经建构好了,那么认识几厘米就变得简单多了。

在认识几厘米时,一般学生都能正确说出物体长几厘米。于是我反问他们:你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不能正确的说出为什么是几厘米时,我顺势引导几厘米就是有几个1厘米,并运用动画的形式,使知识的呈现更形象、直观,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新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后,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进行测量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巧用奖励,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很难长时段保持注意力集中。于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分小组的秩序类五角星排行榜和分个人的问答类五角星奖励方案,以求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小组的秩序类五角星排行榜指的是在活动和练习环节,如果本组整体秩序良好,活动时遵守课堂纪律,练习时认真完成并且速度较快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分个人的问答类五角星奖励指的是当回答问题时举手被叫声音响亮,思路清晰,回答正确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上课结束后,酌情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

回顾整节课,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比如,本节课的活动比较多,在及时调控和评价反馈方面做得还不够妥当和完善。在学生活动前,我没有指导到位,部分学生并没有在学习,而是自己玩自己的,做着一些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又比如当学生回答和思考困难时,我的引导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引发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又着急着替学生回答,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几厘米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经历几厘米就是几个1厘米的学的过程,教学时间略显仓促。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到方法优化时的水到渠成,在测量时可以使用减法求物体的长度,即大刻度数减小刻度数这一方法的教学出示偏生硬。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学语言的凝练还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都有待再琢磨和重构。一切皆因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来反思教师的教。

相关文章

  •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900字(模板8篇) 疾学在于尊师,相信各位老师对写教案已经熟能生巧了,教案可以使学生提高注意力,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脱颖而出的教案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时间:01-15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篇 一位优秀的老师,其课堂前的准备一定是充分的。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增长学生的知识,教案如何撰写才出彩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时间:01-05 认识教学反思    
  • 月度教案精选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五)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
  •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700字通用 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撰写大量的文档,看看好的范文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范文的结构、要点可以多多借鉴,怎么动手写一篇优质的范文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700字通用,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
    时间:01-11 千米认识教学反思    
  •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合集9篇 课件之家相关专题:“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01-02 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