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黄山奇松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3-04-16

[课件]黄山奇松说课稿(篇四)。

文档的撰写,往往和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没有思路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范文。多总结范文的框架,我们就能领会到作者的用意,所以我们应该整理多少优秀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课件]黄山奇松说课稿(篇四)。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课件]黄山奇松说课稿(篇四)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师要注重教案质量的提高以切实提高授课效果。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的要属游戏了。因此,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智闯黄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进入网站的首页,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

进入网页后,教师以过渡: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黄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可探究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从中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留言板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如:黄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黄山的其它三绝有什么特点?黄山还有哪些风景区?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进行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学习导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讨论汇报形式。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黄山概述、黄山四绝、黄山景区、黄山特产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以你上网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有图文解说法、导游介绍法、讨论法等,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黄山奇松的姿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结束了黄山的风光之旅后,你觉得黄山怎么样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习后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为了给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黄山文化、网络涂鸦板的超级连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些诗来吟诵,也可以是画一图来赞美

(六)、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精选阅读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


电子信息化时代也是文档撰写繁荣的时候,范文就是写作的优质例子,整体构思也需要我们分析,其实寻找范文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1)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但是我们的识字教学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对字意的理解。而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就在于对字意的理解,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只有先读懂字词,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句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词中逐步提高的。我们的解字词的教学,不能依赖于“词语手册”等辅助书,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省时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字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许多汉字都是有造字规律的,只可惜我们都不是字源学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识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见的,而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合理的字理解词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学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像学生渗透“月”字旁的意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字,并且初步掌握一些识字解词方法。中间有个小疏忽,忘了讲“脖”的右边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学生对一个句式的掌握要借助非常形象的帮助,我的口头句式虽然给了他们模仿的空间,但是他们还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来连词成句。如果我出示‘黄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这样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一下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学习的果子。

我和学生还处在磨合期,由于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更细致地说,我现在还不充分地了解他们的识字、说话、阅读等能力的发展状况,课堂上要注重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2)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图片,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同学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同学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考虑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偏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同学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测,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偏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同学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同学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

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同学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发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一、让同学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同学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示为同学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同学的“选择性”,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同学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同学的喜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进行学习,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同学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发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意同学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同学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同学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和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同学,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同学,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同学“想读”的目的。

三、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进行交流讨论以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和把自身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同学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同学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同学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同学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同学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同学,讲同学不懂的,教同学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朋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考虑留给小朋友。假如我们给小朋友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3)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我点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让人不清楚你要问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质疑、提问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创设这样的平台,让学生有这样的场去思考,去思索,再经过引导,才能得以培养起来。

2.师小结承接: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

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

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

学生学得很快乐。

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4)

看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便有些犯愁,要知道,在老教材中,它是第六册语文中的一篇文章,如今成了新教材第三册中的课文。第六册和第三册,中间相差三个学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理解力,肯定差很多。学生对黄山风景区也不太熟悉,回忆过去,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可这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能行吗?我该怎么开展教学呢?

为了让学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我在课的一开始,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并进行介绍,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自然地引入到课题,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让学生边看媒体边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在识字教学上,采用了大集中的方法,对学生来说量一下子太大,如果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采用小集中,先学其中的生字“桃、猴”,降低学习难度,这样效果会好些。还有在交流识字好方法。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5)

一、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想从学生的假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学生们都争着举手发言,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王老师指出,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可以直接问:“同学们了解黄山吗?”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节课要学跟黄山有关的课文,把自己在书上、电视上或者听说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教师再渲染黄山之美,板书课题,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同样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识字环节提倡自主,关注差生。

进入二年级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识字基础,把握好重难点,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学生要开始写话,同音字和形近字常常让他们混淆,出现错别字,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训练扎实。所以,我在识字环节上直奔学生容易读错的“天都(du)峰”和“胳膊(bo)”,并加入了“我能分清”的环节。但是呈现方式有些单调,认识生字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后,提醒其他同学,还可以让学生接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是开火车。细想一下,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快点进入阅读环节,自己确实有点仓促,不敢放手。

三、阅读目标要高,落实策略要在学语习文上落脚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为什么是“飞”下来,而不是“搬”上去的呢?”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有的说是孙悟空扔下来的,有的说是神仙留下的等等。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四、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我从小就喜欢凶猛的狮子。那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血盆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它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梳着长头发,坐在平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一堂教学展示课的探究过程就是对自己综合教学素养的洗礼。连续四天熬夜到凌晨,翻阅了30几份不同的教学设计,再加上王莹老师的点评,使我的思维渐渐明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找准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6)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7)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本文写的是黄山的一绝------奇石。作者选择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石头,根据它们的名称展开想象,给黄山奇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班中小朋友都没有去过或见过黄山,所以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下黄山的地理位置和最著名的四大景观,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然后通过播放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介绍到的“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等石头的形状以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看、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奇石,激发学生对峻美壮丽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

自主识字仍旧是我们目前的教学重点,在字词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进行自学,让他们用各自的好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有的用加部首,有的用换部首,有的用猜字谜等方法以熟字带生字,既形象又便于记忆。在教“昂、朝、抢”时我用做做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字的含义。教学“陡峭”时用图片来帮助理解,效果较好。

在教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打破了常规的顺序教学,而是随机地以学生的回答来组织教学段落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讲讲喜欢的理由,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来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奇石的奇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生字教多,在字词教学时花费的时间多了些,所以到课文最后一部分时间就显得比较仓促。在设计教案时准备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照样子简单地说说其他几块石头,可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只能留到课后再做了。对于新教材,由于是“新娘子吃汤团-----头一遭”所以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方面都不甚疑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8)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原本是老教材高年级中的一篇课文,现在在新教材中出现在二年级的第一册,这教法就要完全区别于高年级。

课刚开始,我正在给学生放多媒体,让他们一边听范读课文,一边看电视中出现的景物,没想到刚刚读了第一句,就听到一个学生无意识地插了一句:“什么叫‘闻名中外’?”再扫视了一眼教室里,大多数同学都把目光投注在电视屏幕上,于是,我停止了播放,同学们正感到疑惑我对大家说 :“同学们,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张老师也没有去过,我和你们一样都迫不急待地要去看看了,那咱们先去旅游旅游,然后再学习课文好不好啊?”“好——”同学们兴奋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风景秀丽,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知道它,连外国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你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词写了这个意思?”

同学们紧张地找着,片刻,他们纷纷举手,大声地回答:“是闻名中外。”“闻名中外的意思就记住了吗?”我继续播放着媒体,这时电视屏幕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同学们兴奋地互相诉说着,我趁机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叙述并且可以加上自己的合力想象,这下学生们更起劲了。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我们边看图边想象,边叙述边读书,还有的同学边说边忍不住学着图片中的样子做起了动作呢!在学生的高度兴奋的思维状态下,已经在无意识领会了课文的中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学生们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自然而然地把那种深情地赞叹,深切地向往的语气读了出来。就在这时屏幕中的图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字“金鸡叫天都”。

这下同学们不乐意了:“老师,为什么没有图片?”“我喜欢看图片!”“‘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突然有一个学生叫起来:“就是嘛,老师,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怎么也没有啊?”“对呀!”大多数人应和着。听着一片抱怨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有一个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的环节正等着他们完成呢。那个环节我原打算放到学完课文后再布置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给我创造出了一个大好时机。“好了,同学们,由于黄山的奇石太多了,我们的课本装不下啊。要想看那些图片,我们想办法好不好啊?”“老师,我们可以上网查!”“老师我可以自己画。”同学们都发表了意见。“好。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们还要在画的下面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上介绍。你们说行不行?”“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黄山奇石》的教学故事主要体现了“注意学情,以学定教”,“抓住兴奋点,改变教学策略”的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本来我准备的设计思路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读画出的生词——师生共同学习生字——再读课文,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说话训练——朗读训练——指导写字——布置查资料的作业。

但是,根据课堂情况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顺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去发展,去挖掘,就如顺风船再鼓风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事实正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什么事更是喜欢从兴趣出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时改变教学计划,这就是以学定教。

我们只有对教材吃透,新课标才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只要目标明确,就可以潇潇洒洒地走上一回,沿途还会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黄山奇石》案例分析

案例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方法。

片断1:

“你觉得哪块石头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就学习哪一部分,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学) 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不到三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东西。

“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划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展现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可以讨论交流。”(板书:讲、读、演、画)

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以及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片断2:全班交流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

生:猴子观海真有趣,你看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生:“猴子观海”主要写了猴子的动作,我勾画了“抱、蹲、望”这三个动词,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也是通过这些动词来理解的,因为作者把它写得好像真的一样,体现了“猴子观海”的有趣。

师:是啊,“猴子观海”被写得栩栩如生。猴子本身是好动的,可此时此刻它却望着云海一动不动,为什么呢?

生:我想,它在欣赏那翻滚的云海吧。

生:因为云海太好看了,所以猴子被深深吸引了,一动不动了。

师:哦,这样黄山的美、黄山的奇就更能体现出来了。还有采用其他方法学习的吗? 生:我是做动作来理解的。

师:那你能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吗?

( 学生上台表演,抽生评价。)

生:老师,我觉得他表演得不够好,他还东张西望的,“猴子观海”都入迷了,应该是不动、发呆的。

师:那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另一学生上台表演,很投入,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继续交流。

生:我是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画画来理解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我给孩子们留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激励。

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9)

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加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让孩子说说猴子观海奇在哪儿,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本课时,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热】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6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教案的水平高低也反应了老师是否在用心教育学生。教案有助于教师真实展现教学过程,便于组织教学,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的“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篇1】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同学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发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一、让同学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同学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示为同学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同学的“选择性”,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同学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同学的喜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进行学习,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同学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发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意同学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同学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同学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和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同学,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同学,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同学“想读”的目的。

三、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进行交流讨论以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和把自身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同学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同学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同学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同学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同学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同学,讲同学不懂的,教同学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朋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考虑留给小朋友。假如我们给小朋友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篇2】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

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篇3】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

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

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

学生学得很快乐。

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篇4】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得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并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主线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生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读课文时,采用了轮读,小组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最大程度地调换口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给了名称,但没印上图画,我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语习惯。只有这样,作者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有了它,写起作文来,笔下的优美词语就如泉水般涌出来,学生信手拈来,顺理成章。讲起话来不费思索,滔滔不绝。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篇5】

成功之处: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改进措施:

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篇6】

《黄山奇石》一文中,重点讲了四块奇石,一是“猴子观海”、二是“仙人指路”、三是“仙桃石”、四是“金鸡叫天都”。现在的人教版中,前三块奇石都配了插图,只有“仙桃石”没有插图,怎么办呢?用幻灯吧,效果不好,既不清楚,也没有好的幻灯片。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请同学们看看,这本书的编辑叔叔好像忘了给哪块奇石配插图了?结果这个问题抛出去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是忘了给“仙桃石”配插图,有的说是忘了给“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是忘了给“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学生看来是不糊涂的,可一下子又讲了另外几块不是重要的奇石也该配插图,那又如何是好呢?我又趁机引导: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讨论一下,应该给哪一块配插图好?为什么?终于,有个学生发现了,说:应该给‘仙桃石’配好。因为,前面几块都作了重点介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的三块奇石都有了插图,所以我觉得是给‘仙桃石’配插图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看来事情好解决了。于是,我又趁机引导:那么,你觉得这块奇石该怎么画好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你觉得哪几个词要画出来?谁来试试看?嘿,又有好多小手举起来了。“这样吧,先请大家先读,然后自己画画看。”最后,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画,然后,又从课本中,联系“形态逼真”、“恰好”这几个词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竟然激活了。我真是高兴。

反思: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情景(境)性特点,我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某种判断和选择。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在这节课里,我自己感觉到,如果一味地传统的方式来利用幻灯,播放幻灯,然后再让学生看幻灯,或许学生只会发出几声对画面的惊叹声,除此之外可能不会对这节课留下任何印象,可是,我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也起到了动手的能力,在一读、一找、一画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像新课标中提倡的那样: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时要注重学习领域的综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800字6篇


课件之家专题“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推荐内容。

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编写教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一位倾注心血撰写教案的教师必然会进一步投入全部精力去组织教学活动,以下内容为编辑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篇1)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篇2)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再如: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还找出几幅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发挥学生想象。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表演读,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鼓励他们以后去黄山旅游,总之,抓住“奇”教学,既让学生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篇4)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得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并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主线过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生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读课文时,采用了轮读,小组读,师生对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最大程度地调换口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给了名称,但没印上图画,我就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为了再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质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语习惯。只有这样,作者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有了它,写起作文来,笔下的优美词语就如泉水般涌出来,学生信手拈来,顺理成章。讲起话来不费思索,滔滔不绝。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篇5)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板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板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篇6)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描写的黄山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貌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这篇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没得享受和熏陶。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让同学们产生一进步了解和欣赏《黄山奇石》的想法,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黄山奇石。课文采用的是总分的形式,先具体概括再具体介绍每一种奇石,语文优美,用词精湛,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激发了学生们对黄山的喜爱。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使黄山的风景更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又通过了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大致是从四个方面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诵读,课上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读的更好”激起学生的比赛兴趣,激发阅读动力,用配乐以及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读”。

2.展开想象,对课后的黄山风景区的其他图片进行,文字句段的仿说仿写,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既能体会到黄山的秀丽神奇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互动还是不足,能说出来的也只能几名同学,可能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刻。

2.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通顺的读,但读不出情感。

3.最后的描写奇石,有的同学能仿的很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的不够生动具体。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要加强探究性学习,在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热】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模板5篇


有请阅读“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教案的编写要围绕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只要是教师,就或多或少的需要利用到教案。教案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步骤。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 : 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 b .图文对照 ,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仙桃石:

1.指名汇报,插问:这里的“恰好”是什么意思?“落”还可换成什么词?哪个更好?

2.想象这个大桃子是怎么来的?

图片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片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 伸 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 )。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5)朗读第三段和第四段,一生读“猴子观海”,一生读“仙人指路”,其余齐读连接句。

图片展示金鸡叫天都:

1.哪里是天都,哪里是金鸡?

2.它奇特在哪里?指名说

3.课文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同桌分读——男女分读。

三、拓展思维,在延伸训练中领会黄山的神奇风光。

1.课文哪一段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读读比一比,这段的写法与前面几段相比有什么不同?(样子 名字)

2.“奇形怪状”是什么意思?你搜集了哪些奇石?

3.你能把这些奇石介绍给大家吗?

4.选择一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画,或模仿课文写一写,也可以给收集到的奇石图片取名字,当小导游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黄山之行愉快吗?你有什么感受?黄山有四绝,今天我们欣赏了奇石,还有奇松、温泉、云海等,下课后收集资料感受其秀丽神奇。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 桃 石 飞 落

猴 子 观 海 抱 蹲 望

仙 人 指 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对 叫

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2、师范读,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b,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5)朗读第二段,一生读猴子观海,一生读仙人指路,其余齐读连接句。

仙桃石:

1、指名汇报,插问:这里的恰好是什么意思?落还可换成什么词?哪个更好?[

2、想象这个大桃子是怎么来的?

图展示金鸡叫天都:

1、哪里是天都,哪里是金鸡?

2、它奇特在哪里?指名说

3、课文第三段并列地写了哪两个内容?同桌分读男女分读

三、拓展思维,在延伸训练中领会黄山的神奇风光

1、课文哪一段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读读比一比,这段的写法与前面几段相比有什么不同?(样子名字)

2、奇形怪状是什么意思?你搜集了哪些奇石?

3、你能把这些奇石介绍给大家吗?

4、选择一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画,或模仿课文写一写,也可以给收集到的奇石图片取名字,当小导游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黄山之行愉快吗?你有什么感受?黄山四绝今天我们欣赏了奇石,还有奇松、温泉、云海等,收集资料感受其秀丽神奇。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仙桃石飞落

金鸡叫天都伸对叫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

教学反思: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篇3

一、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⑴收集阶段: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⑵整理阶段: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⑶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2、浏览教材,提出研究问题:

⑴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⑵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⑶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同时也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

如:黄山奇石奇在哪儿、为什么会称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黄山松与别处松不一样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可引导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

3、利用网源,合作深入探究:

⑴学生自主选好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并有价值的问题。

⑵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进行超媒体阅读,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4、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⑴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间进行一下交流。

⑵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学生在汇报黄山奇石奇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完全可让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先把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种资料进行随机演示解说。这样通过图、文、声对照,让大家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问题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自然解决了。

⑶教师借助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学生再次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5、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⑴让学生点击网络教材中的创造天地一栏,激起创造意向: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激励语:通过我们自制的网络教材《黄山奇石》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我们的家乡新登也有很多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传说、习俗等),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庆,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新登。

⑵教师启发:学习《黄山奇石》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学会像这位作者那样去创造美。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⑶请计算机教师将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新登风光模拟网站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

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从而让慢慢学会这类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①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即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②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概括、整理。

③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景点的自然景观与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6、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⑴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准备。

⑵教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与必要的帮助,架设出较好的一个平台,使得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可以是跨越时空的。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础性目标:

⑴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⑵读准14个生字的读音,随文学习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发展性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⑵通过换位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表达的科学精神。

⑶通过参与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教学准备】

CAT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次去感受了黄山风景区的神奇美丽,那里各种各样的奇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课文介绍了哪些神奇的石头?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图文结合、合作学习

1、今天,老师要邀请孩子们乘坐黄山旅游专列去仔细欣赏那些神奇的石头。

2、孩子们,快看!美丽的黄山风景区展现在我们眼前。

3、教师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我们先来到今天旅游的第一站,这一站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三个景点,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动脑学习。

(点击CAT,出示学习要求,学生可小声读要求。)

5、学生自学。

6、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7、学生分组汇报自己选择的一个景点,要点:

⑴仙桃石:

飞、落、仙。

⑵猴子观海:

动作、云海。

⑶仙人指路:

伸、指。

(汇报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各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评价读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汇报时,各组同学在听取别人意见基础上,可提问,也可补充完善。)

5、现在我们要离开旅游的第一站了,来到旅游的第二站“金鸡叫天都”。

谁来想象一下“金鸡叫天都”应该是什么样的奇石呢?

点击CAT,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6、学生自由发言、补充,要点:

金鸡叫天都:

鸡、太阳、天都峰。

7、点击CAT,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渎第五段,深入体会

1、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黄山的石头真是太神奇了,除了刚才我们欣赏了解的,还有别的吗?

学生自渎第五自然段。

2、学生汇报。

3、点击CAT,欣赏图片资料。

四、发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黄山还有好多好多的奇石,这会儿,老师就请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更多神奇的石头,向大家作详细的介绍。

2、学生争作奇石介绍,要点:

样子、名字、想象。

3、教师小结。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篇5

《黄山奇石》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奇丽的景观。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度挖掘文本中介绍黄山石“奇”与“趣”的基础上,借助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读说画演的灵活运用,在以读悟情、以说激趣、以画引趣、以演动情中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以情激趣、以趣诱知,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共享体验。学生与老师一起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旅游时所拍照片,相互介绍自己所参观的景点。

教师与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介绍,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建立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引发学生本节课了解黄山的热情。

2、揭示主题。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到过不少地方,去过这儿吗?(板书“黄山”两字)

引导学生关注“黄山,而非开始就把学生局限在黄山的奇石上,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如有去过的学生,教师让去过的同学介绍所见过的黄山景观,不断激发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致。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识字方法把文章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初识字形,游戏识记。每两人一份装有生字的纸袋,采用“淘气的字娃娃藏在袋子里了,同位两人合作,一起帮生字妈妈找孩子”的方式认字形,运用如下形式在趣味中强化记忆字形。

⑴ 老师叫字宝宝的名字学生找;

⑵ 学生叫字宝宝的名字大家找;

⑶ 同位互相叫字宝宝的名字找一找。

将识字过程由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变为有情有趣地读,有滋有味地记,有感有触地实践。

3、分段朗读课文。带着“我能将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认出来”的感受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研读课文,品悟情趣

1、设问探究:

⑴ 学生交流读文章后对黄山的了解。

⑵ 抓住学生交流中谈到的中心句子“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读了此句,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情景渲染。教师导语:是啊,黄山,人称天下第一奇山,苍翠俊秀的奇松、鬼斧神工的怪石石、喷涌不绝的温泉、变幻莫测的云海被称为黄山四绝,在这些秀丽神奇的.景色中,奇石最有趣了(板书“奇石”,补充完整课题),我们就先来欣赏黄山“奇石”。

紧扣中心句,设问引路,激起学生研读的积极性,辅以教师语言的渲染、板书的强化,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探个究竟的热情。

3、层层推进:

⑴ 默读文章,划出文中重点介绍的奇石名字。

⑵ 再读课文,将自己认为最奇特的石头样子划下来,读给同位听。

4、趣中品悟:

学生认为哪块石头最奇特,就先欣赏哪块,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欣赏的先后次序。

“猴子观海”──

⑴ 讲讲想先看“猴子观海”的理由。

⑵ 读读文章中怎样介绍的。

⑶ 欣赏“猴子观海”石图片。

⑷ 对照图片再读文章中的描写。

⑸ 观看“小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的动画课件。

⑹ 指导学生读出体悟到的石趣。

⑺ 帮助老师确定“猴子观海”石在板画中的位置,重点理解“陡峭”一词。

将说、观、演、画与朗读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在对奇石趣的体验逐步加深的同时,不断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动画课件展现了“猴子观海”石幻化的过程,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增强了对黄山石“趣”的体验。

“仙人指路”──

⑴ 读读文章中怎样介绍的?

⑵ 请学生上台来,站在凳子上表演“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仙人此时说的话。

⑶ 指导学生把体会的石趣读出来。

运用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枯燥的语言文字中蕴藏的情趣,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品悟到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将自己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⑴ 说一说认为石头奇特的理由,谁说的最充分就先欣赏他推荐的那块奇石。

⑵ 在说理由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再比朗读,谁读出石头奇特的样子,就先欣赏他推荐的那块奇石。

⑶ 欣赏课件呈现的两块奇石。

对“仙桃石”、“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的欣赏,展开“说理由”与“比朗读”擂台赛,引导学生在主动地思、争相地说、动情地读、投入地看中尽情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四、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1、出示黄山奇石的其他图片,学生为叫不出名字的石头起名字。

2、展示黄山秀丽神奇景色的风光片,学生为录象朗读配音。

五、趣味练习,牢固掌握

向家人介绍黄山的美景,向同学介绍自己旅游时最喜欢的景观。

相关文章

  • 【热】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6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教案的水平高低也反应了老师是否在用心教育学生。教案有助于教师真实展现教学过程,便于组织教学,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的“黄山奇石反思教学反思”,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时间:03-04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800字6篇 课件之家专题“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推荐内容。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编写教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一位倾注心血撰写教案的教师必然会进一步投入全部精力去组织教学活动,以下内容为编辑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时间:02-04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 【热】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模板5篇 有请阅读“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教案的编写要围绕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只要是教师,就或多或少的需要利用到教案。教案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步骤。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时间:04-02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今日教案: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预先安排好自己的计划,教案的水平高低也反应了老师是否在用心教育学生。老师通过科学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案,能够降低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难度。我猜您正在寻找教案的范本吧?你也许需要"今日教案: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
  • 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课件之家主题阅读推荐:“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时间:01-22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