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小学课件 > 导航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2-0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文明之树的培育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经过搜索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

平面图形圆的认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

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因此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难点是: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等等。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地理解新知。

2、学法。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和讨论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三、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1.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点。先请每组同学选择1~2个想研究的长方体物体,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当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长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看同学们能否发现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征?待会儿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

师:哪组愿意先派代表来说说?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2个面是相等的。

师: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长方体棱、顶点等特点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数时,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

师:怎么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学生分组汇报证明方法。

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再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数一数,一个长方体共有多少个顶点?

3.抽象概括总结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探究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谁能较完整地说一下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经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教师都借助多媒体将教材中静态的内容动态呈现。然而农村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还比较落后,许多学校连幻灯都没有,更别说多媒体了。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尚属“贵族消费”,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只能是“望洋兴叹”。为此,在这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要用好新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立足实际,根据具体的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不少老师的探讨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没有多媒体的课也同样精彩。现将“长方体的认识”一例整理描述如下,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生活入手——引出课题

师:(手中拿着纸牌)这张纸牌是什么形状?这一副纸牌呢?(生:一张是长方形、一副是长方体)。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牙膏盒、化装品盒、粉笔盒、冰箱……

师:你们觉得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略)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本课使用《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

【课前慎思】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

我在欣赏品味之余,发现我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不重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不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什么?

我思考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辞海》)那么,圆的特征究竟是什么?曲线围成、没有角、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是不是特征?一中同长的特征是不是需要下发空白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这是不是为了研究报告而组织研究?这是不是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我思考半径和直径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去渲染?圆的概念都没有给出,是否需要咬文嚼字地概括出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揭示两者概念后,让学生从一个圆内各个不同的线段中挑出半径和直径,有没有哪位老师见过学生有错?学生都不会有错的活动,要不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教者自作多情、自娱自乐?

我思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不是教学难点,要不要研究,是否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得出关系后的填表练习,究竟是练习的两者关系,还是练习的乘以2和除以2的口算?我们是不是总是好为人师,以为我们不讲学生就不会?是的,熟能生巧,但熟还能生厌,那熟是不是还能生笨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很少不懂装懂,而更多的是不是精明地懂装不懂?

我思考量出半径都相等,就科学、深刻吗?在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真的画不完吗?画不完就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半径都相等和直径都相等要不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我们说正常人的两条腿是一样长的,怎么不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人身上?以后再说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要不要加上在同一个正方形中呢?数学上的严谨就是这样的吗?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这是不是教学内容上的形式主义?

我思考圆的画法是应该教,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但应该一、二、三地教吗?是不是在学生容易疏忽的两个地方手拿住哪里、两脚之间的距离是直径还是半径点破就可以了?学生抑或老师画出的不圆,是否就该随手擦掉?那些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

我思考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是不是才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是不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数学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掌握作为一种非言语程序性知识的思维?

我思考圆的意蕴实在是丰富,借着这么圆满的素材,我们是否可以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上做些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一定这样吗?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殊途同归的心理体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认识到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有舍才有得,一课一得足矣!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1.课件创设问题情景。

2.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追问中初识圆

1.结合学生作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2.课件动画演示。

3.研讨圆的特征。学生说,古人说。

4.质疑古人说法。大方无隅。

三、画圆中感受圆

1.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并标上半径、直径。

2.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3.追问为何这样做?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3.探讨大圆的画法。

4.追问大圆的画法。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六、课后延伸研究圆

1.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2.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追问研究。

【试教后的反思】

非常成功,非常享受!已经拖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

师父张兴华满意地对我们几个徒弟说:应龙的这节课,我就七个字浑然大气铸成圆!

认识决定行为。已有的会成为包袱。备课时,我就觉得半径、直径不要像原来那样教,一问学生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学生就会说出半径、直径。课堂事实也是这样,就让自己不再思考了。试教后一反思,才发现宝物在哪儿呢?是个更妙的问题,首先是回答了探讨的问题,其次是凸显了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现在想来,这样问,味道好极了!

正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妈妈对阿甘说的:要想往前走,就得甩掉过去。是啊,我今天的教法不就是想甩掉过去吗?但甩掉别人的过去容易,甩掉自己的过去就难了。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难。我是这样,听课老师会不会也是这样,而不肯接受我这节课呢?应该坦荡荡,何必长戚戚,我的地盘我作主,30年后再说吧。哦,我不该这样想,数学研究者往往是孤傲的,认为只有自己发现的1才是对的,我应该再思考,再否定自己,就像硬汉海明威说的比别人优秀并无任何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

顿悟:几何画板上显示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应该从正六边形开始,这样暗合了刘徽割圆术也是从正六边形开始的,并且解决了几何画板上正三角形不正、看着不舒服的问题,还解决了与前面研究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一中同长重复的问题。哈哈,反思真好!

课上学生画出的不圆的资源化运用,感觉真好:有方法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善意、借走橡皮的回应,那意境真有林黛玉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在完成了为什么没有规矩也画成了圆的追问,我说是啊,圆心只能一中,半径一定同长。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啊!之后,看到学生闪亮的眼睛,我心里真舒畅。这样不就把经验、直观与抽象结合起来了吗?数学的抽象首先是一个过程,其次不就是建立一套术语概念系统吗?

整体感受在学生需要教的时候再教,效果就是好。看来我说教是因为需要教,没错!

自己以前也教过《圆的认识》,为什么没有今天这么享受呢?莫名地,我想起《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完全做成的东西,看上去好像缺了些什么,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差。完全装满水的容器,看上去好像是空的,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少。非常直的东西看上去却好像是弯的,大的机巧看上去倒好像很笨拙,特别善辩的人看上去倒好像不会说话。

那,我成在哪呢?在没有增加新知识点的情况下,上得学生不愿意下课。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学生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圆的规矩的同时感受了研究问题的规矩,让学生体验到追问为什么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了理解并产生出热烈的情感,那才是最基本的。

那,我缺在哪呢?这一节课,对原来所重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淡化了,学生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

以前,我教《圆的认识》时,总是觉得这不能丢,那也不敢掉,把自己扣牢在自

己和他人一起画就的小圆里

哈哈哈,现在的我真是在理想圆里!

为什么以前的我没能、没敢这么上?教学的能力不到,教学的勇气不够,教学的追求没有

为什么今天的我能这么上、敢这么上?课程改革的深入,百花齐放的氛围大抵还源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教育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意义和价值的哲学之思。

花未全开月未圆,大成有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拖课了,总是不好,如何在40分钟内和学生交流?要舍什么?

这节课,多处引经据典,是否过度了?度是几处呢?数学味淡了?那我们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上出一堂数学的课?话又说回来,哪一处又是与数学无关呢?是否只是顺手一投枪(鲁迅语)?那老师顺手多了,学生是否会目不暇接、审美疲劳?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整理:云山雪燕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真佩服,我们西安的小朋友真棒!会动脑子,。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思考。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生:3米

师:就用上这两个词,就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圆的位置,对吧。如果只说以左脚为圆心,不说半径3米,告诉小明,宝物啊就在以你左脚为圆心的圆上。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无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那个圆可以无限延伸。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生:对

师:这样的话,可以画多少个圆,可以无限延伸,对不对。那如果不说以左脚为圆心行不行?

生:不行,那样圆的位置就可以无限延伸,。

师:除了说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还可以怎么说?生活中听说过吗?

生:也可以说直径是6米。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可以说:以左脚为圆心,直径为

生:6米

师:对。这个直径:也能表达圆的大小。[板书:直径]

师:为什么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

生:因为在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哦,他说了这个。什么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

生:因为以他的左脚为圆心,他可以随便走一圈,就变成圆了。

师:哦,可以随便走一圈。方向没有定,是吧。这也是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圆的特点来说明。你觉得圆有特点呢?

生:我觉得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我们说图形的特点的时候一般要和以前学过的图形作比较。一句话,有比较才有结论。[课件:三角形,正方形等]以前我们学过三角形,正方形等。我们以前说图形的时候往往从边和角两个角度来说明,那你看,从边和角的角度来看,圆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既没有棱也没有角。

师:同意吗?同意的请点点头,她说圆没有棱也没有角,对吗?

生:对

师:没有棱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棱是说它没有边,它不象正方形有4条边。

师追问:那它是没有边吗?

生:不是,有边。

师:有边,几条边?

生:1条。

师:那你们说圆的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边是直线,而圆的边是曲线构成的。

师:同意?

生:同意。

师:看来我们从角来看,圆是没有角的。从边上来看,圆有没有边?

生:有!

师:有,几条边?

生:一条边。

师:这是圆很特别的地方。其他图形,最起码有3条边,而圆呢?只有一条边。并且它的边怎样?

生:是曲线的。

师:是曲线的。其他的是直线或者说是线段围成的。

师:圆,我们从边和角来看是这样的特点。我们的祖先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板书]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一中指什么?

生:圆心

师:同长,什么同长?

生:半径

师:半径同长,有人说直径也同长。同意古人说的话吗?

生:同意。

师:圆,一中同长也。难道说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行不是一中同长吗?

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为什么不是呢?

生:这些图形中心到角的距离比到边的距离要长一些。上前面指着说。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不是。

师,不是的理由就是:从这个中心到边上的点跟到顶点的点的距离就不一样。那有没有一样的?正三角形里有几条一样的?

生:3条。

师:正方形呢?

生:4条。

师:正五边行呢?

生:5条。

师:正六边行?

生:6条。

师指圆:

生:无数条。

师:无数条?[板书]为什么是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半径都相等。所以有无数条。

师: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相等的半径有无数条。

师:为什么有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

师:圆周上有多少个点?

生:无数个。

师:这些点和圆心连起来当然就有无数条,是吧。圆周上有无数点,请问:从这到这有多少个点?[指圆弧线]

生:无数个。

师:这些图形一中同长的条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古人说的圆,一中同长你认同吗?

生:认同。

师:经过我们讨论更认同了,不过刚才有同学说圆是没有角的。圆只有1条边,边是曲线。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椭圆]这个图形是不是没有角的。是不是只有1条边,边是曲线。它是圆吗?它一中同长吗?所以说一中同长是圆最重要的特征。墨子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谁能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

生读。

师:圆有什么特点?

生:一中同长。

师:我们来看小明的宝藏在什么范围?我们第2个问题解决完了吗?

三、画圆中感受圆

1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师:孩子们,想自己画一个圆吗?画圆用什么?

生:用圆规。

师: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师:既然大家都回会画?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生自己画圆)

师:画好了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此时的作品都不怎么标准)

师:从这些圆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师:看来画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组里交流一下,怎样画圆才能标准?

(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交流完了,好了。那现在你们说一下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了解圆规的发展,现在圆规的优点在哪里?

师:用这样的圆规画圆,手必须拿着哪,圆规就不动了?

生:拿着圆规的头,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师:对,就是拿住圆规的头,而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课件出示:再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生画,师巡视

师:哎呀,老师在巡视时,我发现你们画的较规范的圆,大小不一样,为什么?

生:这里要我们画的是直径4厘米的圆。

师:你知道什么是直径吗?顾名思义,它和半径是什么关系?

生: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订好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师:孩子们,谁愿意上来画一画。这个机会老师留着了。

师:展示画圆,故意出现破绽一:没有圆上?破绽二:没有画完?

生:两脚之间距离变化了;粗细不均匀;

师:你们真仔细,我把汗都画出来了。

2标上半径、直径。

师:学生标直径和半径;你说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什么?

生: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对齐圆的圆心,画完后表上字母r;

师:半径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在(圆)上,另一个端点呢?

生:圆心;

师:再画一条直径;刚才他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那位戴眼镜的小伙子。

生:一定得通过圆心。

师:直径用字母d表示,数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d和r是什么关系?

生:2倍,d=2r。

师:画圆是怎样画的?

师:先确定一条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然后确定一个圆心,再旋转一圈。为什么随手就能画出一个圆呢?

生:圆规画长是半径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先确定圆心,半径长度。

生: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就不相等了

师: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知道圆的特点太重要了。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

师:是什么?中间是什么?中间为什么是个圆?不知道篮球比赛是怎么开始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师:为什么中间要是个圆呢?

生:刚开始比赛要往对方场地传球,这样中间画圆比较公平。

师:队员在圆上,球在中心。圆一周同长,比较公平。

3.探讨大圆的画法。

师:这个圆怎么画?

生:先找到圆心,两点间距离固定好,再画

师:大圆,再大,超大呢?没有圆规可以画?

生:用大拇指当圆心,用食指画

师:画大圆?

生:确定圆心半径再画。

师:这个大圆,没有圆规怎么画?

生自由交流

4.追问大圆的画法。

师:不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怎么没有圆规也能画圆?

生:规矩不一定单独指圆规,指的应该是画图的工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画。

师:我们这句话还是对的。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师:一定这样吗?宝物一定是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课件:西瓜]宝物可能在哪里?

生:地下。

师:拿西瓜说事。我们就想到球了,球也是一中同长。圆和球有什么不同?

生: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图形。

六、课后延伸研究圆

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万事提前准备是一个好习惯。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每堂课都要备好教案,学生们对于学习是否有兴趣,往往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制定一份创新性的方案。如何编写教案才能达到真正教学的目的呢?以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由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12-3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 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每位老师都应该致力于提升撰写教案的水平。教案也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必为写教案而烦恼了!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页 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件中的逻辑和思路需清晰,符合认识规律。有课件的帮助,课堂上的老师也能更轻松的完成授课。怎样才能写好课件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读读记记“储藏、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⑵理解...
  • 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系列 本文为课件之家推荐专题“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相关内容。教师的发言重在引导和梳理,任何工作都要有高度的计划性,教案也不例外。只有遵循计划,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的格式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
    时间:12-27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身为新老师,应该为自己的课件进行详细的规划。怎样撰写一份标准的课件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新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