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故事:强烈的知识获取渴望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甚至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杭州图书馆此举是为数不多温馨的事情。对于有读者曾投诉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褚树青的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这样的回答,所体现的正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乞丐也罢拾荒者也罢,他们同样有求知的渴望和权利。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乞丐和拾荒者并不是他们先天的素质出了问题,而是在于他们后天的知识获取不够,这种获取不够,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他们有了强烈的知识获取渴望时,从哪里去获取知识?只有借助于国家能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让他们能与正常人一样进入图书馆,才是再好不过的了。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公民身份没有三六九等之分,获取知识的权利也不以人的身份贵贱来衡量。乞丐和拾荒者,有权利享受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当然包括有享受文化知识的获取权利。图书馆是用于公民求知的公益设施、公共资源,只要乞丐和拾荒者遵守图书馆管理规章,就该允许他们进入图书馆看书、看报获取知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本身是投诉者对乞丐和拾荒者公民人格的歧视,是欠公允的。

其实,给予公平的社会求知环境,再穷的人也可能成功。世界上不少名人曾经也是乞丐或拾荒者,只因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这个国家赋予的平等的求知权利。安德鲁·卡内基,本是苏格兰的一个穷孩子,13岁那年,怀着对美国的向往,卡内基和家人来到美国。到免费的图书馆阅读图书和进夜校学习,成了他后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成就了这位世界钢铁工业巨富。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