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有一座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拱形大桥,非常高大雄伟。相传一只麻雀在桥栏杆上下了蛋,还没落到桥底就会飞了。虽然此传说有些夸张,但也说明此桥当年是何等的险峻和风光。

万历十三年春天,当时的县衙号召乡里富豪们集资凑粮,修建此桥。几百名石匠干了两年,两端的桥墩终于建好了。下道工序是砌筑半圆拱形桥面,工程浩大,耗资甚巨,大桥建到此时,所筹钱粮所剩无几,眼看工程就要搁浅。县衙财政捉襟见肘,只好呈报到济南府。府衙审查以后,认为是便民工程,修桥补路是积阴功之事,就派人到工地查看现场。见桥墩已建,情况属实。回报知府,拨了一笔钱粮,定了竣工期限。有了资金,又限期竣工,县衙加紧了监督,工程进展很快。

这天一大早,工地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穿一身脏兮兮的破衣服,头发又长又乱,戴一顶开花的破毡帽,脸上胡子拉碴。肩上搭一根绳子,一头捆几个釺子,一头捆着一把只有半边锤顶的手锤。找到作头(工头),说明来意,无非是我们是同行,请作头照顾,混碗饭吃等等的客气话。作头见老头模样,心中先有三分不喜。转念一想,偌大年纪还出来干活,肯定有困难,更何况工程大,多个匠人无所谓。就说:你觉得你能干点啥,自己找点活干吧,年纪大了,别累着。就忙自己的去了。

砌筑圆拱形桥面,技术性很强。那时候没有水泥,全是干砌干垫。料石之间的缝隙只有几毫米。因知府要来视察,工期非常紧。几伙石匠从两边向中间砌,忙的不亦乐乎。老人并不急于干活,而是围绕现场转了一圈,然后搬了一块石头,叮叮当当的錾了起来。石匠们见他是新来的,围过来看他錾的料石,太不像样了!砌圆拱形应当用梯形料石,可老人錾的石头,既不平整,也不方正。简直不是料石,充其量算块毛石吧。众人看了,年长的摇头,年少的掩口而笑,都散去了。监工过来一看,大为生气:知府马上要来了,你又不会干,快去柜上领半天工钱,走人,别在这里碍事了!老人也不答话,收拾工具,抱起石头走了。

径直来到村前,见一户人家门前有一棵大槐树,走到树荫下,放下石头,又叮叮当当的錾了起来。这户人家的年轻主妇听见门外有动静,打开大门,见一老人在錾石头,汗流满面。就泡了一壶茶,端给老人:老人家,歇会再干吧!天气热,别累着。喝着茶水,老人同村妇攀谈起来:我偌大年纪了,无儿无女,就认你做个干女儿吧。妇人很高兴的磕了三个响头,叫了声干爹。老人扶她起来说:干爹很穷,没啥嫁妆陪送你,就给你这块石头吧,待会有人来拿,你要多少钱他都会给你的。说完飘然而去。

圆拱形桥面很快就要合拢了,因为是多人砌筑,最后一块料石的空隙可谓奇形怪状,无法形容。因知府马上就到,监工、作头、石匠们都非常着急。大家一齐动手,每人錾了一块,结果都不合适。大家忽然想起老人錾的那块不成样的石头,就是这个样子。马上领人去找。到了村前槐树下,见妇人看着石头,就想抬走。妇人见状,就势坐在石头上说:这是我干爹给我的嫁妆,你们谁也不能动。监工见妇人不让抬,急忙说:知府马上来视察了,如果桥面不能合拢,我们都要掉脑袋的,我们花钱买你的。妇人听了,方知是桥面使用,随即起身,让他们抬走了。

众人把石头抬到桥上,放入空隙,竟丝毫不差。大家方才明白,是祖师鲁班到了。马上备了供品,焚香跪拜,行三跪九叩大礼,感谢祖师到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保住了众人性命。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