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这座行驶了两百多年的战舰,最终还是被巨浪打翻。看看当时的情况,若真能安稳无忧,转危为安,那怕真得需要紫微星降世了。

对外清朝八旗铁骑虎视眈眈,一瞅准儿机会就南下,希望能占据富庶的中原。对内灾难频发,农民起义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逐渐势大,无法压制。

虽然崇祯帝绝对算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但并不是勤勉之辈就能当上一个好皇帝。他的猜忌多疑,他的耳根子软等等,都成为他做帝王的缺陷。

所以就算他再勤勉,把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拿来处理政务,为此还六下罪己诏,明朝还是不可挽回的走向了深渊。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来到了京城脚下。起义军犹如见了血的饿狼一样兴奋,随时都能扑上去咬下肥肉。

尽管崇祯帝一边发急报命军队速来保卫京师,一边率领剩下的人手保卫京城,但起义军还是攻破了京城。

起义军入城,四处劫掠之时,崇祯帝带着心腹太监,悄悄的来到了煤山。最终在一棵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祯帝的死亡和京城的沦陷,意味着大明国灭。虽然后来有旧臣在南方建立南明势力,但南明势力也没有维持多久。

这般惨痛的景象,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被一个人预知到了。此人就是诚意伯刘基,说刘基有些人可能不熟悉,刘基便是一统江山的刘伯温。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之一,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当然大家对他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于民间的各种传说。

在明初功臣中,刘伯温不是功绩排在第一的那位。但是在民间,却给他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极高赞誉。

在民间的各种故事传说中,他还是一位大风水师和预言家。为明朝皇帝定龙脉寻宝穴,留下中国十大预言奇书《烧饼歌》。

其实除了《烧饼歌》之外,民间还流传有刘伯温曾留下一幅画,这幅画便是对明朝国灭的预言的说法。

据说这幅画一直被严密保管在宫内的一间密室中,看管的十分严密。明代君主代代相传,大家都知道这是刘伯温留下的秘记。因为特意嘱咐了,非紧要之时不得开启,所以一直没动。

后来情况紧急,众人打开来看,就看见了三幅画。最后一幅,画的就是一人身光着左脚,披头散发的悬在空中。

众人不解,等后来得知崇祯帝去世的消息传来,大家才发现图画的内容,与上吊后的崇祯帝一般无二。

早在百年前,刘伯温就已经预示明朝会有今天,最后一位帝王自缢而死。



清朝末年的某个平凡日子,一个25岁的穷酸书生跌跌撞撞的回到破败简陋的家中。在此之前,他才看了自己第三次童生试的考试结果落榜。

他从七岁开始就在村中私塾读书,整日念着之乎者也,彻夜背诵四书五经。酷暑寒冬,春去秋来,不敢有一日懈怠,就指望着将来能科举高中,一举进入仕途,此后也成为别人口中的老爷光宗耀祖。

然而老天像是看不见他的努力似的,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次次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穷酸书生躺在床上,只觉天都塌下来了,生活无望。几日几夜他都浑浑噩噩,不知所为,最终病倒在床。

躺在床上头晕脑胀,迷迷糊糊中他好似看见一个老人对他说:你是奉上天的旨意,下凡来斩妖除魔的。

书生病好之后想起这个古怪的梦境,并没有当回事,后来还去参加了第四次童生考试。当这次考试落榜之后,他开始想难道自己真是老天爷派来降妖除魔的?然后他就创造了拜上帝教,然后的然后就有了几乎席卷整个神州大地的太平天国起义。

没错!这个穷酸的秀才便是拜上帝教的创建者,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洪秀全是否真做了这个梦,是否真是奉了上天的旨意我们不知道,但他的这场起义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当起义军逐渐壮大,势力发展到巅峰的时候,起义军内部却因为争权夺利而互相争斗,最终有了天京事变,也直接导致了起义军势力大减,最后败于清军手中。

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不能力挽危局,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他生有四子,去世之后这四个孩子又分别有何结局呢?

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洪秀全去世之后,洪天贵福继任其位,称幼天王。1864年天京失陷后,洪天贵福在李秀成等人的保护下出城。

穷途末路的太平军在清军的追击下犹如丧家之犬,后来在追击中洪天贵福与大部队走散。他先是在荒山中躲藏了几日,因为没有食物,最后下山投靠了一唐姓人家。

他在唐家帮人做了几天农活,换了一些吃食后便再次上路。没多久他还是被清军抓住,在经过审问之后被处以凌迟之刑,死的时候年仅16岁。

洪秀全第三子洪天光,天京失陷后曾与洪天贵福一道投靠李秀成。但是李秀成表示自己只能保护洪天贵福一人,于是洪天光被抛弃,此后不知所踪。

对于他的结果,世人有两种猜测。一说他最后死在了乱军之中,也有说他与自己的母亲陈氏侥幸逃脱,后来到了南洋。

洪秀全第四子洪天明,记载不详。最小的儿子洪天佑曾过继给杨秀清,天京失陷之后,洪天佑下落不明。

这就是洪秀全的四个儿子,父亲一朝得势他们则升天,一朝失势便坠入地狱!


因为有刘瑾、魏忠贤这些奸宦的缘故,大家对宦官的印象历来都不太好。认为宦官大多数都是贪财专权之辈。

宦官也是人,人有好人坏人之分,那么宦官自然也有忠奸之别。只不过因为闻名后世的,大多数都是打压忠臣,专权擅政之辈,所以大家才会认为宦官都是坏人。

历史上忠君爱国的太监其实不少,只不过没有奸宦那么出名罢了。在国亡之时,最能知道忠奸之分。

明朝京城被攻破,当时有许多大臣乡绅,在国家灭亡之后,纷纷殉国自尽。也有许多宦官,殉国而死,代表性的就是王承恩以及方正化了。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攻北京之时,王承恩曾奉命带宫内内官守城。

既然已经大了宦官守城的地步,足可见当时的危急。王承恩带领内官,与进攻的起义军对战。当时有一小支起义军爬到城墙,还是王承恩眼睛毒一下子看见,发炮击之。

起义军进攻越发凶猛,大势已去,王承恩跟随崇祯帝来到煤山。在崇祯帝上吊自尽后,也在旁边的树上吊死,殉主殉国。

而方正化,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忠宦,是司礼太监,曾多次率军保卫京师。

崇祯十五年,清军威胁京师,方正化临危受命,被崇祯帝任命总监保定军务。方正化率军成功保住城池,受到崇祯帝信任。

崇祯十七年,崇祯帝又任命他为地方长官,前往赴任,镇守城池。方正化跪地推辞,崇祯帝坚持,于是收拾包袱上路。

农民起义军大举进攻之时,方正化率军反击,击杀义军数十人。因为作战勇猛而入了义军的眼,有人大声喝问他是谁。

方正化丝毫不惧,大声回道:我总监方公也!

一听这还是个不小的官,义军纷纷涌向他,方正化拼死作战,最后被乱刀砍死。而跟随他的一干随从,也全都遇难。

方正化之死,远比王承恩凄惨百倍。而除了王承恩、方正化等人,当时殉国的内官其实不少,诸如故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等人。

虽然历史上的确有奸宦,但也不乏忠君为国之辈,还需客观看待!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