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大班小壁虎借尾活动总结

发表时间:2022-12-22

最新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其二。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情色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3、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仿照课文3至5自然段的写法编故事,拓展知识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5、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名字叫做虎,喜爱墙上行,四肢短又短,专爱吃蚊蝇。

2、学生猜出后。课件出示:壁虎捕捉蚊蝇的动画面,使学生了解壁虎的样子。

3、教师板书课题: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理念: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4、教师归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过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

(设计理念: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和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学习1、2自然段。

(l)学生自由、轻声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板书:挣断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小壁虎的心情。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中,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小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4)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习3、4、5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鱼老黄牛燕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句子。

②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小河边摇拨水

③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④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⑤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⑥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话的?(电脑出示)

A、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B、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C、小壁虎说了什么?

D、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设计理念: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②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下甩赶蝇子

③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

④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4)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摆掌握方向

(5)电脑出示三幅动态画面: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本环节教学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画面是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摆、掌握、拨、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勾画、比较、说说等使学生多方面器官并用,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6)学习6、7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小壁虎的心情从“难过”到“高兴”的变化过程。

③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保护

师: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如“人的头发,指甲”等)。

(设计理念: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四、个性体验,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带有音乐,但没有解说的画面,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五、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①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③(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④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六、知识延伸,培养能力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学生选一种动物,看图借一借,说一说。)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中,以这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结构续编故事。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学生的说写能力。把学生收集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扩大了知识的影响面,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广泛地阅读。)

七、分层作业,各显神通:(任选一道)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写出他们的对话。

4、续编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借长

(自我保护)(再生)

小鱼老黄牛燕子

拨水赶蚊子掌握方向

扩展阅读

教案:掌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残、犹、豫、眶、稳、绪、鞠、躬、寂、寞;积累8个词语:掌声、取笑、轮流、犹豫、眼眶、稳定、情绪、寂寞。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热烈”、“寂寞”、“经久不息”、“犹豫”等词语。

3.能围绕重点句子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4.感受“掌声”的魅力,增进同学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说说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听到掌声呢?

生自由回答,师补充点拨。

(如:生说:演员表演结束,观众会给他们掌声,师及时点拨:是啊,那是对演员的表演表示感谢;生说:校长在升旗仪式讲话完毕,我们给他掌声,师及时点拨:那是对领导表示尊重;生说:小朋友课堂上回答问题回答得好,我们会给他掌声,师说:那是对他表示鼓励……)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和掌声有关的课文。

板书:27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学习小建议”预习课文。出示媒体:

(1)轻声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口头完成形近字组词。

残()犹()眶()鞠()

线()优()框()掬()

(3)边读边思:课文写谁获得了掌声?获得了几次掌声?

2.学生交流、反馈预习情况

(1)出示媒体:生字:残、犹、豫、眶、稳、绪、鞠、躬、寂、寞

抽读生字,正音。音:眶残(眶是三拼音,残是前鼻音)

形:豫(注意左半部的笔画,不要多加一撇),书空。

(2)出示媒体:词语:掌声、取笑、轮流、犹豫、眼眶、稳定、情绪、寂寞

抽读词语。

(3)出示媒体:形近字组词

残()犹()眶()鞠()

线()优()框()掬()

双人小火车口头辨析组词。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交流:谁获得了掌声?获得了几次掌声?

三、细读课文,学习提问

1.小君获得的两次掌声是怎样的掌声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媒体出示句子:

不知是谁带的头,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君的眼眶红了。

当她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3.学生轻声读句子,质疑。

(可能提的问题有:为什么第一次掌声会热烈、持久?为什么第二次掌声会经久不息?)

4、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师:想一想,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请你们轻声读课文第三小节,找到有关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指名读句子,想一想:“犹豫”是什么意思?

(4)小君犹豫什么呢?默读第一、第二小节,然后根据这个句式同桌说一说。

出示媒体练习:

小君犹豫了一会儿,她想:如果我上台,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_______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师及时点评。

师:尽管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她还是鼓足勇气、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送给她热烈、持久的掌声是对她的——鼓励(支持)。

板书:鼓励

5.师:难怪小君激动得眼眶红了。谁来读一读这几句句子?

出示媒体句子:

小君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不

知是谁带的头,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君的眼眶红了。

(1)指导读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指名读句子,男女生比赛读,体会小君激动的心情。

6.师: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是同学们对小君的鼓励。第二次掌声为什么经久不息呢?请你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

出示句子: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学生交流。

师:故事真动人,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加上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所以同学们又送给她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次掌声其实是对她的——赞赏。

板书:赞赏

7.谁能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师小结: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小君勇敢地走上讲台的鼓励,第二次掌声是对她出色的演讲表示赞赏。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体会掌声对小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齐读第三小节。

8.师:那次演讲以后,小君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交流后,出示句子:那次演讲以后,小君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开始和同学们交谈、游戏,不再那么寂寞。

(1)这里的“寂寞”你能换一个词语吗?(孤单、冷清)

(2)“不再寂寞”就是她不再孤单、冷清了。

板书:寂寞不再寂寞

9.小君真的变了!请小朋友用填空的形式来说说小君的变化:

出示:小君真的变了!演讲前,她________________,演讲后,她_______________。是同学们的掌声______________。

同桌互说,指名说。师及时归纳、点评。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掌声》,知道了掌声使范小君这么一个残疾学生从一个寂寞的、不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变得不再寂寞。她的故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我们的生活需要掌声。因为掌声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赏,能使人变得更乐观、更自信。

出示句子:掌声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赏,能使人变得更乐观、更自信。

齐读句子。

师:祝愿你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掌声响起来。

3、复习字词。媒体出示:

生字:残、犹、豫、眶、稳、绪、鞠、躬、寂、寞

词语:掌声、取笑、轮流、犹豫、眼眶、稳定、情绪、寂寞

(1)双轨小火车。

(2)抢读词语。

板书设计:

27掌声

鼓励赞赏

寂寞不再寂寞

教学后记: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继续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更是至关重要。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范小君同学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时候,教师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在了解范小君身患残疾的情况的同时,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她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就是这样,在读的基础上加强理解,在理解之后加深感悟,才能真正地读懂文本,体会文本的主旨。

[推荐]最新小学阅读教案1500字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我,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师如果想建立起更有特色性的课堂风格,那么就需要写出创新性的教案。怎样写出一份精良的教案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最新小学阅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1

每天早晨目睹国旗的冉冉上升,在那庄严的时刻,同学们高唱国歌,当同学们学习到《开国大典》这课时,又再次感受了那更为神圣的一幕,他们不禁对开国大典的内幕、国歌、国旗的由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为共和国的诞生甘洒热血的无数英雄和让后人称颂的爱国运动等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从学生对开国大典的浓厚兴趣出发,我们决定以共和国的诞生为研究的主题进行学生的拓展阅读。

一、教学总目标:

情感能力: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热爱之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通过积极研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欲望,培养他们各抒己见的独立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

1、过阅读有关共和国的拓展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内幕、国歌、国旗的由来,以及一些爱国运动的情况等内容。

2、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表达能力。

协作合作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网站学习的积极性。

2、在相互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的能力。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包括熟练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的技能。

2、熟练掌握网上应用BBS发帖子技能。

3、初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二、教学总过程

学习环节(一)广泛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导航资源的资料,并进行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2、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BBS发贴子。

3、评议精彩帖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1,我相信在学习了课文《开国大典》,同学们不禁对我们的新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的内幕、国歌的由来吸引着同学们再次来到这里。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的主题学习《共和国的诞生》的第一个环节。

2、出示课题:《共和国的诞生》广泛阅读

3、提出学习要求:

(1)充分利用习客网站的网络资源区中有关共和国的资料,进行精读与范读相结合。

、范读就是浏览,也就是对自己要读的材料有个大致地了解。

精读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地阅读,体会其中的韵味。

、哪些材料可进行范读,哪些材料可进行精读呢?(举例说明)

也就是说那些具有感染力、表现力的句子可多读几遍。

(2)根据教师在习客讨论区中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复。

你能告诉老师最感兴趣的是有关共和国诞生的哪些情况?

能用自己的话对大家说说国歌的诞生过程吗?

阅读中你有什么想法或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吗?讲出来让大家帮助你。

(3)及时在讨论区中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求得别人的帮助并关注别人的帖子。

(4)小组同学轮流收发帖子,帖子中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大量阅读,收发帖子。

1、学生阅读课前查找的有关共和国的资料及网络资源区内提供的资料,以发帖子的形式在习客讨论区内针对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对自己寻求帮助的问题也在讨论区及时提出,并关注其他同学的回复。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及时辅导并回复部分帖子。

3、教师及时刷新习客讨论区,了解学生发帖子的动向、质量,将精彩帖子超链至主题学习的主页,激励学生。

(三)读读议议精彩帖子

1、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阅读并讨论超链在主题学习主页上的精彩帖子,共同合作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2、出示评议要求:

(1)、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帖子的优劣。

(2)评议过程中,仔细听。可以提出质疑。

(3)评议后,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交流、点评,及时朗读。

4、引导、小结。

(四)形成合作小组

1、我们有些同学对国旗的诞生感兴趣,有的对开国大典的内幕感兴趣,有的同学对其它的内容感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合形成合作小组。

2、组织形成合作小组

(五)讨论,完成小组自评表。

学习环节(二)深入阅读

教学要求:

根据学习专题搜寻资料、进行整理,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小组活动计划,聘请指导老师。

(二)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师:通过上节课的广泛阅读,同学们对共和国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习客讨论区也谈了自己的许多想法。今天我们要继续深入阅读下去,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相关的读书卡片进行交流。

2、下面请同学读读这次的学习要求:

(1)按自己确立的共和国的研究专题方向搜寻资料,认真阅读,圈圈划划,找出感兴趣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把与研究专题有关的资料制成读书卡片,要求卡片中的图和文能合理地联系在一起。

(3)小组合作完成六张以上的读书卡片。

(三)深入阅读,制作读书卡片

1、学习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复习利用搜索引擎网站寻找资料的方法

2、小组同学认真阅读,按自己确立的研究专题方向搜寻阅读资料,找到所需的材料后制成读书卡片。

3、老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难题及时辅导。指导学生快速阅读。

(四)交流读书卡片

提出交流读书卡片的要求

1、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卡片。相互提问,提出自己的想法。

2、(交流的方法和交流的形式请加以说明,体现语文性,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用特殊的颜色标示出来,并且感情朗读;找到的图片用几句话,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3、同学评评议议。

4、教师点评,小结

(五)完成小组评价

小组同学讨论,完成小组评价表。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2

教师思考:

本课是小学课本中的写景名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自主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设计特色:自主赏析,开放式学习。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3、图文结合,自主赏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象片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按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的四处景观有什么水同之处?

(通过四处景观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畅谈观看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利于发现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

二、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的形式,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1、自读,寻找欣赏点,填写记录。

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理由是()。

(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必须解放他们。欣赏点是学生眼睛发现的文章精华,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找自赏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个性的体验,才能达到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2、交流、赏析、结合资料谈体会。

采用小组赏析或全班赏析的方法。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欣赏点,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课文有关内容的个性感受。赏析的办法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如

(1)感情诵读:联系上下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句段语言的优美。

(2)自问自答:如自己提出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换、删、增词对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内容等,与原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整个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3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双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诗]、无怨的青春[诗]、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4

【阅读】

我是中国人

作者:吉瑞芝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我父亲吉鸿昌因为坚决抗日,被逼出国进行考察。

1931年秋,父亲来到了美国。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人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不怀好意地问:你是日本人吧?父亲叫翻译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肃魁梧、高大的军人

又一次,他到一家邮局寄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明知故问:你是哪国人?我父亲大声地说: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连受到嘲笑和侮辱,父亲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代表中国来美国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他坚决地表示:下一次外出时,一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人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块长方形牌子,用毛笔书写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

【注】

吉鸿昌,河南扶沟人,1895年生。19xx年参加冯玉祥部队,从士兵提升为旅长,有吉大胆之称。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31年8月因拒绝剿共被蒋介石撤职,9月被勒令出国考察。吉鸿昌在欧美期间发表抗日演说。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兼张家口警备司令。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他潜回天津,继续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特务刺伤后逮捕。14日,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关进天津陆军监狱。22日,秘密押解至北平军分会军法处。当晚对吉进行审讯,吉慷慨陈词,历数蒋介石的卖国罪行,并将上衣解开,袒露出察北抗日作战中所负的累累伤痕。24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将吉鸿昌就地枪决。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被枪杀。临刑前,吉鸿昌以手为笔在地上疾书绝命诗一首: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阅读提示】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①父亲因坚持抗日,被迫出国考察。②父亲在美国考察期间受到两次侮辱。③父亲对侮辱气愤得吃不下饭,并亲自制作了一块牌子,上书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表达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感、自豪感和希望社国早日振兴的赤子之心。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5

《莫泊桑拜师》一文重点讲了莫泊桑三次拜师的经过,凸现了莫泊桑诚心求师的那种迫切的心情以及福楼拜热心关心文学青年、毫不保留的大师风范。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相关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即可感悟到两位文学大师不同的人格魅力,受到人文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了解两位大师的情况,进行质疑,提炼出本文的研读主题莫泊桑几次拜师?每次的内容和收获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大师的什么特点?或者是对你有什么样的启迪?引导学生确立好研读的专题后,学生自主地批注阅读,并在书中空白处作相关的批注。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词语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1、他坦白地说?坦白说明什么?该怎么读?

2、这个问题,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什么叫直截了当?说明什么?怎么读?

3、那。莫泊桑急切地问。急切说明什么?怎么读?

由于这篇文章人物间的对话较多,且语气、神态各不相同,因此适合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排练课本剧的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课文的语言。我安排了三位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其余学生作导演或编剧,共同策划、排练课本剧,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人参与,从他们一颦一足中可以看出,这两位文学大师的鲜明个性特征已深深地烙在他们头脑中。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6

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我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对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是用眼睛读过几本书的,但那时我所在的农村,能的到的书很少,我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把那几本书换到手读完之后,就错误地认为,我已经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了。后来,我有机会进了一个图书馆,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样的可笑。

我十岁的时候,就辍学回家当了农户,当时我最关心的是我放牧的那几头牛羊的饥饱,以乃我偷偷地饲养着的几只小鸟会不会被蚂蚁吃掉。当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我竟然成了一个以写小说为职业的人。这样的人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是像神灵一样崇高伟大的。当然,在我成了作家之后,我知道了作家既不崇高也不伟大,有时候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卑鄙和渺小。

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如前所述,在这期间,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肖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的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但我更可以骄傲得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

他们讲述的故事神秘恐怖,但十分迷人。在他们的故事里,死人与活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动物、植物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许多物品,譬如一把扫地的笤帚,一根头发,一颗脱落的牙齿,都可以借助某种机会成为精灵。在他们的故事里,死去的人其实并没有远去,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一直在暗中注视着我们,保佑着我们,当然也监督着我们。这使我少年时期少干了许多坏事,因为我怕受到暗中监督着我的死去的祖先的惩罚。当然也使我多干了很多好事,因为我相信我干过的好事迟早会受到奖赏。在他们的故事里,大部分动物都能够变化成人形,与人交往,甚至恋爱、结婚、生子。譬如我的祖母就讲述过一个公鸡与人恋爱的故事。她说一户人家有一个待字闺中的美丽姑娘,许多人来给这个姑娘说媒,但她死活也不嫁,并说自己已经有了如意的郎君。姑娘的母亲就留心观察,果然发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听到从女儿的房间里传出一个男子的声音。这个声音十分地迷人。母亲白天就盘问女儿,那个男子是谁,是从哪里进去的。女儿就说这个青年男子每天夜里都会出现在她的身边,天亮之前就悄悄地消失。女儿还说,这个男子每次来时,都穿着一件非常华丽的衣服。母亲就告诉女儿,让她下次把那男子的衣服藏起来。等到夜里,那个男子又来了。女儿就把他的衣服藏到柜子里。天亮前,那个男子又要走,但衣服找不到了。男子苦苦哀求姑娘将衣服还她,但姑娘不还。等到村子里的鸡开始啼鸣时,那男子只好赤裸裸地走了。天明之后,母亲打开鸡窝,发现从鸡窝里钻出了一只浑身赤裸的大公鸡。让女儿打开柜子一看,哪里有什么衣服柜子里全是鸡毛。这是我少年时代听过的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后来,每当我看到羽毛华丽的公鸡和英俊的青年,心中就产生异样的感觉,我感到他们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不是公鸡变成了青年,就是青年变成了公鸡。

离我的家乡三百里路,就是中国最会写鬼故事的作家蒲松龄的故乡。当我成了作家之后,我开始读他的书,我发现书上的许多故事我小时候都听说过。我不知道是蒲松龄听了我的祖先们讲述的故事写成了他的书,还是我的祖先们看了他的书后才开始讲故事。现在我当然明白了他的书与我听说过的故事之间的关系。

爷爷奶奶一辈的老人讲述的故事基本上是鬼怪和妖精,父亲一辈的人讲述的故事大部分是历史,当然他们讲述的历史是传奇化了的历史,与教科书上的历史大相径庭。在民间口述的历史中,没有阶级观念,也没有阶级斗争,但充满了英雄崇拜和命运感,只有那些有非凡意志和非凡体力的人才能进入民间口述历史并被不断地传诵,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提高。在他们的历史传奇故事里,甚至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一个人,哪怕是技艺高超的盗贼、胆大包天的土匪、容貌绝伦的娼妓,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故事,而讲述者在讲述这些坏人的故事时,总是使用着赞赏的语气,脸上总是洋溢着心驰神往的表情。

十几年前,我在写作《红高粱》时已经认识到:官方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固然不可信,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同样不可信。官方歪曲历史是政治的需要,民间把历史传奇化、神秘化是心灵的需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当然更愿意向民间的历史传奇靠拢并从那里汲取营养。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要想激动人心,必须讲述出惊心动魄的故事,必须在讲述这惊心动魄的故事的过程中塑造出性格鲜明、非同一般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存在,但在我父亲他们讲述的故事是比比皆是。譬如我父亲就讲过,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一次吃了半头牛、五十张大饼;当然,他的能吃与他的力大无穷紧密相连。父亲说这个人能把一辆马车连同拉车的马扛起来走十里路。我知道我家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远房亲戚,我父亲这样说,是为了增强故事的可信性,这其实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后来创作小说《红高粱》时我借用了这种技巧。《红高粱》开篇我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跟随着我爷爷余占鳌的队伍去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其实我爷爷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我父亲是个老实得连鸡都不敢杀害的农民。当我的小说发表之后,我父亲很不高兴,说我诬蔑他。我就说,写小说其实就是讲故事,你不是说咱家那个远房亲戚一次能吃半头牛吗我父亲听了我的解释后,明白了,并且一言就点破了小说的奥秘:原来写小说就是胡编乱造啊!

其实也不仅仅是上了岁数的人才开始讲故事,有时候年轻人甚至小孩子也讲故事。我十几岁时听邻居家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讲过的一个故事至今难忘,他对我说:马戏团的狗熊对马戏团的猴子说:我要逃跑了,猴子问:这里很好,你为什么要逃跑狗熊说:你当然好,主人喜欢你,每天喂给你吃苹果、香蕉,而我每天吃糠咽菜,脖子上还拴着铁链子,主人动不动就用皮鞭子打我。这样的日子我实在是过够了,所以我要逃跑了。我当时问他:狗熊跑了没有他说: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猴子去跟主人说了。

在我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中,民间戏曲、尤其是我的故乡那个名叫猫腔的小剧种给了我深刻的影响。猫腔唱腔委婉凄切,表演独特,简直就是高密东北乡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猫腔的旋律伴随着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在农闲的季节里,村子里搭班子唱戏时,我也曾经登台演出,当然我扮演得都是那些插科打诨的丑角,连化装都不用。猫腔是高密东北乡人民的开放的学校,是民间的狂欢节,也是感情宣泄的渠道。民间戏曲通俗晓畅、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文,有可能使已经贵族化的小说语言获得一种新质,我新近完成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就是借助了猫腔的戏文对小说语言的一次变革尝试。

当然,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我还怜听了大自然的声音,譬如洪水泛滥的声音,植物生长的声音,动物鸣叫的声音在动物鸣叫的声音里,最让我难忘得是成千上万只青蛙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声音,那是真正的大合唱,声音洪亮,震耳欲聋,青蛙绿色的脊背和腮边时收时缩的气囊,把水面都遮没了。那情景让人不寒而栗,浮想联翩。

我虽然没有文化,但通过聆听,这种用耳朵的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准备。我想,我在用耳朵阅读的二十多年里,培养起了我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培养起了我的历史观念、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我的想像能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我相信,想像力是贫困生活和闭塞环境的产物,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人们可以获得知识,但很难获得想像力,尤其是难以获得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想像力。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与我的二十年用耳朵的阅读密切相关的;我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写作,并且始终充满自信,也是依赖着用耳朵阅读得来的丰富资源。

关于用鼻子写作,其实应该是另外一次演讲的题目,今天只能简单地说说。所谓用鼻子写作,并不是说我要在鼻子里插上两只鹅毛笔,而是说我在写作时,刚开始时是无意地、后来是有意识地调动起了自己的对于气味的回忆和想像,从而使我在写作时如同身临其境,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也身临其境。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家所调动得不仅仅是对于气味的回忆和想像,而且还应该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等全部的感受以及与此相关的全部想像力。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色彩和画面、声音与旋律、苦辣与酸甜、软硬与凉热等等丰富的可感爱的描写,当然这一切都是借助于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实现的。好的小说,能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仿佛进入了一个村庄、一个集市、一个非常具体的家庭的感受,好的小说能使痴心的读者把自己混同于其中的人物,为之爱,为之恨,为之生,为之死。

这样的小说要写出来很不容易,我正在不懈的努力。

最新小学阅读教案 篇7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草房子》的故事内容,并能从秃鹤等一些同龄孩子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们那些顽强与乐观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以一章带全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孤独之旅》,写的是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的一段生活经历。因为是从小说《草房子》中节选的一部分,读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阅读疑问:杜小康为什么要跟着父亲去放鸭?杜小康原来的家境如何?为什么会突然一落千丈了呢?杜小康后来重新回到了学校吗?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到学校的图书室找来了曹文轩的原作《草房子》,进行阅读。

二、展示读书卡片

师:同学们阅读一本书,首先应该看什么?(书的封面、封底)对,从这本书的封面上,你了解了哪些内容???想对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还需要看看“作者简介”;想初步知道小说写了什么,就要看看“内容提要”;想知道小说共有几个章节,还需看看“目录”。这些都是阅读一本书首先要了解的最基本的内容。现在有同学把这些内容制作成了读书卡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个学生分别从作者简介、内容提要、目录作用、油麻地草房子的介绍来展示读书卡片)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不错的读书方法,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知识。

师板书第一个读书方法:卡片读书法

三、 阅读打擂台

师:刚才同学展示的油麻地的草房子确实很漂亮吧,它透着一种古朴一种华贵。在这样美丽的草房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现在我们就到油麻地小学去寻访这些可爱的人。我从书上裁剪了一些文字片段,来考考大家对他们的熟悉程度。请一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一边欣赏作者独具魅力的语言,一边思考每个片段写的是哪个人物?读完后,迅速抢答,看哪个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对。

出示课件3-8,学生抢答。

四、 看情节 品人物

师:看来同学们对书中的人物已经有所了解。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内心世界从书页中走出来,让我们先去认识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秃鹤

秃鹤,实际上他不姓秃,他姓陆,应该叫陆鹤。为什么人们要叫他“秃鹤”呢(因为他秃头)对,书中作者对他得秃头有一段生动传神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9,指名朗读

师:如果是你,长了这么一颗脑袋,会怎么想?

生??

师:其实秃鹤在三年级之前对自己这颗像打了蜡一样亮的光头并不在意:别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别人摸他的`头取乐,他也让别人摸;甚至他用别人摸他的头为条件,来交换一块糖或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的半天使用权。

可是到三年级时,秃鹤突然在意起自己的秃头了,这一在意,矛盾来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的问题,浏览小说后面的情节。(出示课件10)

学生读书思考,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对小说内容理解得很透彻、很全面。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根据这几个问题,概括出秃鹤的成长故事?

生??

师:同学们在概述人物成长故事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把他成长历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情节提炼出来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提要读书法(板书)

师: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是如何来看待秃鹤这个人物?你觉得他可怜吗?有没有可恨的地方?他得可爱表现在哪里呢?(生答)

既让人觉得可怜,可恨,更让人觉得可爱,作者真实地立体地塑造了这个人物,我们读书时也应该读出人物的立体感来。这又是一种读书方法:立体读人物(板书),希望同学们写作时也能努力去做到立体写人物。

五、 赏语言之美

师:曹文轩纯美的小说中,不仅有美的故事,美的人,更有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几段精美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妙处

(出示课件11——14)学生体会,老师点拨。

师:是的,秃鹤倔强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这样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一个战胜自我的勇者,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来,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秃鹤上台表演的情景?(想)老师特意剪辑了这部分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电影《草房子》的一部分视频)

师:刚才同学们能从用词、写作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等方面赏析句子,谈出感受,读书时,可以在这样的句子上圈点、勾画或在旁边做批注,这又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精读法,也叫批注读书法(板书)

这节课我们学了这么多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读书时能学以致用,这样对你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大有帮助的。

六、《草房子》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成长的诗,书中的人物在故事中慢慢长大,(除了我们刚刚了解的秃鹤,还有杜小康、桑桑、细马等)他们虽然经历厄运,也经受过苦难,但成长也因苦难而变得更加美丽。(出示课件15)

七、如诗的《草房子》是曹文轩写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这个系列中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野风车》《青铜葵花》《红瓦黑瓦》《山羊不吃天堂草》《没有角的牛》《根鸟》等。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细细品读,你会走进一片纯美的文字天空,那浓郁的书香,独特的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

所以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好书是智慧的钥匙!知识的源泉!生命的珍宝!没有书就像生命里没有阳光!

师生齐读:愿我们用好的读书方法,开启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拥有生命的珍宝!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9篇


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掌握教案的编写技巧,是每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老师编写创设情境教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何写出教案中的细节呢?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

(2)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组合、剪贴、装饰,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1、电脑动画故事引入

以小树叶找朋友为故事背景,使几个树叶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

如:秋天到了,树叶宝宝纷纷从大树妈妈的怀里飘落下来,落得满地都是……

2、讲授新课

(1)小朋友为树叶找朋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自己手中的小树叶找朋友,形成新生命、新形象,并小组交流展示。

(2)欣赏更多树叶拼贴的作品。(出示课件,欣赏树叶拼贴的作品,学生自由交流)

(3)对比、观察发现拓印方法。(出示拼贴树叶画、拓印树叶画,将相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两幅作品加以对比)学生观察、讨论,这么漂亮的拓印画和树叶的拼摆有什么关系,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这样的画?谁能试着说一说?

(4)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看录像演示拓印方法,教师提示拓印要点。

(5)欣赏学生拓印作品,为画面添加部分内容。(或者欣赏课本中学生作品,自我感受拓印画的美,自学添加对画面的作用)

3、学生作业提示

小组合作,集体创作树叶拓印作品。

4、展示交流

各组讲述本组作品,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5、总结

植物的叶中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水反应,从而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进而可制造蛋白质和脂肪。叶片是自然界中制造食物真正的工厂,也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

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五、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

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⑶ 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远些,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等方向名词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东、南、西、北的具体位置,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在实际情况下学习。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学习中,未能很好地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根据自身的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4

小学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通过标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说清故事大意。

4.在读、演基础上聚焦对

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聚焦对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古字激趣,揭题

导入

1.师:老师写个字,请你来猜猜:上为“爪”,古代表示手,下为“又”,古代也表示手,这两只手都想要中间这一物体。

(师边说边板书。生猜字,说理由。)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争论的故事》。

(师板写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检查预习,“辩”字当先

1.听写生字“辩”。

2.师:(课件出示:辩辨[!--empirenews.page--

辫瓣)你能一眼找到“争辩”的“辩”吗?说说理由。

师:(小结)抓住字的关键部分就能推测字义,记住字形。

板块三:关注标点,整体

感知

1.关注冒号。

师: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后面有个冒号,它像个小管家一样,它管到哪个自然段呢?找一找。

2.整体把握课文。

师:在第5自然段后面打上“‖”,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盛老师讲故事,(板书:讲故事)第二部分是同学们谈感想。(板书:谈感想)

3.认识删节号。

师:12个小圆点的名字叫删节号,表示整段文章的省略,它也是课文的一个自然段。

板块四:围绕关键字,练说故事大意

1.大声读课文第一部分。总结: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兄弟)

师:看字,如果两只手分别代表兄弟俩,他们为何而争?怎么争的?结果怎样?(相机板书:兄—煮,弟—烤。)

3.师:(小结)抓住主要人物,围绕关键事件,说清故事主要内容。

板块五:聚焦对话,领悟

“争论”

1.师:看“争论”的“论”,偏旁也是言字旁,谁来读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对话)

2.师:读好对话有方法,前后看看提示语。

(生关注提示语再读对话)

3.师:“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文中有句话直接解释了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找一找。“然”的意思我们来请教字典。

(生查字典选择“然”的意思)

师:(小结)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都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4.师:我们来看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再加上动作、表情,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5.区别“争吵”与“争论”。

(1)师:我找一位同学来争一争,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较一下我俩与文中兄弟俩的对话,想想区别在哪儿。

(师生表演“争吵”,生在比较中发现“争吵”与“争论”的区别。)

(2)师:(小结)有观点、有理由是“争论”。

板块六:再次听写,巩固

生字

1.描红生字。

师:用钢笔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住生字。

2.再次听写生字。

(师要求字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

【评析】[!--empirenews.page--

xx年版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对课标关于识字与写字要求的准确把握,贾老师巧妙地以识字为基点,以阅读为指向,教学有特色,学得有情趣。

1.会意识字,“争论”中归纳大意。课伊始,教师板书“争”字的古文字形,形象的会意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着教师通过明晰字理,生动地凸显了“争”字的本义,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所要学习的课题。在理清课文脉络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围绕“争”这一关键字,抓住主要人物并说清故事大意。贾老师独具匠心的“一字两用”,凸显了前呼后应的教学效果,识字也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而是以识字为基点,指向阅读中概括能力的培养。识字与阅读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2.形旁识字,“争辩”时强化色彩。“辩”是个形声字,也是课文的关键生字。教师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形声字的识字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形旁”来识字,并进一步强调形声字识字的要点“抓住关键部分就能推测字义,记住字形”,不仅“授之以鱼”——教学生认识汉字,还“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习认识汉字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陈述性的知识,还教给学生策略性的知识。“辩”字的教学与“争”字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仍然“一字两用”,在“聚焦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情,通过表演“辩”字,增添了故事的“争论”色彩与意味,突出了课文主要内容。

3.语境解词,比较中领悟主旨。对于课题中的关键词“争论”的理解,贾老师可谓匠心独运。在学生把握了课文大意后,教师直接切入到“争论”这一重点部分,教学扎实,由浅入深,先了解争论的原因、经过、结果,再聚焦争论的内容,即兄弟两人在对待如何吃大雁观点上的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聚焦对话部分,采用师生合演的方式,再现课文的语言情境,通过体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读出兄弟间“争论”意味,课堂气氛活跃,情趣盎然。接下来,教师启发学生辨析“争论”与“争吵”的区别,学生的思维被再度激发,认识到“争论”的特点:有观点、有理由,从而真正领悟“争论”,学会“争论”,发现表达形式的秘妙。关键词语的理解紧密地关联课文的主旨,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个别词语的理解,更是关于认识事物联系的方式与方法。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难点是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旧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旧知有效迁移。

在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借助笔算乘法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2.加强比较,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

本节课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中注重突出两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虽然两种方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二种方法的算理,加深对简便算法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1.出示口算题并计算。

30×3400×250×63000×2

2.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说说发现了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3.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并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7页例6。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渗透“每套280元”是单价)

(2)明确怎样列式“求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为280×3)

2.探究解题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方法一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在积的个位上写0,这个0起占位作用。

方法二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方法二对不对?为什么?

(方法二是对的。因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所以笔算时也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不同点:方法一是按照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4.引导学生讨论用方法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2-6的加法,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学生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4、学生在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5以内数的加减法

(2)关于0的加减法

(3)6至10的加减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精彩故事会

猴 王 出 世

小猴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认真,要有始有终。

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

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

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3、拓展性学习包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调皮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将本单元5以内数的加减法与6—10的加减法进行整合,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接着学习10以内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学科间整合:把语文课本中的《美猴王》在本单元中加入,让学生对花果山和水帘洞简单的了解,满足好奇心,同时通过小猴下山的故事学习关于0的加减法,教育学生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3、把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在本节课中整合。

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0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信息窗一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谁来讲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讲故事)

师: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初步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3和2合起来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

(4)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3+2”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到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注:

5以内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知识,创设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加法学习中。

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12—1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可以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

2.锻炼孩子思维的条理性,培养整体考虑决定事件顺序的习惯,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六,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去小明家看看?

2、探究新知,掌握规律:

(1)沏茶问题

(课件)见了李阿姨,小明怎样说?小明很有礼貌的请李阿姨坐下,还要给李阿姨沏上一杯热茶。沏茶的步骤有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读时间表)

师:如果你是小明,怎样安排这些事,使李阿姨能尽快喝上热茶?一共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展示时间安排

板书:1+1+8+1=11(分)

指出,这就是流程图,下面要再写出时间的计算。

(2)总结方法:有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做,这就是优化。通过刚才解决的问题,你说说怎样才能节省时间?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再做其它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联系生活举例。听广播与刷牙、洗脸、吃饭、读英语。

(3)烙饼问题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妈妈准备作他最拿手的烙饼招待李阿姨。我们来看看妈妈是怎样烙饼的?(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

生:两面都要烙

生:每面3分钟

师: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怎样烙?

学生回答演示生:6分钟。烙一面需要3分钟,两面就要6分钟。

师: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学生回答并演示

生:6分钟。因为一口锅可以烙两张饼,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就和一张饼一样,也是需要6分钟。

师:如果烙三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这么多答案,下面请同学们先思考,操作一下,再以小组为单位,用圆片代表3张饼,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然后将你们的方案,填到你们的表格中。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烙的?(两人合作一人填表,一个操作)

方法1:

生1:先两张同时烙好,需要6分,再烙好剩下的一张,需要6分,共烙4次,花了12分。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快的方案?

方法2

生2:第一次先烙饼

1、饼2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二次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三次烙饼1和饼3的反面,也需要3分钟,总共用了9分钟,共烙3次。

师:大家明白吗?谁再来演示演示。

师:课件演示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

师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一起操作:

我们先烙饼1的正面和饼2的正面,3分钟后,把饼2拿出来,再同时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1熟了,接下来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3分钟后饼2和饼3也熟了。

师:这种方法为什么快?

生:锅里一直都有两张饼。(课件出示:烙3张饼的两种方案)

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这种方法时,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这样不浪费时间,烙的最快,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

(4)拓展提高,总结方法师:烙4张饼怎样烙最快?

生:2张2张地烙,需要12分钟

师:烙5张饼怎样最快呢?(同位交流)生:先烙2张,再用最佳方法烙3张,用15分钟

师:烙6张饼,怎样烙最节省时间?

生:用最佳方法烙3张2次,用18分钟生:2张2张的烙3次,也是用18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用18分钟,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3张3张的烙,这种方法比较好玩。

生:我喜欢2张2张的烙,这种方法省劲,3张3张烙太麻烦了。

师:我也喜欢2张2张的烙,同样的时间,这种方法比较省劲些。师:烙7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

生抢答:21分钟

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说说你的想法依次说出8张、9张、10张饼的烙法

师:观察这张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多用三分钟,你看5张饼是15分钟,6张饼是18分钟,那7张饼就是21分钟

规律1:用最优化的方法烙,饼的张数乘每面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少时间

板书:每面所用的时间×饼的张数=所用的最少时间

师:从饼的张数和烙饼的方法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规律2:我还发现了双数张时是2张2张的烙,超过3张的单数张都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师:如果烙20xx张饼需要多少时间?

3、实际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早晨时间安排)学生写出流程图,再写出计算过程

(2)师:同样在美味餐厅里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件出示早晨时间安排)

(课件出示星期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师:先想一想,再和挨着的同学说一说。谁来告诉大家,应该按怎样的顺序?你的理由呢?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小结:炒菜的时间相等,等候的时间不一样,哪一种方法能让客人等候的时间短一些呢?(同时进行尊老爱幼思想的渗透。)

(3)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说一说。

4、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高效率。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湖南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美丽的昆虫》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美丽昆虫为切入点,旨在让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小昆虫,感受这些小动物给生活带来的情趣。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多种昆虫图片,了解其特点,观察他们的形与色。引导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学情分析:

本年龄段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比较感兴趣,身边的花鸟鱼虫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学生生性活泼,激情四射,富有想象力。初步具备一定的构图及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教学重点:

对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

教学难点:

表现出形态各异的昆虫。

教具准备:

课件、昆虫图片、示范用具、大小指环等。

学具准备:

记号笔、素描纸、剪刀、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声音,猜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能和二(x)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心里非常开心!我们??老师还带谁来了呀?不告诉你们,我倒是可以让你们听听它们的声音!(课件播放昆虫叫声)能猜出来吗,都有谁呀?

生:蝈蝈、小蜜蜂、萤火虫……

2、师导语,引出课题

师:在花丛中、水塘边、树林里,经常能听到它们悦耳的歌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它们都叫——昆虫。

今天,老师要同你们一起轻轻地走近《美丽的昆虫》。(板书课题)

二、了解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

1、通过趣味故事“听”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

师:下面老师跟你们讲一个故事:螳螂姑娘(将一只用彩色纸制作的大螳螂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经过一个夏天的劳动,捉到了好多好吃的虫子摆在餐厅里,她贴出一张告示,欢迎昆虫们到我家参加宴会。蜜蜂嗡嗡地唱着歌来了,蜻蜓扇着大翅膀来了,瓢虫穿着七星大衣来了,蝴蝶成双成对地来了,蜈蚣、蜘蛛和蚕宝宝顺着草中的小路爬来了。宴会开始了,大家吃得真开心。这时候,螳螂围着餐桌转了一圈,把大家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她说,我今天请的是昆虫来参加宴会,可有几位不是昆虫也来了。嗯?谁不是昆虫?大家互相看着,议论起来。螳螂说,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腿的才是昆虫呢!螳螂走到蜈蚣的身边,对他说,你的腿太多,你不是昆虫。蜘蛛,你也不是昆虫,因为你长了八只脚。蚕宝宝看看自己的两排脚,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是昆虫。蜈蚣、蜘蛛也连忙站起身,对不起,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昆虫呢!螳螂说,既然来了,还是欢迎你们留下来吧!以后可别再弄错自己的身份了哦!

2、通过教师范作分析昆虫的结构,感受昆虫的形态特征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吗?小昆虫的身体都有哪几个部分呀?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两对翅膀,都有三对足。(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贴上蝴蝶分解图片身子、翅膀)可是,它们也不是都长一个样,蜜蜂的腹部胖胖的,蜻蜓的腹部细细长长的,瓢虫的腹部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工蚁们原来也有两对翅膀,可是后来觉得翅膀没有用,把翅膀卸下来了。(教师一边口述,一边将这些特征鲜明的小昆虫图片粘贴在黑板上适当的位置,和前面粘贴的螳螂、蝴蝶一起将黑板变成巨幅昆虫图)

3、通过对生活中的昆虫的视频欣赏感受昆虫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师:这些小昆虫的形态各有各的特点,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它们美丽的身姿吧!(课件播放昆虫动画)同学们要睁大眼睛仔细瞧,它们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还有它们飞翔的姿态!

4、分析交流不同昆虫的不同形态特征

(1)找特点

师:怎么样?它们都长得很美吧?谁能跟我们说一说,在刚才看到和生活中见到的昆虫中,你认为谁长得最漂亮,哪个地方长得漂亮?

生:螳螂象锯子似的腿;蜻蜓细细的腰;蝴蝶美丽的翅膀……

(2)分析动态

师:同学们能学一学它飞翔的姿态吗?飞行的时候,有时能看见两对翅膀,有时是侧面,只能看见一对翅膀。小瓢虫可张开它的硬壳壳铠甲,半透明的翅膀一扇,就飞起来啦!(瓢虫图片拆拉)

三、演示昆虫的绘画过程

1、示范勾画昆虫并剪下

师:老师喜欢会唱歌的知了,我要把它画下来。(用记号笔示范)在画面中间重要的位置下笔,头、胸、胸上长两扇翅膀,再露出一点腹部。看!我把它画得布满了整张纸。

都画好了,我还要把它剪下来。沿着外轮廓,留一圈窄窄的白边,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右手握剪刀咔嚓咔嚓,左手转动纸,这样剪得更快,细小的地方,咱们就剪大的外形,你们看,才咔嚓了几下,就剪好啦。

四、学生表现昆虫外形

师、同学们,象老师这样,把喜欢的昆虫画下来,你们可不可以啊?好,小知了等着朋友呢!(生画)

生: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外形。

(教师于黑板上添画草丛等背景)

师:同学们都画得差不多了,准备放下笔哦。现在咱们进入倒计时状态:5-4-3-2-1,看谁行动快!(学生勾画昆虫外形结束)

五、学习表现昆虫花纹及色彩

1、趣味交流

同学们画画的时候,我的小知了哭了,呜呜,看它多伤心。知道它为什么哭吗?猜一猜?(生猜)原来,它是想要一件好看的花衣服呢!别忙,咱们先去看看其它的昆虫,看看它们的漂亮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花纹,走吧!

2、直观欣赏(课件播放昆虫图片)

哇!蝴蝶真美丽,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看看其他昆虫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谁能象老师这样说说?生说……

3、教师导语

它们的衣服颜色鲜艳,花纹也漂亮。小知了,我来为你穿花衣。(教师示范设计花纹并涂色)先在翅膀上打扮打扮,老师直接用油画棒画上几个点点,左边有的右边也有,再加几根线在翅膀上,用什么颜色好呢?恩,选择差别大,对比强烈的颜色,象这样,就很好啊。(生答)看!小知了笑了,飞到我的手上来了!(教师将知了贴于指环上)羡慕吧?

4、用将昆虫套在手上飞的指环激厉学生快速完成打扮昆虫的任务。

师:悄悄告诉你们啊,可不许告诉别人,老师手上有个指环呢!象这样的指环,不多了,快快把你的昆虫打扮漂亮了,来老师这里取哦,行动慢了,你们的昆虫就只能飞到黑板上的草丛里去啦!

六、学生在前面所画的昆虫外形的基础上打扮昆虫

七、作业评价

1、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停下手上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倒计时:5-4-3-2-1,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里随处可见这些美丽的小昆虫们,这些小精灵为我们的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以后,咱们可要好好对待这些看似小小,其实功劳大大的朋友们哦!

2、现在看一看,你最喜欢的那位昆虫朋友在哪里?谁能告诉我啊?(生答,教师分析其美感)

3、其实,你们手里的那一只,你们笔下的那一只,就是最美丽的那一只呢!让我们带着可爱的它们,一起跳一圈、一起舞一圈吧!来吧!同学们!(课件播放小步舞曲,师生绕教室扮昆虫飞舞)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


一个好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灯塔,在上课之前把教案写好是每个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于是,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三种单色混合为复合色并压印在纸上的过程,体验用手做画的乐趣。

2、能独立的折出或贴出各种不同姿态的小船。

3、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衣服和画面的整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刷子、胶水、白纸、颜料、白板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小海星,故事导入:小海星生活在大海里,当海浪冲上来,波浪是这样的。今天,老师带来了关于小海星的一幅画。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示范画。引导观察:海浪的线条是怎样的?什么摇来摇去?(小帆船)

幼儿:很大很大的大浪。

师:我们来学习学习,大浪是怎样翻滚的?大浪会把小船淹没了,看到小海星心情是怎样?

2、小结画面的内涵:

师:小海星把秘密告诉我了,看看小海星,想的跟我们是不是一样?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压意画”。

3、出示作画工具,让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刷子、胶水、卡纸、颜料、白板纸。

4、教师示范作画:

(1)、舀一勺满满的颜料,放在白板纸上;

(2)、要舀三勺三种颜色的颜料都放在白板纸上;

(3)、刷颜色:用刷子从中间往外刷,往白色的地方刷,把漂亮的颜色留下来。

(4)、用食指画波浪,画完,请小毛巾帮忙擦干净。

(5)、将白纸的四个角对齐压在板纸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看看,看吗?

(6)、完成。

5、回忆步骤,让幼儿说出各项操作步骤。

6、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提问:你画的是什么颜色的大海?幼:七彩的大海。

2、收好画,结束。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好,应变能力强。整节课至始至终教师都以鼓励的 方式增强幼儿作画的信心。因为,幼儿没有“压意画”的作画经验,老师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活动目标,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上。对幼儿的不理解和无法配合的问题,老师都会给个宽容的态度:没关系,没关系,给予了幼儿充分的尊重,彰显了教师心中有幼儿,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小老鼠的行为,感受小老鼠看到大海的快乐心情。

2.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初步讲述故事的主要环节。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玩过纸船漂流的游戏。

2.材料准备。

①自备小老鼠图片一张、小纸船每人一个。

②挂图小纸船。

③幼儿学习资源3第10~13页。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动物?

幼:小老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出示挂图,逐页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坐在书桌上看书,看到大海的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一只老鼠在书桌上看到一本书,书中有大海的图片。

②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老鼠在想什么呢?(想去大海玩)

师:它会怎么去呢?(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发言)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想去大海上玩,它想了很多办法。

③出示第三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做纸船)

师:小老鼠坐着纸船想去哪儿呢?(想去大海游玩)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用纸折了一个小船,坐着小船到海上游玩。

④出示第四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在大海上乘船游玩)

⑤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出示老鼠图片、白纸和小纸船,启发幼儿回忆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游戏:漂流船。

幼儿在开放的水池中玩漂流纸船,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想乘船去哪里玩。

小小船教案反思:

我把这节课分成绘画和手工两部分。

第一课时绘画:导入,让学生们回忆自己见到的船和坐船的感受,接着欣赏图片让学生认识船的种类船的结构、样式。最后在画纸上完成一幅船的儿童画。

第二课时:我事先折叠好几种船(渔船、军舰、双体船),发给学生探究学习,最后让学生在折叠好的船上进行装饰。学生在折叠上会感到吃力,经过个别指导都掌握了。

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 动作协调性以及灵活性都还需要锻炼。

个别孩子性格孤僻,引导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

2、体会集体合作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活动中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幼儿对手工制作积极性及集体合作的培养

活动准备

手工纸、剪刀、浆糊、各种船的图片

水槽、水

活动过程

1开始

谈话引出课题

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2制作小纸船

(1)材料的准备

认识材料及使用方法

剪刀怎样使用,安全注意

(2)教师演示

用正方形的手工纸折叠出一只小纸船,不是正方形的纸要用剪刀剪成正方形,

(3)

幼儿准备纸张,学做小纸船

小组合作,将小纸船做完

(4)评价

(5)将纸船放入水中试一试i

3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们特有的年龄特点。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更加完善,思维更加灵活。

做中学要满足幼儿的求知欲,需要为幼儿教学活动配备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

幼儿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应该去判断每个幼儿忍受挫折的限度,当幼儿反复失败时,适时加以介入帮助、点拨,帮助他们缩短失误的过程,才会不导致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的消失。

幼儿在活动中能互相帮助,增强集体意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9篇


一个好老师就要负责任地上每一节课,备好教案对教师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教学水平才会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课件之家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1

一、揭题激趣

1、看雪天的录像,教师导入:下雪啦!下雪啦!大树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个白雪世界!小朋友,厚厚的雪地在召唤着你,你最想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读好课题中的轻声。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朗读感悟

1、学生分组朗读,反复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换读,互听互赏。

教师读时,学生认真听,可以模仿;学生读时,教师仔细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3、完成课后读读连连。再说说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在雪地里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还知道什么动物也要冬眠。

四、巩固积累

1、指导背诵。

2、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字

六、实践活动

阅读有关动物的儿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下雪的季节的认知。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体会冬天的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亲近大自然。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诗歌中为何这些小动物都能画画。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

活动准备

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雪景图一张,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景色?)让小朋友回答慢慢的带着问题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出示雪景图,引起幼儿兴趣及提问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了?

三、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

1:首先出示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请幼儿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呢?

2、出示脚印卡片(小动物在雪地里玩的时候,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让后给小动物找找自己的脚印,第一步:提问,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第二步: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并请幼儿上讲台上贴出来自己想的答案。第三步:教师引导这些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画画的及青蛙怎么没来参加的原因。就这样逐步完成诗歌内容情节。

3、活动结束

这些动物都有自己的作品了,我们回家后也把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像什么画下来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

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样的作品呢?(2)幼儿用动物脚印拼图想象编诗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感觉到教师在课前的备学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从他们平时的生活出发,多准备些授课过程中需要的图片,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当下课后孩子们能用童真的声音喊着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小小的成就感。。

但是也存在的一点遗憾,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材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书上说的这几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的画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想好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及还把画出来。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听课老师,他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小百科: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3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简析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单人旁儿”(亻)。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小动物爪(蹄)的不同

特点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儿的事。“小画家”们用自己独特的画笔,在雪地上留下了独特的作品。“画家”里没有小青蛙的身影,它正躲在洞里睡觉呢。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些科普知识:四种动物的爪(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以客观现象为基础,发挥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整个雪地作画的场面描写生动、有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建议

一、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激情导人

1.鉴于小学生可能会对小动物们爪(蹄)的形象了解不多,教师还可以找来这些动物的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

2.激情导入:下大雪啦,你喜欢在哪里玩儿?玩儿什么?调动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小画家”们雪后在雪地上奔跑、跳跃、嬉戏玩耍的欢乐景象。

二、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指导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和感悟。

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雪地上玩耍时的心情,朗读时表达出小动物们欢快的感受。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理解的难点。读第二句,从课文的插图中找出这些“图画”分别是谁画的,对照实物或图片比一比,是不是很像。读这一句的几个分句,语速可稍快些,语调起伏有秩,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画画儿场面。第三句重点表现“小画家们”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最后一句要联系学生的观察和生活实际,对动物冬眠的知识略作讲解,让学生了解青蛙睡觉和我们人类睡觉是不同的。“睡着啦”要读得轻缓些,突出动物的冬眠特点。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欣赏。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引导。如:下雪啦,下雪啦,(),小鸡画(),小狗画(),小鸭画(),小马画()。不用颜料不用笔,()。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第二句是背诵的难点,“小鸡”和“小狗”,“小鸭”和“小马”;“竹叶”与“梅花”,“枫叶”与“月牙”平仄相对,合辙押韵,要让学生边诵读,边体会,读出诗歌本身的韵律美。

四、课外延伸,增加情趣

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画儿,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用我们自己的小手、小脚丫也来作一幅画儿吧。可以将学生自己作的手、脚印画做成装饰画张贴在教室里。

五、生字的识记和书写

1.识记生字。学生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大家一起交流自学的收获。可以让学生练习用“什么”、“参加”等常用词语练习说话。

2.生字书写。比较“竹”字的左右两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马”、“牙”,要注意正确的笔顺规则。“用”与“月”比较书写。学“什”字要认识“单人旁儿”(亻),比较“人”做偏旁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么”,要注意写匀称。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三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课前准备:

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景色?很美对不对,还有人想把它变的更美,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

如果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我们这里也下雪了,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

学生齐读第一句。

再读第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读第二句:

“一群”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小画家?

3.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

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学生观察插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

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三句。

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读得抑扬顿挫。

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

4.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颜料和笔)

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读第四句。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

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

(不行,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

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

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

三、做课中操:

好,小朋友也累了,我们来做一个课中操,操里面就有可爱的小鸭子哦。起立,跟老师一起做: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

小鸭子,嚘嚘嚘(双手放前作鸭子嘴巴状)

小金鱼,游啊游(双手作小鱼游状)

小朋友,拍拍手(拍手)

安安静静齐坐好!(放好手,坐好.)

四、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

读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指导问句的朗读。

学生回答“它在洞里睡着啦!”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板书“青蛙睡觉”,复习虫字旁和目字旁。

他为什么在睡觉呢?(他是冬眠动物)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

五、再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个人展示读、分角色读。

六、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要是能唱成歌那就更棒了。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歌曲好不好。师生唱课文。

师生起立带上舞蹈动作唱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今天一大早,老师就跑到动物王国去拍了许多的雪景,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雪景吧!(出示图片)小朋友们欣赏了美丽的雪景之后,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呢?生:堆雪人、打雪仗等。

师:对,有一些小动物们跟你们有一样的想法,他们在雪地里唱呀,跑呀,跳呀,玩的可开心可快乐了,他们成了雪地里的小画家,就让我们也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请伸出你们的小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课题。

师:你们想认识这群小画家吗?那就跟我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它们吧!(播放课文朗读)我们先来听课文录音,小朋友坐好了,要仔细听奥!

二、合作交流

(一)、自主识字

l、师:下面自己读读儿歌,看看你在儿歌中遇到了哪些生字宝宝,你想办法和他们交上朋友,并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等会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都和那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

2、师:好了,现在和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都和哪些生字宝宝交朋友了。

(二)、识记生字

1、师: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真调皮,他们都跑到老师手中来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你们会读吗?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师: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小帽子,你能认识,如果把帽子摘掉,你还能认识吗?(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男、女生读))。

3、师:读准了字音,咱们还得记住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吗?老师发现有一个字很有意思,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4、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

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5、师:现在这些字宝宝都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就跟随这些宝宝到他们家做客好吗?(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学生看大屏自由读。

6、刚才同学们读课文时老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同学都读得挺认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得很棒了,谁愿意站起来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指生

7、***在读课文时,你们的小耳朵可要注意听好了,看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你们可以给他帮助指正。

8、指名读,师评价。

三、品读领悟

1、儿歌小朋友们已经会读了,那赶快来数一数,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呢?生说

(出示带标自然段的课文内容课件)

2、细心的小朋友在读课文时,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符号?指生说

3、对了,这叫感叹号。感叹号和句号一样,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一员,也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4、认识了感叹号,感叹号该怎么读呢?请听老师来读一读。(出示第一句话)

5、刚才听老师读这句话,你听出了什么?(快乐、兴奋)你能像老师这样高兴(兴奋)地读一读吗?指生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高兴些?指生读

还有更高兴的吗?指生读

6、你们自己在下面练读一下。我来看看谁读得高兴。

师:好,都读得挺高兴的,咱们一起来读。

7、是呀,下雪了,大家可真高兴啦,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谁呀?指生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师同时贴图片)

8、(点课件)看!小鸡来了,是(生:一个)小画家,好了,那小狗也来了是(生:两个)小画家,一会儿小鸭、小马,(还有好多小动物都跑来了,雪地里来了(生:一群)小画家。

齐读这句话。

9、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些什么呢?一起看这里(出示动物画的图片)

10、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把小画家画的画拿来了,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呢?(拿出四种脚印图,师拿其中一幅图)问:这是谁画的?指生说,能帮老师贴上吗?生上来贴,在(生贴图时)师边说谢谢边问:你按自己贴的图说一句话?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出示图文让学生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1

1、这么漂亮的图画,小动物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生说):用他们的脚印画出来的

12、师:哦,原来这些小动物的爪子都很好看,他们在雪地里走一走,雪地里就会留下一些漂亮的小脚印,这些小脚印呀,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瞧,(点击课件动物画画的图片)这些小画家正在雪地里作画呢!

13、小朋友们,我们画画的时候,颜料和笔是不可缺少的材料,而这些小画家真伟大,几步就成一幅画,多了不起呀,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出示图片和文字)谁能把这种小画家的了不起读出来呢?指生读

14、不用颜料不同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些小动物真是太了不起了。除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跑到雪地里来画画呢?生说:小兔子、小松鼠、小猴子……

15、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在雪地里画画,你们想到雪地里去玩一玩吗?好了,小朋友们站起来让我们和小画家们一起尽情的玩吧(做拍手操)

师:谁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青蛙啦?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生说,师点课件(出示图文)

16、指导朗读。

师:你们这么大声,小青蛙都会被你们吵醒啦。你们的声音可要小一点哦。

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轻轻地)他在洞里睡着啦。

17、这样还是会把小青蛙吵醒的。来,听听老师是怎么回答的。

生: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师:(很轻地)他在洞里睡着啦。

18、刚才咱们这样一问一答,就叫接读,你们会读了吗?现在和你的同桌互相接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

19、哪两位同桌愿意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报名读)

20、他们读得真精彩。来,男生问,女生答,我们一起来接读。

2

1、小动物们都在画画,咱们赶快去把小青蛙叫醒吧!

生:不行,他在冬眠。

22、你们知识真丰富,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小青蛙一样也冬眠吗?(出示课件)

生说:(蛇、蝙蝠、刺猬等)

23、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只看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其实雪地里还有许多小动物,真的很美,谁能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出示课文课件)

指生读课文。再齐读

过渡句: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了这么美的画,小朋友读得又这么美,这么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吗?(出示课文填空)

四、巩固延伸

(一)、指导背诵

1、在小组内填空读儿歌

2、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夸夸自己吧。

(二)我是小诗人

1、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写小诗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还有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出示图片)学生说

2、师:把刚才你们说的那些小画家的画也编在儿歌里,就会变成一首新的小诗,就在小组内试一试。

3、出示: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

小猫画,小鸟画,

花豹画,狗熊画。

不用,不用,

几步就成。

小燕子怎么没参加?

它飞到。

4、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5、展示才能。各组由组长作代表汇报

6、总结

师:雪地里的小画家太聪明了,他们的出现给这美丽的雪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不过,我觉得最聪明的还是你们,你们会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会使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美丽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5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一首儿歌的形式,将一群小动物在雪地里踩下的脚印,用形象生动、可爱又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出来。虽然活动目标是一首儿歌的学习,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小动物脚掌的形状特征、小动物冬眠等科学知识也是在这个教学中需要体现的。因此,在儿歌学习前,我运用PPT、图片这类直观效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然后在学习中,又通过分段式学习、支架式学习、抽离支架式学习等各种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目标难度的定位

由于这一活动是第一次教学,之前没有进行过试教,对幼儿科学方面的认知能力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因此我采取了较保守的教学方式,在探索动物脚印时,我出示了动物,运用了配对的方法来认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不需要图片的提示,已经有认知经验,完全可以让孩子自主探索发现,当时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而是随着预设的环节继续开展。

对于教学现场,教师对幼儿实际表现的临场反应,应变性还不够,一味地按部就班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育机智。这一教学活动看似比较顺利地达成了目标,对于目标的难度定位是否过于简单,把这一内容放到中班上学期期末或下学期初会否更适合。

二、对于内容的理解

是否要完全注重幼儿自主发现

活动中,让幼儿认知动物脚掌的形状及其比拟物,是这个教学活动中的难点目标,幼儿有很多自己的想象发现,当老师出示比拟物时,幼儿显得有些突兀,他们又要花一定时间去观察、思考,联系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如果将这一环节延伸拓展,幼儿想象出一种比拟物时,让他们运用儿歌中的语句来创编、说一说,是否更能体现幼儿自主发现,并对他们的自主发现予以肯定。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6

教案背景:

1、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17课,本课是一篇韵文,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 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介绍青蛙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通过看图说话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看图说话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悟促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方式的体现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 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2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根据低段小学生学情特点,重视生字教学,注重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

2、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

昨天是个好日子,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出示雪景幻灯片)

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房子里睡懒觉呢,可有四个小朋友听说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硬要我把它们给带来了(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幻灯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其实呀,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小动物,它们是(生齐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自主识字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出示生字,齐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

3、说说你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学生汇报,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识记字形。

4、师重点指导认识“蛙”、“洞”、“睡”。(青蛙是益虫,所以蛙字是虫字旁;“洞”是三点水旁,我们可以想象青蛙的洞建在水旁边;“睡”,目垂为“睡”,睡觉的时候,眼睛当然是闭起来的。)

5、再读生字,生做“摘苹果”游戏,读对苹果上的字,苹果便从树上滚落在地。

6、“摘气球”游戏巩固生词。

三、理解感悟,品读课文

(1)、出示下雪图片。

1、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生答,出示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

3、指名读第一句。

4、通过认识“!”,指导感叹句的读法,再读第一句,注意读出兴奋的语气。

(2)、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1、这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2、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自己先读课文,思考问题后指名回答。

3、小画家们依次登场,分别出示小画家的脚印,分别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作对比,读相关语句,师依次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对应的小动物名字下面板书。

4、再次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这些小画家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1、师问:小朋友平时是怎样画画的?而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画画的?

2、是啊,这些小动物只要用它们的爪子或蹄子在雪地上一踩,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多么令人佩服呀!(出示雪地上的脚印)请听杨老师佩服地读第四句。

3、师边读边做动作,读后请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4、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画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出来呀?它到哪去了?齐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5、原来青蛙在冬眠呢,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呢。

6、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不要吵醒了青蛙。(轻轻地读:“他在洞里睡着啦。”)

7、配乐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几、用

五、课后拓展

课后请小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冬眠。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的预习任务完成得比较出色,所以整堂课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特别在朗读方面,我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朗读的时候都十分认真,在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时候,我给学生做了范读,这时,全班同学都在学老师的样子边读边做动作,读得绘声绘色,将朗读推向了一个高潮。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很多遗憾之处。例如: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更深入一些,让学生从欣赏作品到掌握知识,幻灯片的切换没有设置的更完善等,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 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

导语: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

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2、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 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3、 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教学准备: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2、识别各种动物脚印。

3、准备电脑课件:a、序;b、观察;c、诗歌;d、仿编;e、游戏

教学过程:

1、引出诗歌(课件--序)

秋天里,枫树爷爷画了一幅很美的画,染红了大地,染红了天空(课件展现出秋天枫树景象,枫树爷爷满脸笑),冬来了,北风呼呼地吹,吹走了枫树爷爷的画,枫树爷爷伤心极了(课件出现北风吹来,树叶卷走,枫树爷爷皱了眉头),天越来越冷,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

2、学习诗歌

观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雪绒花音乐停,踏雪声起),他们来干什么?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课件逐一出现小鸡、小猫、小鸭、小马,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篇9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吉林省新编小语第一册

1.通过熟读韵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2.识记8个一类生字,学习“鸟字旁、竹字头”两个部首,会写“甲、鸭”两个生字。

识记8个一类生字。

生字卡片、活动软件、多媒体。

一、动画导入、相机识字

1.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2.这么多同学都喜欢冬天,那你们可高兴了。冬天已经到了,你们看。

3.(动画出示:雪花纷飞的银色世界)大家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大家在雪地上可以做什么活动?

4.冬天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欢乐,有几个小伙伴也很喜欢冬天。这不,它们也来到了雪地上。

动画出示“小鸡”:你们看这是谁?

动画出示“小狗”:这又是谁?

(生字卡出示“狗”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它是怎么写的?我们以前也学过带“犭”的字,谁还记得?这些字多是小动物的名字,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认读“狗”字。

动画出示“小鸭”:我想大家一定也认识它吧?

动画出示“小马”:你们看这又是谁呀?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思想教育: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么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

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

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

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

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

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板书设计】

3 陶罐和铁罐

古代 现代

陶罐 易岁————永久

铁罐 坚硬————氧化

课后小记:

相关文章

  • [推荐]最新小学阅读教案1500字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我,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师如果想建立起更有特色性的课堂风格,那么就需要写出创新性的教案。怎样写出一份精良的教案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最新小学阅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间:12-20 小学教案    
  • 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9篇 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掌握教案的编写技巧,是每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老师编写创设情境教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何写出教案中的细节呢?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最新我上小学了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时间:12-23 小学教案    
  • [最新]小石潭记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集锦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每个老师都应该在上课前把教案写好。教案要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对于编写教案还有什么比较疑惑的地方吗?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小石潭记教学反思简短"这样的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间:12-22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 一个好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灯塔,在上课之前把教案写好是每个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于是,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小纸船的梦教案反思。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时间:12-20 小纸船教案反思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9篇 一个好老师就要负责任地上每一节课,备好教案对教师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教学水平才会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课件之家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12-23 雪地里小画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