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欢乐中秋节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28

欢乐中秋节教学设计1000字。

不管是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需要写各种文档的场合非常多,范文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了。把一篇优秀范文里面精华吸取出来可以把文章写的更生动,范文文章对人的写作有哪些要求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欢乐中秋节教学设计1000字,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身为教师一定要学会为教学内容做充足的准备。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写教案时怎样把握好该掌握的重点呢?为您搜罗了“欢乐中秋节教学设计1000字”的相关资讯供您参考,期待这些应用程序能够为你提供更便捷的工作方式!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精选阅读

中秋节月饼教学设计简短


工作中常常需要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档,范文越来越不可或缺。优质范文的写作方式非常特别,一篇优秀的范文怎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中秋节月饼教学设计简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好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授课。教案可以提升教师们的发散性思维,一份好的教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以下内容“中秋节月饼教学设计简短”是小编特意分享给您的,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活动目的: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吃的食物,看一看、品一品,知道有各种不同的月饼。

2、运用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描述出来。

3、体会同小伙伴分享越变得乐趣。

活动准备:

1、月饼(幼儿每人一块)

2、苏轼、广式月饼,水果刀

活动过程:

1、观察月饼,并相互讨论

老师:小朋友们瞧一瞧盘子里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呀?闻一闻,感觉如何?

2、观察月饼馅,知道月饼有各种口味的

老师:请大家看一看月饼里是什么?小朋友们有没有吃过这种口味的月饼?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见过的月饼。

老师:小朋友们还吃过、见过其它什么口味的月饼?

4、尝一尝

幼儿品尝月饼,体会分享的乐趣。并且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吃的食物。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500字


很多教师授课都习惯于借助教案。教案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师在自己能把控的节奏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呢?“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栏目小编也想发表一些见解,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复习教案

【原文】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字词学习】

字:傣、端、桶、灌、鼓

词:凤凰、清水、泼水、象征、幸福、花瓣

【重点句子】

1.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4.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练习题】

一、拼拼写写。

huxianɡxinɡfuyinianyidu

()()()

二、比一比,组词。

味()样()

妹()祥()

【参考答案】

一、拼拼写写。

huxianɡxinɡfuyinianyidu

(互相)(幸福)(一年一度)

二、比一比,组词。

味(味道)样(样子)

妹(妹妹)祥(吉祥)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热爱祖国多样的民族文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学习提示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人们泼水节前、泼水节时欢乐心情的词句画下来,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准备班级展示。

学习提示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泼水节里的其它活动,用心品读,感受人们的欢乐。

学习提示:仔细观察吉、祥两个字,注意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学,准备班级展示。

检测工具:

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迷人的西双版纳,初步感受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吗?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感受文字背后传达的浓浓的情感!

学习提示: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人们泼水节前、泼水节时欢乐心情的词句画下来,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准备班级展示。

请大家随我看第二自然段的1句。从“早早、早已”两个词我体会到了人们……(盼望已久、迫不及待、万分期待……)可见他们按耐不住的喜悦。

第2句:人们准备了清水,还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可以看出泼水节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美好,多么隆重,多么讲究!

我们小组想表演泼水节的活动,理解“互相追赶”“灌” “泼”。

瞧瞧,没有水的表演都是这么欢乐,想看看真实的泼水节的情景吗?(播放泼水节图片。)

此时,你想用那些词形容泼水的情景?

你往我头上( ),我向你身上( );

你往我衣领里( ),我向你脸上( )……

同学们请随我看第四句。“人人脸上笑开了花,直接写他们的欢乐,”大家看图,瞧!他们多高兴呢!

学生质疑:老师,为什么他们身上湿淋淋的,人人脸上却笑开了花?

这个问题好,谁来帮助他?

导语:是啊!泼出去的水越多,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也越多;身上浇得越湿,得到得祝福就越多。怪不得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都来了,这里面还有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

出示:

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 身上,祝愿 。

老师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导语:感受着水的馨香,送出自己的祝福,同时收到别人的祝福!真是尽情尽兴!让我们随着欢乐的音乐,再次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泼水节里的其它活动,用心品读,感受人们的欢乐。

1、交流:

B组:读了这一段,……我们组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感受!(1读)

D组:对C组进行评价,我们组的读相信大家更能体会到欢乐!

老师评价:同学们真棒!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们置身于傣家,亲历了泼水节,我们也停留在泼水节的欢乐中,迟迟不愿离去……此情此景,你能用词串来描述泼水节的活动吗?

那位小作家来?

2、说话训练。

3、拓展:

我们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资料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

学习提示:仔细观察吉、祥两个字,注意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学,准备班级展示。

2、师范写指导。

3、生描红临写。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3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觉得云南的西双版纳很美,傣族的泼水节也非常有趣,很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2、走,让我们打好背包,现在就出发吧!

过渡:听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火红的凤凰花)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1、描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儿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有椰树掩映的多民族村寨、竹楼,还有高高耸立的佛塔,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学生接读: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觉得傣族人民喜欢泼水节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一年一度点红)

4、是的,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5、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又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1、过渡:泼水节是多么地欢乐呀,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打开书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朗读以后的想法和收获。

3、

过渡:想参加这么有趣、这么欢乐的泼水节吗?大家快去准备准备,出示第1~2句: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A.学生读1-2句

B.谈话:你准备了什么?(点红:早早地、早已,从早早地和早已我们知道了什么?)适当时询问学生:你为什么来得那么早?

C.人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点红。)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第二句话谁会朗读了?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D.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来吧齐读1-2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4、

过渡:出示3-4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A.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

B.谈话:通过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点红:互相追赶、灌、泼、湿淋淋、乐开了花)

C.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D.再读:读出体验(一边读这两句一边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E.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课件录象。

F.从刚才的录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自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5.过渡:指学生,你们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你的脸上笑开了花

A.生说:

B.出示第五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谁来读读?

C.师:重复怎能不高兴呢!一齐读读

D.[

师述: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板书:吉祥如意指导写吉祥两个字)

E、大家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6、指名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7、这么欢乐的情景,你愿意让它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吗?好,让我们来把它背诵出来。(学生先练习一下,随后指名来背诵。)

8、过度:泼水只是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一个活动,其实泼水节的活动有很多呢,大家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来读读看。

(三)利用声像手段,感受泼水节其他活动欢快热烈的场面。

1、学生读课文第三段

2、出示课件,师读进行环境气氛渲染.(看录象)

听音乐,唱、跳金孔雀

3、看:赛龙舟

4、听、看放烟火

5、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敲象脚鼓,(指挥学生用手有节奏地敲桌子。)模拟赛龙舟场景,唱歌跳舞放烟火进行狂欢。

6、师生赛读最后一段评委评价体悟欢乐

7、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让我们在铺满凤凰花瓣的地上,和傣族人民一起来欢乐地过泼水节吧!

三、回归全文

1、配乐师生朗读全文:让我们再次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用我们的朗读让在座的老师感受泼水的欢乐,让在座的老师都想去。

2、再次拓展,鼓励搜集:从西双版纳归来,我们了解了很多傣家风情,和傣家人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节日,你们有没有查找资料,了解还有什么少数民族有什么的节日?

3、课件展示彝族、壮族的节日图片及介绍。

四、板书设计:20.欢乐的泼水节

吉祥如意

[设计这样的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重点体会泼水节的欢乐,这是全文自始至终体现的一个主题。而这水又是幸福、吉祥、如意的象征,简单的四个字,就简明地把文意概括了出来。同时吉祥二字又是我在本课时当中要教学的两个生字,在结合板书的过程中教学了生字,达到了低年级教学中要以识字为主的理念。][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4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精读课文。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案例: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泼水节用的清水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滴上香水,还要撒上花瓣,闻一闻,真香

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是啊,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还没开始,得是人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师:对,“灌”就是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领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

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生:兴奋地读。

师: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动。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 ,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

生:我把清水泼向校长,祝我们的学校天天都平平安安。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祝老师越来越漂亮。

生:我把清水泼向奶奶,祝她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同桌,祝她学习进步。

……

师:你们送出了这么多的祝福,我也要来送祝福了。我向你泼一盆学习进步,你高兴吗?我向你倒一桶吉祥如意,你高兴吗?我向你泼一盆天天开心,你高兴吗?我向你浇一瓢万事如意,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反思与分析:

一、朗读训练的阶梯性

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高尔基说:“读书愈多,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学习中熟练语文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有阶梯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阶梯性的朗读训练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

二、情感体验的多样化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激情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三、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实现“他人欢乐”与“自己欢乐”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欢乐。案例中除了运用文中插图外,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了声像、图文及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一连几天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逼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快乐学习变得如此简单。

四、难点突破的巧妙性

语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

(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

(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

(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

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

总之,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描写民族风情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学情分析: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清水 吉祥如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齐读)

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3. 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

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a.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

(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

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1)刚才看见了什么?

(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

(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

(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a.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幸福。板书:清水 吉祥如意 小朋友,这个小小的“!”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

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

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带好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根据生答相机出示图片。

b.喜庆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现在夜深了,还是不肯离去。小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c.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2.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1.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2.相机板书:欢乐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3.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些老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叫叫他们吧!

2.小朋友读得那么棒!相信你们写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记忆方法,师范写。

4.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1、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猜想

1、小朋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吗?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别的、充满民族气息的风俗与节日。(板书:泼水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欢乐场景吧(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这篇课文会向我们介绍什么?

4、你们猜的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看看所写的内容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2、检查自读:

(1)读词语:提着桶相互促进湿淋淋不肯离去幸福象脚鼓赛龙舟准备象征性吉祥如意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测与文中所写的是否一致。(理清课文脉络与重点。)

4、你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回答后,引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悟“泼水”,感受欢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傣族人民又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2、交流,朗读。(以下环节随机进行。)

(1)泼水前的准备:泼水节那天,人们在大街两旁准备好清水。

你喜欢这样的清水吗?为什么?怎样读出你喜欢的心情?

指导读句: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2)人们心情:泼水节那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把傣族人民急切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3)泼水经过: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①在小组内读读这句话,人们是怎样泼水的,你能把这样的场面、动作表演出来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②小组表演,师生互动评价,重点评价“互相追赶”,“你拿瓢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的动作。

③全班齐表演“泼水”场面:瞧,我们泼得多开心,人人脸上笑开了花,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④你刚刚泼水的时候还有怎样的动作?能学着书上的样,说说吗?

⑤再次活动,用你喜欢的动作去泼水!朗读第三、四句。

(4)泼水的象征意义:延续活动,进行采访——你们为什么个个笑开了花?指导朗读第五句。

3、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让我们再次地回味。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傣族人民除了相互泼水祝福,他们还举行了哪些活动庆祝呢?

(2)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儿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3)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傣族人民的欢乐吗?老师也能!谁敢与老师比赛?

师生赛读,体悟欢乐。

(三)让我们再次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配乐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选择练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把这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你的好朋友。

依照《欢乐的泼水节》,任选一个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节日简单介绍。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7

说教材: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积累一些重点词句,并能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凤凰花 对襟白褂 咖啡色 踩着 端着 盛满 敲起鼓 蘸了水

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了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随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人们是多么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啊!)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2、学唱歌曲《金孔雀》,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体验傣乡的音乐及舞蹈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傣族舞蹈录像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傣族舞蹈录像师生共同欣赏,欣赏后请同学们猜猜这个舞蹈动作表现的是哪个民族。你想知道这个民族吗?

【设计意图:运用观赏舞蹈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对民族灿烂文化的喜爱,并导出孔雀舞。】

二、了解风土人情,感受欢乐的泼水节: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傣族、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活动,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欢乐的喜悦,使学生对傣族产生喜爱之情。】

三、感受傣族艺术的独特风格。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傣族的乐器,象脚鼓和葫芦丝,知道这两种乐器演奏时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聆听和表演傣族音乐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金孔雀》。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 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 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欣赏舞蹈,学跳傣族舞蹈让学生感受傣族独特的音乐及舞蹈风格,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五、创编活动。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发挥他们爱唱爱跳、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友爱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中载歌载舞,在音乐中欢度傣族欢乐的泼水节,感受节日热烈、欢快的气氛。】

六、艺术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0

一、初读课文

⒈初读课文第一小节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旅游,那今天唐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高大浓绿的椰树,有别具风情的村寨、竹楼,这就是迷人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看,还有更美的呢!(出示凤凰花图)这是西双版纳的凤凰花。

(出示词语)这是怎样的花?(生说)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出示课文中的图)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出示词语: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谁会读这些词语。

泼水节(板书):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⒉初读课文第二小节

看看图,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

那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泼水前该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1、2句话)

请大家读读这些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划出词语)谁会读这些划出的词语?

[读到提着桶、端着盆做做提、端的动作]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那这些句子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给大家听。

开始泼水了,看(出示录像)。

他们是怎样泼水的?(交流)

(交流后出示词语:互相追赶、瓢(你见过吗?出示瓢图)、灌、盆、泼、湿淋淋、笑开了花)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原来是这样泼水的,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两句话。(自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身上湿淋淋的,却还这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自读)

(指名读)(划出词语:吉祥如意幸福)

怎么能不高兴呢?原来泼水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⒊初读课文第三小节

泼完水可不要急着回去,还有其他活动呢!

请大家放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地活动?(交流)

难怪人们不肯离去。(划出:不肯离去)

谁来读这个词语。

师生接读:地上铺满了-----( ),空中回响着-----( )。大家-----( ),(),赛起了-----( ),放起了-----( ),直到深夜-----( )。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节日。(出示图片)

真是个怎样的泼水节?(板书:欢乐的)

指导读题: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齐读课文,把欢乐带给大家。

二、认读词语

旅途真愉快,大家的收获如何呢?(出示词语)

指名按顺序读,集体掉着读。

三、生字教学

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唐老师听说我们二()班的小朋友字写的可棒呢!认真学啊,一会把你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看。

(出示生字:泼桶湿淋祥)

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记记这几个字。

记住了,我们就要来写了。(切换到光盘)

(看一个注意点,描一个。)记住要点了吗,描一个。

再把这5个生字临写一个。(放音乐:凤尾草)

反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3、简介泼水节。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5)谁能谈谈,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造句

------有的------有的------实践。

3.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8篇)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效率,老师们经常开会研讨教案。教案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课件之家小编发现“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积累一些重点词句,并能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凤凰花 对襟白褂 咖啡色 踩着 端着 盛满 敲起鼓 蘸了水

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了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随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人们是多么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啊!)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复习教案

【原文】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字词学习】

字:傣、端、桶、灌、鼓

词:凤凰、清水、泼水、象征、幸福、花瓣

【重点句子】

1.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4.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练习题】

一、拼拼写写。

huxianɡxinɡfuyinianyidu

()()()

二、比一比,组词。

味()样()

妹()祥()

【参考答案】

一、拼拼写写。

huxianɡxinɡfuyinianyidu

(互相)(幸福)(一年一度)

二、比一比,组词。

味(味道)样(样子)

妹(妹妹)祥(吉祥)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3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板书设计: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早已

追赶泼水

教学感悟与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4

一、初读课文

⒈初读课文第一小节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旅游,那今天唐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高大浓绿的椰树,有别具风情的村寨、竹楼,这就是迷人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看,还有更美的呢!(出示凤凰花图)这是西双版纳的凤凰花。

(出示词语)这是怎样的花?(生说)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出示课文中的图)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出示词语: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谁会读这些词语。

泼水节(板书):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⒉初读课文第二小节

看看图,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

那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泼水前该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1、2句话)

请大家读读这些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划出词语)谁会读这些划出的词语?

[读到提着桶、端着盆做做提、端的动作]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那这些句子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给大家听。

开始泼水了,看(出示录像)。

他们是怎样泼水的?(交流)

(交流后出示词语:互相追赶、瓢(你见过吗?出示瓢图)、灌、盆、泼、湿淋淋、笑开了花)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原来是这样泼水的,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两句话。(自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身上湿淋淋的,却还这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自读)

(指名读)(划出词语:吉祥如意幸福)

怎么能不高兴呢?原来泼水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⒊初读课文第三小节

泼完水可不要急着回去,还有其他活动呢!

请大家放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地活动?(交流)

难怪人们不肯离去。(划出:不肯离去)

谁来读这个词语。

师生接读:地上铺满了-----( ),空中回响着-----( )。大家-----( ),(),赛起了-----( ),放起了-----( ),直到深夜-----( )。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节日。(出示图片)

真是个怎样的泼水节?(板书:欢乐的)

指导读题: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齐读课文,把欢乐带给大家。

二、认读词语

旅途真愉快,大家的收获如何呢?(出示词语)

指名按顺序读,集体掉着读。

三、生字教学

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唐老师听说我们二()班的小朋友字写的可棒呢!认真学啊,一会把你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看。

(出示生字:泼桶湿淋祥)

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记记这几个字。

记住了,我们就要来写了。(切换到光盘)

(看一个注意点,描一个。)记住要点了吗,描一个。

再把这5个生字临写一个。(放音乐:凤尾草)

反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2、学唱歌曲《金孔雀》,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体验傣乡的音乐及舞蹈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傣族舞蹈录像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傣族舞蹈录像师生共同欣赏,欣赏后请同学们猜猜这个舞蹈动作表现的是哪个民族。你想知道这个民族吗?

【设计意图:运用观赏舞蹈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对民族灿烂文化的喜爱,并导出孔雀舞。】

二、了解风土人情,感受欢乐的泼水节: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傣族、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活动,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欢乐的喜悦,使学生对傣族产生喜爱之情。】

三、感受傣族艺术的独特风格。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傣族的乐器,象脚鼓和葫芦丝,知道这两种乐器演奏时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聆听和表演傣族音乐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金孔雀》。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 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 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欣赏舞蹈,学跳傣族舞蹈让学生感受傣族独特的音乐及舞蹈风格,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五、创编活动。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发挥他们爱唱爱跳、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友爱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中载歌载舞,在音乐中欢度傣族欢乐的泼水节,感受节日热烈、欢快的气氛。】

六、艺术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⒈ 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 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⒈ 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时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自主读书的能力。

⒈出示傣族泼水节场景的挂图。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1.生词卡认读。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策略:

以朗读感悟为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说”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地合作,积极地探究。

一.生字巩固,区分多音字。

1.复习12个会认的字。

师:大家上节课学的字还会认吗?现在考一考吧!呈现12个生字,再轮流抽读。

2.学习多音字。

师:12个生字会读了,现在出四个简单的字来认一认,看会认吗?

师呈现四个多音字“好、空、乐、盛”,抽生读。(读“好”。若生读“hǎo” 师问:还可以读什么?读“hào”。以相同办法读后三个字。)

引导学生进行多音字的辨析、组词,注意纠正不当之词及读音。

1.师:看来,多音字难不倒大家。不着急,难的来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样吧,大家抓紧时间读书,读得越熟越好,待会儿就有难题考大家。(生自由读)

师:大家认真看图,注意图上画的内容,再对照哪些内容是书上有的句子或段落。

(1)用“──”画出反映图上景物的句子。

(2)用“∽∽”画出反映图上人物活动的句子。

(3)用“====”画出图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4)把自己画出的部分读给同桌听,看自己勾画的句子正确吗?

3.生读书交流:课文除了写图上可以看得见的内容外,还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容,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1)看到周总理对傣族人民泼水,我仿佛听到周总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我仿佛听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1.呈现课文第三自然段“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读第三段全段。师:你们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 左边的同学读,右边的同学听课文想象,再左右交换。

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归纳并板书“盛情迎候”)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们的盛情呢?读一读。

2.指导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1.读课题,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2.师: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观察第三、四排要求会写的字词,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感悟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

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3.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端滴撒

灌泼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8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精读课文。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案例: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泼水节用的清水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滴上香水,还要撒上花瓣,闻一闻,真香

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是啊,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还没开始,得是人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师:对,“灌”就是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领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

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生:兴奋地读。

师: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动。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 ,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

生:我把清水泼向校长,祝我们的学校天天都平平安安。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祝老师越来越漂亮。

生:我把清水泼向奶奶,祝她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同桌,祝她学习进步。

……

师:你们送出了这么多的祝福,我也要来送祝福了。我向你泼一盆学习进步,你高兴吗?我向你倒一桶吉祥如意,你高兴吗?我向你泼一盆天天开心,你高兴吗?我向你浇一瓢万事如意,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反思与分析:

一、朗读训练的阶梯性

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高尔基说:“读书愈多,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学习中熟练语文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有阶梯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阶梯性的朗读训练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

二、情感体验的多样化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激情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三、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实现“他人欢乐”与“自己欢乐”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欢乐。案例中除了运用文中插图外,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了声像、图文及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一连几天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逼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快乐学习变得如此简单。

四、难点突破的巧妙性

语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

(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

(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

(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

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

总之,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思考简短


撰写文档是办公室人员每天最多的事情,范文的重要性也是越来强了。范文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你知道范文的优秀之处在于哪里吗?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思考简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月24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族风情,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读书——激发情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欢乐的心情。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你喜欢过节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语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泼水节的影像资料,再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的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影像资料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习朗读。接着我又请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课文第三段是本文的结束部分,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我将这个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则为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傈僳族的刀杆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本班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字词上的训练,把课文读通读透。

3、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4、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5、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通过这次上课让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最后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让我们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将以踏踏实实的教学来回报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相关文章

  • 小班中秋节主题教案1000字模板 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教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理解透彻,记忆牢固,掌握熟练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依托于教案的设定。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课件之家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中秋节主题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时间:01-08 小班教案    
  • 中班中秋节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 课件之家相关专题:“中班中秋节教案”、“中班教案”。教师愿意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有经验的教师教案会写得简略,新教师会写得详细。教案能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教案,相信一些人会觉得教案很难写吧?下面是课件之家为你推荐的“中班中秋节教案反思”,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02-01 中班中秋节教案     中班教案    
  • 中秋节班会主题教案通用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课件之家小编为您筛选出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班会主题教案”的知识点供您学习参考,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中班中秋节教案及反思1000字12篇 教师是人类进步的工程师。越是新手教师越被要求写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手段推行教育活动,做到这几点就能帮助你完成一份完美的教案!下面是栏目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中秋节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间:12-27 中班中秋节教案     中班教案    
  • 小班中秋节主题教案900字精选 练习一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上课前,教师都必须写好课题计划与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提高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没有值得一看的出彩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中秋节主题教案900字精选,带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活动目标: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
    时间:04-14 小班教案    
ext/javascript">gg("right_bottom");

欢乐中秋节祝福

欢乐中秋节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