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9-27

[教案]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思考。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懂得规范的书写一份教案。教案是老师独立进行编写,和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思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下是的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教案]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思考”相关内容。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细节方能做好课堂教学。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建议你收藏起来!

反思此次公开课,感触颇多。有收获,更有教训。一堂公开课的价值莫过于此吧,重新的认识自己、界定自己、提升自己。

这堂课是高三诗歌复习的第一课,为了做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准备,结合高三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考试题型,设置了这样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基本上我的目的达到了。反思发现自我,更多的是肯定自我,回首我三年的教学过程,我确实提高了教学技能。

高中语文老师对知识的把握和要求是很高的,其实大学学的理论到高中未必适用,从高一开始,我和学生应该是同一起点,一同进步。刚开始教学,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情况和作业设置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我在工作初期教学成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每当静下心来思考,都会细致的总结原因,归纳教训。刚开始,要熟悉和教学相关的一切知识包括教法,学生既然要向我学习,那么前提是我一定要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所以提高专业素质很重要。

这堂课是我自认为提高的一个表现。诗歌鉴赏系统很庞大,得高分不容易,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学什么。我的教学思路把考纲要求与实际试题类型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整理类型题,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的复习。课堂的归纳性设置应当时我以后教学的重点和亮点。

语文课是一定要说的课,可以了老师说,可以学生说。以往的教学经验,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或者赶进度,教室通常就是老师的课堂,整节课可能都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和想法。但如果走极端全部让学生说,这堂课恐怕就没效果了,过犹不及。综上,课堂一定有老师的声音,老师的声音在于归纳知识,启发学生。归纳的过程可以考学生的声音,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思考问题,也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听到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存在什么样的现状,如何对待。我在问题的设置上大部分交给了学生,启动他们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对于提升他们的自主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虽说这堂课让我充分的有了自信,对于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但这认识绝不都是积极的,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确实有进步,但从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却告诉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前的进步相当于曙光,要想完全把光芒闪耀出来,还需要跟发奋的学习。

好的课堂应当是有一种积极氛围,这种氛围体现在学生当中就是情绪应当高涨,充满热情的主动积极听一节课总会比没精打采的被动接受好。我的课堂上,也不乏学生回答问题,但仔细观察,除了我发问的之外,没有同学提出补充,更没有同学提出质疑,一切都是在按照我的思路走。乍看去,这群孩子很听话,积极的记笔记,回答问题。但这背后都是我在主导着,课堂没有积极热烈的氛围,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会受到局限,我也不能更真实的了解他们的心理,造成学习区域的假象。归根结底,我忽略了课堂氛围的培养,更难以驾驭。这对整堂课的效果起到了负面的影响,从我个人的教学激情出发,也存在着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

课上设置了很多问题,分合作讨论、个人思考等环节回答。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可能是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确实有些模糊,但不可否认,关键的问题在于我设置问题时,可能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更精确的问题。比如我问学生手法,他们往往会大很多而没有重点,这是要加上“主要”二字,教学效果就要好的多。问题提的准确,才能让他们目标明确,答案清晰。这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做试卷时分析题干的能力。显然,问题设置是一个大问题,不可忽略,这对老师来说,也是思维缜密的一种体现。我的学生回答有问题,自然折射出我在设置题目时,还是不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准确度不强。

课件和板书的处理是我的弱项,也是我经常忽略的地方。在此次授课过程中,暴露无遗。课件做得不够完备,当我提问题时,想启发学生照着诗句联想,可此时的课件只有问题,如果没有辅助材料,学生很难回忆起之前的诗句,对于在学生中讲课的我,讲解起来也有难处。板书的设计马马虎虎,并没有想象的补充总结的好效果,更多的成了对课件内容的压缩而缺乏总结的作用。另外我一堂课十之七八的时间都在学生之间游走,观察部分学生的状态,对整体缺乏一个完整的统筹和把握;对于初次使用的教学电子用具还不熟悉。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教学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我一定要注重起来。

提升实际就是发展,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的、发展的过程应该是有目标的。正因为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界定,才能更加明确如何提升自己,提升什么内容。

只有把自己化为源源不断的一泓流水,才能给学生新鲜的一杯水。知识也是在更新的,专业知识一定不能丢,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何来传道受业解惑的资本?更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信服的对象。学生的信服是对教学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学生肯定的前提是你真的是让他们打心眼里佩服的老师。我要不断的吸取新鲜的知识,吸收总结,化作学生汲取的源泉。

学生汲取源泉只是开始,要想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则要努力地吸收。吸收过程在课上则体现为我的课堂管理能力,这节课让他吸收多少,他能消化多少,包括有没有什么影响他们学习的外在因素…..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提高自己对整个课堂的控制、把握和驾驭能力,整体提高课堂管理的能力。

“性格决定命运”,粗枝大叶在任何领域都是行不通的。何况是要为学生作榜样的教师行业呢!重视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问题……每个细节的背后都潜在着什么,和课堂的把握有什么关系。至于板书和课件自然不必说,必须提高,这是课堂形象,不能再丢细节了。打造完美的课堂,注重每个细节的含义。

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世上最难的是便是认识你自己,那么我通过公开课确实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部分,这足以证明这堂公开课是有价值的。最后以屈子之言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推荐

[教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wps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即使是课前准备也不会放过,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写教案绞尽脑汁的时候,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教案多久写一次比较合适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教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wps版,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1、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戏。

2、 引发知识冲突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3、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认识正、负数。

5、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并读出来。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2℃~3℃、北京-2℃~5℃、拉萨-20~-3℃、昆明6~15℃、青岛0~6℃

⑴、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12℃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12摄氏度,也可以读成负12摄氏度)

⑵、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⑶(课件)介绍温度计的知识

2、巧用温度计,深入认识负数

⑴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温度计,观察温度上升,体会零上及零下温度的高低。师: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红色液柱越往上数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

⑵课件出示一组温度,比较大小

⑶初步渗透数轴知识

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

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

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步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应用(略)

四、总结延伸

调查身边哪儿也有用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

朗读教案一篇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教案要明确教材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教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朗读教案一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 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内容:

① 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 明确朗读误区。

③ 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 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 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

材料:自己的语文书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合集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身为合格的教师,预先准备教案是家常便饭。教案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那么优秀的教案还有哪些亮点呢?经过收集,编辑为您献上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2)

单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温度

3

正负数

整理与复习

1

评价建议:

本单元在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评价要把握好难度,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检测。如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教材中是结合具体量如温度的比较进行的,没有出现抽象数之间的比较,所以在本学段不作要求。二是增加一些学生活动性评价的内容。如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用负数的数据,在评价时请学生写几个自己收集的数据,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这些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收集,自己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它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是委有意义的。对活动性的评价着重有两点:一是准确性,是否正确地说明了所收集的带负数的量的实际意义。二是多样性,即数据中的量是否多种多样,反映了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如-15元(表示支出15元)、(20.5)㎝(表示测量误差范围是上、下0.5㎝)、-1层(表示电梯到达楼层为地下一层)等。

第一课时温度

(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课件略)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试一试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

五、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1℃○0℃0℃〇─2℃―2℃〇―5℃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3)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学会了求比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比表示比较合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巩固求比值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4.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5.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二、求比值。

三、实践活动

这个实践活动很有趣,既巩固了比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一些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比。由于测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测量,课上组织交流。

四、课后作业。《伴你成长》

写出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写出这个小组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

写出运来橘子的重量和运来水果的总重量的比.

1、4∶50.8∶0.4

2、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

3、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

4、商店一共运来8.2吨水果,其中有3.5吨是橘子.

教学反思

掌握的还可以。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学反思】

教材的取舍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比的化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NextPage]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五、扩展练习

1、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7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

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这个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巩固学生对比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身高与影长的关系,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践,可以发现:在同一时刻,不同人的身高与影长的比可以看成是一样的;在不同时刻,由于太阳照射点的变化,一个人身高和影长的比一般是不一样的。测量时由于误差可能影响发现,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说明。这一活动也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

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还有少数同学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不清;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在参观数字展览区的情景中,幼儿获得按照数字内容归类的经验.

体验到生活中各种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到马路上寻找过数字,数字展区内是幼儿找到的数字照片,记录纸,以及其它的资料等,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参观数字展览区

1,回忆

1)在哪里看到这些数字宝宝?

2)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归类

1)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数字,它们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2)这么多的数字贴在一起,看也看不清楚,怎么办?

幼儿教师讨论

总结:按照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的一样的内容放在一起就能看清楚了.

3)幼儿操作:

把相同内容的资料粘贴在一起。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6)

学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矗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

导学策略

联系实际体验概念。

教学准备

表格、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1)出示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二、情境延伸感悟新知

(1)如果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那我们怎么比?

(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

(3)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4)出示图形分类的情境。

三、结合情境教学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2、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加深体验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学生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8)

日期:2011-05-0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托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讨论等内容,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托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体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尺、磅秤、药瓶、家用电器、温度计等),陈列在室内。

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分类陈列。

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自带的有数字的实物,说明物体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到过数字,并猜想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如门牌、车牌、交通灯、声音分贝表等)。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途,让幼儿体验到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说说家里哪些物体上有数字,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见过数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汇总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下面的“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夏天的情感。

2、引导尝试改编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朗诵诗歌。

难点:尝试仿编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反映诗歌内容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萌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都有什么变化?

在夏天里,老师听到过知了(可以模仿)的叫声,也听到过蝈蝈(可以模仿)的叫声,你听到过夏天里的这些声音吗?

二、基本部分

1、初步欣赏诗歌内容。

出示画面,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幻灯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答,教师出示)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

这些动物的歌声汇集在一起,变成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朗诵,幼儿欣赏。诗歌里你听到了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幻灯片并理解诗歌内容。

夏天的歌,在哪里?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依次学习第三、四段诗歌。)

2)结合幻灯片,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幼: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用同样方式依次学习第三、四段。)

一、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诵诗歌2~3遍。

4、根据诗歌的句式创编。

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我们还可以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

三、结束部分

引出诗歌名字《夏天的歌》

请小朋友在幼儿园路上仔细观察夏天还有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小朋友好吗?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诗歌,萌发幼儿观察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发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记忆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跟诵诗歌,感受诗歌意境。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分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诗歌描写了天空的美丽景色,并把天空比喻成了牧场,把白云比喻成了牛羊,同时,将太阳、月亮、星星、风儿拟人化,充满了情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能激发起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因此,我没有机械地将学会朗诵诗歌作为活动的重点,而是把跟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作为重点,主要运用情景法、讲解法进行突破;难点则是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运用提问法、观察法、鼓励法突破。活动的延伸请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到主题上,使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

二、展开:

1、欣赏单幅图片,教师利用诗歌中的语句进行总结,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突破活动的难点。

2、完整欣赏课件,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听教师朗诵诗歌后,请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回答你听到了什么?逐句学习诗歌。

4、完整欣赏诗歌,同时跟诵,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掌握诗歌的名字。

5、幼儿再次跟诵诗歌。

三、结束:

自然结束,请幼儿回班后,利用进区时间进行绘画《天空牧场》。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积极参与诗歌表演。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问答形式的诗歌特点。

3.尝试仿编完整的诗句。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问答形式的诗歌特点。

活动难点:

尝试仿编完整的诗句。

活动准备:

音乐(春天在哪里)、调查表、图谱、花和草的图片等,花、草和桃心的道具、背景轻音乐、两张黑板、背景图版。

活动过程:

一、分享关于“春天”的调查。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随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

2.谈话—-我寻找到的春天

教师: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和爸爸妈妈去找过春天了,也记录了下来了春天的感受,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春天的感受呢?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大的调查表表格,根据幼儿的回答粘贴图片。

小结:小朋友们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公鸡打鸣的声音.....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大树长出新的叶子.....闻到了花儿的香味,泥土的味道.....感受到了欢乐和幸福.....

原来呀我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用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内心都发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二、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背景音乐)

(1)教师:春天这么美,接下来我就要给小朋友们朗诵一首诗歌,请你们仔

细听一听,诗歌的名字是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诗歌)

(2)教师朗诵诗歌并提问。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美不美呀?(美)

听完这首诗歌你的感受是什么?(开心、高兴、舒服、轻松、心跳快、感动)(这首诗歌真美,真好听,蔺老师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心里感觉特别的舒服,

春天真的很美很美!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春天)这首诗歌中你都听到了什么?

2.教师与配课教师以问答的方式朗诵(不要背景音乐)

教师:这首诗歌这么美,把大家都带到了春天的美景中,接下来我邀请王老师和我一起再朗诵一遍,请你们听清楚每一句,王老师和我是怎样朗诵诗歌的?(问答的形式)

提问:这次朗诵诗歌是几个人完成的?(两个人)

我和王老师是怎样朗诵诗歌的?王老师是怎么问的?

蔺老师最先回答的是什么?草绿了,之后还说了些什么,你能完整地把它说出来吗?(教师指着图谱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第一句)

接下来,王老师说了些什么?(春天怎么来)我接下来是怎么回答的?(花开了,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教师指着图谱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第二句)

最后王老师又问了什么?(春天怎么来)蔺老师最后是怎么回答的?(我高兴了,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教师指着图谱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诵第三句)

(幼儿边说教师边根据幼儿的回答来粘贴图谱。让幼儿认识图谱的意思,一句完成后连贯的读一遍。分别将三句都识别完成,大声地朗读出来。从抽象到具象的学习)

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配乐诗朗诵,老师和幼儿分问答的形式朗诵诗歌。

教师:这一次,蔺老师来问,小朋友来答,请全体起立!配乐诗朗诵。(边

指图谱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朗读得真好!让我们再一次感觉到这首诗歌真美!春天好美好美!

2.理解诗歌中的文学想象。

提问:诗歌中说到春天是从绿色里跳出来的。你能学一学春天是怎么跳出来的吗?(幼儿模仿跳的动作)为什么是跳出来?(因为小草是从泥土里钻出来就像是跳一样,小草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

你能学一学春天是怎么从花朵里跑出来的吗?为什么是跑出来?(春天花儿竞相开放,花开的速度就像奔跑一样,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花的海洋。)

那最后一句说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它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开心、愉快)对了,人们感受到周围很美,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这里的“跳、跑、飞”都是动词,让我们感受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都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三、幼儿表演诗歌

教师:那小朋友也动起来,我们用好看的动作来表演这首诗歌。请一个小朋友来问,其他小朋友回答。这里有表演的道具,请你们自由选择,可以走到自己喜欢的道具旁边,分别扮演小草、小花、和小朋友,你们选择好了吗?请根据图片上的诗歌内容,想想应该怎么表演?

教师:各组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一个小朋友问,其他人表演,我们就开始小小诗歌表演会吧。(配乐表演。)

小结: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了表演,掌声送给自己!

五、诗歌创编

教师: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从花朵里跑出来,从我的心里飞出来,那么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刚才分享过了春天的变化,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教师出示大调查表)有蝴蝶翩翩起舞、有蜜蜂采蜜忙、有小鸟在歌唱等等,请小朋友把这些美好的事情全部编进诗歌里,再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诵出来。

现在我们分成三小组进行讨论,围成一个圆圈坐,给你们时间,每个小组来选择一个你们要编的元素,你们进行讨论,想一想如何把句子说得像原来诗歌一样优美、完整。现在开始行动吧!(每一组请一个代表来发言,其他人一起问,教师将幼儿续编的图谱贴在黑板上。)

教师:我们创编了这么多好听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出来吧!这一次请王老师问,我们一起回答。(配乐以问答的形式朗诵新编的诗歌)。

教师总结:春天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去体会,相信你会创编出更多优美的诗句。小朋友们,请把今天我们欣赏的和创编的诗歌——春天,分享给爸爸妈妈和同伴们吧!

附诗歌:

春天

春天,怎么来?

草绿了,

春天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花开了,

春天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

我笑了,

春天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春天(续编)

春天怎么来?风来了,春天从春风里吹出来。

春天怎么来?桃花开了,春天从桃枝里长出来。

春天怎么来?蝴蝶飞来了,春天从蝴蝶的翅膀里飞出来。

春天怎么来?下雨了,春天从雨滴里落出来。

春天怎么来?树绿了,春天从小树里长出来。

春天怎么来?小鸟飞来了,春天从小鸟的歌声里唱出来。

春天怎么来?小蝌蚪来了,春天从水里游出来。

春天怎么来?蚯蚓来了,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

春天怎么来?燕子回来了,春天从燕子的歌声里唱出来。

春天怎么来?树叶长来了,春天从树缝里冒出来。

活动反思:

为了让孩子感受诗歌优美的语句和语言结构,我根据诗歌内容制作了图谱,用这样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既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又清晰地展示了诗歌的结构特点。活动中孩子们在看图谱朗诵诗歌时明显掌握的很快,而且为下面的诗歌朗诵也奠定了一些基础。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以及对答形式的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模仿创编诗句。

3.乐于主动,积极的参与表演。

活动重点:

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以及对答形式的诗歌特点。

活动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模仿创编诗句。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出活动。

伴随着《雪绒花》,老师和幼儿一起进入教室。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小朋友伴着音乐跳了一段美丽的舞蹈,

提问:这首音乐里面唱到了谁?(小雪花)

雪花是什么颜色的?

看到雪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二、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学诗歌。

1.(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小雪花”,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里面都说了些什么?(音乐,视频下雪背景)

老师朗诵诗歌:

小雪花

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

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我从天空中飘下来,

告诉你,告诉他,

冬天来到了。

提问: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诗歌里面小雪花都说了些什么呢?

2.(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诗歌里的两个人是怎样对话的?

教师分角色,主班教师与配课教师扮演示范朗诵诗歌。

小雪花……

提问:诗歌里的两个人是怎样对话的?(边贴图边引导幼儿说诗句)

问的人说了什么?

小雪花是怎么回答的?

小雪花从哪里飘下来?

告诉人们什么?

3.(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歌)

现在,小朋友们来当小雪花,我们试着来对话,你们准备好了吗?

4.(幼儿两人一组朗诵诗歌)

小朋友们太厉害了,现在请喜悦每两人一组,一个人问,一个人当小雪花,尝试说一下这首儿歌,一会请小朋友上台表演。

5.(幼儿展示)

哪两个小朋友愿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6.(创编模仿动作)

小雪花在诗歌里说:“我从天空中飘下来。”

小朋友想一下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转圈、蹲地…)

谁来试一试?

7.(师幼一起做动作表演诗歌)

这一次我们边说诗歌边学雪花飞舞的样子吧……

8.(两个幼儿上台带动作表演诗歌)

小雪花们太漂亮了,我们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吧,谁愿意试一试?

9.小结:每一朵漂亮的小雪花都给冬天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冬天也正因为

有了小雪花才变得更有生机。

三、创编诗歌。

1.(师)小雪花给冬天编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因为雪花是冬天特有的,我们

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段视频是哪个季节?你看到了什么?(音乐,视频飘落叶背景)提问:现在我们也用落叶给秋天编一首诗歌吧,谁来试一试?

树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呼呼呼、咚咚咚…)

我们应该怎么提问?试一试(是谁敲着窗户呼呼呼,边说边贴图)

谁来了?怎么回答?(是我,是我,我是小树叶)

小树叶从哪里来?(我从大树上飘下来)

告诉人们什么?(告诉你,告诉他)

哪个季节来了?(秋天来到了)

2.我们一起(看图识)试着说一说秋天的诗歌吧…

谁来帮我们新编的诗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小树叶)

四、分组表演两首诗歌。

一组演小雪花,一组演小树叶。

互换角色表演诗歌…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情景表演、视频、图片、音乐、表演等),引导幼儿主动并积极学说诗歌,另外,我抓住本首诗歌对答形式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与创编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说,大胆表演,让幼儿在朗诵与表演诗歌的同时找到自信,乐于参与本节活动。

另外,在创编完秋天的诗歌后,应趁热打铁,引导幼儿继续给春天和夏天创编诗歌,丰富幼儿的语言;并结合艺术课程,将本节课继续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持续性的学习;再者,将图示卡片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表演诗歌并继续创编诗歌。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大胆想象,体验诗歌中“如果我能飞”的意境与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幼儿按照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天使课件1、2、3、4让幼儿欣赏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天使)

师:你们知道小天使为什么会飞吗?(因为他有一双神奇的翅膀)

2.小天使神奇的翅膀飞到了高山上、花园里,如果你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要飞到哪里去?

师幼谈话,请幼儿说说并提示幼儿用“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的句式说

3.帮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师:原来小朋友想飞到那么多的地方,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老师也想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而且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真的长出了一双神奇的翅膀,神奇的翅膀带着我飞啊飞啊,飞到了蓝天上,我变成了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神奇的翅膀又带着我飞呀飞呀,小朋友,你们猜,这次我飞到了哪里?(幼儿发挥想象回答)我飞到了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随风舞蹈。我继续往前飞,这次我飞到了森林里,你们猜老师变成了什么?(幼儿发挥想象回答),对,我变成了一只鸟儿?快乐歌唱!

3.请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师:小朋友,老师的梦奇妙不奇妙,还有更有趣的呢!我今天早上一早来幼儿园就赶快把我的梦记下来,并编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诗,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4.播放轻音乐、教师用舒缓优美的声音启发幼儿,并轻诵诗歌。

5.请幼儿跟着轻音乐继续遐想(思考仿编)“如果你能飞,你要飞到那呢?变成什么?

6.请幼儿进行仿编。并提示幼儿用“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变成??????。”的句式进行仿编。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的想法真奇妙,以前,在美国有一对叫莱特的兄弟,他们和小朋友一样也有许多非常巧妙的想法,但是他们不只是想想而已,他们经过很多次的努力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飞机。我相信咱们小朋友只要经过努力,慢慢地也会把自己奇妙的想法变为现实,现在呢,就请小朋友与老师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吧!

附诗歌:如果我能飞

我要飞到蓝天上

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如果我能飞

我要飞到大海上

变成一朵小浪花,随风舞蹈

如果我能飞

我要飞到森林里

变成一只鸟儿,快乐歌唱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初步学习仿编。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出海》、大海背景图、大海里的各种东西、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纸。

活动过程:

一、感受诗歌的意境

1、出示图片(大海背景图)

(1)师: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2)师:看到这么美的大海,你想干什么?

(3)师:我呀,想出海,想到海面上去看看、玩玩,你们帮我想想,坐什么去呢?

(4)师:有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着小船去,可以坐飞机去看海,可以坐大轮船去那好吧,我就坐大船去,海上有什么呢?

2、欣赏诗歌《出海》

二、理解学习诗歌

1、提问:

(1)我出海时,看到了什么?

(2)在听的时候,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

2、再次欣赏,跟念诗歌。

师:大海真美啊!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玩玩?好,我们一起《出海》

三、学习仿编诗歌

1、师:我们看到了浪花、白云、海鸟、帆船,你还会看到什么呢?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仿编。

如:幼儿:海龟。师:海龟有多少呀?幼儿:海龟一只只。

3、师幼一起仿编诗歌。

师:真棒!把你们看到的东西,都编到诗歌里去吧!

四、一边折船,一边欣赏诗歌

1、师:(出示船)你们看,这是什么?(船)你们谁知道我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折艘船出海吧!

2、引导幼儿用长方形纸折船。(自由想象折船)

师:比比谁折的船漂亮?

五、带领幼儿拿着纸船在诗歌的意境中边念边开出活动室。

师:好了,我们开着小船出海去了。(随着音乐律动做动作)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7

大班诗歌四个太阳,这是一首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和炽热爱心的散文诗。

它将太阳在四季里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在孩子们的幻想中,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色、金色、红色、彩色这些美丽的色彩都代表了每一季节的太阳,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快乐美好的幻想世界中。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所以我准备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感受太阳的温暖,观察了解太阳的颜色,四季中的变化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等,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太阳的可爱、体会文中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并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3、体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想象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欲望和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诗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每组操作用四季景观图一套,红色、绿色、黄色太阳各一个,空白太阳轮廓人手一个,水彩笔等。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四个季节的变化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在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色、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初步知道一些秋天的特征,秋天景象的图片,树叶。

活动重难点:理解为什么燕子飞走了,蝴蝶不见了?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活动:

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

·小结:秋天来到了,天气越来越凉爽了,大家穿上了薄薄的外套和毛衣,花园里的菊花开放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变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都飘落下来。

二、欣赏树叶在空中飘落,引发幼儿想象:

1、看,一片树叶飘呀飘,像什么?谁在飞?

2、又多了几片树叶,飘呀飘好像谁在跳舞?

三、幼儿听赏诗歌(第一遍):

提问:1、你听到了什么?

四、再次欣赏(第二遍)

提问:1、你听到了什么?

2、一片树叶飘呀飘,好像什么?

3、几片树叶飘呀飘,又好像什么?

4、片片树叶飘呀飘,谁飞走了?谁不见了?

●思考:秋天来了,为什么燕子、蝴蝶不见了?

·小结:秋天到了,越来越多的树叶飘落下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燕子喜欢生活在温暖的地方,到了秋天它们就搬家了,搬到遥远的南方,到明年春天,天气变暖了再回来;蝴蝶也喜欢温暖的天气,秋天有点凉,它们躲起来了。

四、学习诗歌:

集体——轮流分句——自由结伴

五、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朗诵诗歌,学习用不同的语气有表情地朗诵。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能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尝试利用象征手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对相关的军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诗歌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海军、空军、陆军是干什么的吗?谁来介绍给大家听。

师:说到了军队,你们知道总司令是什么人吗?

师小结: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有三种军种,海军、陆军、空军。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指挥官就叫做三军总司令。请跟老师说说看---三军总司令。

二、幼儿欣赏儿歌,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完整朗诵儿歌一遍,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这是一首跟海、陆、空这三个军队,还有三军总司令有关的儿歌,请你仔细听听看。

提问:诗歌里说了些什么?请你们用刚才诗歌中话来说一说。

提问:诗歌中的我是谁?鱼妈妈是怎么问“我”的?“我”是怎么回答的?三位妈妈一起问“我”什么?“我”是怎么回答的?

讨论:诗歌的特点;有节奏,押韵,句子在各段中可以重复。

组织讨论:为什么诗歌里把小鸟当作飞机?把小龟当作坦克?把小鱼当作军舰?

师小结:这位三军总司令克真是聪明啊。因为小鱼生活在水里所以当在水里航行的军舰,小龟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当在陆地上行驶的坦克,小鸟和飞机同样是在空中飞行的所以当了飞机。

2、学习诗歌。

(1)师:那你们想不想也一起来念一下这首诗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诵这首诗歌。

(2)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现在老师要来做鸟妈妈、龟妈妈、鱼妈妈来问你们,你们做“司令”来回答我,好吗?(交换角色朗诵诗歌。)(3)请幼儿选择扮演的角色,一部分做“司令”,其余分别做鸟妈妈、乌龟妈妈和鱼妈妈。教师与扮演“司令”的幼儿一起说:鸟妈妈问“我”,鸟妈妈扮演者接下去说:“小鸟哪儿去了?然后扮演司令的幼儿又接着说:“我说,小鸟做了我的飞机。”在诗歌表演中,教师需注意指导幼儿作出相应的表演动作。例如:鸟妈妈飞过去询问,“司令”边做飞行动作边回答。

3、教师引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突出自豪的语气和表情。

1)师:现在请你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

2)师:“我”现在可是三军总司令了呀!你们觉得“我”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地?

三、尝试仿编儿歌。

1、提问:除了小鸟能当飞机、小龟能当坦克、小鱼能当军舰外,还有哪些小动物可以当飞机、坦克、军舰呢?如果你是三军总司令,你愿意用什么当你的部队、武器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他们熟悉的小动物象征军队。)

2、出示图片,进行象征物揭示及仿编诗歌的示范。教师可将幼儿在讨论象征手法时提出的许多军事象征物,用图片表示出来,如蜻蜓——直升机,大象——消防车,鸭子——轮船。然后教师选择其一编出诗歌:“蜻蜓妈妈问我,小蜻蜓哪儿去了?我说:小蜻蜓做了我的直升机。”

3、让幼儿利用图片上的象征物试编诗歌。如幼儿可编:“象妈妈问我,小象哪儿去了?我说:小象做了我的消防车。”

4、继续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象的军事象征物按照诗歌的结构仿编出来。幼儿可以离开教师图片的示范,编出相应的象征物等等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纸风筝》是一首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诗歌,诗歌内容通俗易懂, 节奏朗朗上口,表现了一只骄傲自大的纸风筝,富有童趣。本活动通过欣赏、朗诵、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表现诗歌,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纸风筝的特征和诗歌的趣味性。

3、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准备

ppt、纸偶等

活动建议

一、出示纸风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纸风筝有什么本领?

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提问:纸风筝是怎样飘在天空中的?它做了什么?

请幼儿模仿纸风筝在天空飘的动作,重点模仿“脑袋摇,尾巴翘”。

2、引导幼儿体验小风筝骄傲自满的心理,模仿小风筝说的话。

请幼儿讨论:纸风筝在天空中飘的时候说了什么?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风儿和燕子?那它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说?

3、谈话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最后纸风筝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它会落到树梢上?没有风纸风筝还能飞得起来吗?现在的纸风筝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后悔难过的语气来朗诵这句儿歌吗?

三、出示 PPT,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体验儿歌的情绪。

2、运用纸偶边操作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讨论:纸风筝刚开始的时候很骄傲,看不起风儿和燕子,最后变得怎样了,你觉得纸风筝以后会有什么改变?

小结:这个儿歌也告诉了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或是有所进步时,可千万不能像纸风筝一样骄傲得意, 否则离失败就不远了。

活动延伸

将纸偶放置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表演、朗诵。

附:

纸风筝

纸风筝,天空飘, 脑袋摇,尾巴翘。

“风儿没我跑得快, 燕子没我飞得高。” 风儿听了手一松, 风筝落下挂树梢。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尝试改编诗歌。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制作ppT有蓝天、草地、大树、河水、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儿歌《家》大范例。

3、飞机、小马、小羊、乌龟、螃蟹、小鸟、小猴、乌鸦、松鼠图片等。

4、音乐《我爱我的家》。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进入主题

1、出示ppT,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天空、大树、草地、河水、幼儿园)。

2、引导幼儿用一句话讲述图片,如: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大树等。

二、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一起学念诗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家》。

老师边操作图片边念儿歌: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高高的大树是小鸟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2、利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诗歌,巩固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分组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等。

3、游戏《找家》

请幼儿扮演天空、河水、大树、幼儿园,再请幼儿扮演白云、小鱼、小鸟、小朋友,音乐响起就去找自己家。音乐一停就要站好,看谁找到自己的家。

三、改编儿歌

1、出示、蓝天、河水、大树的背景图画和各种动物,请幼儿尝试进行改编诗歌。

2、根据幼儿操作的结果让幼儿改编诗歌。例如:蓝蓝的天空是蜻蜓的家、是小鸟的家、蝴蝶的家。

四、共同的家

1、教师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编了这么好听的儿歌,现在我们知道了,每种一动物、植物和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一起生活在那里。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师:对,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老师也编了一句诗,放在这首诗的最后: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2、听音乐《我爱我的家》结束本课。

活动反思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宝宝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宝宝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大班诗歌教案:《摇篮》(篇一)


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教育。教师应当在上课前编写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我们编写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大班诗歌教案:《摇篮》(篇一),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相关文章

  • [教案]《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wps版 一名优秀的教师即使是课前准备也不会放过,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写教案绞尽脑汁的时候,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教案多久写一次比较合适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wps版,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
  •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精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案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时选择更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到底该包含啥内容呢?这是我们为您整理的“《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相关的最新消息,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汇总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下面的“中班诗歌类活动教案”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时间:02-28 中班教案    
  • 朗读教案一篇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教案要明确教材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教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朗读教案一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教学目标: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教学环节:听,...
  • 高中诗歌教学反思通用 课件之家相关栏目推荐:“高中诗歌教学反思”。...
    时间:12-27 高中诗歌教学反思    
http://www.gsm600.com/jiaoan/17118.html" title="幼儿园歌曲活动教案如何写">幼儿园歌曲活动教案如何写 09-26
  • 语文经典的说课稿(篇五) 09-26
  • 猜谜语教学设计之四 09-25
  • [课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09-26
  • 写给你的生日祝福诗歌 09-02
  • 中学语文优秀教学反思(集锦5篇) 09-26
  • 小班游戏教案:我会剥1篇 09-26
  • 热门推荐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

    高中诗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