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小学课件 > 导航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5-09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7篇。

栏目小编今天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与“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教书育人只为桃李芬芳,师情话意只求问心无愧,教师上课是一定要带着教案进课堂的。教案可以督促老师学习。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1】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

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人数

6

12

24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4.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活动2观察对比,交流区别

1.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左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生2:右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3.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4.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个单位。

5.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6.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边的条形统计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导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的,另一个绘制9月的。

2.巩固提升。

同桌之间合作研究下面的问题: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操作指导

通过9月和8月天气的对比,使学生从数据中发现北京的天气特点,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细心、耐心,把条形统计图画得整齐漂亮。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101页3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

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

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

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

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

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4、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判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须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较。

5、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合适。

6、那么你能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50 90 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5 20 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0 12 6 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7、能否根据统计表自行定制每格表示的数量?名称足球游泳跑步跳绳人数(人) 65 40 95 30

三、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方向每格根据表格数据,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4】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

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平均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发现

1、教学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统计图来表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提出问题: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与xx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并列排放来比较,并思考怎样把它们合并起来。

2、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区分两个内容,采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

(4)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结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同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3、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怎样绘制?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画出的条形是横向的。

(3)分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比较纵向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统计图后的问题。

(三)巩固发散

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下个月应该怎么进货?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本节课学习并掌握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五)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后记

第3课时

营养午餐

一、教学内容

营养午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常识,培养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确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平时喜欢吃哪些菜?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二)探索发现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一份菜谱。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学评判。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出示每份菜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3、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量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三)巩固发散

1、学习合理搭配。

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要求:在这十种菜中任选三种搭配一起,营养一定要合理。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2、小结。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3、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菜谱。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收集数据,教师记录。

(2)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5】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思考题,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及绘制方法。本节课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创造性地选择例题素材。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某地区城乡人口数量)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因此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这种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达到了激趣引入、复习旧知的目的,并对学生动手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进行改进——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或底纹。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说清楚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方法,从而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学生学会思考、与他人交流和聆听他人的意见。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首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然后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聆听和进行简单的辩论。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3.自主学习,关注类推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出示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运用类推的方法自己独立补充完整,并通过交流汇报完善知识结构。

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梨、苹果、橘子、香蕉),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1.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吗?

3.小组内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画纵轴和横轴。

(2)确定单位长度。

(3)写类别,画直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课件出示绘制好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五、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1、纠错练习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的统计图,请孩子们观察这幅统计图。

这是小明画的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师:

①五年级的男生比四年级的男生?)。

生:......

②()

生:......

③()

生:......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7】

《复式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一节课内容。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以201*年课程标准关于统计的相关理念来设计的。

优点:

1、首先我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被吸引,进入学习境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整个过程,让学生统计搜集整理方法,形成条形统计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老师关注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充分;学生的独立发挥和小组讨论充分时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拥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学习时给学生留空白。

2、利用适当,动态的过程,为预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从中不断出现的水果一个一个出现,学生分组进行统计;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别制作统计图,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更直观的看出每种水果数量的多少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练习环节巧妙充分体现数学于生活的理念。通过学生帮助开超市的家长进货这一实际情境,观察可乐和水的销售不同数量,引发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有什么想法?如何进货更为合理呢?

4、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再生资源因时间关系而无法及时利用也是困惑之一

相关文章

  • 折线统计图教学思考其一 这学期,学生开始接触折线统计图了,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条形统计图侧重于数量的...
  •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精选7篇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教育和教书的人。教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堂课的设计与理念,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你在寻找好的教案范本吗?课件之家的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时间:12-30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 通用版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800字精选 课件之家相关栏目推荐:“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教师用自己的工作滋养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一般都会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你会从何处下笔去写一篇教案呢?下面由栏目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通用版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时间:04-25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 复式条形统计教学设计汇总 课件之家相关专题:“复式条形统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我们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复式条形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之五 课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作为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写教学课件。课件需要根据固定的格式写吗?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之五,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标志设计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很难的东西,对孩子们来说就更不容易了。在上学期的授课中,自己只注重讲解标志设计要简洁、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