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小学课件 > 导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感谢查阅小编为你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编写教案已成为一门必修课。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篇1】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篇2】

今天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3、18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3、1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节课有两次比较。其一: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扮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篇3】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wWw.722331.CoM 教师资源网)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延伸阅读

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课件之家内容专辑推荐:“三年级一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敬请浏览。

老师的教诲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师每节课的准备工作就是先要准备教案。教师借助教案能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好的教案都具备哪些因素呢?经过搜索和整理,课件之家小编为大家呈上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2)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3)

【本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几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怎么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那边还有两组同学也在买铅笔,买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①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②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02

(2)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5)小结:口算几十除以一个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十。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

②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四人一组活动)

(3)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小棒,先怎么分,在怎么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4)谈话:如果每道题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太麻烦了,我们一起用竖式来计算好,好吗?

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汇报本组想法。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写2。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2的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拉下来放在这里除,再往下会算了吗?谁来接着写下去?

(5)谈话:我们在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在怎么办?商写在哪里?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

(2)师生共同评价扮演情况。

(3)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说说在计算中注意些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解答。

(4)在小组内交流校正。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2)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课堂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题。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本课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一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4)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o的除法打下基础。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场景图,接着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

两人一共买了46枝铅笔,平均每人买多少枝?

1、教学口算方法:

指名列式:462

师:结果是多少呢?借助小棒分一分

生独立操作,指名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

(1)每人先分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枝)

62=3(枝)

20+3=26(枝)

2、教学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自学书本上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组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篇5)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竖式除法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在新课引入时我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实践也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在教学中我提供学习的道具---小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知识来的更深刻,学生对竖式的理解也更深入。在整个教学中我不断的鼓励表扬学生,表扬不是简单的好很好真棒,而是具体到某一点,比如声音响亮,在学生回答时我要求学生回答完整,这些都是这一年来学到的。

这节课相比去年第一次走上讲台来说,已经好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一贯的赶进度,新学期第一节课,应该先稍微复习一下,让学生熟悉一下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列竖式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每次上课我都不舍得浪费时间,其实课前的复习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经过2个月的长假,原有的数学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可以为新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由于我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做好必要的复习工作,导致这节课的教学进行的比较慢,各个环节开展的也不是很顺畅。

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课件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在选择课件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注意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怎么才能让课件写的更加全面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篇1)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篇2)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试一试利用例题中的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数末尾都铀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后反思

这题在上课的时候特别的简单,但在学生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没有按照简便算法的写法来列竖式。(当然这类不能简单地说它是错的,但既然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简便的写法,学生再按照自己原来的认识来列式,显然是说明了没有认真听讲,老师肯定是要指出的。还有,以后学生会学习小数加减法,如果学生坚持末尾对齐的话,那么在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这个错误就会更加明显。)

2、两个乘数末尾都分别有一个0,有的学生写完后补0就只补1个0。(这可能和我课上只说补0,没强调为什么补0有关。)

3、比如说50036,列成竖式的时候应该先写36,再对齐6的下面写5,后面是2个0,但有不少的学生还是把500写在上面,或是把十位上的0和6对齐。(说明还是没有掌握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4、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但就是有的学生要出现。(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

策略:加强个别指导,多加练习。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之后,进入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学例题,自学后将例题在练习本上再做一次并与书上例题比较,之后做做一做的练习题。自学环节结束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并指名板书,之后进行全班汇报环节,由学生讲解,理清计算顺序、方法后,通过改错题明确易出错的地方,巩固计算方法,这节课改算环节还没有结束就下课了,本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反思一节课的教学,问题主要出在教学设计上,在备课时考虑到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学习的问题应该不大,但在自学中发现,学生自学时并没有认真看例题,拿起题来就算,出现的问题就很多。

我想如果在设计自学指导时,把问题写得更细:1、自学例题145乘12,思考先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2、在练习本上列竖式做例题,再和书上的例题订正。3、笔算136乘28(做一做的第一题)。如果这样做,学生就能在认真学完例题后再做,就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再做一道与例题相类似的测试题,加以巩固,让学生进行讲解后归纳计算方法。最后做改错题和做一做的练习题,这样的设计应该会更合理一些。改错题针对积的书写位置、计算时是否进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我觉得这个设计很有必要,同时提醒学生在抄写数时一定要准确,并在做完后认真检查。

教学设计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才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更顺畅更有实效。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篇4)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本小节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建议:

(1)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应说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就是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它使学生懂得应如何有序的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对独立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作如下引导:先复习计算“45×12=?”或“145×2=?”,然后再计算“145×12”。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应用本学期学习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课件有助于老师课后总结和反思。作为教师需要早早地准备上课需要的课件。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课件课件?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绷私庵柿康ノ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比鲜豆ぞ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苯樯芴炱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蹦阒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碧致郏耗闳衔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狈肿榛疃: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倍懒⒆饕担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每一位辛勤的老师,都甘充当学生进步的阶梯。教案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需要。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时有值得收集的优秀范文吗?也许"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就是你要找的,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2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开心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所发下来的记录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3、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4、数学内容生活化。我把例题都变成学生经历的事,这样更容易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3

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边数命名图形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学前已基本认识了这些图形,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在做题时,要求他们把四边形涂上颜色,他们把正方体也涂上了颜色。因此,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上我很注意这点,要求学生看清题分清图形。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有的时候学生在边数多的图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们在数边的时候多数或少数导致错误,我在布置练习前教授了在学生做题方法中提炼的一个好方法:

比如一个这个图形,我们事先不知道它是几边形,用个这好方法可以有准确又快,你想学吗?学生积极性很高。方法介绍:为了不多数每条边也为了不漏掉每条边,每数一条边的时候在它的边上画个小竖条,这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会犯重数或少数的错误了,也不会把图形认错了!

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用到了练习中,错误率大大减少。新方法掌握的都很快很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4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5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最后小结:物体表面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学生找出牙齿大的小约是1平方厘米、脸的大小、手掌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半个黑板的大、一个窗户的大小约是1平方米。然后教师引导:记住了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大小就是记住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在练习巩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很面积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精品]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教学主题教学目的包含课时分配、教学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和重点,现在的教师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编写教案。教案帮助老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教案你有好好写吗?课件之家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1)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因此我设计了20x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你是怎么想的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接着数下去固然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渗透钟面上的时刻+12得出13时24时的方法。在通过课件显示0时24时每一个时刻的出现,学生便彻底明白了24时计时法的来历,此时重新揭示并理解课题。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转换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探讨的。在出示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一天中的24个整时的比较表后,发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第一个表表示前半天的时刻(时针第一圈走的时刻),第二个表表示后半天的时刻(时针第二圈走的时刻);普通计时法要用时间词区分,24时计时法不用时间词;普通计时法用的数是112,重复了一次,24时计时法是用024,分别只用了一次;第一个表(前半天)只是一个有时间词一个没有时间词,数一样,第二个表(后半天)数不同但24时计时法都是用普通计时法的数加上了12诸如此类的发现,学生能找到很多。而所有的发现都是为了突破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过程后,所有的发现都是那么有价值。此时师指着表格小结并板书转换方法:加减时间词,加减12.至于为什么要互换,学生们可能也会问到,因为国际通用的是24时计时法,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普通计时法,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不易出错、计时准确的24时计时法,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转换的学习很有必要。当某个场合出现了一个24时计时法的时刻时,脑袋中必然要快速地反应出那个时刻是白天或黑夜,以至于不会造成时间误差。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2)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觉得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的,如果直接让学生做,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于是我没有使用书上的例题。

我首先点出课题,让学生明白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看着课题尝试着出题目。学生纷纷说出一些几百乘几的算式。我在板书的时候有意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组,一组得数是几百的,一组是几千几百的。让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接着我让知道的小朋友说给同桌听,然后再在四人一组里说说。这样,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能说出。

练习时,我用了游戏的方法。我事先写好几张整百的数字卡片,和几张一位数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抽出一张整百的卡片,和一位数的卡片相乘。学生对这样的口算练习很喜欢。我想原因可能是这些题是由同学出的,而不是老师给予的,所以兴趣特别高。

最后,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口算准确度和速度。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3)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我有意地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节课我对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之初的三个设想基本上是实现了,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处理方法我个人认为做得较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我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提出了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课堂评析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在此对xx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xx老师是我校的一名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教学的内容简单枯燥,一般来说,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把计算教学拿出来进行交流。但xx老师却把如此枯燥的内容上得趣味横生。

xx老师的课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数学王国中漫游,进行乘加计算,你们知道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吗?这一环节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乘加算式的口算为笔算乘法做好了铺垫。例题的出现教师以学生最喜爱观看运动会的场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看图后能正确列式,在计算时指导学生最好把大数写在前面,随后教师又带领学生们去电影院,在电影院里同学们又遇到了数学问题,这里逄玲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而且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过程,学生在交流过程明确了算理。

这节课在练习设计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对笔算乘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个题目之间的导语生动有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最后为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利用数学医院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医生,对典型的病例进行诊断、开方、治疗,在处置的过程中,学生懂得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节课始终把数学同生活紧密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与以往的计算教学单纯以计算为主,枯燥乏味的计算有着极大的区别。逄玲老师的计算教学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具人性化,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课,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坐姿、书写姿势以及计算习惯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学的扎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4)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其实,笔算除法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但是上半学期学习的笔算除法涉及的只是在乘法口诀表里面的。

1)小部分学生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懂。

2)小部分个别学生出现了先写商,再写笔算过程的现象。

3)小部分学生试商的速度超慢,而且会偏大或偏小。

1)熟背口诀。乘法口诀是试商的基础。有的学生试商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些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对学生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很有帮助。

2)重视口头表达笔算的过程。在笔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边笔算,一边轻轻地说出笔算的过程,熟能生巧!

3)归纳笔算除法的四字口诀。一除,二乘,三减,四落。

4)增加练习的机会。每天,必做2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题目。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5)

这一课教材内容设计上跳跃性较大。学生才刚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马上接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百位又不够除比较困难。所以我先采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够除,让学生先尝试列竖式,然后采用集体订正,讲解。这时板书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①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③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其次再教学百位不够除,这是要得知另一方法:④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小于除数,要看前两位,这是要让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当学生明白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上了,那么他们就自然会懂得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一下商是几位数跟什么有关系,然后让他们判断书本上的练习十三1题。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快。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①竖式没有写完整,②数位没有对齐,如

③还有少部分会出现移两位下来的;余数大于除数的。

采取措施:让学生多练习,多说计算方法,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6)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什么?随后我又问了一句: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①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②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③大生每分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④小华共跑了多少米?⑤他两家相距多少米?⑥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7)

优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联系生活

2能够运用题组,口算比较多

缺点:

1学生活动组织不好

改进:让学生好好想,问题要提的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让学生好好说,注意学生的表达

让学生好好做,书上习题课上解决,要有一定量的笔头练习

2环节组织不太好

改进:(1)课题尽量不要课前写,提问要有变化,有限制

(2)引导作用体现不出,先让学生做,每个人都要留下痕迹

(3)提问有序,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有逻辑顺序

(4)算法多样化后优化算法,给薄弱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方法

(5)练习时控制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

(6)重视课堂组织管理,评讲时,全体停下来

(7)做大量题巩固,形成技能

今后备课方向:

备课时研究例题的前后联系,研究练习题怎么做,形成初步框架,参考教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8)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整理与复习是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后的一节复习课。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口算、估算、笔算三大部分。在课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三个数学问题简单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从而得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笔算除法三种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然后重点复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笔算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何判断商的位数,验算。最后我安排了4个层次的练习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在复习时有效的抓住了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得比较扎实。但同时我也发现了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不够,兴趣不浓。如何在复习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主要是所要整理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全面激活所要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最后,引导学生将重新组织的知识内容,广泛应用于新的情境,并在这种情境中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篇9)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也为笔算作了铺垫。

这时我就问学生24×12准确值是多少呢?你们试着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们开始计算时,我就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王召鑫:用竖式计算。毕左雪:24×10=240,, 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们三个写完后,底下就有同学就说李文彬和毕左雪的一样,我说:“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三位学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说:“我和毕左雪想的不一样,我是20×12=240, 4×12=48,240+48=288。”他一说完大家就说写的不清楚,不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讨论后觉得就种方法只给5分。毕左雪虽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样,却写得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计算。这时,我在小结这种方法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这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同学们给毕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味口,都觉得这样计算简单。于是我们就来研究用竖式计算24×12,我发现学生们都进入了学习状态,最后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打印版


课件更有利于让学生吸收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助于教学的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打印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打印版是由的编辑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老师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岗位,要想教学计划按步骤推行,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可帮助青年教师更快的掌握教学方法。敬请您阅读本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3.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 2

1 6----------8×2

8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9 6 ---------(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4 8

× 1 2

9 6 (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

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

六、作业

课本14页第3、4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