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一个粗眉大眼的大老爷们儿,却喜爱木梳。喜爱的程度,可以用爱不释手、形影不离、如痴若癫来形容。

他对木梳的痴迷,应当追溯到婴孩时期。一岁生日抓周时,父母摆出几样东西让他抓。他先是抓了馒头,可他好像毫无食欲,又放下了。父母很高兴,儿子长大后不可能变成馋鬼。他随后又抓了一只铜铃铛,摇了摇。悦耳的铃声也未引起他的兴趣,他随手将铃铛掷之于地。那把母亲平常梳头用的缺齿豁牙的木梳,与一支钢笔紧挨在一起。父母亲看到他的目光投向钢笔,高兴极了。如果他抓了钢笔,就预示着将来能够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安邦治国,出人头地。可他的手却伸向木梳,而且,攥在手里,任怎么哄都不肯放下。

好在父亲是个大队干部.没那么迷信。日后,仍然倾其所有,尽心尽力供他读书。

俗话说,老爱胡须少爱发。老木上小学四五年级时,就挺爱打扮,当地土话叫爱标。标,就是标致的意思。那年头,家家户户穷得一天三顿喝稀粥还常常断炊,人们纵是再爱打扮也没多少精力放在穿戴上。老木的爱标,主要表现在喜欢照镜子,梳头发。他的头发整天梳得油光水滑。

上了初中,懵懂少年、情窦初开的老木,暗恋上班里一名漂亮女生。他那一头茂密的头发愈加梳得纹丝不乱,同学们用滑倒苍蝇来形容和取笑他,意即连苍蝇落在他的头上都会滑倒。老木随身携带着的,除了一支钢笔,就是一把小木梳和一个小圆镜。

每每下课时,老木都会悄悄地掏出小圆镜前后左右照一照,用小梳子精心地梳两下,宛如一个爱俏的小女生。有时,还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从镜子里痴痴地偷看那个女生。

当然,因那漂亮女生是校长的女儿,而老木只是个农家子弟,所以,他和那个漂亮女生也就不可能有结果。

也正因此事,老木发奋苦读,决心活出个人样,让那漂亮女生瞧瞧。

倒是兜里随身装着一把小木梳,成为他多年的习惯。

老木的人生算是一帆风顺,就像他那头黑发,永远是顺顺溜溜的。他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然后顺利进入机关工作,毫无波折地当了干部。

老木当上干部后,常有出差机会。在出差地离开宾馆时,他总会将用过的一次性木梳带回家。时间久了,聚集了数十把,有的是木制的,有的是塑料的。虽然不少梳子样式差不多,但是也有区别,绝大多数宾馆为了做广告宣传,都在梳子上印了宾馆名称。

一日,老木对着镜子梳头时,突发奇想.别人可以集邮、集报、集火花、集门票,我何不搜集梳子?这也算是一项高雅的爱好吧。

以后再有出差机会,老木除了带走宾馆房间里的梳子外,还会到市场上逛一逛,看见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梳子,就忍不住掏钱买回来。除了自己亲自搜集,老木还委托同事、朋友帮忙。当然,同事、朋友若是花钱买来的梳子,他一定照价付钱。那时,他常说,岂有让人家贴钱帮忙之理?

十几年过去,老木的发型在变化着。从年轻时的学生头,到初入仕途的三七开,及至当上主政一方的官员后,改成的大背头,永恒不变的是,他仍将梳头作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着。这个年龄的老木,梳头已不是年轻时的爱标,而是兼收保健养生、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现在,老木的梳子不再揣在兜里,而是放在公文包里。往往在开会坐主席台,抑或接受记者采访,面对镜头之前,为了保证公众形象,便取出梳子,将本来就极整齐的头发向脑后梳去.既可盖住日渐凋零的头顶,也可透出微秃光亮的脑门,显出几分威严和气度来。

随着官场步步登高,老木接触的人多了,梳子的来源渠道也大大增多。他的下属和求他办事的人,大多掌握了他的这一特殊爱好。以前称为搜集.此时应该改叫收藏了。因为搜集的梳子档次越来越高了,老木已收藏了两大箱梳子,档次低的是宾馆饭店的,高一点的是谭木匠之类的祖传品牌木梳。更高级的,都是一些艺术品:紫檀木的、犀牛角的、象牙微雕的,金的、银的、铜的、锡的。可谓品种丰富,材质繁多,式样各异,琳琅满目。

闲暇时,老木常常独自一人躲在书房里,搬出两大箱梳子,一把一把地欣赏把玩,在已现白发的脑袋上梳一梳。每拿出一把,老木会先回忆一下梳子的来历,蓦然发觉,竟然对很多高档梳子的来历有些模糊,说不清楚了。有些堪称珍品的梳子,可是价格不菲,上万元一把啊。每念及此,老木的头皮不禁发麻。

有天夜里,老木做了个怪梦,梦见自己出庭受审,临出庭时,依然注意公众形象,下意识地掏出梳子,一梳,却发现脑袋已被剃成秃瓢。

老木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冷汗。

查看更多中国民间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中国民间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171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