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形象,由于是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正面角色来塑造的,而且又要与演义中曹操的奸诈做对比,所以给人一种仁德宽厚、悲天悯人,而且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柔弱感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并非仁君,罗贯中一厢情愿地要将他装扮成一个明君,以至于在某些细节上又不得不将真实的史实还归于刘备,而这些事迹往往都不大符合仁君身份的,这就使得刘备的形象亦仁亦不仁,时仁时不仁。

刘备生于汉延熹四年即公元161年,据说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说也是帝室之胄,但不幸的是,这个中山靖王刘胜是个出了名的乐酒好色之徒,有子120余人,因此刘备这一支可以说是产量型的皇室宗亲,其号召力自然要打很大的折扣。

皇室宗亲的出身并没有给刘备带来很好的环境,刘备很小就成了孤儿,家境也很贫寒,《三国志先主传》说他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而三巨头中的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孙权出身于地方豪族,又承父兄之业。与他们相比,刘备的基础就显得薄弱了许多。

汉熹平五年,刘备15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去游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卢植为师。《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可见是个不肯好好学习的问题学生。不过,这次游学对于刘备来说,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结识了同窗公孙瓒,这一点对刘备日后的起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游学归来后,刘备开始交结豪侠,阴蓄部众。关羽和张飞应该就是在这时归附刘备的。当时,一贫如洗的刘备,连游学的费用都是叔父赞助的,他哪里来的这许多钱财呢?这时候,两个大商人的突然出现就显得十分微妙了。《三国志》里说中山两个贩马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见(刘备)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他们与刘备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只是因为没见过长得这么诡异的人,就提供赞助,这笔生意也未免太亏本了。如果说是为了保障商路的安全,那么找保镖找官府不是更合理一些吗?为什么要赞助一穷二白的刘备呢?事实上,如果把这笔钱财理解为保护费,倒是合理了许多。这样的话,刘备的为人就很值得怀疑了。

刘备正式进入官途是在汉光和七年,刘备时年22岁,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见黄巾势大,于是从各州郡招募义兵,共同讨伐黄巾军。刘备就是由于协同讨伐黄巾军有功,被授为安喜县尉。《三国演义》中,怒鞭督邮的情节就发生在这时,不过主角并不是张飞,而是刘备。《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刘备只是因为上司不肯见他,便破门而入,视上司如草芥,打了他200大板后,弃官而逃,这种粗暴行为哪里有半点仁爱之心?《三国演义》里把这个黑锅背在张飞身上,可真是冤哉枉矣。

在这以后,刘备又当过下密县丞,从高唐县尉做到高唐县令。他当然不甘心老当这些基层干部,于是投奔到同窗好友公孙瓒的麾下。

刘备的第一次人生转机出现在汉献帝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徐州牧陶谦向田楷求救,刘备也一同到了徐州。当时,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兵不过千余人,官不过一郡之相,似乎并没有受到重用。陶谦又给兵又给官,刘备哪受得了这种引诱,与公孙瓒的交情也只好不顾了,迅速与田楷断绝关系,改投陶谦。

接下来就是所谓的让徐州了。《三国演义》中,陶公祖三让徐州的情节在史书中并无所载,陶谦如果真心想让徐州给刘备,为何要等到死后才让?对陶谦让徐州的记载,只是在重病中对糜竺说的话,而糜竺与刘备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亲密的,献上妹妹不说,还赔上万贯家财。即使是在刘备最困难的时期,糜竺也始终不离其左右。所以刘备领徐州牧这件事,糜竺、陈登等人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恐怕比陶谦本人要大得多。《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刘备的正面形象,故意让刘备对一心想要让掉徐州的陶谦推托再三,好像一点野心没有的样子,反而显得有些虚伪了。

被吕布夺了徐州后,刘备又投奔了曹操,借曹操之兵灭了吕布。在对待吕布的问题上,刘备的妻子家小两次落入吕布手中,吕布都没有加害,而刘备一句话就要了吕布的命,虽说吕布是个忘恩负义的典型,但刘备的做法着实有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味道。

回到许都,曹操请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对他曹操可以说是礼遇有加,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然而刘备就是对曹操看不顺眼,借机出奔后,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又占了徐州。被曹操打败后,刘备投奔了曹操的对头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刘备又投奔了刘表。细算起来,刘备的前半生东奔西投,比之吕布可以说是毫不逊色。

刘备这个人,有英雄志,有英雄气,有英雄魂,有英雄义,就是没有英雄地(自己的地盘)。好长一段时间,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曹操一念之差,放跑了刘备。

曹操认为刘备熟悉那一带的情况,就派他去截击袁术。刘备巴不得趁早离开,一接到曹操命令,就飞快地和关羽、张飞带着人马走了。

曹操的谋士郭嘉等听到曹操放走刘备,赶快去找曹操,说:刘备有野心,不能放他走呀!经郭嘉一提醒,曹操也有些懊悔了,马上派人去追,刘备已经走远了二

刘备打败了袁术,夺取了徐州,决定不回许都去了。徐州本来是刘备做过州牧的地方,附近的郡县都响应他,背叛了曹操。曹操一听到刘备背叛他,气得要命。决心亲自发兵征讨刘备。

那时候,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拥有几十万人马,扬言要进攻许都。曹操部下的将领劝阻他说:现在跟您争天下的主要是袁绍。听说袁绍正想打过来,您却往东打刘备。万一袁绍从北面打过来,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刘备是个有能耐的人。现在不趁早消灭,将来后患无穷。郭嘉也说:刘备刚起来叛变,归附他的人不多,立刻打过去,一定能把他打败。袁绍的性子犹豫多疑,即使要来进攻,也没有那么快。

曹操就决定把一部分精兵守住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防备袁绍进攻。他亲自带领大军进攻徐州。刘备派人向袁绍求救,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劝袁绍乘许都兵力空虚的时候偷袭曹操,袁绍没有同意。曹操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兵少,抵挡不住曹操的进攻。只好放弃徐州往冀州投奔袁绍。

官渡之战后,曹操将目光转向南方,等曹操大军南征荆州之时,刘备再次仓惶出逃。《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这不能不说是刘备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但是最后导致的结果却是这十余万民众做了炮灰,刘备众人却趁乱安全地落跑了。《三国志》里记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刘备历来标榜自己以人为本,然而此时却弃十余万民众不顾,其仁德之心何在?

赤壁之战,周瑜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曹操的人马从荆州赶走。可刘备却趁乱取了荆州。荆州究竟应该归谁呢?刘备认为,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盘,他和刘表是本家,刘表死了,荆州应该由他接管;但孙权认为,荆州是靠东吴的力量打下来的,应该归东吴。所以周瑜只把长江南岸的土地交给刘备管。刘备认为分给他太少了,很不满意。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才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了荆州四郡,又向孙权借了南郡之地,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然而借的东西始终都是要还的,刘备却偏偏不想还,甚至不惜与东吴兵戎相见。《三国志》记载: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要不是曹操进攻汉中,孙刘联盟恐怕早就保不住了。从中可以看出,刘备的信用度也很成问题。

借人家地方总不是长远的办法,刘备不能不想开辟新的地盘。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本来是要向益州发展的。正好在这个时候,益州的刘璋派人请刘备来了。

原来,益州牧刘璋手下有两个谋士,一个叫法正,一个叫张松,两个人是好朋友,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他们认为刘璋庸碌无能,在他手下干事没有出息,想谋个出路。

当曹操打下荆州的时候,刘璋曾经派张松到曹操那里去联络。那时候,曹操刚打了胜仗,有点骄傲,再加上派去的张松,个子矮小,外貌平常,曹操根本不把他搁在眼里。这就把张松气走了。

张松回到成都(益州的治所),对刘璋说:曹操野心很大,恐怕想并吞益州哩。刘璋着急起来。张松就劝他说:刘备是主公的本家,又是曹操的对头,跟他结交,就可以对付曹操。刘璋听信了张松的话,就派法正到荆州去联络。

法正到了荆州见到刘备。刘备很殷勤地接待他,同他一起谈天下形势,谈得十分融洽。法正一回来,就和张松秘密商议,想把刘备接来做益州的主人。

过了不久,曹操打算向汉中(今陕西汉中市东)进兵。益州受到了威胁。张松趁机劝刘璋把刘备请来守汉中。刘璋又派法正带了4000人马到荆州去迎接刘备。法正到了荆州,直截了当地告诉刘备说:益州是十分富庶的地方。像将军这样英明,又有张松做您的内应,取得益州,真是再容易也没有的事。

刘备还有点犹豫不决。那时候,庞统已经当了刘备的军师。他坚决主张刘备到益州去,他说:荆州土地荒凉,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不容易得志,要建立大业,就应该拿下益州做基础。刘备听从了法正、庞统的劝说,就派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带领人马到益州去。

刘备带领人马向成都进军,打到雒城,受到雒城的守军坚决抵抗,打了一年还没攻下来。庞统在战斗中中箭死了。刘备攻破雒城后,进攻成都。诸葛亮也带兵从荆州赶来会师。刘璋守不住,只好投降了。公元214年,刘备进了成都,自称益州牧。

至于刘备夺益州的手段更是显得有些卑鄙。刘璋请刘备来是为了抵抗曹操,而且待刘备不薄,而刘备本来就存心不良,怎么会真心帮刘璋御敌,《三国志先主传》里说: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什么都不干,只管恣意地花着刘璋的钱财来收买人心,还借口回兵救援东吴。简直是贪得无厌,欺负刘璋老实人嘛。最后阴谋败露,还趁着消息没传过来,斩了刘璋的大将杨怀。刘璋就这样在刘备的算计之中,最终被迫投降了。

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了荆州几乎闹翻。后来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感到曹操是他们强大的敌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打败了曹操,夺了汉中,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了。他觉得自己的地盘和身份不相等了,曹操那边都称魏王了,自己还只是益州牧,干脆自立个汉中王。更耐人寻味的是,曹丕篡汉以后,刘备立刻就称帝了。汉帝被害只是传闻而已,而刘备迫不及待地为汉帝发丧追谥号,其称帝之心恐怕早已有之。

刘备称帝以后,又率大军伐吴,为关羽报仇,在形势占绝大优势的情况下指挥失当,被陆逊在猇亭打得大败。不久,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时年63岁。

就是这样一个枭雄,在《三国演义》中,却写成了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简直就是个软弱的受气包,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大事的。而历史上的刘备是不会哭的,他才真正喜怒不形于色,一副流氓相,和老祖宗刘邦差相无几。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抬高刘备,使其成为英雄。于是过分地夸张,单方面地加进非现实的理想的成分,反而导致其形象苍白朦胧,使人觉得刘备的表现过于矫情,并非真心。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