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1年,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地方吸引人们眼球的卫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卫宣公怎么看自己的长子公子彼都很不顺眼。眼不见心不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公子彶彻底消失。

公子彶运气非常不咋地。先是命犯桃花,刚从齐国娶回一个老婆,不料他老爹听说娶回的是个美女,便专程赶过来一看,结果就将公子彶他媳妇看成了他妈。气得公子彶的亲妈、卫宣公的老婆上吊自杀了。没办法,老子总归大于儿子,干啥事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后来齐女连着为公子彶生了两个弟弟,公子寿和公子朔。再后来,麻烦就不断找上门来了。

或许是卫宣公一看见公子彶就有抢了人家媳妇的条件反射,或许是齐女见着这位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太子就心里烦,时间一长,他们一致认为公子彶应该自觉将太子位让出来。只是公子彶的觉悟还没有高到这个份上,卫宣公只得亲自出手。

卫宣公是不会真的亲自动手的,这样做不仅显得智商低,传出去也很不好听。于是,一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公子彼的头上出访齐国。但公子彼永远到不了齐国的,因为在边境地区等待他的是一群强盗。

这起雇凶杀人的密谋惹恼了热血青年公子寿。公子寿及时将这个密谋通知了哥哥公子彶,并让他赶紧走人。公子彶还真是孝顺,说,那哪儿成呀,怎么可以违背父亲的意思而逃生呢。公子寿没办法,只好设宴请这位即将赴死的老兄共进最后的晚餐。公子彼被灌醉后,公子寿夺过象征公子彼身份的白旄,往卫齐边境赶去。公子彶酒醒后立即明白弟弟打的是什么主意,心急火燎地追了过去。然而他还是迟了一步,正好看到公子寿缓缓倒下的背影。公子彶很生气地对那群强盗说,你们也太不专业了,杀人都分不清真假,我才是你们要杀的公子彶!

一个也是杀,两个也是杀,公子彶兄弟俩很快就在黄泉路上团聚了。

在那个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时代,这对兄弟是浑浊世事中的一抹亮色。

公子彶是必须要死的,只是可惜了公子寿。公子彶当然可以选择当时最普遍的出路,像很多公子一样漂泊异国他乡。但他选择了死亡。他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坚守一种道德底线,尽管他所坚持的已经过时,而方式也过于迂腐。

同样是以一条年轻的生命为代价,公子寿告诉世人,这个世界是丑恶的,但毕竟还有不丑恶的。他奋力地救援兄长,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兄弟情谊的成分多,还是对阴谋不满的成分更多呢?这些义、理、情交织在一起,后来卫国人开始不怎么待见自己的国君,其中就和这一对年轻兄弟的被杀有关。

公子朔虽如愿成了卫惠公,但两年后便被赶下了台,跑到齐国避难去了。十年后齐襄公武装护送卫惠公回国。18年后,便轮到卫懿公出面了。而这漫长的时间并没有消除卫国人对这个家族的鄙视,何况卫懿公还是个除了养鹤什么都不在乎的昏君。

公元前660年,卫国遭到狄人的大举入侵,几乎被从地图上抹去。当卫懿公号召人们站起来保家卫国时,卫国人的答复却是:让你的鹤们去战斗吧!

每个人都有爱好。卫懿公养鹤的个人爱好并不算令人作呕,如果搁在眼下,一定会得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褒扬。但他花费大量财物和精力养的鹤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不会打仗。

结果那些入侵者如入无人之境。尽管关键时刻卫懿公发誓痛改前非,并真的像一个战士那样英勇地战死沙场,但追随他进行抗战的卫国人却寥寥无几。

史书一般将卫国的这次覆灭归罪于卫懿公的荒唐和狄人的强大,这自然没错。其实历史上比卫懿公更荒唐的人和事数不胜数,但他在外敌面前总有抗击的表现,毕竟一个国君再怎么荒唐,就算不为国,家还是要保的。而卫国人偏偏就不为国,甚至连家都不为了。细想起来,或许真的与这个国家的民众对国君家族先前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有关。人心一旦冷了,就散了。而没有什么比人心涣散更可怕的了。所幸,由于国际援助及时,卫国的这次大灾才没有变成灭顶之灾。

宋国率先赶到,并妥善安置了大批难民。说大批其实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数字在《左传》中有记载: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卫国当时并不算小,却居然只剩下730人,那些人去哪里了?一定有死于战乱的,但更多的一定是四散逃亡或者藏匿起来了。那些四散而去的卫国人似乎不太愿意再次回到自己的故国,后来重建卫国时,加上共、滕这两个临近小国约4000名移民,才不到5000人。人心之丧,可见一斑。

这次火热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使后来继位的卫文公深受感动,也充分感受到了凝聚人心的重要性。痛定思痛,他减轻赋税,公平断案,亲自劳作,通商惠工,劝学任能,大大改善了这个家族的形象,也逐步缓和了与民众的关系,民众毕竟是最宽容的。然而经过40年前那次兄弟殒命的悲剧,卫国人对国君的信任已经跌到谷底,即便上升,也再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卫国就此由大国沦落为小国,这恐怕是卫宣公和公子彶都始料未及的。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3247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