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家乡的农村常搞水利工程建设,凡是有劳力的村民都参加这项劳动,党员干部更不例外,特别是老书记,是干群当中最卖劲的一个。

老书记是公社的党委书记,五十开外了,脸上的皱纹就象刀刻一样一道又一道。有一年冬天,大队组织社员在我家屋后挖中沟,由东至西三里多长的工地上几千人排成一条线,大家你追我赶,干得很欢。老书记原是带着秘书来看质量查进度的,他看到大家干得火热,禁不住把裤筒一卷,袖子一挽,随手拾起一付担子,直朝河底冲。老书记看上去很苍老,但身子骨却很硬铮,从河底往上挑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老书记也来挑泥了。”消息很快传遍三里长的战线,大家心里热乎乎的,浑身就象是着了火一样,一时间号声不断,人人争先,结果这个工程提前三天完成了。

据在公社做事的亲戚回来说,老书记不大坐办公室,常在下面跑,哪家有难事他都想着帮助解决。我中学毕业那年,村里建了一座涵洞,开工时,要挖一个很深的大塘,100多个村民苦干了六、七天,还没成功,不少人看着塘底都感到头皮发麻,因为三、四丈深的塘底下烂泥刚挖走又冒上来。老书记路过这里,他看到这一情况,立即停下脚步,参与挖塘队伍。也许是这样的事做得多了,他显得很在行,一边带头挖,一边指导大家挖塘泥的办法,经过一整天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塘泥上冒的现象。至今这里的老百姓还在传颂着这个很平常的小事。

在老百姓的眼里,老书记是个不算小的干部,但他却没有一点点的官架子,“脑子”里装满了平常百姓家的“小事”。80年代初期,不少农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但仍有一部分农民相当贫困,老书记一有空就往这些农民家跑,帮助他们想点子,找办法。我家不远处的邻居张四爷就受到这样的待遇,张四爷从小跌伤了左腿,走路时一脚高一脚低,时至暮年,仍然孤身一个,生活十分困难。老书记找上门来后,几乎成了张四爷生活的靠山,他除经常送些零花钱来,还送来苗猪苗禽,帮助饲养。我记得张四爷自从结上这门“官亲”后,日子好过多了。

老书记做官常误事,一次老天不作美,陡降三天暴雨,河水漫涨,广大干群齐心合力忙排涝。县委通知召开全县抗灾紧急会议,老书记冒雨往县里赶,路过邻乡一个村庄时,一座大坝即将倒坍,几百号群众手忙脚乱忙不到点子上,老书记急了,立即停下脚步指导人们保坝。他带头跳进水里用木棒打桩,由于风大浪高,老书记瘦弱的身子在水中上下沉浮,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水冲走,但老书记就象身边的桩一样钉在那里。一个小时过去了,打下了100多根木桩,大坝保住了。当他急急忙忙赶到会场时,会议已经结束。县领导很气愤,要他写检查做深刻检讨,亏得那个村的干群追到会场才算了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书记已与岁月同逝,但他那时时为农民谋利益的影子却时常在我眼前晃动,这个影子就象一盏明灯一直指引我人生之舟的航向。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