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巨大的政治鼓动,成功地让苏军士兵相信,比起德国人,自己在政治上和道德上更加坚定;而只有相信自己是在为更崇高的目的奉献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当被俘的德军士兵纷纷声称对政治不感兴趣时,苏联人反而认为那是软弱的表现。

70年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意志的较量。恐惧、自尊与仇恨交织而成的力量,让苏联人在最血腥的对决中坚持到了最后。

近日,一本名为《斯大林格勒协议》的新书在德国发布。以参战军人的记忆为载体,这部专著载着读者穿越时空,重返伏尔加河河畔那座血火交织的城市……

1943年1月31日拂晓时分,苏联士兵在德军第六军团高级指挥官的藏身之处——Univermag百货公司的地下室里,将军团司令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等一批德军将领俘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的篇章——斯大林格勒战役终于落下帷幕。

长久以来,对于这场改变了欧洲战场形势的“转折之役”,坊间存在许多传言,譬如:苏联红军之所以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以弱胜强,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队伍中安插了许多“督战官”——秘密警察,如果发现谁畏战,就会将其“就地正法”。

这是否是被刻意隐瞒的真相?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近70年后,德国学者约亨·赫尔贝克怀着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对苏联人自己记录的秘密档案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亲历者记述曾被打入冷宫

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2年7月17日打响,1943年2月2日结束,给苏德双方均造成惨重损失。对纳粹德国而言,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其“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使其在与苏联的军力对比中落于下风。

对听惯了捷报的德国民众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也是一个重大的心理转折点。“……消息传来后,德国人民都感到无比震惊。”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1943年2月4日这样承认。英国已故左派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则如此总结彼时的形势:“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每个人都意识到,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作为胜利者的苏联红军,对这场命运之战又有怎样的感受?实际上,二战还在进行过程中,便有苏联学者着手把它们变成文字。这便是伊萨克·伊兹赖列维奇·明特斯和他领导的“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这个1941年经官方许可成立的组织,目的是让所有曾经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苏联军人——从士兵到将军,从飞行员到坦克手——都能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想法、认识,特别是切身体验。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不久,“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的特派员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采访了20多名见证保卢斯被俘的苏军士兵。后来,该委员会又与驻扎在斯大林格勒的215名军人进行谈话,受访者并不掩饰对战争的反感,甚至批评上级的决策。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