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十五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八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多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

挨批评的小神童

司马光从小就非常聪明,学什么会什么,因此,很多人都称他是小神童。司马光也很得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什么事情都想比别人强。

有一天,小司马光去后花园玩,当路过厨房时,一股香味迎面扑来,走进厨房一看,原来,仆人们正在忙着做司马光最爱吃的八宝饭呢!司马光一见,嚷嚷着要吃。但是,八宝饭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好,这可该如何是好啊?后来,一个很机灵的仆人笑着逗司马光说:“看到这些青核桃仁了吗?要是你可以把核桃仁上的这层青皮剥掉的话,马上就能够吃到香喷喷的八宝饭了!”

司马光一听高兴得不得了,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好办,你们等着,我很快就可以剥掉!”说完,司马光就跑出了厨房,坐在院子里,认真地剥起核桃来。可没想到,这层青皮尽管非常薄,可要想剥下来,还真是费劲。刚开始,司马光用指甲一点点地抠,但是,抠了半天的时间,不但没有剥出几个,反而捏碎了不少。这个时候,小司马光的高兴劲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恰好姐姐从旁边路过,看见小司马光愁眉苦脸的样子,非常关切地问道:“什么事情把我们的小神童难倒了?来,姐姐帮你。”司马光就把剥核桃仁的事告诉了姐姐。

姐姐知道剥核桃仁的事后,就和司马光一起想办法。他们先用刀子刮,后来又用手搓,可不管怎样,核桃仁上的那层青皮始终剥不掉。最后姐姐也没有办法,走了。只剩下小司马光一个人在那里急得抓耳挠腮。

这时,一个丫环走了过来,悄悄地告诉他:“公子,把核桃仁放在开水里一泡,就好剥多了。”于是,司马光就试了一下,果真像那个丫环说的一样,一会儿就把一大盆核桃仁都剥出来了。看着白嫩嫩的核桃仁,小司马光真是高兴极了,急忙拿去给姐姐看。姐姐惊奇地问:“这都是你自己剥的吗?真没想到,我们的小神童还有这个本事!”司马光想说这是丫环教他剥的,可又怕丢面子,于是就趾高气扬地说:“当然是我自己剥的。”

司马光话音刚落,父亲就从旁边走过来,非常严肃地说:“光儿,我刚才明明看到是丫环教你剥的,你怎么不肯承认呢?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以撒谎呢?”被父亲一批评,小司马光的脸顿时就红了。

这时,母亲走过来说:“光儿,你父亲说得对,做人一定要谦虚,是别人教你的就是别人教你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怎么可以撒谎呢!”从那以后,司马光再也不敢撒谎了。遇到问题,他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肚子里的学问越积越多,终于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大启发

司马光因为虚荣心,便向姐姐撒了谎。然而他能在父亲的严厉指正下,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进而对自己从严要求,并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自尊、自重、克服虚荣心,这是一个人首先必须做到的。做人起码要诚实、正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不惜用人格来换取。只有把握住自尊与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

纵观世界古今往来,那些成功人士无一不具有自律的品行。自律,能使人学会战胜自己。自律,能使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观察周围同学和自己,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其中,有良好的习惯,也有不良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自律对人生的成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查看更多光的神话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光的神话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45519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 岳飞教子
下一篇: 李自成改名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