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王妃

传奇人物戴安娜王妃

毋庸置疑,戴安娜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最佳童话女主人公的不二人选。她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她的一生充满了惊世骇俗和与众不同,也充满了悲伤欲绝和孤独寂寞。她从伦敦圣保罗教堂走入人们的视线,又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离开人们的视野。36年的风雨历程,一切就像是故事一般,最终却只换来曾经令人艳羡的“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曲终人散和天上人间,空留给世人无限的缅怀和悼念。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天妒红颜?这一切似乎已不需要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让人心碎的事实任谁都已无法改变。

人物简历

1977年11月,与查尔斯?菲利普?阿瑟?乔治王子初识。

1981年2月24日,宣布与查尔斯王子订婚。

1981年7月29日,与查尔斯王子在伦敦圣保罗教堂举行隆重的“世纪婚礼”。

1996年8月,与查尔斯王子正式离婚,结束他们长达15年的婚姻。

1997年1月,以红十字会特使身份前往安哥拉,倡导禁止人们使用地雷;6月,为募集艾滋病基金,拿出近80件名家设计的礼服在纽约拍卖,所得上千万美金全部捐出。

1997年8月31日,在巴黎遭遇车祸,香消玉殒;9月6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盛大的葬礼。

传奇语录

“在爱情上,富贵的王子和贫贱的布衣都是平等的。嫁给王子不一定能幸福,嫁给平民不一定就是痛苦。”

“只要你舍得将自己的爱洒向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你的温暖与慈爱,那么,在众人的眼里,你一定会是完美无缺的。”

人民的王妃

2001年6月,距离戴安娜去世已将近四年,但她又一次出现在了《人物》杂志的封面上。这足以证明媒体对她的关注和热衷:即使是在她去世之后,她一生所追求的隐私权仍被媒体“无情”的剥夺。她已然成为了一个神话似的人物,她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她所拥有的皇室成员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她对慈善事业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使得人们尊称她为“和平王妃”,英国首相布莱尔更是盛赞她“是人民的王妃,她将永远埋在我们的心底,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正如萨利?比德尔?史密斯在《追忆戴安娜》(DianainSearchofHerself)中所描述的那样,“从走进公众视野的那一刻开始,戴安娜的眼神、举止、言谈和行为无不流露出她的脆弱。正是这种脆弱,连同她的美貌,使她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当她在感情上的痛苦挣扎逐渐被公众所了解之后,她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对于每一个不平静的平凡女性来说,她宛如童话故事中的美丽王妃。”

“令人失望的孩子”:灰姑娘被冷落的童年

1961年7月1日,戴安娜?斯宾塞出生了,她是奥索普子爵夫妇的第三个女儿,而她的父母,尤其是父亲,特别希望是个男孩,能为斯宾塞家族传宗接代。所以,她的出生并没有给子爵夫妇带去欢喜,他们连女孩子的名字都没有准备,“戴安娜?弗朗西斯”这个名字是在她出生一星期之后才取的。虽然斯宾塞家族早在15世纪就已经是欧洲最富有的羊毛商人之一,拥有伯爵的封号和刻着“上帝庇佑权力”箴言的家族徽章。但到20世纪之时,却只剩下祖祖辈辈相传的那幢奥索普大屋祖宅。这使得虽是出生贵族家庭的戴安娜从未体会过金枝玉叶的公主待遇,但家族曾经的显赫使她拥有日后“攀上高枝”的必要基础。1964年,三岁的戴安娜迎来了斯宾塞家族继承人——她的弟弟的诞生。这个全家期盼的儿子的降生使得本来就不受父母欢迎的戴安娜更添了几分冷落。她心中的自卑感和无足轻重感日益增强,并一度使她产生自己是个“令人失望的孩子”的感觉。六岁那年,父母婚姻的破裂更是在幼小的戴安娜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伤,所以,当九岁的戴安娜被父亲送往一所寄宿学校时,充满了恐惧的她愤怒的认定父亲也不要她了。由于身是女孩而被父母冷落的回忆使得她的自卑感持续了整个少女时代和进入皇室的早期,直到她投身公益活动,直到她因此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她才真正找到被认同的存在感。

“威尔士王妃殿下”:邻家女孩实现仙履奇缘

1977年,16岁的戴安娜初次邂逅了查尔斯王子。当时的戴安娜只是个连补考都不及格的高中辍学生,生性好动,迷恋芭蕾,喜欢流行音乐,热爱打网球,愿意与人交谈、煲电话粥。但尚未褪去婴儿肥、身形粗壮、不施粉黛、言谈举止笨笨的、稚嫩的戴安娜却带给了查尔斯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他觉得“这个16岁的小姑娘活泼有趣,怪招人爱的”。这年4月,戴安娜以伴娘的身份参加姐姐简的婚礼,她的美丽、端庄引起了皇室的注意,就连王后陛下都称赞伯爵对戴安娜的精心培养。不久之后,查尔斯王子派人送来了邀请戴安娜陪伴他看歌剧并出席午夜的宫廷晚宴的请柬,戴安娜匆忙接受,当晚很是尽兴。随后,邀请她参加各种聚会晚宴的请柬接踵而至……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开始约会了。1981年2月6日,从瑞士度假回来的查尔斯约戴安娜在温莎堡见面,在表达了自己对戴安娜的想念之后,他直截了当向戴安娜求了婚。难以置信的戴安娜接受了王子热切的求婚。但当时的戴安娜心中始终有着奇怪而固执的预感——她永远不会成为往后。虽然在戴安娜和母亲、继父前往澳洲享受最后几天宁静而隐蔽的平民生活期间,查尔斯始终没有给她打电话,1981年7月29日,戴安娜与年长自己12岁的查尔斯还是结婚了。这一天,伦敦城内所有教堂的钟声在上午9点准时一起敲响,身着鲜艳服饰的英国皇家骑兵仪仗队护送着王室的婚礼车驶向教堂,沿途是上百万欢呼不已的民众。英国广播电视公司用33种语言向全世界转播了婚礼的盛况,全球7亿多观众沉浸在这童话般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中。戴安娜通过这场盛大的婚礼,实现了她梦幻般的仙履奇缘。

“威尔士王妃”:仙履奇缘的现实结局

婚后不久,戴安娜便发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查尔斯结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履行王子职责,顾及王室的声誉。所以,要想使这场婚姻琴瑟和弦,她必须在一切方面无条件地迁就查尔斯,“适应新角色”这回事只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查尔斯是不会费神为任何人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的。而对于出身平民的戴安娜来说,融入皇室生活的过程,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有数不清的繁文缛节要遵从,有无数的责任要承担,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而皇室的家庭成员又是那么的深沉、难以接近……她感受到了难以言表的迷茫和失落。再加上随着一起生活的时间越长、年纪越大,戴安娜和查尔斯之间的鸿沟就越明显,就连1982年和1984年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的出生也没有使这对夫妻之间犹如陌生人的关系得到丝毫的改善。难耐寂寞的戴安娜饱尝了孤寂之苦。更残酷的是,查尔斯竟与他的旧情人卡米拉藕断丝连。无助的戴安娜愤怒又绝望,她犹如一只受伤的动物,躲在笼子里独自舔着伤口——她的情绪变得不再稳定,交替出现食欲过剩、厌食的症状,因抑郁而长期需要精神医生治疗,甚至3次企图自杀。可能她与骑兵军官詹姆斯?希威特的暧昧关系给了她暂时的安慰,但当1994年《恋爱中的储妃》出笼,这个男人为了300万英镑而出卖两人的风流韵事之后,本就脆弱的戴安娜再次尝尽了背叛的苦涩。所以,当戴安娜和查尔斯的婚外情都被媒体曝光后,这一段历经15年但已经无法修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1996年8月,两人正式宣布离婚。离婚之后的戴安娜仍以威尔士王妃的身份被视为王室成员,但失去了“殿下”的封号。年轻美貌的戴安娜,在与查尔斯成为人人羡慕的“神话”眷侣之后,却因查尔斯的不负责任,而最终成为了英王室制度的牺牲品。

“和平王妃”:落入凡间的爱心天使

与查尔斯的结合,使得戴安娜遭受了不明其故的冷遇,她对爱情和婚姻感到了无望,年轻的她决定不再委屈自己,她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两个儿子以及这个世上更多的不幸的人们——她通过专注于慈善事业,有意识地扩大着自己的交际圈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了解民间疾苦,她经常带着他们到普通人中间去,曾多次带他们到无家可归者聚集的旅馆访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她带着他们去医院探访艾滋病患者和其他伤病员。戴安娜短暂的36载人生之中,她共参与了150多个慈善项目,还是超过20个机构的赞助人或主席。她是第一个站出来倡导“同情艾滋病人”的国际名人:1991年7月的一天,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与戴安娜一同探访一家医院的艾滋病病房,在与一位已经病入膏肓的病人交谈之时,戴安娜竟然给了这个病人一个大大的拥抱,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场的芭芭拉和其他人也都被这一举动所打动。其实之前1987年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在静悄悄地与安吉拉一起照顾曾是英国芭蕾、歌剧等艺术领域的杰出人物的艾滋病患者艾瑞?杰克逊,直至艾瑞去世。这段不凡的经历使得安吉拉认为戴安娜,“美丽的远远超出美丽这个词的简单定义,虽然自身生活不幸福的阴影萦绕着她,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迸射出夺目的光辉”。戴安娜还是反地雷机构最有名的支持者,她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值得纪念的清理地雷现场的活动。1991年1月,她只带了两名保镖,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非洲安哥拉之旅,亲自踏进地雷区视察;8月,她又出访波斯尼亚,身着防护服走在插有骷髅标记的地雷区旁,人们为之动容。从此,安哥拉及波斯尼亚等战乱地区人民因误触地雷而致伤残的新闻活跃于国际新闻媒体,世界大多数国家签署了关于禁用地雷的国际协议。正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的那样,戴安娜的个人生活经常遭遇麻烦和苦恼,但她给社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的却是欢乐和安慰,她是“人民的王妃”;一直爱戴她的人们尊称她为“和平王妃”;国际社会也十分认同她的善举,“公益大使”、“爱心大使”、“国际和平大使”等头衔纷纷戴在了她的头上。她就像是一位落入了凡间的爱心天使,以她独特的身份和影响力,致力于改善处于水深火热处境中的人们的命运。

“特别的人的特别的葬礼”:平民王妃魂断巴黎

挣脱出婚姻牢笼的戴娜娜,似乎已经走出了君主制窒息的空气:20岁便已嫁给王子的她,虽然无可挽回地失去了青春,但在经历了近10年的冷宫待遇之后,可怜的她获得了儿子、封号、四千万美元财产、一座王宫和情人。然而,戴安娜的身份太特殊了,她永远是“前王妃”,这就注定了她的私情永远也不可能属于她自己。1997年8月30日,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多迪?法耶兹结束地中海之旅的夏季度假,回到巴黎。午夜过后,他们前往多迪在巴黎的私人住宅,忽然被一群传媒“探子”瞄上了。他们无法愤怒,只有“逃亡”。为了摆脱七名骑摩托车的摄影记者的追逐,他们乘坐的豪华轿车的时速达到了150公里以上。就在一辆摩托车即将追上他们时,已经无处逃遁的他们,情急之中只有将车驶向塞纳河畔的一条隧道隐匿。恰在此时,汽车突然失去了控制,撞向了隧道中央的分界水泥柱,多迪与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和保镖身负重伤。在送至医院后,医生们对她施行了紧急外科手术,但因她的心脏冠状动脉在遭撞击后破裂,导致心脏长时间流血不止,终因伤势过重于8月31日凌晨4时左右在医院不幸逝世,时年36岁。当天晚上,她的遗体在查尔斯王子和她两个姐妹的护送下由专机运送回英国。

戴安娜罹难,社会各界表示沉痛的哀悼。法国总统希拉克发文说,“听到戴安娜猝然实施的噩耗后,非常震惊”,并亲自到医院进行探望;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答问:“我和希拉里都认识戴安娜,我们很喜欢她。这起惨案令我们感到极为悲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发言人表示,戴安娜的去世是一个惨痛的损失,联合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发表讲话,赞扬戴安娜是位杰出和天才的人,这也是这位女王在位45年中第二次破例发表讲话。

英国的老百姓更是因为失去了他们拥戴的“平民王妃”而深感悲痛,从8月31日黎明开始,英国的男女老幼就带着鲜花来到了戴安娜居住过的白金汉宫和肯辛顿宫,很快,两座供电门前都堆满了鲜花。

9月6日上午,英国为“特别的人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一记悲伤的钟声之后,从伦敦西部肯辛顿宫出发的一辆朴素的灵车开始驶向葬礼的举办地——威斯敏斯特教堂,灵车每前进一分钟,大教堂的钟就鸣响一次。沿途挤满了近600万从全国各地赶来为戴安娜送行的人。英国广播公司用44种语言向全世界转播了葬礼的实况,全球25亿人看到了本世纪最伤感的画面。

斯人已逝,芳踪已渺,但是,在英国人民的心中,甚至是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戴安娜已然成为了永远的王妃。在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名单中,戴安娜的名字赫然在列,并与英国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查尔斯?狄更斯一记二战英雄温斯顿?丘吉尔放在了一起,可见英国人民对她的爱戴之深、之切,对于“人民王妃”这个称号,她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