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万历以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世宗朱厚熄以藩王人继帝位,作为其伯父、孝祐樘的继承人做上了皇帝。但是,从血缘关系看,世宗的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杭。那么,即位后的朱厚熄是要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即父亲),呢,还是称孝宗为皇考?世宗下旨令群臣讨论这个问题。朝臣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以杨廷和为首的一振主张应遵循封建礼法,称孝宗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而以张璁为首的一派则迎合世宗的旨意,认为继统不继嗣,应称兴献王为皇考,称孝宗为皇伯考。两派争了三年。最终以世宗作后台的张璁派取胜,反对派一百三十四人被廷杖下狱,十六人被杖死,还有一些被谪戍或罢官,而张璁因迎合世宗旨意得宠,取得了内阁首辅的地位。统治阶级内部这场大辩论,封建史家称之为大礼议。大礼议之争的实质是官僚集团争夺内阁首辅权位的利害冲突;嘉靖、隆庆两朝,各派官僚对内阁首辅权位的争夺从无间断,任何一个新任首辅莫不是踩在旧任的肩膀上而上台的。倾轧排挤,此上彼下,纷争不已。

不过,嘉靖朝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虽然激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门户。到了万历朝,由于社会危机的加深,各派官僚集团的政见不同,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利害冲突发展到了高峰,因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更为尖锐复杂,党争也就更加激烈。他们联帮结派,势同水火,激烈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明王朝覆亡时为止。

党争的尖锐化是从万历朝的争国本开始。

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无子,王恭妃于万历十年(1582年)生下朱常洛,郑贵妃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生下朱常洵。王恭妃无宠而郑贵妃最得神宗宠爱,因而,郑贵妃就恃宠企图为其子朱常洵谋取皇位继承权。但是,当时的一些大臣根据封建宗法制度的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屡次上书请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神宗意在常洵,对册立太子的事一再推托延迟。于是,舆论蜂起,有怀疑郑贵妃从中作梗的,甚而攻击执政,痛责首辅申时行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说他和王锡爵依违其间,不敢秉公力争。申时行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辞官。但是,另两位力请立朱常洛的辅臣许国、王家屏,也因忤神宗意,被斥出阁,归家。这个问题争了十五年,一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才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封建地主阶级认为太子乃天下之本,所以把这一场争吵叫做争国本。

在争国本时,吏部文选郎中顾宪成力主册立朱常洛,并率先责备王锡爵,和他交章论辩,使神宗皇帝内心非常不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在推举阁臣时,顾宪成推举因拥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被解职的故首辅王家屏,再次忤神宗意旨,因之被罢官回老家无锡。无锡城东有座东林书院,是宋朝杨时讲学的地方。顾宪成和弟弟顾允成等人便倡首把它修复。

修复后,顾宪成和高攀龙、钱一本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在里面讲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当时一些对世道看不惯,和当局合不来的所谓抱道忤时、退处林野的士大夫,纷纷闻风响附,来的人多得连书院都容不下,这些不得志的士大夫讲学之余,在东林书院讽议时政,臧否人物,自负气节,和当权派相对抗。他们的言论得到社会上对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朝中和他们同观点的官僚士夫也与其遥相呼应。东林书院无形中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就把他们称为东林党。

浙江宁波人沈一贯善于迎合神宗旨意,于万历二十二年人阁,从三十年(1602)始任首辅。

他纠集浙江籍京官,专与东林党人作对,被称为浙党。此外,还有齐党、楚党、宣(安徽宣城)党、昆(江苏昆山)党等,都是以地缘关系串通为帮派体系,其中浙党势大,齐、楚诸党依附于它。他们联合攻击东林党,被时人看作邪党。两大派展开激烈的争夺,互相倾轧,各不妥协。

在激烈的斗争中,各党都利用京察的机会作为排挤打击对立派的手段。所谓京察,原是明朝政府考核京官的制度,规定六年考核一次.每逢巳、亥年进行。在京察中,根据官员的政绩、品行,分别给了升任、降调或罢官等奖惩。凡是在京察中被罢官的,终身不复起用。因而,各党都恨不能置对方于中察典、被罢官的境地。京察时主持察典的是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河南道御史和吏部文选郎中,因此,这几个职位就成为各党激烈争夺的中心。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主持京察,浙党官员钱梦皋(gao)、钟兆斗等受贬谪。沈一贯大怒,搬出明神宗,深责主持的官员,并扣留京察的奏疏不发,从中阻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秦党孙丕扬主持北京京察,东林党的官员与他联合,借以驱逐齐、楚、浙、宣、昆诸党。而南京的京察却为齐、楚、浙党主持,东林党人大受斥逐。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浙党主察,为报复三十九年的京察,东林党人一时被逐殆荆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主察,则又反过来大事报复。京察就这样成了各党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最好机会。

明朝到了万历之时,各方面的矛盾更加激烈,社会危机正在加深。东林党人目睹政治的腐败,要求改革弊政,缓和日益尖锐、势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阶级矛盾。他们在位时敢于弹劾执政大臣,抨击贪婪奸诈的太监,乃至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弊病;削籍闲居时,则通过清议的方式,发表政治主张,议论朝政得失。著名东林党人顾宪成认为土大夫应该关心朝廷,关心民生,关心世道。他在讲学时说:在朝为官,志不在君父;在地方为官,志不在民生;闲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这些都是君子所不能做的。这些话被传为一时名言,顾宪成及其同志被誉为清节榜(kua,美好、的意思)修、士林标准。曾任翰林院检讨的姚希孟,反对加派和滥征商税,他上奏疏说,明廷滥征滥派,使财赋根本之地十室九空,百姓忍受着竭泽而渔的痛苦,若不减轻人民的负担,势必要招致大水冲溃堤防一样的危险。明神宗好货成癖,派出许多矿监、税监,到处搜刮财货,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东林党人李三才担任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风阳诸府期间,就曾揭发税监陈增的罪恶,裁抑其爪牙,捕杀其党羽,并且冒犯天颜,上疏批评神宗说:陛下爱珠玉,百姓也想温饱;陛下爱子孙,百姓也恋妻儿。那为什么陛下你要拼命地聚敛财宝,而不让小民满足一升一斗之需要呢?为什么你要延福万年,而木让小民享受朝夕之欢乐呢?他要求神宗罢天下矿监,并指出利害关系说,如果固执不改,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风驰尘鹜,乱众麻起,陛下块然独处,即使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你守呢?东林党反对矿监税使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政权,但是也反映了工商业者要求限制封建掠夺的呼声,对资本主义萌芽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325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