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以前的印度本是一个封建国家,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殖民者的魔爪首先伸向印度。

印度当时正处于莫卧儿王朝的统治之下,阿克巴大帝在北印度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中心,并且逐步向南扩展。他采取了鼓励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政策,使印度的封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欧洲国家远远超过印度的发展水平,因此,印度成为了他们侵略的对象。

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掠夺东方国家的财富来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满足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他们首先瞄准了印度。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势力较强,西班牙素有“无敌舰队”之称,他们凭借着强大的海上优势,切断了印度和波斯湾传统的海上贸易,并不时在印度周边沿海地区进行掠夺,使莫卧儿王朝感到不安,印度人民生活不能安定。

法国人也很快侵入了印度。他们在沿海城市建立商馆,收买棉纺织品、香料、蓝靛、硝石等。

当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商业和航运业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1600年,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并得到了对印度洋贸易的垄断权。1702年,东印度公司和另一个获得印度洋特许权的公司合并为联合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不仅有贸易等商业特权,同时还在国王那里得到建立军队,宣战媾和,占领土地和对所属地居民进行审判等特权。

英国商人来到印度,本来是想做印度棉织品和香料的贸易。但莫卧儿皇帝当时没有把英国人放在眼里,所以没有批准与其通商,直到1613年,才允许在苏拉特改立商馆。1615年,英王又派使臣托马斯·罗来印,要求在整个莫卧儿帝国进行通商。由于莫卧儿皇帝想利用英国来抑制葡萄牙的势力,所以就答应了。

17世纪中期,英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商战开始进行。经过三次卡纳蒂克战争,英国人成了印度的主要外国势力。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已经占有了绝对优势地位。

当时,印度内部四分五裂,封建统治阶级、争夺皇位、互相倾轧,内战不断。人民不能忍受贫困和压迫,不断进行农民起义。错综复杂的阶级、民族、宗教和种姓矛盾,促使了莫卧儿帝国的衰落。这正好为英国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就不能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抵抗。所以英国人没有后顾之忧。而各割据诸侯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反而纷纷求助英侵略者的庇护。更为可笑的是,英国入侵一地反而被看作是对另一个诸侯的削弱。因而对英国的入侵漠不关心。

英国就是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开始侵占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是从孟加拉开始的。孟加拉是印度富庶的省份,当时的统治者为争夺王位而互相争斗,英国人从中挑拨,并寻找借口侵占了孟加拉。

英国人在孟加拉还保留了纳瓦布(王位)的傀儡统治,这有利其掩饰侵略目的,便于统治。英国掌权后,把孟加拉的国库洗劫一空,并用强硬手段榨取田赋。另外,英国还从莫卧儿皇帝那里得到了收税权,纳瓦布的税收机构开始由英国人掌管,这使英国人的收入从开始的8175533卢比提到14704875卢比,增加了80%。田赋成为公司掠夺的首要财源。东印度公司还颁布法令强迫手工业者为公司生产,对产品只付半价,或干脆不给任何钱,强行买卖,把贸易变成了掠夺。印度商人遭到排挤,纷纷破产,最为残忍的是,英国诱使农民种植鸦片,然后走私运进中国,毒害中国人民,公司从中获取暴利。英国在印度的掠夺,在1757―1815年期间共10亿英镑,致使孟加拉国人民不聊生,生活贫困,大量居民被饿死,许多地方变成荒野,无人居住。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其中包括米尔·卡西姆领导的反英起义。1763年,针对公司职员滥用免税权逃避税收,于是,米尔下令豁免一切商人的内地贸易税,东印度公司强烈反对,企图以武力压制。于是,米尔领导人民进行反英起义,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部分商人积极支持。但由于起义队伍成份复杂,缺乏军事训练,最后遭到失败。米尔逃到奥德,得到莫卧儿皇帝的支持。1764年,他组织联军发动对英进攻,但又惨遭失败。东印度公司于是又借机侵占了欠拿勒斯地区,从而控制了整个恒河下游地区。

英国的入侵,致使纳瓦布丧失了政权。1750年4月,年轻的西拉杰继承了外祖父的职位。纳瓦布曾写信给英国:“我以万能的上帝和先哲的名义发誓,除非英国人同意填平堑壕,夷平防御工事,并根据与扎法尔汗纳瓦布时代相同的条件进行贸易,否则,我将拒绝考虑英国人的利益,还要把他们完全驱逐出我的国家。”

1756年6月初,西拉杰攻占了英国在卡西姆区扎的商馆。6月16日,又统率5万大军包围了加尔各答。4天后,东印度公司的加尔各答参事携儿带女逃离法尔塔,留守的霍尔威尔只抵抗一天就投降了。

英国当局派遣海军上将沃森和尉官罗伯特·克莱武率军远征,再次入侵加尔各答。远征军队伍由900名欧籍士兵和1500名土著雇佣军组成。克莱武收卖了守将,攻下加尔各答,并劫掠了胡格里城及周围地区。西拉杰率军英勇抵抗,但最终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于2月9日和英国签订了和约,和约恢复了英国以前的一切特权,并进而拥有了在加尔各答建立防御工事和有铸币的权力。

英国人时刻都梦想着占领孟加拉,推翻西拉杰。西拉杰是阿里瓦迪汗三女的后代,在继位后不久,姨母伽西蒂公主和表弟肖卡特·詹就分别向他的王位进行挑战,举行了叛乱,并得到英国人的支持。西拉杰控制了伽西蒂,镇压了肖卡特·詹。几个大地主也反对西拉杰的反印度教政策,曾密谋取代西拉杰,都没有成功。另外,纳瓦布的军队多数是波斯和阿富汗的亡命徒,很容易被金钱所利用。克莱武利用这种形势,同意和密谋者一起推翻西拉杰的统治。

克莱武和密谋者奥米昌德签订了密约,但秘密被泄漏了。西拉杰召集军官准备抵抗。克莱武于6月23日把军队开到普拉西,军队包括613名欧洲步兵、100名左右欧亚混西士兵、171名炮兵和2100名土著雇佣兵,总兵力达3000人,武器装备有10门野战炮和两门榴弹炮。英军迅速占领了位于河堤的纳瓦布的猪舍和附近的花果园。猪舍面积较大、用砖砌成、比较坚固,克莱武利用地势在这里设立司令部。

西拉杰在离猪舍北方约一公里的地方设置了军事大营,他有步兵约3.5万名,大部分没有经过训练,武器粗劣,纪律松弛;骑兵约1.5万人,绝大部分是西北的阿富汗的优秀骑手;炮兵装备有53门野战炮,大部分是大口径的。

纳瓦布的军队开始包围英军,克莱武采取有力的反击。双方激战了约半小时,由于纳瓦布手下的三个叛将按兵不动,没有攻下英军的军营。

由于天降大雨,纳瓦布的忠实战将米尔·马丹以为英军弹药被淋湿,想乘夜偷袭英军,结果被英军大炮打死。纳瓦布失去了惟一忠实的战将,走投无路,不得不求助于米尔·贾法尔,但米尔·贾法尔把一切情况都通知了克莱武,并要求克莱武发起进攻。

西拉杰的部将建议其撤军,西拉杰只好撤回军队并带领自己的2000名士兵向木升达巴德方向逃去。途中受到英军的猛烈炮轰,伤亡惨重。最后,普拉西战役以印军失败而告终。

普拉西战争结束了,印度人民陷入了更贫苦的境地。

在印度历史上,1857-1859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英国在印度推行的殖民政策的必然产物,是英国殖民者同印度人民之间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19世纪初的英国资产阶级不断取得优势,对殖民地取得支配权,以其自由贸易代替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政策。英国殖民政策的改变,对印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印度从此变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受英国的奴役和掠夺进一步加剧。

英国殖民者直接剥削印度佃农。佃农几乎把收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作为土地税上交殖民政府,同时农民还要受印度封建地主的剥削。英国手工业品等商品却不断涌入印度,但却严禁印度纺织品输入英国,致使印度的手工业彻底被摧毁,成千上万的工业者失去了饭碗。印度雇佣军本是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工具,但1849年英国统治印度后却改变了对印度雇佣兵的政策,遣散了大批印度士兵,减少薪饷,取消免税权,命令印度士兵绝对服从英国军官,强迫印度教士兵渡海或到伊斯兰教国家作战还让印度士兵把猪油抹在子弹上,这大大激怒了印度士兵。英国殖民者原来把印度各封建王公当作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但到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迫切想消灭印度的封建割据状态,直接统治印度,用以开辟广阔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于是采取兼并王公领地的政策,规定没有直系后裔的封建王公,死后其领地即“丧失”,归东印度公司所有。各邦王公对此普遍不满,他们本来不愿反抗英国,但人民大起义后,大势所趋,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就卷进了起义的洪流之中。

1856年,印度农村中开始传递烤薄饼,据说是反英起义的信号。婆罗门、伊斯兰传教士、民间艺人等走遍全国各地,到处宣传反英的口号,不断鼓舞农民起来反抗英殖民统治。印度土兵也组织地下军人委员会,传递荷兰花,密谋起义。一些封建王公也暗中商讨反英对策。

1857年3月,印度土兵曼加尔·迪开枪打死了三个英国军官,次日被英军处死,这些事件便成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

1857年5月10日,米鲁特士兵起义,杀死了英国殖民者,烧毁了兵营和殖民官府。第二天,起义者攻陷了德里,拥立德里皇帝巴哈杜尔沙为印度皇帝,但却没有实权,实权由行政议会掌管。行政议会的成员大部分是下级军官和士兵,他们号召人民消灭英国殖民者,宣布废除柴朋达尔制度,豁免贫民捐税,逮捕通敌的富商高利贷者,并没收他们的财富和存粮,对地主、富商和高利贷者征收特别税。

起义火焰迅速蔓延到奥德、康普尔、詹西等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英国殖民者赶紧派兵支援,企图消灭起义军,占领德里。据守德里的几万起义军英勇抵抗,几次打败英军的进攻,但到9月,起义军抵抗不了英军的不断进攻,最终被攻破。英军进入德里之后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德里失陷之后,起义中心转移到勒克瑙和詹西,英军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勒克瑙。在坦堤亚·托比的领导下,起义军民浴血奋战,多次击退英军进攻。但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1858年3月下旬起义军被迫撤出勒克瑙。英国又开始进攻詹西,詹西女王拉克开米巴伊亲自率军保卫詹西,同英军激战了8天,重创英军。由于英军力量强大和各封建王公的投降,詹西最后被攻陷。詹西女王和坦提亚·托比退往瓜辽尔,6月中旬在瓜辽尔城外郊战争中,詹西女王不幸阵亡。

由于两次起义都被镇压,起义军实力受到削弱,特别是詹西和瓜辽尔失守之后,起义军不得不放弃阵地战,采取游击战术来打击敌人。但是,英国殖民者利用起义军的内部矛盾,采取分压的政策,致使印度民族大起义最终失败。印度民族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是印度民族解放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72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