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迅猛发展,是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不得不承认,清亡与清政府重用袁世凯、姑息养奸有关。

袁世凯在清政府中长期任要职,但深受权贵排挤,1909年被载沣排逐回豫。但是袁仍然操纵着军事大权,清朝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队北洋六镇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各镇军官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旧部,一向是“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而且,袁又深受帝国列强器重,被看作是中国“强有力”的人物。当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便呼吁清政府起用袁世凯。慑于列强的淫威,更多的是惧怕革命浪潮的发展,清政府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载沣被迫于10月14日同意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却称“足疾未愈”,不肯赴任。他要求清廷交出全部军政大权。载沣即任命袁为钦差大臣,给予湖北军务全权。10月30日,载沣以宣统帝名义下诏“罪己”,同意资政院奏请改组内阁、开放党禁、拟定宪法。11月1日,奕诓为首的皇族内阁辞职,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要他立即来京组织“责任内阁”。13日,袁世凯抵京就任内阁总理。南北和谈后,袁世凯和革命军中的妥协派达成了一致,袁世凯逼使清帝在优待条件下退位,并同意建立共和政体,然后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职让与袁世凯。

1912年1月3日,在袁的授意下,驻俄公使陆征祥联合驻外各国公使,电请清帝退位。随后袁世凯又联合内阁成员上奏清廷,谓清廷命运垂危,南方革命党力大无穷,如不实行共和,清廷朝夕难保。

1月17日,清廷召开两次御前会议,皇亲贵族坚决反对退位,会议毫无结果。袁世凯得此消息,一面上奏折进行威吓和引诱,谓革命军势大,徐州已失,长此下去,皇室指日可灭。并大造“革命党人潜据京师”,不久要发生暴动的谣言,威吓清廷。而正在这时,又发生了彭家珍刺杀良弼事件。良弼为拥戴清室的骨干分子,他的死给那些皇族亲贵以很大震动,许多王公大臣纷纷逃离北京。1月29日、30日清廷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退位。2月5日南京参议院通过了优待条例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这个清室优待条例允许在实现共和之后保存一个封建的小朝廷。条例分三大项即关于皇帝优待条件、关于皇族优待条件和关于满蒙回藏各族优待条件。其中允许皇帝和各国君主一样受尊崇;皇帝岁俸400万两,皇帝仍住皇宫和颐和园;其余庙、陵、寝永远奉祀;宫内用人照旧;禁卫军照旧;皇族之官爵仍旧;皇族财产一律保护。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仪礼。清廷公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至宣统退位共计297年。清朝的历史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制度的腐败、没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出现了大清盛世,但这只是因为几位明君苦心经营的结果,但是历史的发展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封建王朝的气数已尽。从乾隆帝后期开始,清政府就一步步走向没落。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盲目自大,结果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局面。落后就要挨打,这早已为历史所证明,清王朝从制度到经济上都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这些条约丧权辱国,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绝后的。但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为了新生活,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中国人民不甘落后的精神却与历史永在。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才有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