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欧洲北方的日尔曼人征服之后,国内一直不得安宁。东方来的匈奴游牧民族一直在不断挑衅,日尔曼及其他民族也不断互相争夺。这段时期是一个民族迁移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期。这种动荡不安的局面持续了几百年。

到了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大帝为扩大领土与罗马教皇互相支持,企图恢复古罗马的辉煌。但是,查理大帝死后,国内又陷入割据状态,这时,阿拉伯人从海上入侵法国东南部,日尔曼一支也袭击法国,政局又陷入混乱,成为民族交汇的又一次高峰。在平静下来之后,这种新的文化融合必然结出一种独特的果实,这就是兴盛于公元11至12世纪的“罗马艺术”。

这里的“罗马艺术”不同于古希腊之后的“古罗马艺术”,而且二者大相径庭。二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罗马艺术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主要是由日尔曼人创造的。罗马艺术分布很广,几乎遍及了所有直接受拜占廷艺术影响的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在法国、西班牙与英国产生了罗马艺术的代表风格。

罗马艺术主要体现于建筑与雕刻艺术,它是与拜占廷艺术截然不同的。

教堂建筑是罗马式建筑的代表。罗马式教堂的平面设计中,祭室通常是在建筑的东端,在带有重要圣气的主祭坛的下面,也有东西祭室相互对称的。但罗马式修道院的教堂却往往沿着祭室的圆壁成放射状地突出几个小祭室。教堂的中殿与左右侧廊由列柱隔开。也有些小教堂有侧廊,但有的大教堂却增设双层侧廊,空间范围大为增加。教堂的围廊在罗马式教堂中尤为重要,它紧紧环抱着地下圣堂,信徒们来往于围廊之间,瞻仰着殉教者与圣人们的墓棺。罗马式教堂常把地下圣堂的窗子开在东侧祭室的阶下,室内光线阴暗,造成一种压抑感与恐怖感。

罗马式教堂整个建筑被一个巨大的石造圆顶覆盖。这首先是考虑到建筑的牢固性而且防止火灾,尤其是考虑到内部构造的视觉效果、音响效果及象征意义。圆顶的全部重量都贯注在左右壁上,为了承受这种压力,建筑师采用了大量的立柱与带有狭窗的坚实壁体。这成为罗马式建筑的特点之一。当时,为了减轻墙壁的负重,建筑师们还设计了一种尖头拱顶。这成为后来哥特式建筑的雏形。此外,还有一种支叉圆顶,一般只用在侧廊上。

罗马式教堂的立面不同于拜占廷的宽阔、敦厚,而是与古希腊神殿一样,创造性地运用了水平面的壁洞与垂直面的层楼。同时,为了突出高大广严的效果,在屋顶上设计了一个金字塔似的塔楼,有时两边还附有小型塔楼。同它的装饰效果平行的另一种作用是作为防御外敌侵犯与农民起义的堡垒。

此外,罗马建筑与拜占廷艺术或古罗马艺术一个更大的差别,是罗马式建筑把建筑的装饰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建筑家们不但喜欢力的效果与和谐的韵律,并且也比较注意建筑外观上的装饰,有的建筑的正面甚至出现繁复的装饰性雕刻。

这种罗马式建筑的典范之作均在法、英两国。其中较有名的是法国的圣夫罗教堂与圣希尔教堂以及英国的达拉姆大教堂,均为12世纪所建。

罗马艺术中的雕刻也是与建筑共存的。据说也有个别的圆雕神像,但都已毁坏。罗马艺术中雕刻的杰作依然是作为建筑的装饰物而出现的。最为著名的是公元1150年建成的法兰西罗达尔·达姆大教堂的正面大门,被称为“王之门”。中间大门的圆拱中表现的是“基督之荣光”,正中的基督被象等福音家书的四个动物围着,下面楣石上是12使徒。在圆拱的饰带内侧是天使,外侧是并列的两排“默示录”的老人。左边的门拱中是圣母圣子与持香炉的天使。下面两段楣石表现的是基督幼年的情景。右边的门拱中是“基督升天”的场面。三个大门的左右还立有17根人像圆柱,整个门饰共雕有人物200多个。装饰手法极为华丽。这里的雕刻与拜占廷艺术中那可怜的平雕大不一样,人物形象几乎完全凸立出来,形象逼真。

此外,罗马式的圆柱多以人像柱为主。似乎是从古希腊的仙女立柱学来,只是罗马式立柱都是强力的男性。这种阳刚之力的展示也正是罗马建筑的风格。柱头雕刻的风格更是成为罗马艺术的鲜明特征。罗马柱式与多利克柱式及科林斯柱式并称古代建筑三大柱式。

罗马艺术在绘画上的成就较之建筑与雕刻稍为逊色,主要是源于“加洛林”风格,绘画的主要形式是抄本与壁画。

罗马艺术的抄本作品更偏重于现实风格,同时与拜占廷艺术一样具有神秘气息。这是从东方借鉴的。抄本中的杰作是《圣·马可罗经图》。圣·马丁面容悲苦,他手里拿着经书,但是没有去看它,而是扭头惊讶地谛听上帝的使者(一个有翼的狮子)送来的指示。这幅画最为出色的是圣·马丁衣服的纹理处理。线条虽然很粗糙,但疏畅飞动,毫无滞感。另一幅是《圣·路加》的画像。画中更多地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对称、均衡性,构图典雅,与拜占廷艺术有明显不同。

罗马艺术中的壁画不同于拜占廷的“马赛克”。由于罗马教堂内的光线比较暗淡,为适应这种条件,罗马壁画偏爱于色彩鲜亮的颜料,而且一个更为显著的特点是:罗马壁画的线条粗重,几乎不带有任何明暗的透视因素,从而使教堂内的氛围更为神圣。

罗马艺术在历史上只兴盛了几个世纪。后来“哥特式”风格发展起来,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在空间上比罗马式建筑更富有表现力,因而,到了12世纪末,罗马式艺术几乎已全部被哥特式艺术风格取代。

罗马艺术同样是多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果。但是,它的风格中体现了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战争。在罗马艺术形成之前,在那块土地上进行了近百年的征战,这种心理成为这一地区人民心理上的积淀之一。体现在建筑上便是高大、结实,充满了力与美的韵律。尤其是那种尖塔式建筑,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因此,随着社会的日益繁荣、稳定,这种心理也就逐渐淡化。虽然随后的“哥特式艺术”依然是力的展现,但已转为对上帝的崇拜。

罗马式艺术,一个时代的见证。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