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亚,是指亚洲极西部的一大片土地而言。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就是古代的两河流域,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作“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名叫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两河流域东边是伊朗高原,南临波斯湾,西面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相接,北部为亚美尼亚山地。两河流域北部叫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分两部分,其中北部称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地区。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就是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来自何方,至今仍是个谜。

公元前2750年左右,苏美尔人繁荣的城邦全盛时代过去了,相继出现了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直到公元前2006年,又分裂成许多小国。大约于公元前1894年,以苏姆阿布门为首领的阿摩利人占据了巴比伦尼亚,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起初只是一个小邦,在与周围国家的争斗中经常屈居人下,但它交通便利,贸易逐渐繁荣。到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时,他励精图治,首先整顿内部的经济,积蓄力量。公元前1761年前后,汉谟拉比发展本国已长达30余年,他采用闪电般的突袭战,攻克邻邦拉尔萨,随后数年他接连攻占邦国,最终建立了以巴比伦尼亚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苏萨古城遗址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石柱,高约两米半。石柱上方是一些人物浮雕,石柱下方刻着古怪的符号和线条。

大石柱被运到巴黎卢浮宫,古文字和历史学者们研究得知,这是一部宏大的法典。

石柱上端的图画是正义之神沙马什和汉谟拉比,象征着汉谟拉比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太阳与正义之神所赐。浮雕的下部是文字,叫做楔形文字,因为这些字每一笔都是从粗到细,像木楔一样。人们破译了大部分楔形文字,发现了其中记载的各种裁决方法和法律规则,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用的是阿卡德人的流行的“塞姆族”(又被称为“闪族”)方言,刻在玄武岩的石柱上,对当时的财产继承、婚姻家庭、租佃雇佣等等关系都有明确规定。古巴比伦的社会复杂程度令人惊叹。由于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人类现存最早而完整的法典,所以又称为“世界第一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的黑色玄武石出土时表面已有损坏,刻在石上的282条共52栏中损毁了7栏35条,幸运的是后来发现了楔形文字泥板,记载的也是汉谟拉比法典内容,两者一比,人们终于弄清楚了全文。

法典有开篇、序言、正文和结尾。有1/5是用华美的语言称赞汉谟拉比并令后世国王也要遵守他的命令,因为是神给汉谟拉比以崇高的权威。如果对法典不敬就是对神不敬,神就会降灾。其实这样说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

法典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条文,这些条文的规定已被现代文明社会所不用,但它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认识。

不同的人被分为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人在法律面前并不平等。最受残害的是奴隶。如规定中有这样的条款:“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就应毁了那人之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就应折断那人的手足。”但是若有贵族伤了奴隶,则不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要赔钱甚至什么都不付。

贵族、自由民、奴隶在法律面前很不平等,奴隶处在牛马地位由此而知。如法典第203条、205条还规定,贵族之间殴斗要罚银两,但奴隶若是打人就要割耳。

两河流域的民族自苏美尔人到古巴比伦都有立法的传统。因为有了法律,从而标志着人们已由原始社会进化到更加文明的奴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完备发达的奴隶制度法典,但汉谟拉比没能让后世永远听从自己的命令,历史不是一个人能永远控制的,但黑色的石刻法典却比人的肉体保存久远,它清楚地向后人展示了一个阶级文明的奴隶社会图画。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