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的说法。意思就是唐代以诗胜出,宋代以词闻名。事实确实如此,唐代涌现出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留下了不朽的名篇;而宋代也涌现出李清照、辛弃疾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词人,有一首首的丽词传世。而南宋时期,围绕在辛弃疾周围形成了一个词风相近的文人集团,他们是陈亮、刘过、韩元吉、杨炎正等人。其中陈亮不仅与辛弃疾交情甚厚,同时也有较好的创作。如他的名篇《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词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豪情,与辛弃疾的词一样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力度。但是,陈亮的词无论在词风的流转多变,还是在词的语言技巧方面,却远不如辛弃疾。然而,他在南宋时期,却堪称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北伐中原的热情鼓吹者。他从小就喜读兵书,研究军事,具有独到的见解。他还敢于坚持真理,尤其通过他的词阐述深刻的哲理,如他在《水调歌头·和赵周得》中有“安理鲲鹏变氏,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斥鷃旁边笑,河汉一头倾”的宏大诗句。他的一生充满了强烈的政治信念,这些都在他的词中表现出来。如:他与辛弃疾唱和的词中,就有“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等词句。

公元1178年,陈亮写了《上孝宗皇帝书》。其中写道:朝廷自南渡以来,仍循祖宗旧法,赵鼎等人不懂变法之道理。朝中奸臣当道,秦桧等人,诬陷忠良,谄媚敌,死有余辜……言辞犀利,慷慨激昂,孝宗皇帝大为欣赏,将他的奏疏贴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对其大加赞赏,并要群臣向陈亮学习,更好地为朝廷做事。孝宗对陈亮表现出的欣赏之态,立即引起了一些奸佞小人对陈亮的嫉忌。他们表面附和孝宗,称赞陈亮,背地里却寻机要整倒陈亮。陈亮为人快言快语,要寻他的不是,那可是不费吹灰之力。一天,他同几位朋友在家中饮酒。酒至兴处,他又大发感慨,对朋友们道:“当今朝中,奸臣当道。许多人自命不凡,但一遇敌人来犯,立刻变得卑躬屈膝。还有许多人,在皇上面前极尽媚态,对百姓却横眉竖目敲诈勒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碰巧,这一日与陈亮饮酒的人中,有一人人品不好,与朝中小人暗中勾结。他如今听陈亮说出这一番话,当即跑到刑部告发,说陈亮辱骂朝廷。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罪名。刑部马上派人将陈亮逮捕下狱。陈亮对别人的谗陷极为气愤。他虽被打得浑身是血,仍慨然陈词,拒不认罪。大理寺便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报送孝宗皇帝批复。孝宗皇帝看过陈亮上奏的许多奏疏,知道他是一个忠义爱国而又才华横溢的人,看了大理寺给他治的罪名,不仅不信,反而将奏折撕掉道:“秀才吃醉酒,说点痴言妄语,也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吗?”大理寺的官员见皇帝若此,谁还去追究此事呢?陈亮也就无罪获释。陈亮出狱后,仍到处演说他的政治观点,这让当时南宋的道学家朱熹又气又怕。朱熹年轻时也赞同抗战,但中年后,政治观点发生变化。他以维护三纲五常为由,反对抗战。为了阻止陈亮到处散播他的言论,他让自己的门徒设法诬陷陈亮。在此情势下,陈亮很快又被陷害入狱,但关押两个月后,苦于找不到证据,又被无罪释放。

陈亮出狱后,朱熹对其威逼利诱,要他放弃自己的政治观点,否则没有好下场。陈亮不买账,予以坚决反击。陈亮的所做所为得到大词人辛弃疾的赞赏和支持。公元1188年,陈亮、辛弃疾两位老友相见,谈得甚为投机。后来,二人游鹅湖山,并且邀朱熹来面谈,要与其就学术和政治两方面的分歧进行辩论。可惜朱熹未敢前来,二人对此唏嘘不已。通过这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两人了解加深。辛弃疾在一句词中将陈亮比作诸葛亮道:“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陈亮也写词回赠:“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陈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见识,被时人誉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只可惜,出生在软弱无能、腐败透顶的南宋朝廷统治之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