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公元1083-1140年),字伯纪,是两宋之际著名的主战派将领。他于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考中进士,政和七年升为太常少卿。他为人正直,很有才华。任太常少卿时,常常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展露出非凡的才干。但是,由于当时朝中奸臣当道,李纲在朝中无法容身,很快遭人诬陷,被贬至沙县为一小官。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冬天,金朝大举攻宋。金将翰离不率金军长驱直入,将太原团团围住。宋将郭药师连连向朝廷请求救兵援助,但宋廷此时上下一片混乱,根本无可派之将,最终导致太原失守,郭药师降金。金兵充分利用郭药师熟悉大宋地形和军事布置的有利条件,直捣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京师告急,宋徽宗吓得六神无主,慌忙禅位于太子赵桓,自己逃命而去。赵桓即位,是为钦宗。钦宗听从大臣吴敏的建议,将李纲从沙县调回京城。李纲听说皇帝要为抗金之事召见他,当即用刀刺破胳膊,血书一封,要求皇帝御驾亲征。与钦宗皇帝见面后,更是慷慨陈词,说得钦宗赵桓也热血沸腾,决定采纳李纲的建议,亲自率军出征。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亲征行使营,吴敏为亲征行使营副使。宋军将士一听皇帝御驾亲征,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誓死捍卫京城。但是,朝中却有一批大臣主张弃城逃跑,叫嚣得最厉害的便是宰相白时中、重臣李邦彦等人。他们本来是自己胆小怯弱,理由却摆得冠冕堂皇,口口声声说是为大宋江山着想,为钦宗安危着想。他们不断地在钦宗耳边吹风,强调如若与金兵对抗,会引来多大灾难;金兵如何英勇,宋军必不能敌等等。钦宗抗金态度本来就不甚坚定,御驾亲征完全是受李纲的鼓动感染所致。如今,听得白、李二人一番话,心中又有些动摇。到后来,白、李二人极力相劝,让钦宗去襄州、邓州避难,钦宗竟决定弃城而走。李纲自受命以来,积极备战,斗志正高之时,忽闻钦宗要避难襄州,置京都于不顾,又急又怒,直奔金銮宝殿。到得大殿,见白、李二人在旁侍立,李纲心中明白,皇帝突然改变主意,定是这二人暗中搞的鬼。当下也不搭话,直接质问钦宗道:“臣闻皇上忽然改变主意,要弃京都而走,不知可有此事?”钦宗见李纲前来,也有些心虚,但见他一问,也只得勉强答道:“确有此事。”李纲闻听,怒火万丈,大声问道:“皇上乃一国之主,您若走了,朝中大事由谁来决定?臣希望陛下遇事三思而后行,不要轻信奸佞小人之言!”钦宗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而侍立一旁的白、李二人脸上更是红一阵、白一阵。白时中身为宰相哪里受过人如此揶揄?当下强词夺理,道:“李大人,您说话也太黑白不分了吧?如今金将翰离不已率大军兵临城下,京都几近不保。你却在此阻挡皇上出京避难,倘或皇上有何差错,您担得了责任吗?想置皇上于死地的是谁?奸佞小人又是谁?李大人你还要说个清楚?”面对白时中的一派胡言,李纲反倒平静下来,冷笑道:“到底谁是奸佞小人,谁心里清楚,我大宋子民心中也最清楚!”言罢,也不再理他,转身向钦宗皇帝道:“皇上,俗语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京都的千万百姓与将士需要皇上在此主事啊!如今京城虽然危急,但我军将士斗志昂扬,皇上如与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必能守住京城,打败金兵。但如若皇上匆忙离京,使军心涣散,京都不保,我大宋江山不保啊!皇上难道真的要置祖宗社稷于不顾吗?!皇上,您要慎思慎行啊!”言罢,李纲声泪俱下。钦宗又一次被李纲的挚诚所感,道:“李爱卿,朕不走便是。只是,这领兵之人——”李纲知钦宗之意,正待请缨,忽一眼瞥见白、李二人,就改变主意,向钦宗推举白、李二人。白时中闻听,胆子都要吓破了,颤声对钦宗道:“皇,皇上,臣,臣实无领兵之能,还,还是请李大人带队出征罢!”钦宗也确知白、李二人无治兵之能,便对李纲道:“李爱卿,两位大人均为文臣,依朕看来,只有你能堪此重任了。”李纲见状,也不再推辞,欣然受命。钦宗封其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同时封李为其副手,领兵守城。但是钦宗是个没主意的人,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不久,又被白时中等人撺掇得动了心,要携后宫眷属逃离危险的京城。这天早晨,他命禁卫军整装以待,保护自己和皇后一行出逃。不料李纲又赶来相阻。李纲见了皇宫前的禁卫军,大声问:“大家是真的愿意逃跑,还是愿意留下来保卫京城内的父老乡亲?”禁卫军亲属大多留在京城,而且他们个个血气方刚,又素敬李纲为人,便一齐大声回答:“誓死保卫京都!”李纲闻听,非常满意。回转身跪在钦宗面前,却不搭话。钦宗无奈,只得上前相搀,表示这次一定留下来,李纲这才站起身。但他知道,有白时中在皇上身边,皇上的心思便不会用在抵御金兵之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跑了。于是向皇上建议,罢免白时中的职务。3000禁卫军也声援李纲,钦宗只好听从,免去白时中宰相之职。同时让李纲见机行事,不必事事奏请皇帝。李纲这才上任,由于他事前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因此,他仅用三天时间便布置好城防。此时金兵也已攻到汴梁城下,开始攻城。

金将翰离不自攻宋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本以为攻打汴梁也定然不费吹灰之力,不曾想,却遇到了重创。第一次,他命金兵乘小舟进攻宣泽门,就被李纲的2000精兵打回,损失100多人。当晚又遭偷袭,死伤将士百余名。翰离不大怒,命众军兵从北城的景阳门和通天门攻打汴梁。李纲早防他此着,事先已派1000多名神箭手支援北城守兵,攻城金兵又被射死无数。翰离不还不死心,放弃北城,去攻陈桥门、卫州门。李纲闻讯,亲自登上城楼,为众将擂鼓助威,他远远望见金兵将一堆东西堆在城下,料为攻城所用的云梯等物。于是令几百精兵悄悄出城,将其毁烧一光。翰离不要发令攻城之时方才发现云梯等尽数被毁,气怒之余,他也不由得暗暗佩服李纲用兵之神。翰离不见李纲守京都,自己久攻不下,便欲退兵。恰在此时,宋使来见,要求议和,翰离不既欢喜又惊诧。他并不懂为什么自己没打胜仗,宋廷却还要投降。但既是送上嘴边的肥肉,岂有不吞之理,他当即表示同意,并开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原来,这一切又是白时中、李邦彦搞的鬼。白时中虽被贬职,但李邦彦尚在朝中,白时中便极力怂恿李邦彦去钦宗面前说李纲坏话。说什么别看他此时嚣张,其实,不过是逞一时之勇,汴梁城迟早会被金兵攻下,不如尽早议和。钦宗觉得也不如趁未败之际与金讲和,金或许尚能很痛快地答应。他吸取前两次教训,此事未让李纲知道,与白、李二人串通一气,悄悄遣人去向金乞和。钦宗所派之人乃李纲副使李,他一进金营便吓得屁滚尿流,答应了金将翰离不的所有条件。纸里包不住火,此事很快被李纲知道。他上朝力谏,对钦宗说:“金朝勒索银币太多,就算是穷尽我大宋之财也未必足够;而且割地三镇,是以为辱,更不要说要向金屈膝称臣,尊其主为伯父了。而且就算我们答应他们的全部条件,他们也未必就此善罢甘休,势必还会寻机侵犯我朝,我们将太原、河间、中山三个可为都城屏障的重镇交给他们,不亚于自蹈死地……”但是钦宗这次死了一条心,定要讲和,对李纲的话不以为然。李纲无奈,只得下朝,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冒死扣留割让三地诏书不发。而后,李纲积极筹谋,到各地寻求援军。中原自古多杰士,更何况金兵惨无人道,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很快便有大批人众响应李纲,前来支持。李纲采取积极的防御战术,欲待金兵粮草断绝,兵力溃乏之时,一举歼灭。但是勤王师都统制姚平仲自恃兵力超过敌方,欲施偷袭。不料消息走露,金军早有防备,反将其打了个落花流水。幸有李纲及时率军赶到,才反败为胜,班师回城。金将翰离不最怕李纲,便使用反间计。说李纲偷袭,破坏议和。如想议和,除非罢免李纲。钦宗为求乞和,不问青红皂白,免去李纲之职。

钦宗与投降派的恶行,激起京师人民的义愤。太学生陈东带领一千多名太学生一起上书钦宗,要求复用李纲,罢免李邦彦等人。京都百姓也纷纷响应,他们将大臣上奏急事之用的“登闻鼓”也给敲破了。而且,如若不给答复,就决不散去。翰离不一听李纲被罢免,心中大喜,自食前言,向汴梁发起新一轮的猛攻。在内外强大压力下,钦宗只得重新启用李纲。李纲为了国家民族之大计,心中毫无怨言,一旦复职,即刻上任,身赴抗敌第一线,很快又取得京师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但钦宗是个扶不起来的主儿,胜利后不采取李纲所提出的防御策略,而是以此为资本再次向金乞和。为讨好金人,又将李纲罢免,远谪宁江。宣和八年(公元1126年),金军又卷土重来。情况十分危急,钦宗没有一点办法,只得再次将李纲从宁江召回京师,但是路途遥远,李纲虽紧行慢赶,在他抵达京师之时,那里也早已成为金人的天下。他们将宫中财宝洗劫一空,立宰相张邦昌为大齐皇帝,掳走钦、徽二宗北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史称高宗。登基后,他先杀了张邦昌,然后封李纲为宰相。但由于奸臣杨滔,不久,李纲又被罢官。李纲在任期间,曾向高宗上“十事”书,全面提出抗金的施政纲领,可惜,一条也未被采纳。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陈东、进士欧阳澈等人再次为民请愿,保举李纲。但是,由于奸相黄潜善的蛊惑,高宗赵构竟传旨将二人杀害。以残酷的武力镇压了这次太学生、老百姓反对投降派、支持主战派的群众斗争。李纲虽被罢官,但他一刻也不忘恢复大宋江山。当时正值河北、山东、太行山一带民众自发进行抗金活动,李纲倾家中之资相助。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