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时期,政治腐败,任用贪官蔡京为相,老百姓遭到更加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而且偏又赶上天灾不断,先是发生了严重的蝗灾。群蝗飞来,遮天蔽日,眨眼间就将庄稼一扫而空。不久,黄河又决口,两岸居民大多葬身洪水之中。农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饥荒年月,把野菜、树叶、树皮等都吃掉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高官厚爵、达官显贵依然歌舞升平,大鱼大肉,尽情享乐。不仅如此,他们还不顾农民死活,依然对其进行大肆搜刮。在这种情况下,饥饿困顿的农民们愤怒了,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宋廷。在当时众多的起义军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最为著名,那就是方腊领导的农民大军。

方腊出生在江南歙县(今安徽省境内)的一个小山村。他出生不久,家乡就闹旱灾,地里的庄稼全部旱死,颗粒无收。为求一家人活命,方腊的父亲只好背井离乡,带全家老小投奔方村的妹妹。在妹妹的周济和一帮穷哥们儿的帮助下,勉强安下家来。一晃几年过去,小方腊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他非常懂事,小小年纪,便经常下地帮父亲干农活。后来,为了维系一家人的生计,他又去一个铁匠身边学箍桶。虽然他日夜劳作,异常辛苦,却挣不了几个钱,家里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小方腊那时便经常琢磨为什么穷人这么苦,而富人却可以尽情享乐。方腊的爷爷非常疼爱自己这个有志气的小孙子。经常在闲暇的时候给孙子讲故事。每当讲到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小方腊就听得尤为认真。爷爷讲完后,他还不停地问这问那,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反抗的种子。方腊长大成人后,时值宋廷无道,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方腊眼中看到的是百姓吃糠咽菜生活依然无以为计;而官家粮食满仓却不给农民一点救济,还加重勒索盘剥。他心中所郁积的不平之气便爆发出来,扯起大旗,组织种地农民和箍桶的铁匠起来起义。老百姓们早有造反之心,只是苦于无人领头。如今方腊挑起这副重担,人们群集响应。方腊觉得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农民口粮,先弄到粮食,帮大家度过灾荒之年。他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他请一位教书先生写了一张以县衙名义放粮的告示。然后手拿告示率众人来到官家粮库前,守卫粮仓的衙役一见这么多人涌来,忙拿刀枪上前阻拦。方腊走在队伍的最前边,毫无惧色,厉声吼道:“如今天遇大旱,知县大人发出告示放粮赈济灾民。难道你们这些小小的衙役还敢违抗吗?”说罢,高举手中告示。与此同时,身后的百姓举起手中的扁担齐声大喊:“开仓,开仓!放粮,放粮!”守卫粮仓的衙役见他们声势浩大,一时也被镇住了,顾不得细看告示,慌忙打开仓门。方腊指挥众人,肩挑背扛,将粮食分发给当地百姓,帮大家度过了难关。歙县县令迫于群众的力量,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方腊由此认识到:只有将老百姓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增大。从此,他便在心中琢磨更大规模的起义。

这一年春天,方腊所居住的村子里,人们都垂头丧气。因为去年收成本来就不好,县衙还催逼税租。交不上,就要被捕送到县衙大堂受苦,然后还要被押个十天半月的。在那个地方,就算牛一样健壮的小伙子也要被折磨死,更何况是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呢?大家没有办法,只得将今春留着播种的种子交了租税。但是,官府还不肯放过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又派官差衙役来抢粮抢钱。一时鸡飞狗跳,四邻不宁。这可激怒了一人,他就是方腊。他找来一面铜锣,将村民们聚集起来,朗声说道:“乡亲们,官家不给我们活路,我们拼了吧!”方腊话音刚落,就听得四下的乡亲们高喊:“拼了,拼了!”他一时热血沸腾,率领众人去找那两个官差算账。行没多远,就见前面一个公差正作势欲捉农家的一只老母鸡。方腊见此情景,怒火上冲,急速上前几步,举起手中的铲刀,一铲就将那个差役打得脑浆迸裂,当即气绝,上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另一名公差听到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妈呀!”一声怪叫,撒丫子就跑,回去报告了官府。这下县太爷可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人命关天,更何况是官府中人呢!他心想,这帮穷鬼这是反了天了,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长此以往,那还了得!想罢,集结衙中差役,又向朝廷上表,请求调派军兵,与其一同血洗方村。方腊和他的母亲侥幸逃脱,逃到青溪县万年镇的揭村暂时住下。为了养活老母亲,他在万年镇给大地主方有常当佣工。细算起来这方有常与方腊还是同祖同宗。方腊的曾祖父与方有常的曾祖父本为亲兄弟。二人原本住在一起,后来为了逃荒分开了,而方有常的曾祖父脑瓜灵活,善于投机钻营,后来发家成了地主;而方腊的曾祖父为人老实本分,因此也就一直过着穷苦的日子。穷人和富人是无话可说的,虽为亲兄弟,渐渐地也断了来往。如今,方腊在方有常家当佣工,方有常丝毫也不顾念同根之情,使方腊就像使骡子、马一样。倒是与方腊同为佣工的方胞、方土佛等人对方腊处处关照,有如亲兄弟一般。开始时三人经常在一起唠家常,渐渐混熟了,便无话不说,无所不谈。后来,又有一个叫陈箍桶的加入到他们中间来。几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而方腊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人。其余几人也在接触中逐渐发现,方腊为人行侠仗义,颇有王者之风。陈箍桶曾读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颇喜读《孙子兵法》等兵家攻城行战之书。他对方腊说,如今百姓困苦,民不聊生,不如起兵造反,带领百姓共创一个新天地。此话正中方腊下怀,便问他有何玄机妙计。他与方腊甚为投缘,侃侃而谈,建议方腊召集民众,拉起队伍,先打歙州、睦州,最后攻打大安。方腊采纳了他的建议,积极谋划准备。他们几人经常在一起商讨起义之事。大地主方有常起了疑心,便暗中探查,得知他们要起兵造反,心中大骇。惊骇之余,起了歹心,将方腊骗至家中囚禁,欲报官领赏。陈箍桶、方胞等人得到消息,当夜潜入方有常家将方腊救出。方腊见方有常不仁不义,对他也不再客气,率一百多人冲进他家要为民除害。谁知,方有常见方腊被人救走,料定他必会报复,早就带着全家40多人逃走了。方腊将他家的粮食、财产分给当地农民,得到大家的拥护。不久,有人来向方腊报告,方有常逃到了七贤村方阴家。方腊一听便与陈箍桶等人合计此事。陈箍桶道:“我们不能放过他,一定要把他挖出来。如今,他跑到方阴家,我们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我的弟弟陈八桶在七贤村秘密组织了一批人,准备起事,我们可与之联合行动。”方腊闻听非常赞成。计议已定,大家分头准备。第二天晚上,方腊率人与陈箍桶的弟弟陈八桶汇合一处,蜂拥冲进方阴家,将方阴、方有常两家80余口斩尽杀绝,为民除了一大害。方阴在七贤村也是恶贯满盈,方腊此举大快人心。他又将方阴搜刮的钱粮布帛分给穷人,烧毁方阴家地契,如此一来,更是深得民心。百姓们纷纷前来投奔,很快就有1000多人跟随方腊造反。方腊又听从陈箍桶的建议,一面加紧训练队伍,一面挖陷阱搞战备,以防官军来犯。

朝廷得到方腊率众造反的消息,派兵前来镇压。双方一交手,官兵有的落入陷阱,有的被义军杀死,很快便溃败而逃。方腊由此看到官军怯懦脆弱的本质,更加增强了必胜的信心。他乘胜攻下了万年镇,威信大增,拥护者更加多了,仅仅一个月时间,就聚众10万人之多。宣和二年十一月初一,方腊正式宣布建立政权,农民义军拥戴他为“圣公”,他改元为“永乐”,立其子方毫为太子,任方胞为丞相。义军从此以邦源为根据地,更加迅猛地向四周发展。

朝廷虽然一战即败,但岂肯善罢甘休?得到方腊建立政权的消息,宋徽宗更是寝食难安。当即命两路都监蔡遵和颜坦各率精兵强将前去围剿方腊的农民义军。方腊早就得到消息,在官兵必经之地息岭、云头一带布下天罗地网。官兵自恃兵强马壮,大意轻敌,息岭一战,全军覆没。蔡遵和颜坦也在乱军之中被马踩死。方腊乘胜前进,先后攻占了青溪、睦州城、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城。不久,又打下歙州,直逼江南重镇——杭州。

杭州城由宋将陈建、赵约把守。二人拼死抵抗,方腊率众久攻不下,便与众将商议智取。一天夜里,方腊率农民义军再次攻打杭州城。与上次攻城不同的是,所有的义军头上均戴着小铜镜,他们手持大刀,将铜镜照得闪闪反光。胆小的守城士兵以为来了天兵神将,吓得慌忙逃走。但仍有少数官兵负隅顽抗,方腊的妹妹方百花,是一位巾帼英雄。她见敌人仍然死守,便向哥哥请命,率一支女兵爬云梯攻城。不料,攻城途中,身中冷箭,壮烈牺牲。方腊见状,心中大痛,吼叫着冲向城楼。义军一见首领冲上去了,他们也紧紧相随。这下官兵可守不住了。陈建、赵约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门投降,杭州城被义军占领。宋徽宗得到消息,吓得惊慌失措,忙将在外对辽作战的15万精兵调回对付方腊领导的农民大军。方腊对官军兵力估计失误,很快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官兵对义军采用瞒骗、狠打、拉拢的策略,进行分化瓦解。义军中的缪二大王和洪载禁不住物质利诱,投降了官兵,成了可耻的叛徒,他们同时还拉走了一部分军队。义军的力量削弱,更加难以与官兵硬拼抗衡。方腊只好采取退却保存实力的策略,他这一举措是十分明智的。但军中大多为目不识字的农民,他们不能理解方腊的作法,以为这就是逃走,而逃跑就意味着起义已经失败。想到这些,他们中许多人所固有的狭隘的小农思想抬头,为保活命,或降或悄悄离开,最后,方腊所率义军人数不足千人。无奈之下,方腊带领这几百人进山与官兵周旋。后来,由于起义军队伍中又出现了叛徒,方腊等人在邦源峒东北的山洞里被俘。方腊被捕后,官府对其威逼利诱,要他归顺朝廷。方腊视死如归,最后与38位义军将士慷慨就义。

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就这样失败了,但他们的经验教训却警醒了大批后来人。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