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宝年间,有个商路的隐士叫任升之,曾写信给右补阙郑钦悦,信中说:“我要告诉您一些事情。近来退隐商路,一直没有奉告情况,独自住在山林中,跟亲朋的交往都断绝了。有意向您请教,以后再来拜访。我的五代祖先曾在梁朝任太常。当初在南阳王帐下为官时,在钟山悬岸坍塌的墓穴中得到一块刻着古铭的石头,没有署姓名。上面有用小篆镌刻的文字:‘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启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巳,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圮。’这些文字虽然已有剥落,仍然还能看清楚。是在一场大雨后,墓石堕落时得到它的。

这是梁武帝大同四年的事。几天后,遇上盂兰盆大会,先祖随驾到同泰寺。他将抄录的铭文给史官姚訾以及诸学官看,大家反复议论了几个月,无人能知道是什么意思。在盛东西的方形竹筐中,先祖所遗的铭文还在。先生的学问已经到了天生而知的境界,谋略不用运算筹划就能通晓,为前贤所不及,近古所未闻。愿先生能揭示铭文的要义,归纳它的意图,以成全先祖的遗志,这也是我所深切盼望的。乐安任升之陈述。”

过了几天,郑钦悦就复了一封信,信中说:“使者来了,忽然带上先生的书信,洗涤了我的胸怀。先生不忘记从前的情谊,还表示要来走访我,又把大同年间出土的古铭给我看。前贤未曾弄明白的,我并非有远见卓识,怎敢随意乱说,这实在是增加我内心的惭愧。我眼下正在路途中,没有什么书籍可以翻阅,只能坐在马鞍上思考,但也颇有所得。发掘墓穴的人不知是谁,占卜选择墓地的人却实在是绝代的贤者,他对过去和未来的事都了如指掌,事情的起始和终结说得分毫不差,从前隗炤预先知晓有姓龚的使者到来的事,也比不上他。他不说安葬的年月,先说墓塌的日期,以坍塌之日,去推算下葬的时间,事情就清楚了。姚史官也是当时极有见识的人了,又跟一些儒生讨论过这事,考虑了一个多月,竟不知道它主要是说什么,这样的事岂止是一桩?探究当时占卜者的意图,就是想隐藏这件事,把话说得十分深奥,想必就是等我来充当龚使解开这个谜了。要不然,先生为什么会忽然来找我呢?我查对历谱,推测那些深奥的话是什么意思,试着来说一下,或许能符合它隐含的要义。梁武帝大同四年,干支为戊午年。铭文说的‘甸服’,距皇城五百里处称‘甸服’,因此指五百。‘黄钟’是十二律之一,律应十一月,因此指十一。意思就是墓经五百一十一年而坍塌。从梁大同四年,上数五百一十一年,是汉光武帝建武四年戊子年。‘三上庚’,指三月上旬的庚日。那年的三月初一是辛巳,到十日就是庚寅,便可知道是三月初旬葬于钟山。‘七中巳’,那年的七月初一是戊午,十二日是己巳,便知己巳日是墓刚塌毁的日子。‘浃辰’,是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之称,因此指十二。从建武四年三月到大同四年七月,总计六千三百一十二个月,每月有一次交替,因此说‘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是十八,‘重三’是六。最后说的是‘四百’,这样就知道六是千数,十八是万数。从建武四年三月十日庚寅初葬,到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己巳初毁,共计一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所以说‘二九重三四百圮’。铭文上的那些话,只是说年月日之数罢了。算年,就是五百一十一,符合‘甸服黄钟’;说月,就是六千三百一十二,符合‘六千三百浃辰交’;论日,就是一十八万六千四百,符合‘二九重三四百圮’。从‘三上庚’到‘七中巳’,根据历书计算,没有任何差错。铭文所说的年月日,只要差一个数,就不能相互照应符合。大约卜筮者的意思,就是等我来解说。您的问题,刚好使事情有这种结果。我为官已久,以前所习的技艺都荒废了,古人的用意,又难以远隔年代去揣测。您不妨再去询问能人,到时希望告诉我。使者回去时,不代我说什么了。郑钦悦陈述并记。”

贞元年间,我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兼太常博士。当时同族人李巽任户部郎中,于公务余暇之日,谈及近代儒学有术之士,对我说:“已故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郑钦悦,对用方术来推算命运气数研究精到,思路通达玄妙深奥之处,是那个叫一行的僧人所不及的。因为他死得早,所以当世不很有名。您知道他吗?”我回答说:“老兄用什么来证实这些呢?”李巽说:“天宝年间,商洛隐者任升之自己说他的五代祖在梁朝任太常之职。大同四年,在钟山下得到古铭,那些文字的意思很隐秘,广泛求教当时的学者,无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因此把铭石封藏起来,告诫他的几个儿子说:‘我的后代子孙要记住,拿这铭文去访问学识广博的人。如果有人知道它的意思,我也就不会有憾恨了。’到了升之,他很喜欢那些渊博的学问,闻钦悦之名,就告诉他祖先的心愿。钦悦说:‘您把铭文抄下来给我,我试着想想看。’升之就抄了铭文给他。

恰逢钦悦奉朝廷派遣,正驾马走到长乐驿。得到铭文后就思考如何解释它,走到滋水,共二十里地,就释然大悟了。因此他在信中有‘在马鞍上思索,颇有所得’的话。这样的事情不是很奇异吗?”

辛未年,我转为驾部员外郎,钦悦的儿子克钧从京北府司录转授司门员外郎,我几次把李巽所说的跟他对质。虽然情况都符合李巽说的,但克钧说当时写的东西都丢失了。每每想到铭文的微妙深奥,而却不能见到,我就很感惋惜。

壬申年,我被贬任明州长史。辖地的海岛上,有个隐士姓张,名叫玄阳,因为懂得《易经》而被州将看重,把他招来安置在官署里。因为听他讲解《周易》卜筮方面的事,他就把郑钦悦等人写的信给我看。我喜得这些信,比获得什么宝物更兴奋,立刻把它们编排起来,还写了评论,文字是这样的:一丘泥土,是没有生命感情的。遇上下雨而坍塌,是出于偶然。研究命象之学到了很高境界的人,竟测定它葬于十八万六千四百日之前,何况天下太平与动乱的变化,人们穷困与显达的不同,圣贤之士生不逢时,君臣偶然遇合之类的事情呢?那么,姜子牙的多读得璜玉助周室而被武王称为尚父,孔子被楚狂讥为无凤凰之德而四处奔波,傅说被殷王梦见于傅岩之野而被任命为大臣,张良在圮上被神人黄石公授以兵书而辅助汉业,也必定是命中注定的了。然而,孔子没有空闲去坐暖垫座的席子就离开了,墨子等不到烟囱烧黑就得迁居,为何他们要这样辛苦地经营呢?孟子离开齐国回乡时急得等不到淘米煮饭,贾谊被贬往长沙而作凭吊屈原的赋以寄其伤感之情,为什么他们对这些会如此眷念呢?难道说圣人贤者还迷惑于人性天命的道理吗?是想自污其身给后人留下教训,与显示为人之道不能废弃吗?我实在是弄不清楚。钦悦后来由右补阙任殿中侍御史,为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忌恨,排斥出京城,失去显身扬名的机会。所以我记叙所见所闻,系于这两封信之后,以昭著蓍草卜筮的神奇,聪慧的先哲能预知未来,安定动乱、穷达祸福都有定数,留下这些文字给好事者,以供后学们的好奇玩味。

查看更多包丁解牛的寓言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包丁解牛的寓言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361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