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年,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农村展开血腥的屠杀。那最为惨烈的一幕凝结为永恒的一瞬:全村的男女老幼在惊慌中涌上街头;侵略者打破住宅的门窗,从哭泣着的母亲手中夺走了婴儿;不幸的农民们手无寸铁,面对失去了人性的暴力只得乞求怜悯。那个年老的农民跪倒在雪地上,仰起悲苦万分的脸,向杀人者伸出苍白、无力的双手……

这幅作品叫作《伯利恒婴儿的虐杀》。作者名叫勃吕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农民画家”。

“农民画家”其实根本不是农民,也并非出身于农村。他有相当高的文化修养,不但结识了不少同时代的文化名流,甚至还常常到宫廷里转转。

那为什么称这么一位“城里的文化人”为“农民画家”呢?

原来,这位大画家喜欢画农村题材的作品,凡是农村的,例如农民的生活,农民的风习,农民的劳动,农民的婚礼,农民的宴会,农民的舞蹈以及农民的收割,农民的狩猎等等无所不包。而且,他是尼德兰惟一的一个广泛而深刻地描写农民的生活、斗争以及农村风光的画家。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勃吕盖尔在农村题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一切都是以农民而取得的,因而,这位勃吕盖尔先生,当之无愧地当选为“农民画家”。

彼得·勃吕盖尔出生于荷兰北部拉班特州的勃吕盖尔村。关于他出生的年月搞不清楚。一般认为他是1525年出生,也有说是1528年或1520出生的。幼年的勃吕盖尔曾经在安特卫普师从于画家彼得·库克与伊罗尼姆斯·考克。直到1551年,已成为青年的勃吕盖尔才毕业,并成为安特卫普画家联合公会的成员。勃吕盖尔在年轻时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1552年,勃吕盖尔离开安特卫普,开始了历时两年的游历。在这次游历中,勃吕盖尔被大自然的美景迷住了,从此,他选择了自己的题材方向,开始了独具特色的绘画之路。

回国之后,勃吕盖尔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与风俗画。其中较为有名的是《七项大罪》、《正义与博爱》、《尼德兰谚语》、《儿童游戏》与《狂欢节和四旬斋的争斗》等。此外,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中,勤奋的勃吕盖尔大约创作了40多幅油画作品,尤其是在他移居布鲁塞尔后的5年中,勃吕盖尔的技艺更为成熟,作出了许多杰出的名画,其中以《发疯的格丽特》尤为出色。

《发疯的格丽特》是一幅幻想中的人魔大战图。但是,注重现实性的勃吕盖尔并没有把画面处理成神话。在勃吕盖尔的笔下,格丽特成为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一手抱着家庭用品,一手持剑,在房门前与魔鬼争斗。在她的身后,是一大群尼德兰的劳动妇女。面对魔鬼,没有人退怯。人类以高昂的斗争精神,手持利剑与邪恶的魔鬼作战。恶魔面容现出慌乱之色,正欲转身逃掉。这幅画展现出真理必胜的信念。这比文艺复兴的前辈波堤切利的《诽谤》又更进了一步。人类正在为了真理而奋战。

勃吕盖尔的题材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示了敦厚、坚强的农民与自然及邪恶的统治势力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揭露、批判了封建宗教统治的黑暗。例如那幅《伯利恒婴儿的虐杀》,就是借圣经上的故事描绘了西班牙王对人民的残暴。《圣经》上说:希律王听说小耶稣将来要取代他的位置与声望,于是他心惊肉跳,派军队四处寻找,但都未能找到圣子耶稣。于是,残暴的希律王便将伯利恒所有的婴儿都杀害了,因而在勃吕盖尔的《伯利恒婴儿的虐杀》中才出现了“全身铠甲的勇猛武士把利剑刺进幼儿柔嫩的身体”的画面,只是残暴的士兵成了西班牙士兵,那纯洁的婴儿成了尼德兰普通的农民的儿女。

勃吕盖尔晚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与创作热情,他创作了《绞刑架下的舞蹈》、《懒人的天堂》及《盲人带路》等名作。

其中以《盲人带路》涵义最为深刻。这是针对当时自称为代表上帝的“羔羊的指路人”的主教与神父们的种种谬论及愚蠢行为的讽刺。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自以为学识渊博,但是他们每天争论不休的问题不是什么自然科学,也不是什么经国治世的大论。这些“上帝的奴仆”、“羔羊的使者”每天竟争论“针尖上能容多少天使”、“啤酒可不可以拿来做洗礼”、“老鼠吃了圣餐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莫名其妙的论题。这样的愚蠢之徒能为人民带路吗?

勃吕盖尔的《盲人引路》借用了基督教中最为普通也最为珍贵的《圣经》中的话,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勃吕盖尔的画面上,一群盲人相互牵着行路。对于优美的自然风景,他们当然一无所见。这群盲人从远处的教堂中走来,第一个瞎子已跌入路边的塘中,第二个扑倒在他身上,而后面的盲人却依然整齐地列队跟在后面。勃吕盖尔在展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余,也让人民对这些可怜的教士们产生同情、怜悯。

此外,勃吕盖尔之所以被称为“农民画家”,还在于他对农村题材的深刻把握,尤其是对风景画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说,勃吕盖尔经常以农民的装扮去农村体验自然的生活,淳朴的民俗、民风。这在欧洲画坛上是绝无仅有的。他创作了姊妹篇《农民的婚礼》、《农民的舞蹈》。这是其农村作品的代表作。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风景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在1565年创作的6幅按季节划分的田园风景画,但其中的一幅已遗失。保存下来的是《收干草》、《收割》、《牧归》、《冬猎》与《暗日》。勃吕盖尔以写意式的笔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在他的这类作品中,有一幅《猎人归来》展示了冬日的雪原与枯树,一个猎人在大自然中独行。那种意境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宋代画家敦熙笔下的寒气袭人的雪山与萧瑟的山林。

1569年,这位伟大的农民画家在布鲁塞尔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风格,并加以完善和发扬。

彼得·勃吕盖尔作为尼德兰惟一的以农村与自然题材作为自己方向的画家异军突起,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他的晚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尼德兰革命,但最终被统治阶级疯狂镇压而成为尼德兰人民血泪的回忆。勃吕盖尔吸收总结了凡·埃克兄弟与包什的艺术成就,以最后的辉煌结束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尼德兰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殿后军。

尼德兰文艺复兴运动,同德国文艺复兴的风格一样,不是佛罗伦萨画派中那种为争取人性的尊严与解放所展现的雄伟气势,也不同于威尼斯画派那种人性的自在、幸福与欢乐,而是以现实的手法揭露和嘲讽社会黑暗。勃吕盖尔作为尼德兰文艺复兴中最后的主力军,充分展现了这一风格特点。据说,在勃吕盖尔临死的时候,因害怕自己留给妻子的作品会连累妻子,就让人都毁掉了,不然,我们会看到一个更为伟大的勃吕盖尔。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