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封建历史,许多朝代,不少封建王朝的江山,均落在宦官之手。

宦官,就是宫中太监。他们是被净了身、没有生育能力的男人。身体的畸形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变态,而他们在这一点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强烈的权力欲。他们需要通过权力来表现他们还算是“男人”!所以悲剧往往就这样发生。由于他们离皇上最近,因此也就最能得到皇帝宠信。而他们中许多人正是借此机会控制皇帝,弄权朝纲的。从唐朝来看,比较典型的就是玄宗宠信宫监高力士。玄宗对他可谓言听计从,大小事情几乎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朝中宰相李林甫、杨国忠以至安禄山都是通过先取悦于他而窃取高官的。而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李白只因让高力士脱了一回靴子,便被高力士进谗言失去受到重用、一展抱负的机会,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后只好浪迹江湖,寄情山水。此外,肃宗时期,重用宦官李辅国,终至其大权独揽,甚至弑杀张皇后,发动政变。代宗李豫虽被李辅国立为皇帝,但实为一个傀儡。到他忍无可忍杀李辅国后仍不吸取教训,又信任宦官鱼朝恩、程元振。二人进谗言谄害忠良郭子仪,造成吐蕃入侵、朝中无将的局面。德宗皇帝李适也不例外,他让太监窦文扬和霍仙鸣掌管禁卫军。二人有恃无恐,怂恿德宗实行“宫市”制度。借为皇宫采买什物之名,压低市价,从中渔利。就连他们身边的小太监也在长安城内横行霸道,危害百姓。这些都是前朝的教训。因此,贞元二十一年,德宗晏驾后,继位的顺宗李诵不再重用宦官,而是重用有学识的王叔文、王二人。二人又把柳宗元、刘禹锡等才士安排到重要之职,以求实行革新,解决弊端。但是,他们解决宦官之祸的第一步措施:取消“宫市”,宫中太监便嗅出危险的味道,立即联合大官僚予以反击。他们趁顺宗患病说不出话,王叔文回家要守丧,王又中风不语之机,逼迫顺宗让位给太子李纯。然后要挟宪宗李纯将王、王叔文贬谪。王病死后,为防止王叔文东山再起,又逼宪宗下诏将王叔文赐死。参与此事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也受到株连,均被贬谪。这次革新运动不足5个月便夭折了,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无独有偶,到文宗时期,又发生了一场朝中文士与专权宦官之间发生斗争的“甘露之变”。要知其中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长庆之后,唐王朝内部更加混乱。宦官们把持朝纲,互相争权,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先是刘克明杀死敬宗,拥立宪宗之子李悟;王守澄不肯相让,又杀了李悟和刘克明,拥立敬宗弟文宗。

文宗虽坐朝金銮宝殿,但他知道,自己非但不能坐稳朝廷,反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方面是朝中牛、李党相争,轮流把持朝纲;一方面是宦官弄权,自己只是个傀儡。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他决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他所走的第一步棋就是铲除宫中宦官势力。但是,当时朝中大臣多为牛、李两党中人物,他们不可能帮助文宗。文宗思来想去,只有寻觅机会提拔寒士以做助手。一次文宗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宫中太医均束手无策。太监总管王守澄闻听京城之中有一个叫郑注的名医,精于医学,便命人将他找来,为文宗治病。在治病过程中,文宗发现此人堪称贤豪,便趁无人之时着意拉拢。郑注为人聪明,知道皇上如此必有隐情,便又借机将自己的好友李训介绍给文宗。李训本为世家子弟,精通经学,又曾中过举人。文宗见后,觉得他是个人才,便不隐瞒,将自己目前处境,以及为何召他二人,均对他们讲述清楚。二人闻听,果然慨然应允,并表示定为皇上铲除宫中宦官恶势力,匡复大唐王朝。三人研讨这些事时,专找无人在的时候,做得非常隐秘。况且王守澄也从未怀疑过李、郑二人,所以,他对此一无所知。文宗此次采取行动与顺宗时期还有所不同。此时宦官的势力比那时更加强大,反宦官的斗士只能在宦官推荐的人中挑选,因为除此之外,寒士很难成为皇帝的亲信。所以这就更增加了斗争的难度。宦官推荐上来而又能效忠皇帝反击宦官的人毕竟是少数。文宗就密令李、郑二人去联络朝中大臣,但大多数人瞧不起二人,理都不理他们。他们最后只联络到舒元舆、王涯、贾餗等少数合作者。这就使他们的处境很孤立,斗争环境比王叔文时更加艰苦。但是,他们毫不气馁,研究后决定利用宦官内部的派别矛盾,展开斗争。当时被宫中太监所控制的神策军左右两军,斗争非常激烈。王守澄为右军中尉。李训、郑注二人便决定先收拾跟王守澄争权的宦官,把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等逐一贬逐处死。这令王守澄非常满意,因为他当初提携二人也有利用他二人对付左军之意。今见二人为己所用,自然高兴,还设宴款待二人。李、郑二人见状便乘机推荐仇士良做左神策中尉。王守澄当仇士良为自己人,满口应允。这仇士良当初确与王守澄为一派,立文宗时,还出了不少力。但是后来王守澄不提拔他,心怀怨恨。李、郑二人通过几番调查试探,对此了如指掌,提拔他就是为了给王守澄制造对立面。王守澄哪知这其中内幕,还当他们是一片好心呢!李、郑这几着的确厉害,既有实效,又不动声色。他们又当着王守澄的面,请文宗任命他为左右神策军观察使。表面上将王守澄捧到天上,让文宗提任他,实际上是剥夺他的实权。王守澄对他二人毫不设防,不疑有他,乐颠颠地接受了观察使之职。二人用釜底抽薪之计轻巧地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后,便不再顾忌。不久,就令一小太监为王守澄送去一杯毒酒,说是皇上御赐。王守澄这才知道上了二人大当,无奈大势已去,只得乖乖地饮鸩自尽。在此之前,他们还通过追查宪宗被害事件,轻而易举地杀了在外地当监军的王守澄的同党陈弘志。这几件事办得可谓干净漂亮。大和九年秋,文宗封舒元舆、李训为当朝宰相,封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周密策划,准备里应外合,推翻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

但是,仇士良为人狡诈,颇有心机。特别是王守澄死后,他唯恐落下同样下场,处处小心防范,轻易不会落入圈套。文宗等人计议来计议去,决定合演一出戏。

大和九年11月21日,文宗登临紫宸殿。坐不多时,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忽来奏报:左金吾仗院内树上,天降甘露。文宗闻听,忙率百官移至离左金吾仗院子附近的含元殿。然后命李训前去察看。宰相李训去了半晌,颇不以为然地奏道:“陛下,依臣之见,甘露未必是真,不可马上宣布。否则,天下官吏均要来朝贺。”文宗听罢,不悦道:“李爱卿此言差矣,甘露还有什么真假之分?恐是你眼睛昏花,未看真切罢?!”言毕,也不再看李训。向侍立两旁的仇士良等宦官道:“仇爱卿,还是你带朕的这些贴身侍臣前去验看一番吧!”仇士良闻听天降甘露,心中也甚为好奇,见文宗如此说,便领众宦官而去。

其实这一切都是李训早已布置好的。左金吾仗院内早已设下伏兵,只等宦官进去,便好动手。含元殿内,宦官刚一离开,李训便急令早已召集在丹凤门外的兵士进宫,准备接应。

再说仇士良刚进左仗,便发觉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眼神惊恐,脸色苍白,鼻凹鬓角竟汗流不止,不由得心中一动。恰在此时,风吹幕动,隐隐看见内藏的伏兵。仇士良心知有变,连忙退出,奔回殿上。守门人见仇士良奔回来,慌忙关闭。但仇士良大喝一声,他一忙,竟来不及关上,就被仇士良将门撞开。李训见了,忙与众卫士上前保驾。但是那些宦官早先他一步将文宗挟入软轿,抬起来就走。在仇士良的指挥下,借着在宫内地形熟悉,三转两转便将李训等人甩在身后。然后顺势一拐,进了宣政殿,将大门关上。仇士良长出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忽而又发出一声冷笑。第二天,仇士良便积极准备反击。他手中拥有兵权,又控制着文宗皇帝,开始大肆屠杀。那些前门事变的卫士大多被杀,李训的同党舒元舆、王涯、贾餗也被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腰斩,李训见事败,化装成小商贩,仓皇出逃,被守城军兵抓住,乱刀砍死。率军欲进京接应的郑注得到消息,退回凤翔,也被仇士良安插在他身边的监军设计杀死。至此,史称“甘露之变”的夺权斗争,以宦官的胜利、文宗的失败宣告结束。文宗皇帝自此过起了囚禁的生活,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皇帝。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文宗抑郁忧愤而死。仇士良废掉不服从他的太子,立文宗之弟李炎为帝,是为武宗。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