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坐在地狱之门的顶上,俯临下界,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他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去。他紧蹙的双眉高高隆起,左手搭在膝盖上,右手托着下颌,沉稳而有力,他身上的每一条肌肉都因为内心思潮的涌动而颤动不已。

这个“思想者”是《地狱之门》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思想者》。而赋予这块坚硬的石头以生命与思想的,便是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刻家——罗丹。

罗丹是一个更大的“思想者”。

1840年11月12日,佛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平民家里。他父亲是警察局一个下级雇员,母亲是一个为人役使的女仆。罗丹幼年在舅舅开办的学校里读书。他的舅舅是一位擅长文艺的教育家。在舅舅的熏陶下,罗丹对文艺的悟性很高,但是他更喜欢的是美术雕刻。由于家境困难,他只好上了培养技工与工艺人才的巴黎实用美术学校,这一年他14岁。毕业之后,他立志要进一步深造。他准备进美术学院学雕塑,但是罗丹三次报考都遭到了拒绝。为了维持生活,罗丹做过各种各样的手艺活。默默无闻的工作,使罗丹建立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使早熟的心灵开始了对劳动人民苦难的思索,同时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6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几乎改变了罗丹的一生,同时也造就了罗丹。这一年,罗丹才23岁,正对生活充满着青春的希望。但是,比他仅大几岁的姐姐突然得病身亡。这件事给敏感的罗丹以沉痛的打击。原来生命竟如此轻易地离开了人间。罗丹一下子心灰意冷。他跑到巴黎郊区的一所修道院里出家做了修士,决定远离人世的纷争,幸亏那里的一位埃马德神父通情达理,而且颇具眼光。他看出罗丹具有艺术家的素质,不忍让他就此断送一生。埃马德神父在修道院中给罗丹安排了一间画室,勉励他不要荒废了艺业。罗丹便在这里呆了下来,他每天除了在画室中呆着,便是研究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半年之后,罗丹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这时,神父又劝他回到世俗的家中,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中开创自己的艺术道路。罗丹为感谢神父对自己的关爱,为埃马德神父作了一件胸像,表达了自己最真诚的敬爱。

从此,24岁的罗丹开始了新的道路。他除了在博物馆听当时著名的动物雕刻家巴里讲课之外,不久又进入一位学院派的装饰雕刻名家加利哀·卑露斯的工作室担任助手。经过几年的磨练,罗丹的风格已开始形成。这期间,罗丹找到一个守门人作模特儿,创作了他的《伤鼻的人》,作品送到“沙龙”参加竞赛展览,但是没有人注意这件作品。

1870年,罗丹为躲避普法战争而流浪国外,他曾经到比利时去做建筑物上的装饰工作。后来,罗丹又去意大利学习深造。他从意大利回来之后,在比利时逗留时创作了他的名作《青铜时代》。由于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遭到了强烈的攻击与诋毁。“沙龙”评选委员里竟有人诬蔑说,罗丹这件作品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从真人身上翻制下来的。尽管当时给罗丹做模特的士兵挺身出来替罗丹辩护,也无济于事。1878年,这件作品得到当时著名的雕刻家布歇的赏识,联合当时名流为罗丹向政府请求,这样作品才得以与另一作品《施洗约翰》一同展出,随后又被国家收购,并获得了奖章。

《青铜时代》的遭遇,只是因为它不同于冷冰冰的石膏像的“标准美”。这个裸体的男像尽管仍处于一种半醒的状态,外表也并不细腻,却令人感觉到他身上的肌肉似乎在悸动,呼吸也似乎在起伏。它所揭示的主体思想是:人类文化初始与文明的到来,充满了光明的希望与乐观的精神,同时也是人类在摆脱野蛮的原始状态后的一种沉重的觉醒。因此,这件作品也称为《人的觉醒》。

罗丹的《青铜时代》被政府收购之后,又接受了政府一件雕刻定件,题目由他自选。于是,罗丹受但丁《神曲》的启发,计划雕刻《地狱之门》。这件作品是包括186个各式各样的人物的鸿篇巨作。罗丹用了二十年的时光,最后也没有完成。现在保存下来的青铜制品,是在罗丹死后,一位欣赏他的日本富翁出资铸成的。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坐在门中央上部的《思想者》,作者把自己全部的思想都倾注到这件作品中,使它也思考着人类的命运。此外,还有处在门顶上方的三个《影》、《尤谷利诺》也很出名。

1884年,罗丹接受了加莱市的委托,为该市历史上的义民作纪念像。本来,顾主们只要求制作义民中的欧斯达治就可以了。罗丹经过调查研究后了解到,当时原是有六人到英国侵略军中替全城受死,才取得和谈的条件。因此,罗丹决定做六个人物的纪念像,而只要一个雕像的酬金。

关于这些义民的事迹,历史书上确有记载。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英王爱德华三世围攻加莱市,加莱市人民受困严重缺粮。人们饥饿得一个个倒在路旁,加莱市人民推举出代表请求同英王谈判,以求得到英王的宽恕与赦免。经过谈判,英王提出要6个高贵的加莱市民以供胜利者任意宰杀。市长下令集合了全体市民,传达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全体市民一下子缄默了,很久,很久,终于有6个愿为全城人民的安全而自我牺牲的义士,其中最年长最有声望的便是欧斯达治。这6个人按英王的要求与全城人告了别。他们光着头、赤着脚,用锁链锁着脖子,把城门的钥匙拿在手里,离开了城,按要求走向敌人的营垒。英王残酷地折磨他们,几乎就要死了。后来由于英国王后出面请求才赦免了他们。罗丹的《加莱义民》纪念像选择了义士们离城时一刹那的情景。

欧斯达治是一个垂臂老人的形象。他迈着沉重迟缓的步伐,那长长的头发及低垂的严肃面容,透露出他平静的视死如归的坚毅精神。第二个是手持城门钥匙的人,他并不惧怕死亡,只是因为要亲手把全城屏障的钥匙交给敌人而感到痛苦与愤慨。第三人双手捧着低垂的头,看来是要尽量压抑住内心的痛苦。其余的三人是两兄弟与一个青年,似乎没有前三个人那样英勇,但是在“义”的驱使下也走进了为全城人而牺牲自己的行列。罗丹把他们分为两列。三个正在举步的义民排在第一列,其余的略向右转,仿佛正要举步赶上去。这六个义民造型各自独立,但又被同一个决心与行动连为一个整体。显示了罗丹高超的技艺,这件群雕纪念碑于1895年完成,并举行了落成典礼。

在《加莱义民》创作过程中,约在1891年,罗丹承接了文人学会的委托,以1万法郎的稿费为巴尔扎克作纪念像。罗丹保证18个月完成任务,得到了预支的稿费。但是,由于在艺术上严肃地探求,这件作品耗费了罗丹6年的时间。罗丹不仅读了有关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各种资料,还亲自到作家的故乡去考察了解。而且先后找了几位与巴尔扎克面貌、体型近似的模特儿,前后做了五、六个不同姿态的全身像与许多头像。罗丹为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他知道,“巴尔扎克代表着大自然的威力”,代表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最终,罗丹把巴尔扎克塑造成一个披着睡衣、在深夜写作时起身徘徊的形象。他正仰首远望,似乎在思考那浩渺的星空,又似乎正准备以伟岸的身躯迎接黑暗势力的挑战。他硕大的头脑中装着那个想象出来的沸腾的社会,他正沉浸在其中而激动不已。他那雄伟的气质,使人想起巴尔扎克的自勉之辞:拿破仑用剑做不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

这样出色的杰作在展出之后,却遭到了可怕的打击,所有自以为是的雕塑家、评论家都聚集在雕像前,加以尖刻的嘲讽:“这是什么呀?这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无情的否定,使罗丹白白耗费了六年的心血,退还了预支的稿费。罗丹平静地把这件作品搬回自己房中。他冷静地说道:“假如真理不该灭绝,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罗丹始终对广大的群众充满信心。他不屑与那些追求浮华者争论。后来,文学会又委托另外一个雕塑家法尔居埃重作《巴尔扎克》,罗丹没有丝毫的不满,他依然如以前一样同法尔居埃交好,并郑重地出席了他的《巴尔扎克》的揭幕式。不久,德国曼海姆市博物馆提出收买罗丹的《巴尔扎克》,并把他翻制成青铜像。尽管这对罗丹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他仍谢绝了。因为,他希望他的第一个青铜铸品应该留在自己的祖国。

最终,罗丹如愿以偿了。1939年7月,在巴黎塞纳河左岸,拉斯佩尔与蒙特帕丝两街拐角处,罗丹的《巴尔扎克》铜铸像树立了起来,这是对那些顽固的古典主义学院派与旧势力的莫大讽刺,人民的眼光比他们高明得多。

罗丹说:“世间惟有一种美,即宣示真理的美。当一种真理,一种深邃思想,一种强烈情感闪烁在某种文学的或美术的作品中,这种文体,这种图画,或这种颜色一定是优美的,但这种优美性质,只能是真理的反映。”

罗丹追寻到美的真谛,从而创作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作品,有肖像的、历史的、神话的、青铜的、大理石的、石膏的、蜡的、有群像、头像、胸像、全身像等等。几乎他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之作。如其他的一些作品,《夏娃》、《吻》、《浪子》、《失望》、《兄妹》、《雨果半身像》、《肖伯纳胸像》、《音乐家莫扎特像》、《思》等等,都体现出罗丹对于人类、对于自然的深入探索与追求。正因此,当罗丹在法国遭到顽固的自以为是的学院派群起而攻之时,罗丹的声誉已经传遍了世界。真理是不会灭绝的。到了最后,法国也不得不红着脸承认了罗丹为“近代雕刻家中最伟大的大师”的地位了。

1917年,这位近代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与思想家,与和他相爱50年的露丝女士正式举行了婚礼。在战争年代,连炉火都没有,两位老人只能围着被子坐在屋中度“蜜月”,“蜜月”刚结束,露丝女士即去世,其后没过几个月,罗丹也追随夫人而去。这一天,是1917年11月17日。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逝去了,那位“思想者”依然坐在“地狱之门”的上面,俯视着众生,陷入了沉思。……

“人啊!你往何处去……”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75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